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仪心  许凌珺  张翠润 《当代医学》2021,27(11):153-154
目的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观察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会阴侧切、产钳助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还需结合初产妇的具体情况审慎观察整个分娩过程,以达到最好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产程标准管理对足月头先露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上蔡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76例足月头先露产妇分娩的临床资料,依据第二产程时长将产妇分为对照组(第二产程<2 h,44例)和A组(第二产程≥2 h且<2.5 h,47例)、B组(第二产程≥2.5 h且<3 h,43例)和C组(第二产程≥3 h,42例)。比较各组母婴结局等。结果 B组、C组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褥感染及C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住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管理中第二产程<2.5 h,对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无显著影响。当第二产程≥2.5 h时,随着产程时长的延长,不良分娩结局将增加。  相似文献   

3.
赵瑞芬  周莉  范玲 《北京医学》2015,37(7):633-636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第二产程时长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新产程标准在我院试行4个月来(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第二产程持续时间≥2 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病例,去除死胎引产、胎儿畸形、前置胎盘病例,满足条件病例共202份,根据第二产程持续时间(t)长短将其分为3组:2 h≤t< 2.5 h,共106例设为A1组;2.5 h≤t<3 h,共63例,为A2组;t≥3 h共33例,为A3组.随机抽取同期产房试产到达第二产程且t<2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病例(排除死胎引产、胎儿畸形、前置胎盘病例)共234例作为对照组(B组).回顾并收集四组产妇的病历资料,将A1组、A2组、A3组的母儿结局与B组的母儿结局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A1组剖宫产率为3.8%,高于B组的0%(P<0.05),产钳助产率、产妇病率及新生儿病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产钳助产率(42.8%)、剖宫产率(3.2%)、产后出血率(41.3%)及伤口愈合不良率(7.9%)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9.0%、0%、14.2%及1.3%),(P<0.05),新生儿病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产钳助产(51.5%)、剖宫产(9.1%)、产后出血(33.3%)、伤口愈合不良(12.1%)、产后发热(30.3%)及新生儿儿科住院率(30.3%)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3h致产妇病率和新生儿病率显著升高,第二产程>2.5h致产妇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徒手旋转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及母婴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会昌县人民医院生产的136例头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分组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68例。乙组给予常规产程护理,甲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徒手旋转助产,记录2组产妇产程,比较分娩方式,统计围生期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产后6个月比较其产后性功能情况。结果 2组第一产程与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乙组(P<0.05);甲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产妇、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乙组(P<0.05);产后6个月,甲组性欲望、性行为、性生活质量及产后性功能总分均高于乙组(P<0.05)。结论 徒手旋转助产可帮助头位难产产妇顺利生产,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情况和产妇产后性功能,适宜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74-76
目的 探讨新产程管理模式下第二产程时限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住院并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256例,并根据第二产程持续时间(t)将其分为三组:0 ht2h为Ⅰ组,2 h≤t3 h为Ⅱ组,t≥3 h为Ⅲ组,比较三组产妇产后出血率、产钳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之间的差异。结果Ⅱ组产后出血率(11.19%)和产钳助产率(10.49%)均显著高于Ⅰ组(分别为4.95%,3.46%)(P0.05);Ⅲ组产后出血率(31.56%)和产钳助产率(38.22%)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三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产程管理模式处理第二产程时,应及时识别异常产程及头盆关系,积极管理,最大限度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对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自愿于该院分娩的初产妇188例临床资料,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旧产程管理标准的47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新产程标准管理的141例初产妇临床资料组成观察组,同时依据第二产程时限将观察组分为A1组(47例,2 h≤第二产程时长2.5 h)、A2组(47例,2.5 h≤第二产程时长3 h)、A3组(47例,第二产程时长≥3 h)。观察各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住院率等。结果对照组与A1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会阴侧切率、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2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住院率及A3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相比,A2组剖宫产率(17.02%)、产钳助产率(27.66%)、会阴侧切率(59.57%)、产褥感染发生率(17.02%)及A3组剖宫产率(21.28%)、产钳助产率(38.30%)、会阴侧切率(63.83%)、产褥感染(17.02%)、产后出血(29.79%)、胎儿窘迫(23.40%)、新生儿住院率(23.40%)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限延长2.5 h并未增加母婴危险性,但可减少产时干预,提升阴道顺产率,但针对产程时限≥2.5 h,尤其针对产程时限≥3 h时,将对妊娠结局、母婴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分阶段采用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愿意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第二产程初期采用站立位、半坐位、蹲位3种垂直体位分娩,产妇根据自身主观意愿自由交替选择调整分娩体位;第二产程末期胎头拨露后采取侧卧位接产;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取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对比2组分娩结局、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会阴裂伤程度、分娩舒适度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会阴侧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舒适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第二产程分阶段自由体位分娩是有效安全的分娩方式,可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第二产程,减轻会阴损伤,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且对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分娩球运动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204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待产体位,观察组采用分娩球运动配合自由体位助产,比较两组分娩结局、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6.47%,高于对照组29.41%,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为13.73%、9.8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为(248.69±50.22)min,第二产程为(36.12±15.47)min,第三产程为(16.24±3.88)min及总产程时间为(301.05±69.57)mi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球运动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可加快产程、改善分娩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学创新》2016,(24):120-123
目的:探究新产程时限标准与旧产程时限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20例通过阴道试产、单胎活产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Friedman产程时限标准对母婴观察,研究组按照新产程时限标准对母婴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母婴产程特性及母婴结局,包括产妇产程实现、围产儿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妊娠结局、妊娠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活跃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第一、二产程时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转入NICU、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钳助产、产后出血、会阴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胎膜早破、脐带脱垂、羊水过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放宽潜伏时限(第二产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产程干预及新生儿与产妇的并发症;产程观察需结合胎先露下降和宫颈扩张情况来监视胎儿安危与产妇精神;采用新产程时限标准可以通过阴道分娩,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646例阴道试产选用气囊助产的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阴道试产未选用气囊助产的头位初产妇6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以及两组的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分别为(6.07±2.02)h,(0.56±0.32)h,(7.03±2.09)h,对照组为(10.03±2.58)h,(1.15±0.36)h,(11.18±2.45)h,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产钳助产率0.46%,对照组产钳助产率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2.69%,对照组剖宫产率为39.3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3.10%,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9.38%,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确运用气囊助产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初次分娩产妇。将其中18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者纳入观察组;252例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分娩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剖宫产率、住院时间、母婴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5.98%,低于对照组的14.29%(P<0.01)。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改善初产妇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产妇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92例拟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产妇采用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助产;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平卧或侧卧体位。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间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VAS评分、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自主体位和运动分娩能够转移产妇注意力、舒缓情绪、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徐光洪  刘建 《重庆医学》2016,(27):3796-379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改变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单活胎、头位、初产、未使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超过2 h的产妇,共计201例。根据不同的第二产程时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设定以3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为观察组,共163例;而以2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则为对照组,共38例。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尿潴留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需转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软产道裂伤72例,无伤口愈合不良,对照组产妇伤口愈合不良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3h为第二产程时限可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严重不良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维导航系统在基层医院新产程的应用及母婴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产科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初产妇560例,按照不同产程监测方式分为观察组(n=280)采用三维导航系统监测和对照组(n=280)采用传统手段监测,分别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母婴结局(产后出血率、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8.21%、产褥感染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7.14%,产褥感染率3.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导航系统可提高基层医院初产妇应用新产程时的分娩质量,未增加不良母婴结局风险,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分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且不增加中转剖宫产、产钳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施自由体位对活跃期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20例拟行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活跃期采用常规平躺体位,干预组活跃期采用自由体位管理,观察两组活跃期胎先露下降速度,第一、第二、第三及总产程时间,最终采用的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干预组胎先露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阴道助产、剖宫产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干预组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分娩活跃期实施自由体位更有助于胎先露下降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108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分别采取剖宫产与阴道助产,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两组胎儿窘迫各因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842,0.637,0.654,0.664,0.832,P均>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211,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732,1.563,P>0.05)。结论阴道助产与剖宫产分娩用于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均能获得较好的母婴结局,临床应根据产妇情况选择合适分娩方式,并尽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对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及总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收治的186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9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9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由家属共同参与的护理计划,比较2组分娩结局(经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产程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分娩知识掌握度,采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入院时、分娩前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1),产后2 h出血量、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入院时2组SDS、SAS评分、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GSES、分娩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家属共同参与护理计划能提高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率,改善负性情绪,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促进产妇早期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与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