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玉波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2):135-136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60例AMI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血清cTnT变化,同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对比。结果:AMI患者胸痛4h内cTnT阳性率高于CK-MB(P<0.05),12~24h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48h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cTnT定性检测对AMI诊断具有早期、特异性高、时间窗长的特点,是诊断AMI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统计出住院被确诊为AMI患者在早期这两项指标的阳性率,然后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AMI患者就诊时cTnT的阳性率是89%而CK-MB的阳性率是45%,cTnT和CK-MB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AMI患者cTnT阳性持续时间可达14d左右。结论在诊断AMI时,cTnT具有检测方便、快速,出现时间早,敏感性、特异性高,对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肌钙蛋白Ⅰ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莹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2):286-28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测定值的变化。探讨cTnI对早期诊断AMI的价值。方法对50例AMI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进行cTnI和CK—MB的检测。结果 AMI后3h内cTnI阳性检出率94.0%,明显高于CK-MB24.0%,AM15d后cTnI阳性84.0%,而CK-MB仅为6.0%。结论血清cTnI能早期确切诊断AMI,具有较宽的诊断窗,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较敏感和特异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测定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前,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将心肌酶谱活性作为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标准之一,特别是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AMI诊断的重要指标。80年代末,科研人员发现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 相似文献
5.
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22例)、心绞痛(43例)、健康对照组(119例)3个组,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AMI患者在患病24h内,其血清cTnT含量都高于参考值上限,CK及CK-MB含量只有20例AMI患者升高,以cTnT上升趋势最高,超过参考值上限的6~120倍,CK较参考值上限高1~6倍,CK-MB较参考值上限高1~9倍。心绞痛及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对于AMI患者来说,cTnT的诊断特异性优于传统上的CK及CK-MB。 相似文献
6.
心肌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日立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2.6%、95.7%、43.5%,UA组中上述3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2.2%、38.9%和11.1%,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较好地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两者临床使用价值基本一致,而均优于传统心肌酶CKMB;但在AMI早期,cTnI水平变化幅度比cTnT大,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Tn、CK-MB、MYO水平。依据观察组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Tn、CK-MB、MYO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Tn、CK-MB和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n、CKMB和MYO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Tn、CK-MB、MYO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效能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56~0.986)。结论 Tn、CK-MB、MYO在AMI患者机体内呈高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密切关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T)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坏死[1].AMI特点是发病急,一般在发病6h内诊断明确对决定治疗方案、预后效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临床确诊的106例老年AMI患者为AMI组,68例老年胸痛患者为胸痛组,另选取64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cTnI、CK-MB检测对AMI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nI、CK-MB在AMI发生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TnI与CK-MB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胸痛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对AM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2.2%、94.7%、0.869,CK-MB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7.4%、90.9%、0.783,两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有所提高;AMI组患者cTnI与CK-MB水平均在入院后12h至1d达到最高,随后下降。结论 cTnI与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AMI患者和93例非AMI患者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诊断效能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血清骨膜蛋白、cTnI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膜蛋白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2.9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7.8%。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cTnI和CK-M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228(P0.05)。结论骨膜蛋白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AMI,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cTnI和CK-MB显著相关,骨膜蛋白可能是AMI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心肌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nⅠ、Mb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AMI患者、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0例骨骼肌损伤(SM)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CTnⅠ、Mb、CK-MB的测定,并对AMI患者胸痛发生不同时段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CTnⅠ、Mb、CK-M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5.4%、73.1%、53.8%.CK-MB在UAP组和SM组,Mb在SM组中有较高的阳性率,而CTnⅠ在UAP和SM组中未检出.CTnⅠ、Mb在AMI发生4h内就呈显著升高,三项指标的最高峰值在8~16h内均可出现,72h后Mb、CK-MB降至临界值,而CTnⅠ 7天后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CTnⅠ、CK-MB、Mb在AMI早期诊断价值基本相同,CTnI有更宽的诊断时间窗和独特的特异性,是AMI早期诊断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有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和55例无远离区心肌缺血患者的随访资料分析,显示前者再次梗塞(13例)、左心衰竭(31例)与猝死(15例)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3例、6例和4例,P<0.05~0.005)。提示远离区心肌缺血可显著影响AMI患者的预后。作者指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是改善远离区心肌的缺血性改变及早期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并及时防治梗塞后心绞痛、室性早搏与左心衰竭等。如内科防治措施不奏效时,应考虑外科或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急性胰腺炎AP(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的要点。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0月对12例AMI合并AP患者进行治疗,其中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3例,内科保守治疗7例;并配合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1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例死亡。结论 AMI合并AP,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护理方面做好患者病情观察,积极抗休克,做好溶栓前后及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护理等,其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7):927-929
目的分析检测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肌红蛋白(MYO)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贝克曼库尔特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本院47例AMI患者和4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IMA、MYO、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同时检查心电图,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AMI患者发生胸痛后0~6h,血清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DH、CK和CK-MB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胸痛6h以前血清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胸痛6h以后(P0.05),而LDH、CK和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MA和MY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LDH、CK和CK-MB高于对照组(P0.05)。在AMI早期(0~6h)血清IMA和MYO阳性检出率均在78.0%以上,明显高于心电图、LDH、CK和CK-MB的检出率(P0.05)。结论 IMA和MYO可作为AMI早期诊断较理想的心肌缺血指标,且出现时间早、阳性检出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确诊,为病情鉴别、治疗以及预后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与术前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80min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组(A组,n=108)和ST段未回落组(B组,n=12)。分析PCI术前和术后180min血清NT-proBNP水平,以及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NT-proBNP水平[(854.3±70.2)pg/mL]低于术前[(1 064.3±17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患者术后MACE发生率(14.8%)明显低于B组患者(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STR程度与MACE发生率呈负相关(r=-0.667,P=0.005)。△NT-proBNP与MACE呈负相关(r=-0.551,P=0.023),与STR呈正相关(r=0.629,P=0.009)。在MACE的预测方面,△NT-proBNP的AUC为0.838,95%CI:0.714~0.893,cut-off为65.4,敏感度88.4%,特异度83.7%;STR的AUC为0.903,95%CI:0.834~0.953,cut-off值为33.5,敏感度83.4%,特异度80.3%。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后180minSTR与NT-proBNP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均有助于预测MACE。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的增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方法:根据年龄将364例AMI患者分为4例,40岁以下患者54例(1组),40~59岁患者154例(2组(),60~79岁患者98例(3组),80岁以上患者58例(4组),比较4组患者4临床特点。结果:AMIO的发病诱因在1、2组是吸烟和饮酒,在3、4组为劳累、精神紧张和受凉感冒;诉有胸痛的患者在1、2、3和4组分别为58.0%、84.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泳法检测LD同工酶时位于LD5阴极侧异常区带(LD6)的电泳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LD6的电泳特性、热稳定性、抑制剂的影响、显色底物成份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并动态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酶学指标变化规律。结果 用乙醇取代显色液中的乳酸锂时,LD6显色明显增强,氰化钾可以完全抑制LD6活性;去除显色液中的乳酸锂时,LD6显色减弱,但仍然可见;LD6在4℃保存至少稳定7天,56℃加热lh活性变化不大;4例AMI患者在出现LD6后8-30h内全部死亡。结论 LD6是一种醇脱氢酶,它是肝小叶受损的标志,检出LD6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