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 ,严重者可影响工作与生活。我们应用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4月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 12 0患者 ,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 (1998)的诊断标准 ,平均每月发作 1次以上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6 0例 ,男 14例 ,女 4 6例 ,年龄 14~ 5 3岁 ,中位年龄2 4 .3岁 ,典型偏头痛 9例 ,普通型偏头痛 5 0例 ,基底型偏头痛 1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10例 ,女 5 0例 ,年龄 16~ 4 9岁 ,中位年龄 2 3.7岁 ,典型偏头痛 8例 ,普通型偏头痛 5 2例…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复发性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等特点。多见于青壮年。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中医药和心理治疗等,一般依靠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终止一次偏头痛发作的麦角胺制剂、预防发作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  相似文献   

3.
李仕谦 《四川医学》2004,25(4):416-416
偏头痛是一很常见的头痛类型,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发作时头痛剧烈,难以忍受,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本文旨在研究丙戊酸钠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治疗实效。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2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丙戊酸钠对难治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7例曾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偏头痛患者 ,口服丙戊酸钠治疗 3月 ,并与西比灵组对照 ,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丙戊酸钠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明显改善 (P <0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显著 (P <0 .0 5 )。结论 :该药对难治性偏头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对35例用一般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偏头痛患者,使用丙戊酸钠联合布洛芬治疗.结果 3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布洛芬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探讨丙戊酸钠、西比灵治疗儿童偏头痛疗效,选择120例偏头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镇痛、镇静及调节植物神经等治疗,治疗组60例仅用丙戊酸钠,剂量为20mg·kg-1·d-1,分3次服,西比灵5mg,每晚服1次,15天为一疗程.疗效标准:以半年内症状减轻为有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68.3%,两组经统计学秩和检验,μ=2.088,P<0.05,说明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按20 mg/(kg·d)给予,12 h一次口服,对照组予氟哌啶醇片口服2mg/次,2~3次/d,同时服用等量的安坦片减轻锥体外系症状.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6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消失10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l例,退出1例,总有效率为8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反应迟钝、锥体外系症状及嗜睡、体重增加等副作用,出现肝功能损害3例,食欲不振5例;对照组32例中反应迟钝2例,锥体外系症状3例,体重增加6例,嗜睡8例,食欲不振7例,两组副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丙戊酸钠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但安全性较氟哌啶醇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小儿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托吡酯)和对照组(丙戊酸钠)两组各30例,评价两组的疗效及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相似(P>0.05).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头痛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托吡酯和丙戊酸钠预防小儿偏头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托吡酯在改善头痛发作频率及改善头痛的程度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34-38+43
目的评价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制订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入选文献数据,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582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化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疼痛缓解率、6个月生存率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125I粒子植入+化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均能有效治疗晚期胰腺癌,联合方案较单独化疗方案疗效增加,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丙戊酸钠治疗对血清瘦素、体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服用丙戊酸钠(VPA)抗癫痫治疗的患者,15%~70%的成人可发生体重增加[1-2],而瘦素在体重和能量平衡的调节中起重要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VPA引起的体重改变可能与瘦素有关。探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对血清瘦素的影响,该影响与患者体重改变的相关性,以及瘦素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丙戊酸钠治疗超过3个月的33例癫痫患者为治疗组,20例未经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来比较,检测患者体重、身高、血清瘦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组的血清瘦素(8.8503±4.7924)ug/ml与对照组(2.8490±1.3962)ug/ml比较有增高,治疗组BMI(23.7202±2.5182)高于对照组(20.8468±1.6815)。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可能引起血清瘦素、体重指数增高,很可能通过诱导导致瘦素抵抗的机制之一,从而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戊酸镁组、丙戊酸钠组及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段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4、6周后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治疗2、4、6周末TESS评分,丙戊酸镁组分别显著低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组,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组显著低于碳酸锂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性评价坎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及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坎格列净与安慰剂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4月8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RCTs研究为8项,Meta分析结果:(1)有效性方面:2组空腹血糖水平(MD=-1.42,95%CI-1.87~-0.97,P<0.01)、HbA_(1c)水平(MD=-0.62,95%CI-1.07~-0.17,P<0.01)、体质量指数(MD=-3.01,95%CI-4.07~-1.9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坎格列净组降低空腹血糖水平、HbA_(1c)水平、体质量指数的效果优于安慰剂组;(2)安全性方面:坎格列净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9,95%C1 0.74~1.92,P>0.05),坎格列净组生殖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OR=4.07,95%CI 2.74~6.02,P<0.01)。结论坎格列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HbA_(1c)及体质量指数,但增加了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治疗对血清胰岛素、体重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对血清胰岛素、体重指数的影响,血清胰岛素的改变与患者的体重指数的改变的相关性,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丙戊酸钠治疗超过3个月的25例癫痫患者为治疗组,15例未经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来比较,检测患者体重、身高、血糖、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式评估指数(HOMA)和胰岛素水平。结果丙戊酸钠治疗组的HOMA指数(1.6811±0.6492)与对照组(1.1053±0.6129)比较有增高,治疗组BMI(23.634±2.5304)高于对照组(21.8573±2.2458),治疗组血清胰岛素(7.2080±2.5521)MU/L高于对照组(4.5413±1.1767)MU/L。结论丙戊酸钠治疗可能引起血清胰岛素增高并通过诱导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患者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内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转氨酶抑制剂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简写为SV)对戊四唑(Pentylentetrazol,PTZ)诱导的大鼠癫痫模型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癫痫组和SV低中高 3个剂量组(5、10、20 mg/kg).观察大鼠腹腔注射PTZ前后癫痫发作的情况,按Racine分级标准记录,同时记录皮层脑电图(ECoG),观察癫痫样放电的潜伏期及1小时内癫痫样放电活动持续时间.应用Western blot电泳分析海马内CA1区P38MAPK及其上游MKK3,下游c-MYC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给PTZ后均出现癫痫发作,程度均为5级,丙戊酸钠组发作程度明显减轻.ECoG潜伏期延长,痫样放电1小时持续时间缩短.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和SV 3个剂量组大鼠CA1区蛋白表达强度升高(P<0.05);与癫痫组相比,SV 3个剂量组大鼠CA1区蛋白表达强度降低(P<0.05).结论 SV对PTZ诱导的癫痫大鼠的发作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癫痫大鼠海马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9-24
目的 对LAAO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卒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事件进行Meta分析。方法 以“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和“atrial fibrillation”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以“左心耳封堵术”和“心房颤动”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筛选出2005年7月20日~2018年5月20日刊出的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卒中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筛选和评估,再采用STATA 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共23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卒中事件发生率为1.5%(95%CI:0.9~2.1),心源性/神经源性死亡发生率4.8%(95%CI:0.1~9.5),装置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2.6%(95%CI:1.5~3.6),心包填塞发生率1.5%(95%CI:1.0~2.0),空气/设备栓塞发生率0.8%(95%CI:0.3~1.4),大出血发生率2.1%(95%CI:1.1~3.1)。结论 LAAO治疗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卒中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纳入研究的120例癫(痌)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模拟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模拟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6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定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3 d)及随访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癫(痌)每周发作频率、癫(痌)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QOLIE-31评分量表)及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受试者的癫(痌)每周发作频率、癫(痌)发作持续时间和QOLIE-31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试验组受试者的总有效率为95.0%(57/60)和91.7%(55/60),均分别高于对照组[71.7%(43/60),63.3%(38/60);P<0.01].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时,两组受试者的癫(痌)每周发作频率、癫(痌)发作持续时间和QOLIE-31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乙拉西坦治疗成人癫(痌)的临床疗效优于丙戊酸钠缓释片,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临床治疗成人癫(痌)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辅助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氟桂利嗪+普萘洛尔与氟桂利嗪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的变化,临床疗效以头痛发作频率降低率进行判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降低;同期对照,在...  相似文献   

20.
背景:已经有人发现丙戊酸钠可以抑制成神经细胞瘤以及其他一些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丙戊酸钠对肝癌细胞的的增殖抑制作用在近期也被人发现,但是具体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是为了证实丙戊酸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其具体机制。 方法:用WST法和克隆形成抑制来检测丙戊酸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hoechest 33258染色来检测细胞核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戊酸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率,JNK, p-JNK, Bcl-2, Bax,Caspase-9,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用JC-1染色法检测。 结果:丙戊酸钠可以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了明显的亚二倍体峰和凋亡细胞群,hoechest 33258染色来检测出现了明显的核固缩、边聚和裂解。JC-1染色法显示线粒体膜电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JNK, p-JNK, Bcl-2, Bax,Caspase-9,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也发生了改变。 结论:丙戊酸钠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