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在位内膜的表达,探讨二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38例及正常子宫内膜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 (1)VEGF在二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2)VEGF在EM患者在位内膜分泌期中的表达强度比增生期明显增强,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3)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周期性变化;(4)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均有表达,而二者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从而表明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来本院就诊的36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抑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其胃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抑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81.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人胃癌组织肿瘤血管的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两者的消长关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喉癌细胞Hep-2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细胞生长、浸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培养Hep-2和正常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提取总细胞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EGF mRNA和bFGF mRNA在Hep-2和HaCa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VEGF mRNA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平均相对积分吸光度值为(0.839±0.063);VEGF mRNA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平均相对积分吸光度值为(0.305±0.066),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4.94,P<0.01)。bFGF mRNA在Hep-2细胞中高表达,平均相对积分吸光度值为(0.792±0.058);bFGF mRNA在HaCaT细胞中低表达,平均相对积分吸光度值为(0.296±0.049),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17.54,P<0.01)。结论VEGF及bFGF与喉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作用的关系 ,在理论上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将 55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 ) 1 0只 ,糖尿病 1个月组 (M1 )、3个月组 (M3)、5个月组 (M5)各 1 5只。标本制成视网膜血管铺片 ,行bFGF、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 )视网膜消化铺片 :见周细胞数量 :M1 组与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而M3组及M5组与M组相比明显减少 (均P <0 0 1 )。毛细血管形态以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2 )VEGF原位杂交 :仅M5组表达为 34 %。 (3)VEGF免疫组织化学 :M5组有表达 ,为 56 %。bFGF原位杂交从M3组开始有表达 ,为 78% ;M5组增至 89% ,bFGF免疫组织化学也从M3组开始 ,为 56 % ;M5组增至 89%。 (4)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M1 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M5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VEGF作用在bFGF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息肉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息肉中VEGF和bFGF的表达及意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增殖期息肉与增殖期内膜之间、分泌期息肉与分泌期内膜之间各指标的表达情况,腺上皮与基质分别进行.结果 在增殖期腺体和间质中,VEGF和bFGF在息肉组的表达与在内膜组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在分泌期腺体和间质中,VEGF在息肉组的表达与在内膜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FGF在息肉组的表达强于内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发44例,多发20例)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煽组织中上述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40.6%和34.4%,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2,0.004,0.008).单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与31.8%,均低于多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60.0%与60.0%(λ2=6.284,4.527,P<0.05).结论:VEGF、Survivin和bFG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类似物善得定短期治疗后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方法 结直肠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生长抑素受体2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善得定皮下注射2次/d,7d后行手术治疗。ELISA法检测用药前和川药后第1、3、7d血清VEGF和b—FGF的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术前和术后肿瘤组织VEGF和b-FGF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PCNA的变化。结果 结直肠患者用药后血清VEGF和b-FGF水平下降显著(P〈0.05);组织VEGF和b-FGF表达降低(P〈0.01);肿瘤组织PC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善得定对抑制结肠癌VEGF、b-FGF和PCNA的表达,提示其作用与抑制肿增组织的血管形成,进而抑制肿瘤生成、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orfactor,bFGF)具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动脉损伤修复等一系列功能 ,适用于冠心病及周围血管病的治疗。其潜在的治疗价值己得到心血管界的重视 ,该方面的研究为药物血管搭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其发现、作用机制、细胞学及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及潜在的优缺点做一概述。1 bFGF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bFGF是一组对中胚层来源的细胞有强烈促增殖和分化作用的细胞生长调节因子 ,虽然人体内含量甚微 ,但生理作用相当广泛。 70年代中期 ,Gospod… 相似文献
9.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生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心肌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MI)血管生成和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方法24只犬建立急性MI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MI区注射生理盐水15ml)和实验组(MI区注射50mg bFGF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液15ml)。每组观察4个不同的时间点(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第17天)。各组分别在处死前应用敏感编码技术行磁共振电影成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bFGF和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结果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自第10天明显增加;除第1天外各个时间点的微血管数量实验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心肌缺血区对照组bFGF和VEGF的表达增多。结论局部心肌内注射bFGF有促进MI区域毛细血管形成及提高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FGF在 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 (包皮 )、2 8例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尖锐湿疣组和正常人皮肤组的bFGF阳性表达率相同 ,但前者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bF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 ;尖锐湿疣损害中bFGF阳性细胞遍及表皮全层 ,呈现从基底层到棘层、颗粒层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的模式 ,而位于棘层的凹空细胞表达尤为显著。结论 尖锐湿疣组织细胞可产生和分泌较多的bFGF ,作为中间介质在尖锐湿疣中可能发挥促表皮细胞增殖和促真皮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1997~2007年收治生存期≥5年及≤3年大肠癌患者标本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测定这60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MVD表达,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5年30例大肠癌患者VEGF,MVD表达强度与≤3年30例大肠癌患者在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及病理分型差异性不显著(P>0.05),且VEGF与MVD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974,,P<0.05).结论 VEGF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和MVD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VEGF、bF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在难治性胃溃疡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血管形成和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探讨难治性胃溃疡的血管分子学机制。方法收集28例因难治性溃疡和并发穿孔等行胃大部切除的患者作为难治性溃疡组,取其溃疡周边和远处组织;同时收集30例首诊的胃溃疡且经胃镜证实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取组织与难治性胃溃疡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bFGF的蛋白表达,Ⅷ因子法标记内皮细胞,计数血管数量(400×)。结果(1)两组患者溃疡周边区和远处区VEFG阳性细胞数、bFGF阳性细胞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两组患者溃疡周边区血管数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远处区血管数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胃组织相比,溃疡病灶周边组织血管数量明显减少,VEGF、bFGF表达下降,这是难治性胃溃疡经久不愈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管形成应是防治溃疡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髋或膝部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以研究VEGF、bFGF、PEDF在RA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0例RA患者滑膜组织中PEDF、VEGF及bFGF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10例骨关节炎和6例正常滑膜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VEGF和bFGF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正常人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则较弱;PEDF在正常人和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表达水平均较弱或不表达.结论 RA患者滑膜组织VEGF、bFGF呈过度表达,而PEDF则呈弱表达或不表达. 相似文献
15.
16.
大鼠损伤组织中VEGF bFGF表达变化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锐器损伤后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模型 ,不同时间 (0 .5、1、3、6、12、2 4、4 8、72、96h)分批处死大鼠。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VEGF、bFGF的表达 ,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损伤后12h开始表达 ,72h表达最强 ,与正常对照大鼠皮肤组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96h以后开始下降。bFGF在损伤后 1h开始表达 ,4 8h表达最强 ,与正常对照大鼠皮肤组织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 ,72h后开始下降。结论 :VEGF和bFGF可望在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中作为一种客观指标 ,但bFGF在损伤组织中表达早于VEGF ,持续的时间较VEGF长 ,因此bFGF在法医损伤时间推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bF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胃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 4 8例胃癌患者、51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 30例健康正常人的血清bFGF表达水平。结果 1.胃癌组血清bFGF表达值( 42 4 8± 11 73)pg/ml,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5) ;2 .胃癌组TNM各期中IV期组血清表达值 ( 75 36± 14 78)pg/ml,高于Ⅰ、Ⅱ、Ⅲ期各组 (P <0 0 5)。结论 血清bFGF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VEGF变化规律,探讨VEGF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63例良恶性乳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和程度的差异。结果:复发乳腺癌、无复发乳腺癌和多原发乳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均较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高,复发乳腺癌VEGF阳性表达程度高于无复发乳腺癌和多原发乳腺癌。结论:VEGF可反映癌细胞侵袭转移活性,VEGF过表达预测乳腺癌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芪丹通脉片预防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对VEGF, 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芪丹通脉片 (QDTMT)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预防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QDTMT大剂量组、QDTMT小剂量组. 各组均用生理盐水配置等体积药液灌胃14 d,每日2次. 冠脉结扎方法制造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心肌酶谱、心梗面积来检测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LDH: (946±83) U*L-1, (754±75) U*L-1 vs (1582±90) U*L-1, (P<0.01); CPK: (1135±69) U*L-1, (960±39) U*L-1 vs (1513±47) U*L-1, (P<0.01)],心肌梗死面积缩小,VEGF,bFGF表达增加. 结论: QDTMT能够预防急性心肌缺血;刺激心肌分泌VEGF, bFGF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和VEGF的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PA与VEGF在60例子宫内膜癌与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和VEGF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和43.33%(26/6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PA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它们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