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围产期心肌病(perfusion of 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治疗前与治疗后左室形态大小及左室各壁心肌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7例PPCM患者,女性,年龄19~38岁。对其行控制心力衰竭及防止心室重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29.41±2.95)d]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11例患者进行了6月[(6.31±0.84)月]随访复查。将左室分为17节段进行评分,采用半定量分析方法评价治疗前、后左室大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及左室各节段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早期与治疗前心肌灌注显像相比,23例患者(85%)左心室缩小,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缩小(P=0.001),心肌各节段(除前间壁基底段及后间壁基底段外)评分增加(Pmax=0.024);治疗后半年与治疗后早期比较,其中7例患者(64%)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范围进一步缩小(P=0.009),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节段评分进一步增加(Pmax=0.048)。结论:99mTc-MIBI SPE MPI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价PPCM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患者心肌灌注显像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ECT仪对24例GD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将左心室分成9个节段进行分析。分别计算2组受检者的放射性分布异常节段数及异常节段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24例GD患者中18例有放射性发布异常节段共60个,占总节段数的27.8%,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放射性分布异常节段以心尖部、前壁、前基底、下壁及后壁为多见,其中放射性分布明显稀疏共9个节段,占总节段数的4.2%。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可发现无心脏病临床表现的GD患者心肌缺血的部位、大小及严重程度,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无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核素(SPECT)显像结果和左室功能测定分析,探讨其对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405例患者为心电图诊断孤立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患者(为孤立性LBBB组),行心肌SPECT显像进行数据采集。随访平均(32.92±12.55)个月后,再行心肌SPECT显像进行数据采集观察。结果①孤立性LBBB组完全可逆性灌注缺损281例;部分可逆灌注缺损123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1例。合并LBBB组完全可逆性灌注缺损94例;部分可逆灌注缺损187例;不可逆性灌注缺损122例。②两组左室功能测定:两组LVEF差异有显著性,LVEDV.LVESV差异均有显著。结论孤立性LBBB和合并LBBB患者显示间壁的区域出现放射性稀疏、缺损和左室功能参数,说明心肌SPECT显像在LBBB诊断处理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一日法肺通气/灌注显像(V/Q)在肺栓塞(PE)中的诊断价值并和螺旋CT作对比研究。方法 53例临床疑似PE患者行一日法V/O,并与CT或肺动脉造影作对比研究。结果 最终29例患者被确诊为PE,肺灌注显像有34例呈现节段性放射性稀疏或缺损,V/Q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3.3%(28/30),95.7%(22/23)、94.3%(50/53);螺旋CT共检出21例PE患者,对P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2.4%(21/29)、87.5%(21/24)和81.1%(43/53)。29例PE患者中,CT显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85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65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CT显示“部分充盈缺损”所包括的256个节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206个节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或缺损”肺段有26个,另有40个肺段有放射性稀疏或缺损但无对应血管充盈缺损。结论 一日法V/Q对PE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肺通气显像提高了肺灌注显像诊断的特异性。V/Q与螺旋CT对PE的诊断两者为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卫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31-131,134
目的 进一步证实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并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作比较。方法 应用Infinia双探头单光子断层显像仪(SPECT),分别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结果 42例冠心病患者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左心室大小异常或心肌放射性稀疏或缺损)的患者有35例(83.33%),心电图出现缺血改变(ST_T改变)的患者18例(42.86%)。超声心动图检出有节段性室壁活动异常的患者17例(40.48%),42例健康人中,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5例(11.9%)。结论 运动试验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诊断冠心病的最可靠的无创性的方法,且优于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围产期心肌病患者(PPCM)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选择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女性各21例的标准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四腔切面,对其前室间隔、左室后壁、左室前壁、左室下壁、后室间隔、左室侧壁不同节段心肌进行SRI检查,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和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用双平面Simpson’s方法计算LVEF,单平面Simpson’s方法测量左、右心室舒张期面积(LVDA,RVDA)。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组行LVEF与SRs、S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明显降低(P〈0.01),左心室舒张期面积明显增大(P〈0.01)。PPCM组的SRs及SRe在3个节段的6个取样点中均较NOR组显著降低(P〈0.01)。围产期心肌病组LVEF与SRs、SRe成正相关(r=0.51,P〈0.01;r=0.57,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无创性定量评价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可以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99mTcMIBI正常人心肌显像特点及其在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对照42例,冠心病141例,病毒性心肌炎36例,心肌病23例,分别进行静息相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部分患者加作运动相或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于水平长轴、垂直长轴、短轴及靶心图上将左室心肌分为心尖、前壁、前侧壁、侧壁、后侧壁、下后壁、前间壁、间壁、后间壁9个节段,观察其放射性分布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心尖、下后壁、间壁可见相对稀疏区;99mTcMIBI心肌显像诊断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心肌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2.2%,86.1%和100%。结果提示: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不仅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而且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诊断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治疗指导 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CM 患者60 例作为 DCM 组,另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 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期行NMPI 和核素心室造影显像(GBPI),DCM 组 治疗后行心功能核素显像复查。对比分析NMPI、GBPI 图像特征,比较DCM 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变 化。结果 对照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心肌显影清晰,且各节段放射性分布基本均 匀;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位相图、直方图及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左室舒缩功能参数处于正常范围。DCM 组NM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心腔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负荷状态下各壁放射性分布弥漫性 减低,可见放射性分布呈花斑样改变,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GBPI 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 室收缩,相位分布不均,相角程>60 °,舒张运动明显减弱,心功能参数低于对照组(P <0.05)。60 例DCM 患者中,NMPI 异常包括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5 例(8.33%),不均匀减低7 例(11.67%),均匀减低34 例(56.67%), 花斑样改变14 例(23.33%)。经治疗后,DCM 患者射血分数(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 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5)。结论 NMPI 技术是DCM 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一种可靠方法,关注 核素在心肌中的分布特征,对DCM 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金辉  吴小华 《四川医学》2005,26(8):889-890
目的对104倒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对104例患者进行潘生丁介入^99n Tc—MIBI(740MB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由3位医生分别进行读片(双盲法),分析其影像表现,以6壁段(前壁、侧壁、间壁、下壁、心尖和基底部)方式分别判断是否有左心室心肌肥厚、灌注降低等征象。有2位以上判断相同者为有效,并记录备用。结果104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表现为灌注降低和节段性心肌肥厚,二者可能单独存在,也可并存;104例患者中81例呈现灌注降低,30例呈现节段性心肌肥厚,其检出率分别为77.8%和28.8%;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灌注降低以前壁、下壁(各占32.7%)最常见,节段性心肌肥厚以侧壁(35.6%)最常见。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显像不仅袁现为灌注降低,而且可伴发节段性心肌肥厚,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8例心肌梗死患者先行静息心肌断层显像,48h后在静注99mTc-MIBI前10min舌下含服NTG0.6mg,然后再行心肌断层显像。12例患者于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3个月后重复静态心肌断层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例患者静息心肌断层显像者有64个节段放射性分布异常,平均得分(8.2±2.9)分,NTG介入后有28个节段灌注改善,平均得分(5.9±3.3)分,12例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前灌注异常的42个心肌节段中,NYG介入后有19个节段灌注改善,术后有15个节段灌注改善,两者符合率78.9%。结论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估测心肌存活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