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COVID-19疫情期间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援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和滚雪球抽样,通过问卷星对实习护生进行心理韧性量表、一般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实习护生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国22...  相似文献   

2.
3.
4.
COVID-19大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也给全世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迅速控制疫情,世界各国采取保持社交距离、重新分配医疗资源、调整医疗策略等应急措施,原有医疗服务秩序遭到破坏,有限医疗资源受到再挤压,其它传染病防治最佳时机被错过,导致结核病、肝炎、麻疹、艾滋病等多种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上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严重损害。但是也有一些意外收获,如改变了人们对旅行安全常态的定义、完善了中低收入国家被忽视的传染病防控关键内容、暴露出医疗体系中传染病医生匮乏问题、降低严重复杂性流感和侵袭性肺炎球菌等疾病发病率等。年初,COVID-19大流行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让各国看清自身公共卫生系统在应对传染病暴发上的不足。年末,COVID-19和其它传染病或将同时暴发,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大考,亟待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的影响因素,为COVID-19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浙江省6家医院收治的COVID-19疑似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基础疾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肺部影像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3月3—4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宝山区2 338名教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症状发生、心理情绪的影响因素。 结果 2 338人中99名教职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离沪史(OR=1.638,P=0.023)、接触过类似症状疑似病例(OR=31.876,P<0.01)是疫情期间出现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教职工对疫情关注度随年龄增加。性别、是否身处湖北是对疫情担忧度的影响因素,感染风险与是否接触类似病例有关。 结论 疫情期间,中小学教职工存在身心健康问题。建议进一步对教职工加强健康教育并开展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7.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医护人员社会支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泰州市内6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707名医护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医护人员疫情下的社会支持现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背景下围生期孕产妇(孕龄为28孕周至产后7 d)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根据兰州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围生期孕产妇的就诊号,随机抽取COVID-19疫情暴发期(2020年4月1日至8月31日)的71例孕产妇;同时选取COVID-19疫情常态化时期(2021年4月1日至8月31日),在同一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与疫情暴发期年龄匹配的71例围生期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查这142例孕产妇的抑郁风险得分,将其分为抑郁组(n=64,EPDS得分≥9分)和非抑郁组(n=78,EPDS得分<9分)。对2组受试组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填写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受试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再采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社会对其支持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围生期孕产妇抑郁情绪影响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所有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纳入本研究142例孕...  相似文献   

10.
曾广  汤洁  王晓辉  杨峥嵘 《中国公共卫生》2022,94(10):1355-135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以及各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SARS-CoV-2)变异株的相继出现并肆虐,这场大流行将不可避免对艾滋病防治带来巨大挑战,也将HIV阳性者推向更加不利的境地。本文从HIV阳性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进展、新冠肺炎对艾滋病治疗、HIV阳性者诊疗以及心理的影响等角度进行综述,为针对该人群开展新冠肺炎防治研究,以及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优化艾滋病防治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COVID-19) is an unprecedented global health crisis with emotional and physical impact on health care workers.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s of fatigue and burnout in nursing staff during the pandemic.MethodsThe present study involved nursing staff from hospitals in Greece in February 2021, who completed the Fatigue (FAS) and Burnout (CBI) questionnaires. Gender, ag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workplace (COVID-19 or non-COVID-19 wards) and SARS-CoV-2 infection status were recorded.ResultsThe sample included 593 women and 108 men, with a mean age ± SD: 42.9 ± 9.9 years and 18.14 ± 10.8 years work experience. Slightly more than half, (367, 52.4%) worked in COVID-19 departments. Fifty-six (8%) tested positive for SARS-CoV-2 and 14 of them needed to be treated. The mean ± SD FAS and CBI scores were 25.6 ± 7.4 and 46.9 ± 18.8, respectively (67.9% and 42.9% had scores suggestive of fatigue and burnout, respectively). Women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both scales (p < 0.01). Subjects working in COVID-19 wards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both the FAS and CBI scales; they were also younger and with less work experience (p < 0.01). Staff treated for COVID-19 scored higher on the burnout scale (p < 0.01) than the uninfected staff. Fatigue showed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urnout (p < 0.01, r = 0.70).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of fatigue was explained by 47.0% and 6.1% by the scores on the subscales of personal and work-related burnout, respectively.ConclusionIn conclusion, high rates of fatigue and burnout were found in the studied population. Nurses working with COVID-19 patients had higher rates of fatigue and burnout compared to those working elsewhere.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r = 0.70) between burnout and fatigue. Particula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taff who became ill and need to be treated.  相似文献   

12.
在职注册护士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职注册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按浙江省28家医院注册护士总数的10%抽取1740名护士,进行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量表调查;再按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职业效能3个维度分析,并对不同医院等级、年龄和护龄的护士进行比较。结果护士轻度倦怠占48.90%,中度倦怠占46.60%,重度倦怠占4.50%。三甲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总平均得分最高,为3.25±0.96;外科护士年龄30-40岁,护龄5年以上职业倦怠得分高于护龄5年以下者( P〈0.05)。结论浙江省护士职业倦怠总体处于轻中度水平,医院等级、工龄是影响职业倦怠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为降低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付出-回报失衡(ERI)量表及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南通市5家二级以上医院和3家乡镇卫生院52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付出-回报失衡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有52.00%的医务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工作模式(ERI>1),40.19%处于超负荷状态;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34±0.82)分,其中情绪衰竭维度为(2.36±1.19)分,情感疏远维度为(2.00±1.23)分,成就感维度为(2.64±1.31)分,14.29%的人没有职业倦怠,77.90%的人有轻中度职业倦怠,7.81%的人有重度职业倦怠。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表明,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情绪衰竭(β = 0.28)和情感疏远(β = 0.28);超负荷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情绪衰竭(β = 0.33)和情感疏远(β = 0.14),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β = -0.18)。结论 付出-回报失衡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医院应设计科学的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0年2月16—20日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基本知识、个人防护行为情况、新冠肺炎相关影响态度、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100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22.5 ± 2.5)岁,以华南地区学生为主(占37.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8.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5%、10.5%、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受歧视(OR=2.535)、担心学业进度落后(OR=2.304)、担心返校后与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同宿舍(OR=1.531)、对本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满意(OR=1.793)、毕业班学生(OR=1.452)、文科类学生(OR=1.876)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学校应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防范校园的地域歧视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返校与复课,最大程度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地区1 93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倦怠现况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工作压力、焦虑、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结果  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综合得分为[34.00(25.00, 41.00)]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4.09%。工作压力、焦虑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均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51, P=0.010),并通过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129, P=0.010);焦虑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60, P=0.010);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41, P=0.010),调节变量工作压力与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有负向效应(β=-0.051, P=0.018)。结论  工作压力和焦虑为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提高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程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20年我国居民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出门戴口罩、外出回家洗手、避免不必要外出和减少不必要聚会的行为特征,探讨以上4种个人防护行为的群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及其影响调查”中选取18周岁及以上的全国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共4 123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在出门戴口罩、外出回家洗手、避免不必要外出和减少不必要聚会4种行为上的差异,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4种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做到上述4种个人防护行为的比例都很高,分别为96.09%、94.66%、91.12%和95.22%。同时存在群体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出门戴口罩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2.40, P < 0.001)、城乡(OR=0.48, P < 0.001)、居住地是否在武汉市(OR=0.27, P=0.001; OR=0.13, P < 0.001);外出回家洗手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2.18, P < 0.001)、分组年龄(OR=3.14, P < 0.001; OR=8.29, P < 0.001; OR=4.69, P < 0.001)、城乡(OR=0.73, P=0.050)、受教育程度(OR=1.53, P=0.059; OR=2.35, P < 0.001)、居住地是否在武汉市(OR=0.70, P=0.089);避免不必要外出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2.05, P < 0.001)、分组年龄(OR=2.77, P < 0.001; OR=3.30, P < 0.001; OR=5.43, P < 0.001)、城乡(OR=1.64, P=0.001)、受教育程度(OR=1.50, P=0.026)、居住地是否在武汉市(OR=0.73, P=0.056; OR=0.63, P=0.002);减少不必要聚会的影响因素为性别(OR=1.97, P < 0.001)、分组年龄(OR=2.94, P < 0.001; OR=3.00, P=0.002; OR=3.33, P=0.003)、受教育程度(OR=0.52, P=0.032; OR=0.61, P=0.097)、居住地是否在武汉市(OR=0.69, P=0.094; OR=0.58, P=0.006)。结论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居民在个人防护方面总体做得很好,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差异,相关政策的制定及个人防护的宣传应对特定人群和特定区域有所偏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刑人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西部数所监狱897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服刑人员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2.92%、52.73%,共患焦虑、抑郁占38.91%。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是焦虑和抑郁的危险因素(OR>1.000,P<0.01),与亲朋联系次数越多是焦虑和抑郁的保护因素(OR<1.000,P<0.01)。焦虑、抑郁症状的服刑人员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而无焦虑、无抑郁症状的服刑人员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服刑人员焦虑、抑郁症状较为严重,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排除危险性因素干扰,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保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调查新冠疫苗全面接种时期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个体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对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4个辖区的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将全部医务人员共428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结果 医务人员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分别为(17.99±7.89)、(7.20±3.52)和(12.07±5.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司支持(β=-0.180, P< 0.05)、同事支持(β=-0.180, P< 0.05)为情感耗竭的保护因素,已婚、问诊岗位为情感耗竭的危险因素(β=0.161、β=0.095,P值均< 0.05),女性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β=-0.096,P< 0.05),亲友支持(β=-0.235, P< 0.05)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已婚是人格解体的危险因素(β=0.142,P< 0.05),同事支持(β=-0.168, P< 0.05)、亲友支持(β=-0.210, P< 0.05)、工龄(β=-0.154, P< 0.05)为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素,硕士学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β=0.126,P < 0.05)。结论 重视提高全方面社会支持,重点关注已婚、男性、硕士学历以及较短工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疲劳与倦怠的关系,及满意度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基层医务人员倦怠的干预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广州、江门、惠州、潮州4个样本市的622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采用疲劳量表、满意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33份。将调查数据运用SPSS 22.0和AMOS22.0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疲劳对情绪衰竭(23.1%)和人格解体(7.3%)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满意度对疲劳与倦怠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β=-0.096;β=-0.130, P <0.01)。结论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较为普遍,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从减少医务人员疲劳和提高满意度两方面入手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进行干预。通过增加工作资源,提供组织支持,来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调节疲劳对倦怠的正向预测作用,达到减少疲劳,控制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