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对黑素细胞及酪氨酸酶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铮  肖艳  邓燕 《新中医》2008,40(4):117-118
黑素细胞(melanocytes,MC)合成黑素(Melanin)是机体的一种自稳保护机制,皮肤黑素含量过多、过少或缺乏等均可引起疾病,如黄褐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因而影响黑素细胞和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用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西药对白癜风发病机制中酪氨酸酶调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倩  蔡念宁 《北京中医》2007,26(5):317-319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是皮肤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是黑素细胞分化成熟的一个特征性标志,其活性与黑素合成含量呈正相关。黑素在黑素细胞的黑素小体中合成,由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再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合成,并通过黑素细胞的树突而运输到附近的角质形成细胞中,从而形成表皮的色素。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闫军 《中草药》2002,33(4):378-380
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限速酶,其活性与某些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有关。综述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5.
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巴色素法测定了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发现1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其中丹参、何首乌、黄芩激活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6.
20种中药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某些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多巴色素法浏定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底物为L-酪氨酸,在 490 nm处浏定吸光度。结果:检查了20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其中芦荟、熟地黄、当归等中药抑制作用 较强。结论:某些中药可用于药品或化妆品中治疗色素沉着过多症。  相似文献   

7.
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闫军  李昌生  陈声利  张君仁  赵天恩 《中药材》2002,25(10):724-726
目的:研究21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用50%乙醇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酶促反应的速度,以衡量其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结果:测得21条酶促反应时间曲线。结论:21味药中有13味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呈一定的激活作用(P<0.01),其中黄芩、毛慈菇激活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8.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方剂69首进行计算机拆方排序,选出高频次出现中药82味,观察这些中药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量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其中白术、白僵蚕、藁本、白芨、白附子、沙苑子、六月雪、柿叶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与单体化合物熊果苷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研究这些中药的皮肤脱色机制与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酪氨酸酶是黑素生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1],体现在酪氨酸生成多巴和多巴醌的过程均需酪氨酸酶的参与。近年来,色素性皮肤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趋向于中药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并有望通过这一途径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现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药调控酪氨酸酶活性的实验报道分析如下。 1 酪氨酸酶与色素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可分为色素减退和色素增加两大类,分别表现为皮肤颜色变白和变黑。白癜风是最常见的色素减退性皮肤病[2],发病率为0.5%~2%[3],发病原因复杂。而其发病机制则是由于人体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减低或消…  相似文献   

11.
部分复方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洪武  赵健 《江苏中医》1999,20(11):46-47
为了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生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频次最高的白癜风中药方剂和黄褐斑中药方剂各5首,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显示白癜风治方中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通窍活血汤降低;黄褐斑治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金匮贤气丸水提物降低、醇提物增高。提示六味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中医中药治疗白癜风已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而众多学者也进行了中药(单味、复方、单体和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或鼠黑素瘤细胞的影响观察,从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女贞子、菟丝子、白芷、蒺藜、桃红四物汤等一  相似文献   

13.
耿忆薇  傅楷励  王亚兰  邓燕 《新中医》2017,49(6):152-154
正自噬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代谢过程,它能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的蛋白、细胞器、被捕获的外源性微生物等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自噬失调已被证实与许多疾病相关,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1~2])。近年来研究报道表明,自噬在包括色素障碍性皮肤病、银屑病、黑素瘤等在内的很多皮肤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5])。笔者就近年来黑素细胞自噬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1自噬在黑素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鲁府禁方内之八白散为我国有名的美容方剂,有着使皮肤白晰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方中个别中药水提物之活性,及探讨使用80%乙醇作替代提取媒介之可行性。方法 通过酪氨酸酶活性之抑制测试,并用曲酸作阳性对照,来评价个别中药水提物之有效程度。并将抑制作用明显较高的中药用80%乙醇提取,以和其水提物作一对比。结果 白水蔹提物的抑制作用最高,白芷及白及之水提物也有相当高的抑制效果。但白蔹、白芷及白及之80%乙醇提物抑制酪氨酸酶效果较差,其IC50比水提物之数值大5.9~23.8倍左右。结论 在提取白蔹、白芷及白及作美白用途时,在单纯考虑其提取物生物活性之基础上,水比80%乙醇为更好的提取媒介。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中药对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 ,为应用中药治疗色素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 ,通过计算机排序选定应用频次最高的白癜风中药方剂和黄褐斑中药方剂各 5首 ,应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显示白癜风治方中白驳片、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蚀丸组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P<0 .0 1或P<0 .0 5 ) ,通窍活血汤降低 (P>0 .0 5 ) ;黄褐斑治方中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水提物 P<0 .0 5 ,醇提物 P>0 .0 5 ) ,逍遥丸、桃红四物汤增高 (P<0 .0 1) ,金匮肾气丸水提物降低、醇提物增高 (P>0 .0 5 )。提示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使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桃红四物汤、逍遥丸、白癜风丸、柴胡疏肝汤、白驳片、白蚀丸使酪氨酸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12种常用美白中药70%乙醇提液与水提液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方法]利用受试物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发生反应从而减少黑色素生成的原理,以维生素C作标准对照,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液在475 nm的吸光度,通过吸光度比较各受试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能力。[结果]12种中药均对无细胞系蘑菇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等5种中药的70%乙醇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桑叶等7种中药的水提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醇提物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对比常用美白中药的醇、水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天然物作为纯天然美白化妆品原料,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药肾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伟 《河北中医》2004,26(10):796-798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和中药剂型改革研究的深入,中药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而中药的不良反应亦逐渐引人注目。1993年,比利时医师Vanherweghem首先发现2名妇女不明原因地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追溯病史,她们均在同一减肥诊所接受过中西药减肥治疗。这种现象又是该诊所在减肥处方中增加了防己和厚朴之后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正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由海马(hippocampus)、齿状回(dentate gyrus)和下托(subiculum)等相关的皮质区构成。海马结构的神经活性物质有乙酰胆碱(Ach)、氨基酸包括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强啡肽(dynorphin,DYN)、单胺类(儿茶酚  相似文献   

19.
李小波  师晶丽 《河北中医》2005,27(11):878-880
肾纤维化(包括肾问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最后阶段的主要病理基础。肾纤维化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与细胞外基质细胞产生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转换失衡有关。针对其发生机制,对中药单味药、复方进行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现将对中药抗纤维化的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钱怡  孔祥艳 《国医论坛》2004,19(3):51-55
随着核武器的发展以及临床上放疗的广泛应用,如何防止辐射损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积极探索有效的辐射防治药物。中医药毒副作用小,易于获得,在防治辐射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在防治辐射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