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71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肿块资料,记录肿块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位置、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边界、边缘、形状、钙化、Alder血流分级、淋巴结转移分析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分析超声特征与免疫组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710例乳腺癌肿块中ER、PR、HER-2、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72.5%、64.1%、61.0%、80.3%,且ER与PR表达呈正相关(r=0.697,P < 0.001),ER、PR与Ki-67表达均呈负相关(r=-0.218,P < 0.001;r=-0.216,P < 0.001)。ER、PR在肿块最大径≤2 cm中的阳性率更高,Ki-67在肿块最大径 > 2 cm中的阳性率更高。ER阳性时,肿块纵横比 > 1占比较高,PR阳性时,乳腺癌肿块的超声特征多表现为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后方回声衰减或消失。HER-2、Ki-67阳性时肿块纵横比≤1多见且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的超声特征与ER、PR、HER-2、Ki-67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表现可以反映肿块的生物学行为,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术后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表达水平与灰阶超声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73例IDC患者的灰阶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一2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肿瘤有毛刺(蟹足)征、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衰减组ER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无毛刺(蟹足)征、无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无衰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内微钙化、腋窝肿大淋巴结组HER-2表达阳性率高于肿瘤内无微钙化、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HER-2表达与IDC灰阶超声特征之间存在相关性,灰阶超声征象可对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及生物学特性作出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及超声特征与HER-2及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原发性男性IDC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术前超声影像学图像,分析其临床病理及超声声像图特征与HER-2及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70例男性IDC患者中,Ki-67低表达组为39例,高表达为31例,Ki-67高表达组脉管侵犯阳性率、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灶血流信号分级较低表达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阳性为6例,阴性表达为64例,HER-2阳性组存在微钙化灶比例显著高于HER-2阴性组(P<0.05)。结论 男性IDC患者临床病理及超声声像图特征与HER-2及Ki-67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对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将患者分为两组:激素受体阳性组(ER~+、PR~+、HER-2~-),激素受体阴性组(ER~-、PR~-、HER-2~-)。两名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超声科医师对乳腺癌肿块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特征分析与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及钙化。然后,对同一个肿块利用基于相位信息的动态轮廓模型进行边缘分割。通过t检验,筛选出与激素受体相关性最强的特征参数,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运用径向基核函数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减少偏倚,采用留一法对分类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激素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形态、边缘毛刺成角、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等二维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定量分析选出54个定量特征,对激素受体表达具有较高准确率(准确率67.7%,曲线下面积73.2%)。此外,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钙化等定量特征在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分析降低了传统超声影像的主观性,在预测浸润性乳腺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在提高超声影像学特征对乳腺癌精准诊断及生物学行为预测方面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7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且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超声造影后乳腺癌病灶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分析其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病灶边缘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边缘带定量参数PI、AUC以及Grad与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TTP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精准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的特征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mic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Ki-67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疑诊乳腺癌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声像特征,检测乳腺结节最大弹性模量值(maximum modulus of elasticity, E_(max));绘制ROC曲线,评估E_(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效能;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E_(max)诊断乳腺恶性结节的准确率;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分析超声声像特征与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超声声像特征与ER、PR、HER-2、Ki-67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恶性结节110例,其中107例为浸润性乳腺癌;良性结节50例。剪切波弹性模量E_(max)最佳截断值为93.11 kPa时,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AUC为0.979(95%CI:0.960~0.990,P0.001),灵敏度为93.64%,特异度为96.00%;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_(max)≥93.11 kPa诊断恶性乳腺结节的准确率为89.64%。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形态不规则者ER阳性表达率(69.52%)高于形态规则者(20.00%)(P0.05),结节直径2 cm、形态不规则者PR阳性表达率(72.29%、67.82%)高于结节直径≥2 cm和形态规则者(30.51%、25.00%)(P0.05),纵横比≥1、腋窝淋巴结转移者HER-2阳性表达率(73.86%、59.57%)高于纵横比1、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26.19%、20.00%)(P0.05),弹性硬度评分3分、E_(max)≥93.11 kPa、造影不均匀增强、造影范围增大3 mm者Ki-67阳性表达率(91.76%、90.82%、91.58%、85.71%)高于弹性硬度评分≤3分、E_(max)93.11 kPa、造影均匀增强、造影范围不变者(59.09%、44.44%、58.33%、60.87%)(P0.05)。结节形态与E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358,P0.001),结节直径、形态与P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0.732,P0.001;r=—0.449,P0.001),纵横比、腋窝淋巴结与HER-2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493,P0.001;r=0.342,P0.001),弹性硬度评分、剪切波弹性成像、造影不均匀增强、造影范围增大与Ki-67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725,P0.001;r=0.566,P0.001;r=0.642,P0.001)。结论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的超声征象与ER、PR、HER-2、Ki-67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可无创性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术前超声检杳按超声征像将肿块分为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回声衰减组及微力钙化组,且术后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分析超声与象与其表达的关系.结果 ER、PR的表达在毛刺组、周边强回声晕组、后方同声衰减组高于不具有上述征象的肿块;ER、PR的表达在肿块大于2 cm组低于小于2 cr组,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而c-erbB2的表达则正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ER、PR、c-erbB2的表达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指导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其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76例(76个病灶),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乳腺癌病灶边缘带增强特征,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的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基础强度、梯度、上升支斜率、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分析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病灶超声造影边缘带放射状增强与ER、Ki-67阳性表达相关,穿支增强与HER-2阳性表达相关,造影后范围扩大与ER、HER-2、Ki-67阳性表达相关,边缘增强特征与Ki-67阳性表达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定量参数峰值强度、TIC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达峰时间与ER、PR阳性表达均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边缘带增强特征及定量参数与ER、PR、HER-2、Ki-67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乳腺癌患者术前选择精准的治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钼靶X线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差异。方法 42例维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维族组),122例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汉族组),术前均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表达。结果汉族组钼靶X线检出肿块68例,维族组检出28例;维族组肿块伴钙化比率(64.29%)明显高于汉族组(41.18%)(P0.05);维族组HER-2、Ki-67阳性表达率(76.2%、95.2%)均高于汉族组(34.4%、72.1%)(P0.05),ER、PR阳性表达率(76.2%、66.7%)与汉族组(62.3%、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组钼靶X线表现为肿块伴钙化者HER-2、Ki-67阳性表达率(75.0%、76.9%)高于汉族组(25.0%、42.3%)(P0.05),表现为单纯肿块者ER、PR阳性表达率(16.7%、15.0%)低于汉族组(73.9%、65.0%)(P0.05);2组ER、PR、HER-2、Ki-67阳性表达率在肿块边缘有无毛刺、分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汉族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HER-2、Ki-67表达存在差异,且维族钼靶X线表现肿块伴钙化者HER-2、Ki-67表达率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粘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提高诊断粘液癌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乳腺癌肿块的超声特征(肿块最大径、纵横比、高回声晕、转移情况、弹性评分等)、剪切波速度(SWVmax、SWVratio、SWVmean)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将粘液癌患者作为实验组(n=24),将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32),对比两组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粘液癌肿块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有高回声晕、后方回声增强、弹性评分 < 4分且BI-RADS分类 < 4b类(χ2=4.419、5.171、6.162、4.743、14.000,P < 0.05),SWVmax及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率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069,χ2=4.371、4.051,P < 0.05)。  结论  乳腺粘液癌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可为超声诊断乳腺癌类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乳腺癌自动乳腺容积(ABVS)冠状面图像特征与患者血清Ki67抗原及C-erbB-2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78例乳腺癌患者,获取81个病灶的ABVS冠状面特征(病灶大小、边界、虫蚀征、汇聚征、微钙化、高回声环),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比较Ki67抗原与C-erbB-2与乳腺癌ABVS冠状面超声特征以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临床考虑可能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  结果  病灶大小(≥2 cm,OR= 4.400)是Ki67高表达的危险因素;微钙化(OR=2.741)是C-erbB-2阳性的危险因素;边界、虫蚀征、汇聚征、高回声环、年龄与Ki67、C-erbB-2均无相关性(P > 0.05)。  结论  乳腺癌ABVS冠状面的特征征象间接反映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行为,以此来评估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 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 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 P < 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 P < 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 P < 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 < 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分子分型(P < 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 24%、25%~49%、50%~75%以及≥ 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 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 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 < 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 < 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 < 0.001)均相关。  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 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干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组织标本98例,分析每位患者对应的乳腺超声征象,包括肿块周边是否有毛刺、边缘是否有高回声晕、纵横比、后方回声情况、微小钙化、内部血流显像分级;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样本中CD24、CD44、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分析其它可能影响肿瘤干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因素;对肿瘤干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肿瘤周边是否有毛刺与CD44、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块边缘是否有高回声晕与CD44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肿块纵横比、后方回声变化均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流分级、腺体类型与CD4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腺体背景类型是CD24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 < 0.05)。血流情况、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是CD44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 < 0.05)。有无高回声晕、肿块后方回声特征、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是E-cadherin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 < 0.05)。临床分期是N-cadherin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 < 0.05)。边缘有无毛刺是β- catenin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P < 0.05)。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与肿瘤干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之间存在联系,超声征象可作为无创性预测乳腺癌患者肿瘤干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水平的方式,并可为预测乳腺癌潜在的侵袭能力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病理组织结果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62)和非转移组(n=38)。比较两组术前的超声特征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与甲状腺癌CLNM的危险因素;绘制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癌CLNM诊断的ROC曲线;以术后病理为对照,计算超声诊断CLNM的敏感度、特异性等诊断效能参数。结果 转移组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晰,质地低回声,微小钙化,纵横比≥1,血流信号丰富的发生率高于非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晰、质地低回声、有微小钙化、纵横比≥1及血流丰富是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结节大小≥1.5 cm、边界不清、质地低回声、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及血流信号丰富对甲状腺癌CLNM有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0、0.649、0.636、0.649、0.602及0.808)。超声诊断甲状腺癌CLNM的阳性预测值为84.38%,阴性预测值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表达上的差异, 并探讨这些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的表达与三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863例, 其中三阴乳腺癌患者135例, 非三阴乳腺癌患者728例。分析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累及乳头以及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5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与经单纯抽样法选取的135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 ER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P53、Ki67的表达, 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  三阴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高于非三阴乳腺癌(86.7%比65.2%, P < 0.001), 发病年龄低于非三阴乳腺癌[(46.0±10.6)岁比(51.0±13.3)岁, 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手术方式方面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在肿瘤累及乳头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三阴乳腺癌中ERβ阳性表达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显著降低(63.7%比75.6%, P < 0.05), 而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62.2%比33.3%, P < 0.05);P53、Ki67在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非三阴乳腺癌相比, 三阴乳腺癌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free survival, RFS)更低(P < 0.05)。三阴乳腺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ERβ阴性表达与EGFR阳性表达均与三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 < 0.05)。  结论  相较于非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较低、原发肿瘤体积较大、分化程度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ERβ阳性表达率较低、EGFR阳性表达率较高、OS及RFS较低。ERβ和EGFR可能成为重要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Id-1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d-1和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Id-1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d-1和P53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Id-1与P53表达正相关,P<0.05。80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经Cox回归分析,Id-1和P53同时阳性表达是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Id-1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复发、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d-1和P53蛋白同时表达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fasc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ER、PR和HER2表达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48.86%(43/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其阳性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均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fascin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fasc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性浸润性微乳头状癌(PIMPC)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乳腺PIMPC患者共18个病灶与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共40个病灶。对比观察乳腺PIMPC与IDC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PIMPC与IDC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乳腺PIMPC与IDC淋巴结转移率;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检查提示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18个乳腺PIMPC病灶(100%,18/18)表现为低回声;18个病灶(100%,18/18)形态不规则;16个病灶(88.9%,16/18)边界不清;16个病灶(88.9%,16/18)边缘毛刺;15个病灶(83.3%,15/18)内部见钙化灶,微钙化灶数量一般大于3个,且多集中分布在病灶近中央的位置,而病灶边缘分布较少;16个病灶(88.9%,16/18)后方回声正常或增强;14个病灶(77.7%,14/18)边缘无蟹足状改变;13个病灶(72.2%,13/18)周围无高回声晕;10个病灶(55.6%,10/18)血流信号0~Ⅰ级。乳腺PIMPC病灶边缘蟹足状改变、周围高回声晕、纵横比≥0.7、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Ⅱ~Ⅲ级的检出率均低于乳腺IDC,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边缘毛刺、微钙化灶等超声声像图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检查示PIMPC癌细胞微乳头状排列呈集块型分布;PIMPC血流信号0~Ⅰ级为主,镜下见肿块少量新生血管主要在细胞簇周围的透明带;而IDC血流信号以Ⅱ~Ⅲ级为主,镜下可见较多再生血管分布在胶原纤维;PIMPC缺乏周围高回声晕,其镜下见肿块边缘无纤维组织簇包饶,IDC周围常见高回声晕其镜下肿块边缘见较多的纤维组织。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率达72.2%(13/18),高于乳腺IDC的45.0%(18/40)(χ2=3.697,P=0.05)。术后病理结果证实13个病灶淋巴结转移,其中超声检查提示淋巴结异常6个(46.2%,6/13),表现为皮髓质结构异常4个(30.8%,4/13)、淋巴门偏心4个(30.8%,4/13),血流信号0~Ⅰ级5个(38.5%,5/13)。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超声检查提示乳腺PIMPC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2%、60.0%、50.0%、75.0%、30.0%。 结论乳腺PIMPC超声表现以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毛刺及内部微钙化灶为主要特征,其超声表现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超声检查对于提示PIMPC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PLC)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8例P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256层螺旋CT检查患者的CT征象,并检测PLC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水平,分析PLC患者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CT征象与Ki-67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PLC组织中,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75/108)、51.85%(56/108);CT主要表现为瘤体直径≥3.0 cm、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征相对较少;腺癌的Ki-67阳性表达率低于鳞癌(P<0.05),腺癌和鳞癌的p5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C的分化程度越低,Ki-67和p53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瘤体直径≥3.0 cm、有分叶征、棘状突起征、毛刺征、增强值≥20 Hu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的PLC,Ki-67阳性表达率较高,且有磨玻璃征和空泡征的PLC,Ki-67阳性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