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 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型,OCD组与NC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OCD患者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发型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组患者中DRD4受体基因与早发型OCD存在关联,3/4基因型可能是早发型OCD的风险因子.早发型和晚发型的OCD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寻找散发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片段可变数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的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51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171名正常对照就DRD4基因第三外显子48bp VNTR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1)所检测人群48bp VNTR多态性表现国2-7次重复,4次重复的等位基因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对照组中分别占78.6%及76.9%,2次重复分别占16.2%及19.3%;(2)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病例组短重复序列的基因型(2/2,2/3)频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10.5%)(X^2=14.88,df=2,P=0.00);(3)病例组含4次重复的基因型比例(95.9%)显著高于对照组(88.3%)(X^2=13.00,df=1,P=0.000)。结论:中国精神分裂症人群DRD4基因第三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主要集中于4次重复片段,48bp的重复次数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短重复序列减少或含4次重复的基因型增多可能增加对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 (dopamineD4receptor,DRD4 )基因 48bp可变重复序列 (variantnumbertandemrepeat,VNTR)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及其相关症状的关系。方法 取 139例ADHD患者及 115例正常对照,利用Achenbach父母用儿童行为调查表(ChildBehaviourChecklist,CBCL)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 tion,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ADHD患者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患者组和对照组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5)。DRD4基因的携带 5等位基因(DRD4 *5 )组个体间焦虑 /抑郁(5. 1±4. 0)和内化性(12. 1±7. 6)两分量表分和非携带 5等位基因(DRD4 *5 )组个体间焦虑 /抑郁(2. 7±2. 7)和内化性 (7. 3±5. 4)两分量表分有显著性差异(Mann WhitneyZ=1. 982,P=0. 047;Z=2. 047, P=0. 041), DRD4 *5 基因型个体焦虑 /抑郁和内向性两行为分量表评分高。而其它分量表及行为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DRD4基因 48bpVNTR多态性与ADHD存在关联,但DRD基因 48bpVNTR多态性与ADHD伴内化问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 48 bp可变重复序列(variant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及其相关症状的关系.方法取139例ADHD患者及115例正常对照,利用Achenbach父母用儿童行为调查表(Child Behaviour Checklist,CBCL)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检测ADHD患者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患者组和对照组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DRD4基因的携带5等位基因(DRD4*5+)组个体间焦虑/抑郁(5.1±4.0)和内化性(12.1±7.6)两分量表分和非携带5等位基因(DRD4*5-)组个体间焦虑/抑郁(2.7±2.7)和内化性(7.3±5.4)两分量表分有显著性差异(Mann-Whitney Z=1.982,P =0.047;Z=2.047,P =0.041),DRD4*5+基因型个体焦虑/抑郁和内向性两行为分量表评分高.而其它分量表及行为总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未发现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与ADHD存在关联,但DRD4基因48 bp VNTR多态性与ADHD伴内化问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DR/M)第3外显子48bp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DAT1)非编码区40bp可变数目顺向重复(VNTR)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340个ADHD患儿,202个ADHD核心家系和226个对照分别就DRD4 48bp VNTR和DAT1 40bp 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ETDT、HHRR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结果:所测人群中的DRD4 48 bp的重复次数是2—6次,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4次重复(77%)和2次重复序列(19.4%);未发现7次重复序列或更长的片段。DAT1 40 bp的重复次数是6—7和9-11次,其中10次重复序列最常见(90.7%)。在ADHD患儿中,长重复等位基因(DRD4的4—6次和DAT1的11—12次重复序列)比对照组多。未发现ADHD和DRD4的7次重复等位基因或DAT1的10次重复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关联。结论:DRD4(按照性别分层后)和DAT1的长重复等位基因可以增加中国汉族儿童罹患AD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张环  罗曙光 《华夏医学》2013,(6):1066-1069
目的:初步研究痉挛性斜颈与DRD5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进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求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选取25名痉挛性斜颈患者和2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RD5基因的ORF上有6个单核苷酸位点的突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个可能为危险因素,4个保护性因素.结论:DRD5基因多态性与痉挛性斜颈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中多巴胺转运体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区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发病关系。方法对强迫症和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技术测定基因型。结果测到4种等位基因8,9,10,11。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DATVNTR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x^2=4.012,P=0.581;x^2=4.311,P=0.334)。结论在汉族人群中,DATVNTR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强迫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汉族人群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和5-羟色胺2A(5-HT2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用氯氮平治疗6—8周,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氯氮平的疗效,并根据量表的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DRIM基因48bp可变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及5-HT2A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有效组患者DRIM*3/5基因型(DRIM*3/5)频率(40.3%)明显高于对照组(23.9%)。DRIM*3等位基因携带者中,精神分裂症5-HT2A受体基因的A2等位基因频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非DRD4*5/5携带者中,精神分裂症5-HT2A受体基因的A2/A2基因型(22.0%)及A2等位基因频率(48.8%)显著高于对照组(5.0%;32.5%)。结论DRD4基因48bpVNTR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亚型(对氯氮平有效者)遗传易感性相关。DRD4基因和5-HT2A受体基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DRD4*非5/5基因型及携带DRIM*3等位基因者可能影响5-HT2A受体基因A2等位基因及A2/A2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难治性强迫症与非难治性强迫症多巴胺转运体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区(DATVNTR)基因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51例难治性强迫症和59例非难治性强迫症的DAT基因型,并比较2组之间的DAT基因多态性差异.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7/10、7/11、8/11、9/9、9/10、10/10、10/1l、11/11DATVNTR基因型频率(0.0%、2.0%、0.0%、5.9%、2.0%、74.5%、5.9%、9.8%)和非难治性强迫症组(3.4%、3.4%、1.7%、6.8%、6.8%、59.5%、5.1%、3.4%)差异无显著性(x2=6.126,P=0.525),且难治性强迫症7,8,9,10,11DATVNTR等位基因频率(1.0%、0.0%、6.9%、78.4%、13.7%)和非难治性强迫症组(3.4%、0.8%、10.2%、77.1%、8.5%)等位基因频率亦差异无显著性(x2=4.349,P=0.364).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DATVNTR基因多态性与难治性强迫症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候选功能基因。从多巴胺受体基因上寻找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功能多态性并进行关联分析(候选基因法)是目前最好的策略之一。本文就近几年来有关DRD3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2A受体(5HT2A)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124例强迫症患者和104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根据SCIDII评定结果对强迫症患者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强迫症患者5HT2A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频率分别为25.0%、54.8%和20.2%,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8%、45.2%和2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5HT2A基因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伴有强迫人格的患者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海汉族人群中5HT2A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有强迫人格和无强迫人格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焦虑症(AD)与缩胆囊素-A(CCK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88例AD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NC)组缩胆囊素-A受体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CCKA受体基因的3种基因型(A1/A1、A1/A2和A2/A2),在AD组的分布分别为5%、41%和54%,在NC组分别为1%、44%和5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1和A2等位基因频率,在广泛性焦虑(GAD)组分别为34%、66%,惊恐障碍(PD)组分别为18%和82%,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1/A1、A1/A2、A2/A2基因型分布频率,GAD组分别为5%、59%、36%,PD组分别为6%、24%和70%,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CK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AD之间无显著关联;AD两种亚型间CCKA受体基因多态性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与强迫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SLC6A4)多态与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PCR—AmFLP)技术,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SCID—Ⅱ对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共病情况的评定结果进行亚组划分。结果 强迫症患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伴有强迫型人格者5-HTTLPR、5HTT-VNT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上海汉族人群中SLC6A4基因可能与无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强迫症存在关联;第二内含子的等位基因10和12/10基因型、启动子的L/L基因型可能是此型强迫症的风险因子;有/无强迫人格的强迫症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DHD)与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在74例ADHD儿童及其父母和81例正常成人中观察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采用单体型相对风险分析方法研究ADHD与5-HT2a受体基因间的遗传关联。结果:经基于基因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GHRR)和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HHRR)分析表明,ADHD与5-HT2a受体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之间并不存在关联(P>0.05)。结论:ADHD与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之间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To study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308G→A, -850C→T mutation at promoter of TNF-α gene, the -308G→A, -850C→T polymorphism was examined in patients and healthy pregnant women by PCR-RFLP technique.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and alle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with -308G→A polymorphism distribution,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TNF2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genotype TNF2/1 in the pati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850C→T poly- morphism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llele frequencies of T in patient group was higher in the control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 group. The frequencies of CT and TT geno- types were lower in the patient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NF2 allele of -308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while T allele of -850 may 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TNF2/1 CC may be susceptibility genotype of 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6例新发2型糖尿病(DM)患者、98例糖耐量异常患者和120例糖耐量正常者的VDR基因型,比较3组间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3组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8.471,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527,P〈0.05);3组患者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212,P〈0.05),其中,糖耐量异常组患者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985,P〈0.05)。结论对应于ApaI位点的VDR基因多态与糖耐量异常存在相关性,但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变数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VNTR)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易患性是否存在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ADHD患者及其父母和正常对照者DRD4基因48 bpVNTR,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和核心家系的关联分析(TDT、HHRR)方法分别进行分析。结果在广西地区汉族309人中,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VNTR存在6种等位基因、8种基因型。在广西地区汉族35例ADHD患儿中,发现3种DRD4等位基因,4种基因型。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表明: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VNTR与ADHD无关(χ2=6.126,df=5,P=0.294)。核心家系的关联分析表明2*等位基因(χ2=0.129,P>0.005)、4*等位基因(χ2=0.129,P>0.05)与ADHD的易患性无关。病例对照分析,表明DRD42*等位基因(χ2=0.43,P>0.05)、4*等位基因(χ2=0.20,P>0.05)与ADHD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在中国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DRD4×7等位基因。中国广西地区汉族人群中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VNTR的基因频率分布以DRD4×4最常见,与国内外报道的亚洲人群中的频率分布一致。在广西地区,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VNTR多态性与ADHD的易患性无相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与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D1基因 4 8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PH)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方法 ,了解 - 48A/G基因型在PH组和正常血压对照 (NT)组的分布情况。结果 等位基因A、G在PH组和NT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0 .78、0 .2 2和 0 .86、0 .14,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derg平衡 ,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 ,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1,P <0 .0 1)。PH组中G等位基因、舒张压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 (P <0 .0 5 )。结论 本组人群中 ,多巴胺受体D1基因 -48A/G多态性与PH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21.4)min,较NC组的(87.8±11.7)min明显前移(P<0.01)。OCD组患者的REM活动度、强度、密度以及第1阶段睡眠均较NC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19.8±54.5)Uvs(80.7±9.2)U(P<0.01)、(27.8±13.4)%vs(17.8±2.3)%(P<0.01)、(147.4±69.2)%vs(95.7±8.1)%(P<0.05)、(19.9±11.4)%vs(9.1±1.9)%(P<0.01);而睡眠潜伏期延迟,睡眠效率降低。结论PSG中的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均增加,可能是强迫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