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3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其就诊次序分别给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33例冠心病患者共出现223条冠状动脉节段,给予CTA诊断后,其不同狭窄程度下与CAG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共计223条;轻度狭窄中钙化斑块占比最高,为80.00%(72/90),中度狭窄中混合斑块占比最高,为51.47%(35/68),重度狭窄中混合斑块占比最高,为44.62%(29/65)。结论: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给予CTA检查便于了解其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便于为疾病后续的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3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照其就诊次序分别给予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33例冠心病患者共出现223条冠状动脉节段,给予CTA诊断后,其不同狭窄程度下与CAG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共计223条;轻度狭窄中钙化斑块占比最高,为0.00%(72/90),中度狭窄中混合斑块占比最高,为51.47%(35/68),重度狭窄中混合斑块占比最高,为44.62%(29/65)。结论: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给予CTA检查便于了解其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便于为疾病后续的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5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时段选取范围2017年8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均给予CTA诊断,分析血管钙化容积及狭窄段钙化积分对诊断结果的影响.结果:血管钙化容积越小,狭窄段钙化积分越低,CTA诊断准确性越高.结论:血管钙化容积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22例初诊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检查后,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阳性例数要多于冠状动脉造影,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准确率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提供了较好的帮助,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都较高,但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更快速的检查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情况,为诊断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式,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脉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及斑块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冠脉缺血性狭窄患者68例,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成像检查,以DSA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狭窄程度(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参数(最小管腔直径、平均血管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斑块特征(斑块长度、斑块负荷、斑块体积),评价CT血管成像诊断不同的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CT血管成像诊断轻度狭窄22例,诊断中度狭窄23例,诊断重度狭窄22例,诊断闭塞1例,与DSA结果符合率为88.27%(60/68),Kappa指数为0.827,一致性较好(95%CI:0.811-1.113,χ2=189.722,P<0.001),两种诊断方式检测的最小管腔直径、平均血管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以及斑块体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CT血管成像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性可达91.30%,特异性为91.7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拟诊为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与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结果:80例患者共375段,其中130段为C1~C3段,125段为C4段,120段为C5;CT血管造影诊断C4和C5段准确率均高于核磁共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的诊断中,CT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性较核磁共振更高,尤其是能准确评估C4和C5段,更便于判断狭窄原因。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钙化的CT扫描与造影对比研究(附71例分析)刘振春,陈新,关长群,胡为民本文通过71例冠状动脉CT与造影的对比分析,为CT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寻找更可靠、准确的指标。1材料与方法本组71例均行冠状动脉CT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两种检查时间在3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接受CTCA和ICA、且图像无明显伪影的45例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患者;分别测量其病灶处钙化CT值、血管CT值,计算二者的CT比值,即血管钙化CT比值=病灶周围钙化最高CT值/病灶周围血管近端无钙化层面的血管CT值。以所用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A、B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中CTCA与IC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45例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3.04±0.89;A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1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95.24%(20/21),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0.82,P<0.05);B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4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37.50%(9/24),诊断一致性差(Kappa=0.172,P<0.05)。结论 当血管钙化CT比值<3.04时,采用CT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与ICA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状动脉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并危及生命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仍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这是一种具有发生潜在严重并发症(如心律不齐、心肌梗塞、冠脉离断或死亡等)危险的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患者常难以接受,所以仅在有较为严重的临床指征时才被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应用MRI及EB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二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犤1-3犦。1998年多层CT(Multi-SliceCT)问世,这种拥有多排探测器及锥形扫描线束的CT机可实现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320层容积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评估随访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负荷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20年12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拟诊断为冠心病的7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期间采用320层容积CT对其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同时详细记录其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并对其血脂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根据复查期间的2次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将2次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18),其余患者在随访期结束时发现至少有1个冠脉节段存在斑块,对比第一次检查原有斑块范围增大、管腔狭窄程度增加,作为斑块进展组(n=60)。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比78例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性质和负荷变化。结果  斑块进展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随访间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斑块进展组中吸烟患者的比例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部分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指数异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增加了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增加的风险,导致管腔狭窄。78例患者在随访后的各血管分支狭窄程度较随访前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后,钙化斑块的比例(26.80%)低于随访前的56.52%,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的比例(分别为42.27%、30.93%)高于随访前的23.19%、1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78例患者在随访后的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以及总体斑块负荷高于随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够在随访期间较好地对其冠状动脉狭窄以及斑块性质和负荷变化进行评估,对于预测其病情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统计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30例患者,以DSA为诊...  相似文献   

13.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SCTC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9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128SCTCA筛查,对其中59例患者同时作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分析比较128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341例患者成功完成了128SCTCA 检查,并可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193例患者的596支冠脉伴有不同性质的斑块和不同程度的狭窄,对其中59 例冠心病患者以 CAG为金标准,得出128SCTCA 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 100 %、90.23 %、92.57 %、100 %、95.59 %.从 59 例患者的 295支冠脉中检测出136个斑块,脂质软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硬斑块分别占18%、11%、71%.结论 128SCTCA是一种无创的成像方法,冠心病的检出准确程度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CAG,区分高危斑块优于CAG,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全心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 MR自由呼吸三维导航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30例临床怀疑为冠心病患者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完成MR检查的27例中有19例进行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血管造影为"金标准",初步估价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30例进行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27例获得了满意的检查结果(84.5%),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共发现24支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MR全心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敏感性为73.91%,特异性为82.29%,准确度为77.19%,阳性预测值为70.83%,阴性预测值为87.88%.结论 3.0T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能够无创性地进行冠状动脉成像,初步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及近、中段狭窄.冠状动脉MRA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周内分别行DCG和CTCA检查,评估动态心电图示ST‐T改变,CTCA示冠状动脉狭窄≥50%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D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00%和84.61%,CT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00%和92.31%。DCG和CTCA两种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CG和CTCA对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的检查方式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6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CAG)与DSCT-CA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评价DSCT-CA对狭窄情况的诊断价值,并且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界限,分析DS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成像(CCTA)中,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近端与远端冠状动脉管腔CT值及校正后冠状动脉强化值(CCO)差值评估钙化部位管腔狭窄的准确度。方法对CCTA显示钙化的233支主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和完全闭塞组,比较各组CCO差值,分析以钙化近远端CCO差值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度。结果完全闭塞组CCO差值高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P<0.001);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CCO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CCO差值高于轻度狭窄组(P<0.001)。以钙化近远侧CCO差值0.086 9作为诊断界点,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75.47%、91.39%和48.78%;以0.2070作为诊断界点时,其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4%、79.89%、54.88%和97.35%。结论冠状动脉钙化近远端管腔CCO差值随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以之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单次屏气与两次屏气方法获得减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sub-CCTA)对评估严重钙化(Agatston钙化积分>400)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CCTA及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资料,根据扫描方法分为单次屏气组(n=32)及两次屏气组(n=28)。针对CCTA显示严重钙化节段,对比2组常规CCTA(con-CCTA)和sub-CCTA图像质量评分;以ICA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CTA诊断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效能。结果 单次屏气组中,CCTA共检出134个冠状动脉节段存在严重钙化,其中78个节段ICA显示狭窄率≥50%;con-C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0(2.0,3.0),低于sub-CCTA 。两次屏气组中,CCTA共检出127个冠状动脉节段存在严重钙化,其中74个节段ICA显示狭窄率≥50%;con-CCTA图像质量评分为3.0(2.0,3.0),低于sub-CCTA 。con-CCTA评估单次、两次屏气组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AUC(0.780、0.767)均低于sub-CCTA(AUC=0.903、0.898,Z=4.198、3.470,P均<0.010)。单次屏气sub-CCTA图像质量评分高于两次屏气sub-CCTA(Z=-2.954,P=0.030),而诊断目标节段狭窄率≥50%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29,P=0.900)。结论 单次与两次屏气法sub-CCTA评估严重钙化冠状动脉节段狭窄程度效能相仿,但前者图像质量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肾动脉狭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MSCTA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50例拟诊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行肾动脉MSCTA及3D-DSA检查,比较2种方法在肾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50%者9例,≥50%~75%者21例,〉75%~99%者19例,完全闭塞1例;3D-DSA分别诊断11、20、18、1例;以3D-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评价肾动脉狭窄程度的符合率为92%。结论 MS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有创的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