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49.69%,91.41%为静脉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1%),严重程度多为一般;因果关系评价肯定9例,很可能24例,可能128例。结论本院应加大对抗感染药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胡钧 《海峡药学》2008,20(11):128-129
对我院2007年收集到的21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按ADR呈报情况、按患者性别、年龄及合并用药、给药途径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因果关系评价、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等进行统计分析.218例ADR报告中,主要由护士和临床药师呈报,占87.16%;涉及的药物共有7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7种居首位,占48.68%;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报告例数居首位,占73.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111例,占5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9.45%;较严重的ADR有6例,占2.7%.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最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最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5.
闻飞英 《海峡药学》2012,(10):264-265
目的分析临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各种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14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4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为108例,占72.97%,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见,共94例,占63.51%;ADR发生的年龄段以≤10岁较多,占25%;148例ADR中139例为静脉滴注,占93.9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普遍存在,应加强ADR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426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上报的426例ADR报告,对ADR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种类、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比例最高,占53.40%;给药途径方面,静脉给药占85.6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8例)最为常见;在中药制剂中,舒血宁注射液的ADR发生率最高,占43.42%;他汀类药物的ADR发生率在口服制剂申居首位,占28.33%.结论:应重视在ADR报告中发现的用药问题,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合理选择溶媒,避免盲目联合用药,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施勉  洪梦婕  吴友云 《今日药学》2010,20(4):48-50,56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8年度本院上报的116份药品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结果 116例患者中,因果关系评价肯定8例,很可能61例,可能46例,待评价1例.其中治愈109例,占93.97%;好转6例,占5.17%;有后遗症1例,占0.86%.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居首位,静脉滴注是主要的给药途径,皮肤损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 医院应加强管理,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使临床用药更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石新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33-13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上报的412例ADR报告中,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不良反应报表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30.83%;抗微生物药物的ADR最多,占58.25%;静脉给药所致的ADR最多,占65.53%;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61.41%。结论掌握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安全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秀荣  王鲁平  杨辉 《中国药事》2008,22(5):437-438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2007年我院收集到的8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88例临床病例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58例次,占65.91%.大于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29.5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临床应重视ADR的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彭启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085-1086
目的:了解我院用药人群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概况,为今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收集到的8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涉及40个品种,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为多见,占58.8%;心血管系统药物次之,占15.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6%。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占43.6%;严重ADR有3例,均表现过敏性休克。ADR报告人以医生呈报的例数最多,占54.1%,护士呈报最少,占3.5%。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全方位做好ADR监测工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8-06~2010-05上报的231例ADR资料,针对ADR所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因果关系评价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涉及73种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居多,占51.51%;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占11.69%;其他占36.80%。ADR累及最多的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性别对ADR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断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规范注射剂的使用,可大幅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3,(42):3999-4001
目的:了解某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2年收集并上报的181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1例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13岁患儿比例最高(29.83%);ADR涉及药品种类有34种,抗感染药物占13个品种(124例,占68.5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68例;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有121例;严重ADR占19.89%,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其中抗菌药物所致严重ADR最多(44.44%)。结论:医院应重视儿童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加强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雅  盛芝仁  刘倩菁 《中国药房》2009,(26):2058-20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08例,有效报告207例,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ADR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7例有效ADR报告中,30~49a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8.6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7.92%;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占53.62%;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9.91%。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ADR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半年临床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9例进行汇总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项目(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原患疾病、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等。结果 49例ADR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04;老年患者发生ADR多于青壮年患者,≥60岁老年患者21例,占42.86%;抗菌药物引起ADR22例,占总例数的44.90%,其次为中药制剂、中枢神经系统药和循环系统药;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第一位,占85.71%,口服给药为8.16%。结论对于老年患者用药要严密监测其药物不良反应;对于使用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患者也要严密监测及防范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我院2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总结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汇总统计我院2007年上报的228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位居首位,共31种,占36.90%;静脉用药引起的ADR192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11%);较严重的ADR有18例.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院1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上半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汇总统计上半年上报的17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严重的ADR及ADR前10位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7例ADR报告中,高年龄段(>60岁)发生率高;男女ADR发生率相当;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占94.35%);涉及的药品共有87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5种(占40.23%),共82例(占46.33%),位居首位;ADR类型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5.76%);新的、严重的ADR 45例(占25.42%);ADR排序第1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李芹格  刘丽娟 《中国药房》2007,18(23):1811-18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医师、药师居多,分别占总例数的60.0%和36.4%;口服给药方式导致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占47.3%);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52.7%);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1.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200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特点,提取并发现风险信号,为优化药品安全性监测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O不良反应术语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表》等为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严重ADR涉及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系统、监测上报人员类型等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2009例有效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34.15%,14岁及以下患者ADR的发生比例为7.22%;静脉滴注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高,肌肉注射给药途径ADR的发生例数最低。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心血管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和抗肿瘤药物;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分别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ADR报表上报人员以医师为主,占比为87.11%,药师上报例数最低,占比为0.99%;严重ADR主要涉及抗肿瘤药物、诊断用药(造影剂)和抗微生物药物。结论:在ADR日常监测过程中,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及抗肿瘤药物是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和14岁及以下的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皮肤及其附件病变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临床ADR监测应重点关注上述影响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给药,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