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循经取穴组,各30例。循经取穴组穴取肩祸、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并配合辨证选穴。子午流注组在循经取穴组基础上,依"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原则,按照《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两组患者均于上午辰时或巳时开始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子午流注组治疗后FMA症状评分(36.13±21.80)较治疗前(73.50±21.53)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54.43±20.89)也较治疗前(62.27±22.91)降低(P<0.05);子午流注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5.40±9.34)较治疗前(27.17±10.81)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23.97±1.30)也较治疗前(27.97±7.7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子午流注组FMA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较循经取穴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常规取穴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华  王满侠  郭健  李志东 《中医杂志》2007,48(7):616-61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结果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73.33%,纳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与循经组(P<0.05或P<0.0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纳甲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早期、治疗后IL-6、TXB2、6-keto-PGF1α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纳甲组6-keto-PGF1α、IL-6在治疗早期即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钠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L-6水平,恢复TXB2与6-keto-PGF1α的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4.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高血压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其特点是病程短,病情进展速度快,病势严重,预后多不良。笔者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针治32例高血压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6岁,平均61岁...  相似文献   

5.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奕 《光明中医》2008,23(4):F0003-F000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肩周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配合肩部常规取穴的观察组38例与局部和远端循经选穴相结合的对照组3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子午流注观察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大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面瘫4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敬兰 《中国针灸》2000,20(8):479-480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面瘫43例,并与对照组48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观察组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治疗时间短、收效快。  相似文献   

7.
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冰  夏棣其  何扬子 《新中医》2003,35(7):48-4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肩部常规腧穴治疗,对照组仅用肩部常规腧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首次获效率、治愈与显效病例中3疗程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肩部常规取穴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肩部常规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8.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泌尿系结石142例,随机与体针组48例进行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纳甲针组有效139例,有效率为97%,体针组有效41例,有效率为86%,经统计学处理,x2=11.34,P<0.01。提示纳甲法疗效优于体针。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针法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来计算年月日时干支,推算所开穴位,并行辨证论治的。笔者采用纳甲法在临床上应用治疗各类功能性疼痛病患者150多例,疗效卓著,令人满意,故选两例作一介绍。一、巅顶疼痛刘某,女,42岁,银行职员,1990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一年前,因忙于结账工作,不分昼夜地劳累,一周后突感整个头顶部疼痛难忍,呈阵发性跳痛,发病频率由开始的每天2次到后来的每天6次以上,精神恍惚,时常彻夜难眠,经市某医院作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表现,并确诊为神经性头痛。一年来,中西药物周折治疗,收效甚微,现稍有轻微震动或声响既可导致疼痛,每到发病时,患者顿有轻生  相似文献   

10.
张蕊  李和平 《河南中医》2013,33(6):960-962
根据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证候特点,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循经辨证,逐日按时开穴的方法,在辰时和巳时对气血流注的五输穴进行开取,并配以针刺其他穴位进行治疗,更能发挥针刺的最佳疗效,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日定时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情况。结果循经组、纳甲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或P〈0.01),梗死灶体积减小(P〈0.05),梗死灶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纳甲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可降低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效果显著,优于循经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199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发表的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按Cochrane Handbook5.1.0标准对所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个临床研究,318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与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进行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OR及95%CI分别为:[Or=2.85,95%CI(2.17,3.73)]、[Or=1.61,95%CI(1.15,2.26)]。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在治疗中风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要高于非子午流注纳甲针刺法,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有限,上述结论仍待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氧针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氧针组与单纯头针组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氧针治疗组疗效及对血脂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头针对照组,P<0.05。结论:氧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改善血脂指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t different times on plasma thromboxane(TXB2) and prostaglandin 6-Keto-PGF1a(6-K-P)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Totally 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acupunctured at 7-9 am,a group acupunctured at 3-5 pm and a drug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ents of plasma TXB2 and 6-K-P from venous blood befor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15 day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plasma TXB2 levels of the two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but the 6-K-P levels of both the acupuncture groups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0.05,P〈0.01) . And the TXB2 level in the 3-5 pm acupuncture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7-9 am acupuncture group(P〈0.05) ,and the 6-K-P level of the former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P〈0.05) .Conclusion:Acupuncture can promote functional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enhance their surviv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即中风病,又称猝中。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被列为国家医疗重点攻关项目。本病急性期的治疗与其预后以及功能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中医对本病急性期的治疗在手段、方法、给药途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进展。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浅谈体会如下。1 辨证与辨病治疗在90年代以前,中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以辨证用药为多。90年代后,中医专方专药的治疗脑血管病报道愈来愈多。特别近几年,中药针剂与口服丸剂、滴丸、片剂、胶囊、冲剂、口服液等剂型广泛用于临床,形成了一套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对照组服用去痛片,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较之普通治疗对原发性痛经的症状缓解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Ⅰ组),模型组(Ⅱ组),模型+针刺组(Ⅲ组),每组30只。采用颈内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处死前30min行针刺干预,观察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出现受体表达水平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表达水平呈上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针刺组同样出现表达水平的增加,24h时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同时段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经针刺干预后mGluR1、mGluR3、mGluR8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针刺可抑制缺血性脑血管病模型大鼠脑组织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18.
刺激参数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针刺治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公认。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对针刺频率、刺激时间、刺激强度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不同针刺刺激参数所产生的治疗效应不同,其结果不仅有利于分析针刺起效的因素,并且可以寻求最优针刺参数组合,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7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玲 《中医杂志》2008,49(3):239-241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征及对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采用TCD检测做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为55.71%,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