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探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时机、顺序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研究516例脑AVM的影像和血管内治疗资料,观察AVM合并动脉瘤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动脉瘤与AVM的关系。结果516例AVM中,28例合并动脉瘤,占5.4%,共34个动脉瘤。动脉瘤与AVM的位置关系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动脉瘤位于AVM的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无动脉分支发出;②动脉瘤位于AVM供血动脉,动脉瘤与AVM间有动脉分支发出;③动脉瘤与AVM位于不同动脉,二者无血流动力学关系。34个动脉瘤中,31个在AVM栓塞治疗同时进行栓塞治疗,另3个行手术治疗。结论血管内治疗在脑AVM合并动脉瘤的治疗中有独特的优势,在AVM治疗的同时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次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 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采用DSA为87例脑AVM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SPSS18.0软件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顾分析,分析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路径、有无合并动脉瘤、有无合并静脉瘤等因素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造成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因素包括AVM大小、位置,供应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支数与合并动脉瘤。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引流静脉支数与合并动脉瘤。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引流静脉的数目和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颅内高级别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其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同时回顾性累计其年出血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高级别(Spetzler-Martin Ⅳ级、Ⅴ级、Ⅵ级)AVM病例临床资料.142例中手术组98例,非手术组44例,应用Glasgow结果 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出院时(早期)、术后半年(晚期)随访情况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同时回顾性累计其年出血率.对手术组患者的临床因素与手术后早期、晚期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进行差异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 142例高级别AVM年出血率为2.1%.手术组晚期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为10.1%,而非手术组则为25.0%.与手术后早期、晚期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的因素有AVM大小、AVM邻近脑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术中出血量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手术后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失最显著相关的因素是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结论 高级别AVM年出血率与以往报道的年出血率相似;手术总体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总体治疗效果.高级别AVM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最重要临床因素是Spetzler-Martin分级、深穿支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脑AVM患者107例,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畸形血管大小、位置、供血动脉数目、引流静脉数目、出血及合并动脉瘤或静脉瘤等因素对合并癫痫发生的相关性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旨在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血管内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25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AVM直径每上升一个等级,脑AVM肌瘤出血风险增加2.98倍。其中,AVM直径<3cm时出血风险可能性最大。供血类型每上升一个等级,出血危险度增加2.03倍。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比没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高1.54倍。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对照组治愈率为69.7%,实验组治愈率为51.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效稍高于实验组。结论 :在临床中,对存在血管直径过小、深静脉引流、伴发动脉瘤的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脑AVM畸形病死率。脑AVM畸形治疗中,ONYX栓塞剂安全性好,更适合作为栓塞材料,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随访于2006年9月~2012年11月期间我科收治126例术中采用显微镜下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治疗的脑AVM患者并采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来探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与AV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6例AVM患者中完全切除病灶123例,未完全切除者3例,术后行伽刀辅助治疗。预后评价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123例,中度残疾者2例,严重残疾者1例。结论:术中采用供血动脉逐步夹闭法是一种改善AVM手术预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诊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的选择以及开颅直接手术或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取向等问题。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男63例、女127例,年龄25~79岁、平均44.7岁。诊断:所有病人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MRI检查37例、MRA31例、通过CTA及3D-CTA确诊134例;DSA/3D-DSA确诊142例;治疗:直接手术96例,其中因血管内手术失败而开颅4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92例,其中ONYX胶栓塞2例,其余均采用GDC栓塞手术。方法:死亡9例,其中2例再出血、3例死于严重的血管痉挛,肺炎等并发症死亡4例,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选择,MRA可作为无出血史病人的检查,但不宜以此直接手术;CTA/3D-CTA在相当病人中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及破裂点,并依此直接手术;DSA尤其3D- DSA对复杂性的动脉瘤的血供情况可清晰提示并指导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各有优点,我们主张急性期脑肿胀病人应首先尝试行急诊介入治疗,但血管痉挛明显的病人应果断早期手术,其中多发性动脉瘤的重点是判断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出血破入脑室病人应用颅内压监测装置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动脉瘤出血破入脑室病人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结果病人根据HUNT-HESS分级分为3组,初始颅内压平均28.52 mmHg。术后有3例病人发生颅内感染,有2例病人发生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有4例病人发生脑积水。颅内压装置放置时间3~12 d,平均6.87 d。出院时HUNT-HESS分级各级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Ⅱ级5.00分,Ⅲ级3.33分,Ⅳ级2.44分,各级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颅内压监测装置于动脉瘤破裂出血破入脑室病人,有助于实时监测病人颅内压,治疗过程顺利,病人预后评分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改善其预后的策略。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186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接受内镜治疗病人的相关资料,根据内镜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出血或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24例和出血组62例,分析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病人入院时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手术方式、治疗次数、是否规律随访、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是否有红色征、PT、是否规律随访及治疗次数均是影响内镜治疗术后出血的相关独立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曲张静脉直径、红色征、PT是内镜治疗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的规律随访和适当增加治疗次数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效果。 方法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脑AVM 8例。 结果  6例动脉瘤中 4例栓塞成功 ,2例未成功 ;8例脑AVM中 ,完全闭塞 3例 ,部分闭塞 5例 (其中 3例栓塞 75 %以上 ,2例 75 %以下 )。 14例栓塞治疗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及脑AVM的栓塞治疗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血管栓塞介入术与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对本院及市一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0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介入组(血管栓塞介入)与显微组(眶上外侧入路显微镜夹闭),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结果、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随访情况.结果:介入组手术时间(60.25±21.37)min,比显微组的(153.68±20.61)min显著短,手术成功率83.33%,比显微组的100.00%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半年预后良好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末次随访瘤颈残留、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相比血管栓塞成功率高,术后预后可能更好,但其手术时间显著长,血管栓塞介入相比显微手术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SAH 患者术后1 年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早期手术治疗 的168 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Ⅳ 级78 例,Ⅴ级90 例。若患者术后1 年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为1 ~ 3 分,即视为预后不良。统计 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动脉瘤的最大径、位置、数目、有无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铸型、脑疝及 WFNS 分级等术前资料;手术方式、手术距离出血的时间、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切口感染 及肺炎等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果 168 例患者术后1 年的随访结果为预后不良95 例(56.5%),包括死亡66 例(39.3%)。合并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术后1 年预 后不良发生率高于未合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循环、多发动脉瘤、有脑实质出血、脑室 出血铸型、脑疝及WFNS 分级为Ⅴ级患者术后1 年预后不良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 CVS、再出血患者术后1 年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责任动脉瘤的位置为前循环、脑室出血铸型及术后CVS 是患者术后1 年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50% 的高分级动脉瘤性SAH 患者术后出现预后不良,高血压史、责任动脉 瘤的位置为前循环、脑室出血铸型、术后CVS 是患者术后1 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术前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81例符合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IV级和V级的aSAH患者。所有患者根据在治疗前有无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n=26)和未再出血组(n=15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病史、临床状况、WFNS分级、CT Fisher分级、动脉瘤特征、治疗时间及6个月时的预后有关联的影响因素。结果 181例中有26例术前再出血。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个人史(吸烟、酗酒)、临床状况(脑疝、脑内血肿、低密度区、脑积水)和放射学特征(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多发动脉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组中脑室内出血(IVH)13例,WFNS分级V级15例,CT Fisher分级3~4级25例,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脑室内出血(OR=3.804,95%CI:1.161~12.462,P=0.027)为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出血组预后不良(mRS 3~6分)20例(76.92%),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断、血管内栓塞的适应症、方法及并发证的防治.方法 对40例(46个动脉瘤)床突旁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微弹簧圈栓塞21例,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8例,球囊辅助微弹簧圈栓塞4例.术后进行CT、3D-CTA、MRI和/或3D-DSA随访检查,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 33例患者(38个动脉瘤)成功栓塞,7例患者放弃治疗.随访35例患者,5例失访.3个月至2年GOS评分,5分27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1分3例.28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及出血症状发生.7例未治疗的患者中,未破裂的患者4例未发生出血,破裂的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出血死亡.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床突旁动脉瘤能有效改善预后,3D-CTA、3D-DSA的应用能为床突旁动脉瘤的诊治、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邵星博  关俊宏  曲圣涛 《西部医学》2022,34(8):1204-1208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策略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为临床实际工作中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提供手术策略方面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三个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70例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全部病例根据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单侧或双侧手术、一期或分期手术、处理责任动脉瘤或处理全部动脉瘤进行分组。通过对术后GOS评分、术后再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等预后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手术策略下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介入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好于开颅夹闭术,处理全部动脉瘤临床疗效好于只处理责任动脉瘤;手术侧别、手术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unt Hess评分及术式的选择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多发动脉瘤的治疗,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处理明确诊断的多发动脉瘤时应尽可能处理全部动脉瘤,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处理应遵循一定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74例,依据患者术后6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45例和较差组(mRS 3~6分)29例,并对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2组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抗血小板或抗凝史、脑出血病史、动脉瘤部位、多发动脉瘤、手术时间、再出血、癫痫、非神经系统严重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在年龄≥70岁、Hunt-Hess分级Ⅲ~Ⅴ级、合并虚弱症、手术时机>3 d、动脉瘤直径≥7 mm、发生脑缺血卒中和脑积水比例比预后较差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虚弱症、手术时机及脑缺血卒中对预后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动脉瘤直径及脑积水对结果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行开颅手术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Hunt-Hess分级、虚弱症、手术时机、脑缺血卒中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