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剂(EVS)和套扎(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术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和胃底静脉曲张(GV)的影响。方法对10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其中22例行注射硬化剂治疗,86例行套扎治疗。随访1年,观察内镜下EVS、EVL治疗后PHG及GV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PHG和GV发生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PHG发生率为64.81%,GV发生率为31.48%,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年,PHG与GV发生率分别为82.4%,39.8%,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镜下EVS、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增加PHG及GV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套扎术与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病人83例,随机分为2组,经内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42例(EVL组),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注射治疗41例(联合组),分别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短期并发症,1、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程度。结果联合组吞咽哽阻感、局部溃疡发生率高于EVL组,咽喉部痛疼发生率低于EV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近期出血、胸痛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0.5%,EVL组改善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复查胃镜,联合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7.9%高于EVL组的69.1%(P < 0.05)。结论经内镜套扎术和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均可有效减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经内镜组织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注射术长期疗效优于套扎治疗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EVL和EVS组,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记录PHG的发生及程度。结果 EVL治疗后PHG发病率较EVS高,内镜下治疗术后1个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VL治疗后并发PHG发病率较EVS增高;随时间推移,门脉高压性胃病较治疗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康合剂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共7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套扎术治疗,治疗组套扎术后给予胃康合剂口服治疗,对其术前、术后门脉高压性胃病(por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的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术后无论是1周还是1个月后对PHG都有显著影响(P<0.05),造成新增PHG或者PHG程度的加重,而治疗组术前与术后(1周及1个月)比较,PHG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PHG演进(按照新增的PHG和加重的PHG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单纯内镜套扎治疗在短期内会加重PHG的严重程度,而胃康合剂能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PHG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与套扎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均为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硬化组(EVL组)、套扎组(Evs组)和硬化联合套扎组(ESL组),各30例。结果EVL加EVS联合(ES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单一的硬化治疗及套扎治疗(P〈0.05)。其中ESL组的静脉曲张消失率明显高于EVS、EVL组(P〈0.05);随访12~24个月发现,ESL组1年复发率及2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单一的EVS、EVL组(P〈0.05);三组治疗的次数比较显示,ESL组的次数明显低于EVS、EVL组(P〈0.05),术后ESL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EVS、EVL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下EVL加EVS联合(ES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单一的EVL或EVS的疗效,是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通过内镜下套扎进行治疗,术后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为期9个月。结果内镜下套扎术后3个月,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9个月,其发病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以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进展,临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和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的关系。方法 对 47例食管曲张静脉采用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EVL) 2 2例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 (EIS) 2 5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食管静脉曲张消除后均行胃镜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胃镜下PHG的胃粘膜变化和多普勒超声测量的门静脉宽度。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治疗后PHG的发生率为 19%,EVL组为 3 1.82 %,EIS组为 8%。内镜治疗前后门脉宽度变化 :EVL组治疗前为 15 .82± 4.76mm ,治疗后为 17.13± 4.95mm (P <0 .0 5 ) ;EIS组治疗前为 15 .3 3± 4.83mm ,治疗后为 15 .86± 4.62mm。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可能是PHG发生和加重的原因之一 ;EVL较EIV治疗更易诱发PHG。因此对已有PHG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时宜选择EIS。  相似文献   

8.
晋琼玉  徐泽艳  徐静  肖凌  代永娟  吴攀 《西部医学》2013,25(9):1365-1367,1370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套扎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及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6、12、18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消失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早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洪斌 《吉林医学》2011,(2):276-277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别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VL)4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42例。结果:84例患者随访1~6个月,4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有效率95.2%(40/42),再出血率2.5%(1/40),内科保守治疗42例有效率71.4%(30/42),再出血率70%(21/30)。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止血率高、静脉曲张消失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覃庆莉 《安徽医学》2014,(3):372-373
目的:研究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EV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3例EVB患者分为EVL组(对照组A)、EVS组(对照组B)和EVL+EVS组(观察组),观察3组活动性出血止血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曲张静脉变化等。结果3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其中对照组A2例(10.00%)、对照组B 2例(10.00%)和观察组3例(8.90%),均于内镜下成功止血。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所用时间及治疗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结论 EVL联合EVS治疗EVB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静脉曲张再复发率和再出血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9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病人随机分成3组:硬化(EVS)组29例,套扎(EVL)组40例,内镜联合治疗(EVL EVS EVL)组30例。比较止血和曲张静脉消失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种方法内镜下止血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镜下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术中出血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发热发生率,以EVS组较高(P<0.05)。EV复发率、再出血率、3年存活率,3种方法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治疗EVB,EVL EVS EVL在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再出血率和3年存活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扎(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后对胃静脉曲张(gastricvarices,GV)及其出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本科收治8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根除治疗,根据治疗前是否合并胃静脉曲张分为2组,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B组无胃静脉曲张。所有患者随访至少1年以上,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根除后胃静脉曲张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合并胃静脉曲张60例,B组无胃静脉曲张22例。A组4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1型(type 1 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1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2例(48.9%),未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15例原发性胃食管静脉曲张2型(GOV2型)患者胃静脉曲张消失有2例(13.3%),发生胃静脉曲张出血2例(13.3%);B组22例中未发生胃静脉曲张18例(81.8%),继发胃静脉曲张4例(18.2%),无继发性胃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EVL术根除食管静脉曲张后对不同胃静脉曲张类型的影响不同,近一半GOV1型胃静脉曲张会发生消失,GOV2型胃静脉曲张不会消失,未消失的胃静脉曲张会增加出血风险,而80%左右患者不会发生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估药物治疗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9例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口服普奈洛尔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及安慰剂,并在治疗1~3个月、12~15个月后使用胃镜和彩色多普勒观察和比较。结果1~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在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肝源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同,但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均比对照组低,而在术后12~15个月联合治疗组在上述几个指标均比对照组低。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通过联合药物治疗.能够降低平均血流速度和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病.降低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许小江 《河北医学》2005,11(5):401-402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术后随访结果,并探讨其病因。结果:注射硬化剂前PHG14例,检出率16.3%。注射硬化剂后PHG发生率84.9%(73/86),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明显增加和加重PH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EVL)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EV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VS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低热、溃疡出血、吞咽梗阻以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与EVS连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快速结扎术后 (EVL)早期再发出血原因及减少其发生的方法。方法 对 84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进行择期内镜下结扎 ,结扎后口服磷酸铝、凝血酶 ,静脉滴注奥曲肽或垂体后叶素、奥美拉唑。结果 并发早期再发大出血 7例 ,占 8.3 3 % ,发生于术后第 6~ 16天 ,出血死亡 1例。结论 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发大出血的原因是被结扎的曲张静脉坏死脱落 ,尚未形成有效的继发性血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EVL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EVL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并探讨围术期强化护理在内镜下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中的价值,为EV治疗方案的优化和选取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EVL手术的48例EV患者实施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咨询教育、术中术后舒适护理、音乐疗法和术后饮食指导和观察等),作为干预组;选取此前1年仅接受常规护理(协助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准备术前用药,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常规心理护理)的48例EV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EV清除率、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组EV清除率、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再出血率分别为91.7%(44/48)、(2.3±0.7)次和8.3%(4/48),对照组为87.5%(42/48)、(3.5±1.1)次和20.8%(10/48),观察组清除所需治疗次数和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3/48),对照组为25.0%(12/48),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EV患者EVL手术治疗的次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