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及脑梗死的关系.方珐:应用ELISA法检测老年(≥60岁)血管性痴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各40例血清Hp-IgG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结果:老年血管性痴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p-IgG、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水平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P<0.01).各组之间Hp-IgG阳性率无显著差别(P>0.05).除三酰甘油外,余血脂水平各组之问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p-IgG和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血管性痴呆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洪雁  芳芳 《广西医学》2013,(4):477-478
目的探讨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7例(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对照组,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餐前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C反应蛋白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Alzheimer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zheiz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21例Alzheimer病、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同龄人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AD组(P<0.05),VD组(P<0.01);但AD、V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组血浆α-脂蛋白明显高于AD组、对照组(P<0.05),而AD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增高和apoA1的下降可能和痴呆发病有关,降低血脂可能有助于AD和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陈戈  李丽丝 《吉林医学》2012,(34):7452-745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0例,作为痴呆组,其中轻度痴呆36例,中度痴呆患者47例,重度痴呆患者17例。同时选择同期脑梗死非痴呆患者100例,作为梗死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三组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痴呆症患者进行认知评估,采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三组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梗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痴呆患者中度痴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轻度痴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血管性痴呆可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随着痴呆程度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血脂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莉 《广东医学》2006,27(7):1019-1020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特点,探讨其发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的水平,并与同期4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血脂水平作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85±0.90)mmol/L、(0.88±0.18)mmol/L、(2.40±0.65)mmol/L,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两组患者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脂蛋白水平(a)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清胰岛素(INS)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9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1例)和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41例).对两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高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胰岛素血症,高HCY和高INS可能是高血压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管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抗Hp治疗)24例和对照组(常规疗法+叶酸、维生素B治疗);2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p-IgG,并且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动态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素(ET)水平。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血Hp-IgG、Hcy和E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明显;治疗结束后第7天,对照组上述指标均出现回升,并高于治疗后第30天水平,而试验组各指标维持低水平。结论:联合抗Hp治疗可有效降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Hey及ET水平;血Hey及ET水平与Hp感染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糖、血脂、血尿酸与腔隙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及40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IMT,并检测血清中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GLU,TCH,TG,LDL-C,UA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其中GLU,LDL-C和U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腔梗组的IMT明显增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与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水平与其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24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和sdLDL-C水平,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根据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证实后将患者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组与单发性脑梗死组,观察其与Hcy及sdLDL-C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cy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sdLDL-C水平随脑梗死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Hcy和sdLDL-C与脑梗死病变程度密切相关(r=0.259和r=0.452,P〈0.001)。结论 Hcy和sdLDL-C均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杨少君  周乃珍 《安徽医学》2014,(12):1710-1713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血糖、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2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及1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 B/Apo A1)、空腹血糖、尿酸及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颈动脉硬化组TG、TC、LDL-C、Apo A1、Apo B、Apo B/Apo A1、空腹血糖、Hcy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血清Hcy水平与HDL-C、Apo B、尿酸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G、TC、LDL-C、Apo A1、Apo B/Apo A1、空腹血糖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Hcy和血脂、血糖升高都是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TG、TC、LDL-C、Apo A1、Apo B/Apo A1、空腹血糖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54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P抗体(HP-IgG),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A、B(ApoA、ApoB)及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HP-IgG阳性率为66.7%(36/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22/50)(P<0.05);观察组中HP-IgG阳性患者血清TG、TC、LDL-C、ApoA、ApoB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HP-IgG阴性患者(P<0.05),而HDL-C明显低于HP-IgG阴性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且前者可能影响脑梗死患者血脂及 hs-CRP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的关系。方法纳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初发组61例和再发组78例,选取同期住院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浆Hcy水平。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再发组与初发组血清Hcy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腔隙性脑梗死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载脂蛋白E(ApoE)和血脂指标检测结果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肌梗死的患者73例,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28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5例,三支以上血管病变组20例。另选取冠脉造影阴性患者28例和同期干部体检健康者29例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E(ApoE)、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冠脉造影阴性对照组和冠脉病变组之间TCHO、HDL-C、LDL-C和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ApoE和HC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s-CRP和HCY与血管病变支数呈正相关,HDL-C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ApoE与血管病变支数无相关性。结论:心肌梗死患者HDL-C降低,LDL-C、ApoE、HCY、和hs-CRP升高,且hs-CRP、HCY和HDL-C的水平与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与初发脑梗死的关系,探讨IL-8在Hp感染可能导致脑梗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0例初发脑梗死(观察组),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49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31例(B组)。采用病例对照1∶1配对的研究方式选择对照,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标本的Hp特异性抗体IgG(Hp-IgG)、IL-8、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结果观察组Hp-IgG阳性率为81%,对照组为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Hp-IgG阳性率为88%,对照组为5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Hp-IgG阳性率为71%,对照组为6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观察组的IL-8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IL-8浓度与Hp-IgG浓度、与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相关;脑梗死发病后血清IL-8浓度升高,并且与Hp-IgG浓度、CRP浓度、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皮质下小血管病变(SVD)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90例患者(SVD组),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经头颅MRI证实;同时选择同期非SVD住院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结果:SVD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增高是S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列为研究对象,根据CT或MRI所示病灶大小将其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病灶直径〉5cm)15例、小面积脑梗死组(病灶直径〈5cm)25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Hcy、D-二聚体的水平,及比较不同梗死病灶患者血清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40例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5.18±2.73)μmol/L,(1.68±0.45)mg/L,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大面积脑梗死灶组Hcy、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7.23±3.46)μmol/L,(1.72±0.35)mg/L,均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病灶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各种指标均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同型半胱氨酸与D-二聚体的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将HCY和D-二聚体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之一,有利于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