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较为罕见的一种白血病,1906年Goachin首先在文献上报告二例,其中一例为慢性,另一例为亚急性。1935年Doan及Reichart等亦有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报告。直到1959年,文献上只报告了40例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其中13例为急性。国内张安、董瀚基、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先后在61年、74年曾有过急慢性嗜硷性桩细胞白血病的报告。我院于1976年6月收住一例慢性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现报告如下: 病例:王××,男,28岁,社员,住院号:4205,检验标本号:437。1976年6月3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经常出现头迷和腹泻,为稀水样便,无恶心,呕吐,无热。半年前发现腹部有一肿大包块,并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曾用“麦里浪”治疗,症状缓解。近一月米病情复发并加重,伴发热、气短、全身乏力、咳嗽和饮食减少。既往健康。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周围血中嗜硷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法对103例正常人及105例各种血液疾患,严重感染或类白血病反应进行了测定与研究,其初步结论如下:(1)正常组之平均值为21.72±1.46/立方毫米,在男性53例及女性50例中无显著差异。(2)嗜硷性细胞计数在19例急性白血病中为6.08±2.35低于正常值,其中1例在化学治疗后进入完全缓解期内其计数值亦未越出正常水平。(3)24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25次发作期内嗜硷性细胞计数值(5005.04±1789.29)较正常组显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是最常见的慢性白血病,但其并发髓外的恶性肿瘤则较少见,笔者所遇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并发肝癌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0岁,农民。1993年5月23日骨髓穿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1)粒系异常增生原粒+早粒为7%,早、晚幼粒比值显著增高,嗜酸粒细胞5%,嗜碱粒细胞8%;(2)红系受抑;(3)全片见巨核细胞64个,血小板多见。血象:WBC320×109/L;Hb126g/L;RBC4.68×1012/L;N86%;原粒+早粒为5%;E3%;B6%;1个有核红细胞/100WBC;pC:617X109th。细胞学诊断:慢性粒细胞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无脾脏肿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脾脏肿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在无脾脏肿大、白细胞数低于50×10~9/L时,而嗜硷粒细胞增高,NAP积分降低,是诊断早期慢粒的主要线索。并认为无脾脏肿大慢粒可能是一种少见的变异型。  相似文献   

5.
1905年Lazarus首次报道了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Doan等于1941年报告了4例,并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作了区别。1948年Chevallier和1951年Marinoni分别提出原发性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治疗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变相同,但效果较差,常因心力衰竭伴支气管肺炎,齿槽内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A阿司匹林 /药效学 非类固醇抗炎药对肾脏的作用 (孙庆伟)1:45 B白血病,髓细胞性 /诊断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硷细 胞变性并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 (陈尚荣,等)1:58 1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变的形态学特征 (黄开荣,等)4:252  相似文献   

7.
急性嗜酸-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Eo)。亚型白血病)较少见,而M_(4Eo)亚型白血病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者更少。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2g/L,WBC7.8×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74%,嗜酸1%,单核2%,淋巴23%。血小板7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为49∶1,原粒+早幼粒52%,原单+幼单23%,幼稚嗜酸粒7.0%,成熟嗜酸粒4.5%。嗜酸粒细胞中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8.
类白血病反应是对某种原发病的反应,在周围血象中出现类似急性白血病的变化。一旦原发病好转,血象也恢复正常。其病理改变没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Fitz—Hugh(1932)指出,本反应根据细胞种类不同而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中屋·前川(1962)把本反应分为类慢性白血病反应和类急性白血病反应。在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硷性,他们还提出浆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以粒细胞性慢类性白血病反应为最多。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白血病肺部、胸膜浸润常见,但是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慢粒)伴发胸膜浸润比较少见,国外文献曾有少数报道。我们见1例慢粒慢性期出现大量胸腔积液,胸水检查提示白血病性浸润,并复习有关文献报道如下。患者刘××,男,30岁,河北省人,于1977年6月23日入院,主因:咳嗽、发热、全身乏力半月余,患者入院前一天突然感上腹部疼痛,呕吐4—5次/日,为胃内容物,咳嗽、痰中带血,心慌、气短不能平卧而入院。无关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0× 10 9/ L 的白血病 ,属高危白血病 ,易发生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1997年 9月至 2 0 0 0年 11月笔者采用白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 73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3例中男 40例 ,女 33例 ;中位年龄 38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 48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 5例 ,白细胞中位数 2 6 0× 10 9/ L,脾脏肿大中位数 12 cm。 73例中均有中度至重度贫血 ,2 0例有咽喉、肺部感染 ,30例有不同程度的皮下出血、齿龈出血、鼻衄等。1.2 方法 :采用美国 Baxter…  相似文献   

11.
1905年 Lazarus 首次报导了嗜硷粒细胞白血病。Doan 等于1941年报告了4例,并对原发性和继发性作了区别。1948年 Chev-allier 和1951年 Marinoni 分别提出原发性嗜硷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其治疗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变相同但效果较差。常因心力衰竭伴支气管肺炎,齿槽内出血而死亡。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不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方法 :总结我所于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进行的 7例HLA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其中包括 3例慢性髓性白血病、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来源 :6例为外周血干细胞 ,1例为骨髓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改良马利兰 (busulfan ,BU)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Y)或BU/CY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ntithymocyteglobulin ,ATG)。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采用环孢霉素A及短疗程氨甲喋呤 ,5例患者加用霉酚酸酯 (骁悉 )。结果 :1例为骨髓造血干细胞 ,采集骨髓单个核细胞数 3 .4 1× 10 8kg-1,6例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locyt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G CSF)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 ,平均接受8.4 6× 10 8kg-1(4.3 0× 10 8~ 15 .3 5× 10 8kg-1)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平均 + 13天 (+ 11~ + 16天 )中性粒细胞(absoluteneutrophilcount,ANC)大于 0 .5× 10 9L-1。平均 + 16天 (+ 11~ + 2 3天 )血小板大于 2 0 .0× 10 9L-1。发生急性Ⅰ~Ⅱ度GVHD 3例 (42 .9% ) ,无 1例严重的急性GVHD ,发生慢性广泛性GVHD 2例 (2 8.6% )。中位随访时间 1  相似文献   

13.
拓扑替康是一种最新一代的广谱抗肿瘤药物,是细胞核内拓扑异构酶I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已被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1,2],但用于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急性变的治疗报道较少,仍处于探讨之中。现将1例慢性白血病急性变患者应用拓扑替康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农民,因左上腹痛、消瘦、乏力1个月治疗后好转1a,加重1个月于2003年9月28日入院,患者1a前出现左上腹痛伴消瘦乏力,于我院经骨髓检查证实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予羟基脲口服,血象控制在10×109/L左右,上述症状消失。此后患者间断服药,血象波动在10×109…  相似文献   

14.
Caigic,Bennett 及 Virehow(1845)首先提出白血病为一独立疾病。Freidreich(1857)提出急性白血病的名称。Ehrlich 及 Spilling(1891)创用细胞染色法。自此以后白血病才分出临床类型。白血病的传统分类可概括如下:1.按病情分类:急性,亚急性,慢性。2.按血象分类:白血病性,亚白血病性,非白血病性。3.按细胞形态学分类: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粒细胞性包括较少见的亚型:嗜酸粒细胞性和嗜碱粒细胞性。单核细胞性包括两种亚型:Schilling 氏型Naegali 氏型。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中的少数病例可转为急性白血病,兹将我院1例再障于2年后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报道如下。陈××,女,34岁,住院号289640。因头晕、乏力、脸色苍黄1年于1988年5月30日入院。否认药物过敏史及有机化学如苯类接触史。体检:体温  相似文献   

16.
例1,男,53岁.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年.近因腹痛、呕血、黑便1周入院.2年前确诊后曾用马利兰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频烦呕吐,稀水样便,全身皮肤无痛性疱疹,部分溃烂,有淡黄色渗出物,有黑便1周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全身皮肤散在黄豆、绿豆大小疱疹,破溃疱疹,部分有淡黄色渗出物,部分结痂,胸骨下段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HB68/L,PC80×10~9/L,WBC24×10~9/L.嗜硷性粒细胞:早幼粒细胞0.18,中幼粒0.09,晚幼粒0.03,分叶核0.20;嗜中性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为0.01,早幼粒细胞0.02,中幼粒0.11,晚幼粒0.01,杆状核0.01,分叶核0.28,淋巴细胞0.06.皮肤疱疹渗出液涂  相似文献   

17.
组织嗜硷细胞性白血病,又称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是白血病中最罕见的类型,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我院于1976年在脾亢病人骨髓检查中发现一例,茲报导如下: 姚××,女性,5岁,安徽人,住院号(0044254)。患儿因左上腹肿块二年余,近1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脑膜白血病比较少见,容易误诊.我科曾遇以面神经麻痹为初发症状而就诊的一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脑膜白血病的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刘××,男性,22岁,战士,因口眼歪斜一天,于1976年2月2日入院.自诉四天前右耳开始钝痛,入院前一日自觉右面部麻木,入院当日晨起右侧口眼歪斜,进食时右颊存食物,右舌无味觉,  相似文献   

19.
高白细胞白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 >10 0× 10 9/ L 的患者 ,属高危型白血病 ,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高 [1 ]。我科 1997年 9月~ 2 0 0 0年 11月对 117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白细胞单采术治疗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术后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行白细胞单采术患者 117例 ,男 6 9例 ,女48例。中位年龄 38(17~ 5 8)岁 ,其中急性白血病 77例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0例 ,白细胞中位数 2 6 0 (10 1~ 5 2 6× 10 9/L ) ,脾脏肿大 线中位数 8(6~ 18) cm。1.2 材料与设备 美国百特公司…  相似文献   

2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溶骨性骨破坏少见,国内尚未见有报导,我们曾见到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唐××,男,13岁,学生。因左大腿疼痛一年,发热一周于1980年12月23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阵发性刺痛,每次持续10余秒钟,每日发作3~4次,呈进行性加重。2月前疼痛局限于左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