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采用依达拉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采用参附注射液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疗程共2周,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0%),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7±4.8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5.67±5.61)分,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5例,对照组仅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一个月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NDS评分)以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和92.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 评分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平均为(8.08±2.24)分和(8.16±2.35)分,治疗后为(2.53±1.66)分和(5.03±1.02)分。显示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的降低不如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明显临床疗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120例确诊为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治疗纽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结果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比较,依达拉奉组治疗前为(20.2±10.3)分,治疗后为(10.6±5.1)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为(19.8±5.1)分,治疗后为(15.6±4.4)分,治疗前后无明显下降。治疗后依达拉奉组NDS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恢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同期7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与半年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结果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4.91±11.04)分、(19.87±10.23)分及(70.57±19.38)分、(51.34±23.46)分;半年后随访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9.67±10.26)分、(16.32±11.27)分、(82.43±19.34)分、(62.41±17.86)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韩星伟 《黑龙江医学》2021,45(18):1914-191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下,神经功能康复及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血清中T-SOD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下,神经功能康复及T-SOD含量情况均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与凯时联合治疗组(n=60)和凯时单药对照组(n=60),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差别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凯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凯时注射液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施嘉英  周世召  许坤玉 《当代医学》2022,28(12):181-182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89.21±1.82)分,肢体功能评分为(79.23±1.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26±1.03)分、(59.4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正阳县中医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58例,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以患者治疗的效果、神经损伤情况为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治疗后的神经损伤评分为(6.61±4.25)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不仅疗效显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损伤,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5-8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流指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40例和观察组145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点;观察组同时给予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点。比较两组用药前和用药14 d后的治愈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血流指标变化(全血黏度、全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0,P=0.001)。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7.57±1.05)分,mRS评分为(2.30±0.4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4±1.33)分、(3.31±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黏度、全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依达拉奉单独应用,丁苯酞和依达拉奉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细胞和脑组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加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率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加早期康复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仅采用早期康复及药物等常规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0d、20dCD62P的阳性表达率。用简化FuglMeyer法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10d、20d后CD62P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差异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0d后FuglMeyer下肢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加早期康复能促进ACI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对血小板活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14 d,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3%(51/5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24%(39/58)(P < 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佘丽亚  王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45-47,50
目的 观察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Ⅰ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60例患有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超短波物理疗法,每日1次,共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疼痛-目测比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观察治疗后两组评分变化,并根据分数评定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为(25.36±4.11)分及(74.51±13.03)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062,P=0.007;t=2.314,P=0.033),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和水肿评分分别为(3.08±1.05)分与(2.81±1.03)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138,P=0.041;t=2.060,P=0.044).结论 超短波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Ⅰ期肩手综合征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水肿及自发性疼痛程度,提高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与研究将镜像疗法(MT)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对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和价值,旨在为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10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纳入研究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NMES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MES联合MT治疗,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FMA-LE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进行测量,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2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和FMA-LE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BBS评分:(30.78±6.03)分vs.(26.65±5.22)分;FMA-LE评分:(18.53±3.42)分vs.(16.43±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BS=2.634,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探讨其对偏瘫下肢康复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PNF训练,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ugl-meyer评定法评定2组患侧下肢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评分差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利用PNF模式及拮抗肌逆转等技术,有利于降低痉挛、促进分离动作的出现,提高了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瞻性系统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康复+电针+超短波)1个月,以Vugl—Meyer(FMA)评分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FMA评分分别为18.35±3.61和9.63±2.30(t=16.30,P〈0.001),MBI指数分别为50.12±6.34和30.24±4.22(t=20.88,P〈0.001),患肢疼痛评分分别为2.26±1.62和6.48±2.18(t=13.16,P〈0.001),水肿程度评分分别为1.72±1.28和4.08±1.26(f=12.52,P〈0.001),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总有效率达84.38%。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使患者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患肢疼痛和水肿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葛书慧 《中外医疗》2016,(18):167-168
目的:探究在脑梗塞治疗中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的方式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在2015年10—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50例患者为1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与对照组BBSI评分(7.33±2.18)分及MMSE评分(20.85±2.05)分相比,实验组患者BBSI评分(6.05±2.03)分及MMSE评分(23.80±2.08)分均明显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方式进行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3):2131-2132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择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仅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静脉滴注丹参20 mL/d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9%氧化钠溶液100 mL+依达拉奉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 d,治疗前、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依达拉奉治疗组及对照组NIHSS减少分数分别为(16.42±2.13)分及(12.23±2.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L评分增加分别为(35.23±32.2)分及(23.2±23.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5),治疗组给予10 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00 mL生理盐水治疗,1次/d,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 d。对照组仅用同剂量、同疗程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和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5%(56/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46/62)(P〈0.05)。两组NIHSS、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P明显均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t=16.582,P=0.034)。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减低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