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2例心脏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小儿,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进行了永久性心内膜起搏。随着电极起搏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心内膜起搏交进小儿起搏的主要方式,成功的关键是电极顺利进入心脏,并在心房内留一圈或在上腔静脉留适当弧度的导线,备小儿生长需要,摄胸片随访,必要时应将导线再次送入心内。.  相似文献   

2.
三尖瓣置换术后行永久心脏起搏治疗一例章隆泉黄国长用人工金属蝶瓣置换了毁损的三尖瓣后,行永久心脏起搏治疗,将面临如何安置起搏电极导线的棘手难题,现将我院经心外膜心肌穿透置入起搏电极导线行右室心内膜起搏成功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性,42岁,因进行性右心功...  相似文献   

3.
紧急床旁临时心脏起搏173例分析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对两种临时心脏起搏方法的效果和并发症作一分析。173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分别采用两种床旁临时起搏方法:即用球囊飘浮电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169例,用钢丝电极剑突下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4例。结果:用球囊飘浮电极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全部成功,起搏7(1~31)天,电极脱位6例经重新安置电极后恢复起搏;穿刺损伤胸导管1例。用钢丝电极剑突下经皮穿刺心内膜起搏4例,1例成功;3例因心脏停搏时间太久而失败。结论:两种临时心脏起搏方法急救不宜搬动的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均有效,但应视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4.
起搏电极固定于心内膜时,对心肌产生局灶性损伤,在腔内电图上可记录到损伤电流,不同的起搏电极导线(主动、被动电极,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导线,无导线起搏器电极)、不同的植入部位(心房、心室肌、传导束)都有其特征性的损伤电流表现.根据其特征性的损伤电流表现,可对起搏电极植入的准确性、稳定性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患者共34例,其中经右颈内静脉途径22例,左锁骨下静脉途径12例。根据体表起搏心电图形态及起搏阈值判断右室心内膜起搏是否成功。结果全组34例患者右心室心内膜起搏均获成功。2例患者术后24h发生电极移位。无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右颈内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应用普通电极床旁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李青  王梦洪  吴印生  颜琼 《心脏杂志》2005,17(5):500-500
心内膜电极需长期安置在人体内,电极的稳定性和起搏阈值基本稳定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导线尤为重要.本文总结我院2000~2002年安装同一厂家生产的起搏器,采用两种不同结构起搏电极导线,即螺旋电极导线和楔形头电极导线,对它们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和耗电量进行了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7.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静脉心内膜电极拔除术朱纯石(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510120)在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史中,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的应用是一个重大的进展,它几乎没有明显禁忌证而使起搏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早期的心内膜电极常易移位,随后有了翼状、倒叉(Tine)电极(又...  相似文献   

8.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佳[3-4],并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5].研究表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能减少电传导延迟,因此有更多获益[ 6].基于上述原因,无导线心脏起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合并心室内阻滞的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力衰竭相关住院次数,降低死亡率.目前标准的CRT是把左心室导线植入到心脏静脉分支中,从心外膜起搏左心室,因受心脏静脉解剖限制,有左心室起搏部位不理想、进入心脏静脉不成功、左心室导线脱位、起搏阈值高、膈神经刺激等问题,显著影响CRT疗效.外科小切口开胸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导线是目前常常选择的备选治疗方案,但外科手术创伤大,还有麻醉风险.近年提出一种新的左心室导线植入策略:经穿刺房间隔途径植入左心室导线心内膜起搏.本文就经房间隔穿刺左心室心内膜起搏CRT的优势和缺陷进行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心脏起搏适应证的拓宽,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数量逐年增加。起搏导线的植入在起搏系统植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主动固定螺旋起搏导线的临床应用除有减少导线脱位、植入较快,容易拔除等优点外,同时还可以选择部位起搏,是心脏起搏学领域今后应用的方向。现将山西省心血管疾病医院今年开展的6例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植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左室电极的位置是决定心脏再同步治疗反应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方法是将左室电极放置在左室侧壁或侧后壁,但这对具体某一位患者来讲可能不是最佳位置。有研究表明,将电极放置在左室收缩延迟部位并避开心肌瘢痕可能是减少无反应的一个重要方法。大约有4%~8%的患者不能通过静脉途径植入左室电极。此外,受冠状静脉解剖、电极稳定性、膈肌刺激等因素的限制,左室电极经常不能到达理想目标位置。心内膜起搏、多点起搏、无导线起搏等方法提供了更多选择,为进一步减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对永久性心脏起搏,目前多主张采用经静脉心内膜电极,理由是死亡率较低,心内膜起搏所需的能量亦较低,但亦有报道认为采用心肌内电极法,其刺激阈值较心内膜电极为低。在经胸腔按置心肌电极的过程中,采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继鸿 《心电学杂志》2002,21(2):96-97,100
自1958年10月第1台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人体至今尽管仅仅44年 ,但心脏起搏治疗的迅猛进展令人难以想象。就连主攻起搏器专业的医生都会感到起搏新技术的知识日新月异 ,使人目不暇接 ,而一般的内科医师、心电图医师在其爆炸样进展的面前更会感到困惑和力不从心。一、心脏起搏器起搏部位从单腔发展到四腔最初植入的起搏器为心室单腔起搏器 ,起搏电极导线经周围静脉插入 ,最后在右心室心尖部肌小梁处被动固定 ,进行右心室心内膜起搏。此后又有心房电极问世 ,用同样方法植入的心房电极导线在右心耳的梳状肌中固定 ,并进行心房起搏。双…  相似文献   

14.
紧急床边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证实心跳骤停、严重的心动过缓时紧急床边心脏起搏的作用。方法;对29例病人采用床边经皮穿刺心内膜或心肌起搏,或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心内膜起搏进行抢救。结果:成功率62.1%。经皮心肌或心内膜起搏24例,成功率54.17%;经静脉心内膜起搏6例,100%成功;心脏停跳后5分钟内行紧急起搏的13例均成功,10例存活出院(76.92%);>5分钟起搏无1例成功。结论:紧急床边心脏起搏设备、操作简单、是抢救心脏骤停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左室起搏电极位置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位于心室最晚激动部位并远离心肌瘢痕区域是左室起搏电极的理想位点。由于起搏电极不能置于理想位点导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不理想,左室心内膜起搏、心外膜多极起搏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恢复心脏有效收缩是心搏骤停抢救的关键之一。以往经静脉插管心内膜电极起搏常因缺少床边X线机和技术不熟练而失败。我们采用针灸针经胸壁皮肤穿刺至心肌作起搏电极,成功抢救1例心搏骤停者,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国产无创性心脏起搏监护仪,对42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了胸壁皮肤电极心脏起搏,其中11例监测左、右心室压及主动脉和肺动脉压,23例抽取肺动脉血用Fick氏法测计心排量。各参数均与右室心内膜起搏对比。结果表明:无创性胸壁皮肤电机起搏确是一简便、快速、有效的临时起搏方法,可获得与心内膜起搏相似的血液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心外膜起搏左心室,在优化的室间间期下,与右心室心内膜导线共同实现双心室起搏,逐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受冠状静脉解剖的影响,导线相关并发症相对较多,影响了CRT疗效。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可以避免血管条件的限制,实现更佳的再同步、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因而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室颤性心脏停搏在胸外按压状态下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行右室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32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经标准心肺复苏(S—CPR)5-10min仍不恢复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自主心跳,心电呈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电-机械分离或电静止)患者,在胸外按压操作的同时,立即床边紧急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并放置动脉鞘,选用5F或6F普通临时心内起搏电极,在临时起搏器以固定起搏(VVO)的状态下输送电极导管,作右室心内膜起搏,起搏成功后起搏模式改换为WI型起搏,根据病情及起搏情况随调起搏参数,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自主心跳恢复情况。结果32例中有效起搏24例,占75%,其中9例存活,起搏时间5min-72h恢复能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的窦性心率。15例死于原发病或长时间缺氧的并发症。另8例死于因心脏停搏时间过长人工心脏起搏无效。结论经S—CPR短时间内心脏不能复跳的非室颤性心脏停搏患者,紧急心内膜起搏配合CPR,能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促进自主血流循环恢复,提高CPR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成功放置左室起搏电极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至关重要。与传统起搏电极相比,四极电极具有以下优势:置入成功率较高、能克服膈神经刺激、避免左室高阈值、避免左室心尖部起搏以及导线脱位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