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华  王满侠  郭健  李志东 《中医杂志》2007,48(7):616-61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结果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73.33%,纳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与循经组(P<0.05或P<0.0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纳甲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早期、治疗后IL-6、TXB2、6-keto-PGF1α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纳甲组6-keto-PGF1α、IL-6在治疗早期即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钠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L-6水平,恢复TXB2与6-keto-PGF1α的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模型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循经组和纳甲组,空白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治疗,循经组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每日定时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情况,检测血清NSE、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循经组、纳甲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梗死灶体积减小、梗死灶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P0.01),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降低(P0.05,P0.01),纳甲组效果总体优于循经组。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通过降低AIS模型大鼠血清NSE、S100B蛋白含量达到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组和循经取穴组,各30例。循经取穴组穴取肩祸、曲池、外关、环跳、足三里,并配合辨证选穴。子午流注组在循经取穴组基础上,依"阳日阳时开阳经之穴,阴日阴时开阴经之穴"的原则,按照《针灸大全》中子午流注纳甲法逐日按时开穴法取穴。两组患者均于上午辰时或巳时开始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子午流注组治疗后FMA症状评分(36.13±21.80)较治疗前(73.50±21.53)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54.43±20.89)也较治疗前(62.27±22.91)降低(P<0.05);子午流注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15.40±9.34)较治疗前(27.17±10.81)明显降低(P<0.01),循经取穴组治疗后(23.97±1.30)也较治疗前(27.97±7.7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子午流注组FMA症状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均较循经取穴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常规取穴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对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气血冲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血冲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55例,结果表明:气血冲剂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的作用;并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血浆6-Keto-PGF_(1α)水平,降低血浆TXB_2水平以及TXB_2/6-Keto-PGF_(1α)的比值。提示其治疗作用与提高左心功能及调节TXB_2/6-Keto-PGF_(1α)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益气养阴胶囊治疗37例慢性肾炎气阴两虚证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的影响。本组病例经益气养阴胶囊治疗后获完全缓解7例,基本缓解11例,好转14例,无效5例;近期总有效率为86.49%。治疗前37例的血浆 TXB_2、6-Keto-PGF_(1α)含量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值,TXB_2/6-Keto-PGF_(1α)比值明显升高,经治疗后,随着症状的明显改善血浆 TXB_2含量、TXB_2/6-Keto-PGF_(1α)比值均获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提示益气养阴胶囊可能有抗血小板聚集、释放和调节 TXA_2—PGI_2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5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冰  夏棣其  何扬子 《新中医》2003,35(7):48-49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肩部常规腧穴治疗,对照组仅用肩部常规腧穴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首次获效率、治愈与显效病例中3疗程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或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肩部常规取穴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纯肩部常规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7.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中风偏瘫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子午流注纳甲法配合辩证取穴与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偏瘫120例,通过血液流变学九项客观指标的对照观察,证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稀释血液、降低血脂的作用,但以纳甲组作用明显(P<0.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模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每日定时治疗1次,观察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情况。结果循经组、纳甲组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或P〈0.01),梗死灶体积减小(P〈0.05),梗死灶体积百分比降低(P〈0.05或P〈0.01),纳甲组效果更加显著。结论子午流注纳甲针法可降低AICD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效果显著,优于循经组。  相似文献   

9.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俞、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脏腑等来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针灸取穴法。为验证其理论,我们选择50例早妊妇女,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针刺前后描记盆腔阻抗血流图变化,并与一般取穴法50例作对照,结果发现纳甲组针后血流图波幅血循流量下降,周期时间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 观察对象选择早妊40-30天,要求人流的妇女100例,按来诊顺序分组,单号为子午流注纳甲组(下称纳甲组),双号为一般取穴组,其中早妊50天以内占59%;年龄最小22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28岁:两组齐同性测验:年龄x~2=0.52.P>0.05.妊娠天数x~2=  相似文献   

10.
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奕 《光明中医》2008,23(4):F0003-F0003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对肩周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配合肩部常规取穴的观察组38例与局部和远端循经选穴相结合的对照组30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子午流注观察组治愈率与显效率大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