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肝脏X受体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肝脏X受体α(LXRα)的改变,探讨LXRα在ALI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大鼠ALI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5 ml/kg.于致伤后1、2、4和8 h取大鼠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取肺测定肺湿/干重(W/D)比值、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LXRα mRNA、TNF-α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含量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LXR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LI组致伤后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降低,肺W/D比值、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均<0.05);病理观察显示肺组织受损;肺组织LXRα mRNA表达下降,TNF-α mRNA表达升高(p均<0.05),肺组织匀浆和动脉血清中TNF-α亦显著升高,4 h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肺组织表达较高水平LXRα蛋白,ALI组在LPS致伤后可见LXRα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 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LXRα,LPS可引起ALI大鼠肺组织LXRα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下降,这可能与ALI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性大鼠肺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只、脂多糖(LPS)组10只、脂多糖+乌司他丁(LPS+ UTI)组10只.注药24 h后取肺组织观察形态学改变,分别应用RT-PCR或Western blot 及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 (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脂多糖导致大鼠肺组织损伤,乌司他丁可下调肺组织TLR4 mRNA (t=3.563,P=0.032)、TNF-α mRNA(t=5.147,P=0.028)及TLR4蛋白(t=2.692,P=0.041)、NF-κB蛋白(t=2.459,P=0.024)、TNF-α蛋白(t=3.336,P=0.037)表达,并减轻肺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致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酮酸乙酯(EP)预先给药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复制大鼠ALI模型.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LPS组,C组为EP+LPS组,于静脉注射LPS前1 h腹腔内注射EP(40 mg/kg).所有动物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6 h颈动脉放血处死,RT-PCR法测定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TNF-α和IL-1B的含量.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增加,肺组织TNF-α和IL-1B含量上升(P<0.05);与B组相比,C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 mRNA表达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1B含量降低(P<0.05).结论 丙酮酸乙酯通过下调大鼠LPS诱导的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表达,降低了TNF-α和IL-1B的释放,减轻ALI大鼠肺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值体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α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2、4、8 h组.用LPS(5 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2、4、8 h时处死大鼠,采用RT-PCR与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浓度.结果LPS致伤后2、4、8 h肺组织病理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LPS致伤后2、4 h PPARα mRNA表达(IOD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LPS致伤后1、2、4、8 hTNFα mRNA(IOD值)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O.01).结论PPARα mRNA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降低;而肺组织TNFα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PARα在AL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异丙酚治疗早期脓毒症时肺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基因表达的差异和对TNF-α的影响。方法: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正常组(N组),脂多糖组(L组),脂多糖+异丙酚组(LP组),每组20只(n=20)。每组再根据注射药物后1、2、4、8h的不同时间点,随机分为T1、T2、T4、T8亚组(n=5)。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留取肺标本,以RT-PCR及相关软件分析各组AQP1 mRNA表达;用ELISA法测血清TNF-α浓度。结果:脂多糖对肺AQP1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在注射1h后表达明显减少(P<0.05),2~8h逐渐上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能使脓毒症大鼠AQP1基因上调(P<0.05),在早期(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浓度,L组注射LPS后1hTNF-α血清水平骤然升高至峰值(P<0.05),至4h后渐趋平稳,但各时间点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治疗组各时间点TNF-α值较L组明显降低(P<0.05),于1h后渐升高,于4h达到峰值(P<0.05)。结论:注射LPS1h后可迅速下调肺组织AQP1基因的表达和使TNF-α血清水平骤然升高至峰值;异丙酚治疗脓毒症大鼠后,早期(1h后)肺组织AQP1mRNA表达明显上调,降低了TNF-α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表面活性蛋白D(suffactant protein D,SP-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5组,分别给与0、0.1…1、5、10μg/mL LPS刺激8 h.免疫印迹和RT-PCR观察SP-D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ELISA和RT-PCR观察TNF-α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SP-D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1、5、10μg/mL LPS刺激8 h可引起HK-2细胞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SP-D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LPS刺激下TNF-α表达增加与SP-D的表达降低有关.SP-D可能在肾脏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大鼠脂联素表达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脂联素的表达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采用经尾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48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n=24)和脓毒血症组(LPS组,n=24)。分别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4h和24h,采用心脏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留取附睾周围脂肪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附睾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及TNF-α mRNA的表达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脂联素及TNF-α水平。结果脂联素mRNA和TNF-α mRNA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脂肪组织中有轻度表达。注射LPS后4h,血浆TNF-α水平及TNF-α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1),直到24h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而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的表达于4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4h时,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于注射LPS后4h开始下降(P<0.05),直至24h时(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脂联素水平和附睾脂肪组织中脂联素的表达显著降低,并与TNF-α表达水平的升高有关。脂联素参与了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胰腺腺泡AR42J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进一步阐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LPS(0.001,0.01,0.1,1,10,100 mg/L)刺激AR42J细胞18 h,同时用10mg/L的LPS刺激AR42J细胞不同时间(2,6,12,18,24h),RT-PCR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变化,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培养液上清TNF-α蛋白浓度的改变.对NF-κB(P65)mRNA的表达与TNF-α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RT-PCR结果表明0.001 mg/L的LPS处理AR42J细胞时即可出现TNF-α及NF-κB(P65)mRNA表达的明显上调,且呈量效关系;用10 mg/L的IPS处理后,在2 h后即可出现TNF-α及NF-κB(P65)mRNA表达的明显上调,并且呈时效关系.RIA结果表明用0.01 mg/L的LPS处理AR42J细胞后即可出现TNF-α蛋白表达的明显上调,且呈量效关系;用10mg/L的LPS处理后,在6 h后即可出现TNF-α蛋白表达的明显上调,并且呈时效关系.TNF-α mRNA的表达与P65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LPS可以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地刺激AR42J细胞NF-κB(P65)和TNF-α的表达,NF-κB(P65)mRNA的表达与TNF-α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针对NF-κB靶点,抑制其活性,可为包括AP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内毒素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时相性,并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剂量脂多糖(LPS)致伤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结果 随着LPS剂量增加,TNF-α、IL-1β、IL-6、IL-4、IL-10和IL-13的mRNA表达均增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P均<0.01);LPS≥6 mg/kg组上述细胞因子表达显著高于此剂量以下组(P均<0.01)。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1 h,IL-6为4 h,其他均在2 h。结论 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TNF-α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体外脂多糖(LPS)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转化生长因子a1(TGF-a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不同浓度LPS组(1、10、100mg/L);③不同时间组:10mg/L LPS作用于PMC 2、6、12、18、21、24、36h。用RT-PCR法检测HMGB-1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HMGB-1和TGF-β1的表达。结果①LPS诱导PMC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时间浓度依赖;②LPS诱导PMC TNF-α蛋白表达呈双峰;③TGF-β1于2h表达至高峰随后下降,于12h表达升高持续至36h。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LPS通过上调TNF-α、HMGB-1和TGF-β1的表达,引起持续放大的炎症反应损伤腹膜并导致腹膜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与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关系;同时探讨谷氨酰胺(Gln)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Gln组,再分为术后0、6、12、24 h亚组,每组6只.于相应时间点取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4、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增高.LPS组、Gln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TLR4、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而Gln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较LPS组轻,各时间点TLR4 mRNA表达均较LPS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且于12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 mRNA表达亦降低,于6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 mRNA表达较LPS组升高幅度降低,且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4信号转导基因及其调控细胞因子TNF-α、IL-6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ln通过影响相关基因表达干预脓毒症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脾切除大鼠受内毒素攻击后,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索脾切除对内毒素诱生TNF-α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脾组(n=36)和有脾组(n=36),动物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0.1 mg/kg制作内毒素血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肝组织TNF-α含量,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组织TNF-α mRNA表达改变.结果:内毒素注射后0.5小时肝、肺组织TNF-α水平开始升高,1.5小时无脾组显著高于有脾组(P<0.01 和P<0.05).肝、肺组织的TNF-α mRNA表达与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无脾动物肺组织TNF-α mRNA明显高于有脾动物(P<0.05).结论:脾切除动物受内毒素攻击时,其TNF-α的合成与释放明显高于有脾动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自由基及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PMVECs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PMVECs至第3代进行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动脉压40 mm Hg维持90 min,1 mm Hg=0.133 kPa).引流正常大鼠和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液及门静脉血,与PMVECs孵育6h,同时以胎牛血清(FBS)和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检测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NO、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 体积分数为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 h后,PMVECs中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中MDA、NO、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和无血清对照组;且休克血浆作用PMVEC 6 h后的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和无血清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可致大鼠PMVECs中iNOS、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增强,促进自由基释放,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脂多糖结合蛋白抑制肽对内毒素诱导的U937细胞TLR4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脂多糖结合蛋白(LBP)抑制肽对内毒素(LPS)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株U937细胞TLR4的影响。方法 佛波脂(PMA)诱导U937成熟后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LPS组;低剂量抑制肽组;中剂量抑制肽组;高剂量抑制肽组。用RT-PCR和蛋白定量方法(Westem blot)测定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LBP抑制肽组TLR4的mRNA,蛋白的OD值,TNF-α的浓度均较LPS组低,较正常组高。结论 LBP抑制肽通过抑制由TLR4介导的LPS信号跨膜转导和TNF-α的分泌,对LPS所致疾病如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TNF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HMGB1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培养物,观察100μg/L脂多糖(LPS)诱导后培养上清液中HMGB1、TNF-α含量的变化,不同剂量抗TNF-α中和抗体IgG对LPS诱导HMGB1释放的影响,及TNF-α对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随LPS诱导时间而升高,而TNF-α含量于诱导6 h时达到峰值;5、25 mg/L抗TNF-α抗体对LPS诱导HMGB1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TNF-α显示具有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作用,并呈时间、剂量相关性。结论 TNF-α参与内毒素诱导肥大细胞释放HMGB1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PPARαmRNA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α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h组、2h组、4h组和8h组。用LPS(5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h、2h、4h、8h时处死大鼠,采用RT-PCR与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及肺组织匀浆中TNFα浓度。结果:LPS致伤后2h、4h、8h肺组织病理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LPS致伤后2h、4hPPARαmRNA表达(IOD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而LPS致伤后1h、2h、4h、8hTNFαmRNA(IOD值)和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PPARαmRNA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降低;而肺组织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该研究提示PPARα在ALI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10对急性肺损伤炎症/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介质/抗炎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向气道内滴注内毒素(LPS,10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损伤组、LPS加IL-10组,每组18只,各组又分为2、6和24h3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按各时间点观察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肺病理,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表达。结果①LPS损伤组大鼠PaO2呈进行性降低;肺系数、BALF总蛋白水平及BALF中细胞总数均明显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病理示肺内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伴出血、透明膜形成。LPS加IL-10组的各项指标均较LPS损伤组减轻。②LPS损伤组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于2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于2h显著升高,6h达高峰,随后迅速下降;IL-1受体拮抗剂(IL—1ra)mRNA表达6h开始升高,且为峰值。24h仍高于对照组。LPS加IL-10组肺组织TNF—αmRNA、IL-1βmRNA表达受抑,而IL—1ra mRNA表达不受影响。结论①ALI早期TNF—αmRNA、IL-1βmRNA表达明显增加,而IL—1ra mRNA表达滞后,提示在无外来干预情况下,ALI早期存在炎症介质/抗炎介质的失衡。②IL-10可明显抑制炎症介质表达,不影响抗炎介质表达,有利于重建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减轻LPS所致AL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TNF-α在创伤性休克大鼠多脏器中的表达变化,探讨TNF-α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56 只,体质量200~300 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复苏组和休克1、2、4、8、24 h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的死亡率,分别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肝、脑组织的TNF-α mRNA和肝、脑、肺、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和复苏组大鼠均无死亡,休克1 h组死亡率为1/8,2 h和4 h组死亡率为2/8,8 h组死亡率为4/8,24 h组死亡率为5/8;TNF-α mRNA表达在休克后2 h明显升高,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高于脑组织(P<0.05);肺、肝、肾组织的TNF-α蛋白表达在休克1 h后即开始升高(P<0.05),脑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低,趋势不明显,但复苏组的肝、脑组织的TNF-α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早期以低血容量表现为主,主要不是由TNF-α介导的;而后期则与TNF-α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 P〈0.05,48h达峰值)。结论 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脂多糖(LPS)对肺、肝、脾组织中与LPS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的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LPS刺激前后取小鼠肺、肝、脾组织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测定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D14、Toll样受体2(TLR2)、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肺有TLR2的表达,肝有TLR2、CD14、LBP的表达,脾有TLR2的表达;注射LPS后的5h内,肺组织TLR2、TLR4、CD14和TNF-α,肝组织TLR2、CD14、LPB和TNF-α,脾组织TLR2、TLR4、CD14和TNF-α的基因表达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正常情况下TLR2等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LPS刺激5h内各基因的表达提高,从而提高机体对LPS等病原体模式识别分子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