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议和肝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颗颗  叶永安 《新中医》2009,(8):116-118
和肝之法,即和肝法,乃和法中最突出、最常用之法。晚清医学家周学海《读医随笔》云:“凡治暴疾、痼疾,皆必以和肝之法参之。”其后,全国名老中医任应秋也说:“凡治暴病、痼疾,往往都要考虑到肝的问题,而兼用和肝的方法。”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医家都明确赋予和肝之法以不同寻常的意义。就五脏而言,一般没有和心法、和肺法、和脾法(多说“理脾”)、和肾法之说,仅对肝这一独使之脏具和肝之法。也可见和肝法的特别重要作用。故试议如下。  相似文献   

2.
邓老调脾法治疗冠心病医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老教授以益气化痰,健脾养心之法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厥者,手足厥冷者是也”(337)条。仲景《伤寒杂病论》阐明厥证病因复杂,证情险恶,变化多端;其病理总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在具体治疗中据不同病情,确相应之治法,开了治厥之先河。故探讨仲景治厥之法,对临床治疗急危证具有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将医圣治厥之法归为十五法,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4.
运用补气活血法为主治疗中风中脏腑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秋才  李莉 《河北中医》1995,17(6):12-13
运用补气活血法为主治疗中风中脏腑证的体会张秋才,李莉(河北省人民医院050051)中风中脏腑证因其症情危重,于后常较恶劣,传统中医治疗将其分为用脱二证.其中闭证又分为阳闭和阴闭。如阳闭治以清心豁痰,熄风开窍之法,阴间予以温达化痰开窍启闭之法。而脱证则...  相似文献   

5.
阳气具有温热、兴奋的特性,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阳气受损则会发生相应的病理表现。本文综述了阳气受损的不同病理表现和病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治法和方药。认为阳气受损可大致分为:阳气虚损、阳气郁闭、阳气亢逆、阳气暴脱、阳气下陷,其相应的治法为:温阳之法、通阳之法、潜阳之法、回阳之法、升阳之法。温阳之法又可分为温脏腑之阳和温经络之阳;通阳之法有辛温通阳、祛邪通阳、和营通阳、疏解通阳;潜阳之法可分温潜和滋潜;升阳之法涵盖升阳解郁、升阳举陷、升阳散火等诸法。  相似文献   

6.
正文:郭进建主任是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师历代名医之法而中西汇通,在胸痹的诊治方面颇有造诣。笔者有幸跟诊于侧,现将郭主任结合闽地特色,以“通、益、清、化、疏”之法治疗胸痹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继荣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61-761
中药汤剂的用法.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我国最早的方剂专著《五十二病方》对煎药之法就有详细记载。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强调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本文拟将部分古方对浸药溶媒及其用量、煎药火候、煎法、服法等作些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玲 《北京中医》1998,17(2):4-5
温法是通过温里去寒的作用达到阳复寒去的目的。有关通法意义《医学薪传》云:“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叶天士根据脾胃两经不同的生理特性提出了“...  相似文献   

9.
温病滋阴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民 《国医论坛》2000,15(3):21-22
温病滋阴是正治,然滋阴之法非仅一途,或疏表达邪、防患于未然,或辛寒清泻、达邪外出,或苦寒直折、甘寒滋养,或以泻代清、逐其郁热,或疏气润燥、流气化温,均可收护阴之效,临床救阴当结合脏腑之生理特点选择用药,温病重在滋阴,宜当重视肾阳之气化作用,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升散之法为滋阴之大忌,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临床上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之法,疗效不甚理想。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多数脑血管疾病与气虚有关,故采用益气活血之法,收效甚佳。现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清  钱锐  杨丽萍 《新中医》2014,46(11):44-47
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周主任结合小儿的特殊体质及咳嗽发病的特点提出治咳六法: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便、治食,认为治肺为首要之法,治脾为固本之法,治肝为要着之法,治痰为通用之法,治便为变通之法,治食为兼用之法,获效颇良。  相似文献   

12.
气虚血瘀是中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应采用益气补虚,破血逐瘀之法。并重用黄芪、水蛭二药。  相似文献   

13.
陈熠调神解郁法临床应用撷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熠主任医师家学渊源,更兼师从海派名医陈苏生,从医数十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侍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对陈师提出的调神解郁法尤为服膺。调神之法与解郁之法古已有之,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则是陈师的首创,而且验之临床,收到了极佳的疗效。“调神解郁”中既有七情之道,亦涉脏腑之变,仰之弥高,探之弥深,望之在前,忽焉在后,变化无穷,不可尽道也。  相似文献   

14.
试述泻肾法     
肾多虚证,而少实证,故一般方书仅记述补肾阳、滋肾阴等法,极少提及泻肾之法。及至现代中医学院教科书中,更将泻肾法摒弃于众法之外,毫不提及。现将泻肾法之渊源、演变及用法敷陈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临床常见症候群,采用疏肝、泻肝、暖肝、平肝、柔肝、敛肝等调肝之法,在胃脘痛辨证治疗中,灵活应用,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6.
李康 《气功》1998,19(7):293-294
清代浙江湖州金盖山闵一得曾将人元丹法与清静功夫融合为一,从而成为卓然独立的一派。对于该派丹法的实质,近代道学大师陈撄宁先生曾有过探讨。他认为该派丹法"虽讲清静,而不是孤修;虽说阴阳,而不是栽接。既非《参同》、《悟真》之法,亦非冲虚、华阳之法,更非悟元子刘一明《道书十二种》之法"。据此有人认为闵一得丹法中的人元丹法内容与传统。的《参同》、《悟真》人元丹法大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由沈太虚述注、闵一得订正的《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第三则》载:"其说曰:'孤修非至道,同类自相须。身外有身者,形忘堪事诸。…  相似文献   

17.
汉代医家张仲景,创立了诸多治肝之法,为后世历代医家沿用不衰,现将《伤寒论》中的治肝之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和法运用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国光 《中医杂志》2008,49(3):208-210
和法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和法即和解少阳之法;和阴阳、和表里、和脏腑、和营卫、和气血等皆为广义和法。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法而设,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然小柴胡汤临床运用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的范畴,它的外延向广义和法不断延伸,其内涵已融人了广义和法的许多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医急重症是指一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的疾病,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经验和长期临床实践,运用泻下通腑之法,配合清热解毒、化痰开窍、平肝熄风等法,治疗急重症,每获满意疗效,兹举验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定如 《四川中医》2009,27(5):81-82
便秘之症,常法苦寒通下,然亦有治之鲜效者。本文列举温通之法,指出只要谨守病机,调平阴阳,则气机顺畅,脏腑各司其职,水液各行其道,便秘之疾可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