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实验动物进行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的预防性治疗,比较其同传统解毒剂(阿托品+氯解磷定)预防效果的差异,探索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制备兔血清PON.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各组均采用敌敌畏(50 mg/kg,LD50)经口灌胃染毒.A组为对照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B组为阳性对照组:在染毒前30 min和15 min,分别在腹腔内注射阿托品(10 mg/kg)、氯解磷定(30 mg/kg);C组为治疗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亚组,在染毒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兔血清PON(5 U/kg、10 U/kg、15 U/kg).观察各组染毒后24h大鼠的中毒症状和死亡率,并于染毒后的不同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各时间点全血、红细胞中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同A组相比,B、C组大鼠中毒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且在不同时间点,C组大鼠血及红细胞中的AchE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各亚组间比较显示AchE的恢复情况同PON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PON在预防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氯解磷定联用,且其效果同剂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氧磷酶1(PON1)过表达对敌敌畏中毒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6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敌敌畏染毒组、对照慢病毒(Lv-GFP)+敌敌畏组和PON1过表达重组慢病毒(Lv-PON1)+敌敌畏组,每组24只。Lv-GFP+敌敌畏组、Lv-PON1+敌敌畏组小鼠分别经尾静脉转染Lv-GFP、Lv-PON1第3天,连同敌敌畏染毒组小鼠腹腔注射敌敌畏溶液9mg/kg染毒,同时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染毒后分别于6、12、24、48h各取6只小鼠麻醉处死,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乙酰胆碱酯酶(AChE)、ALT和AST活力,ELISA测定肝组织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NF-κBp65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12、24h敌敌畏染毒组AChE活力下降及6、12、24、48hALT、AST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相应时间点敌敌畏染毒组比较,Lv-PON1+敌敌畏组AChE活力明显升高,ALT、AST活力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12、24、48h敌敌畏染毒组TNF-α、IL-1β水平升高,NF-κBp65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相应时间点敌敌畏染毒组比较,Lv-PON1+敌敌畏组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NF-κBp65表达明显降低,除48hIL-1β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镜下可见,敌敌畏染毒组染毒后12h肝病理损伤明显,Lv-PON1+敌敌畏组小鼠肝损伤较之有所减轻。结论调控PON1过表达能够通过下调敌敌畏急性中毒小鼠肝组织NF-κBp65表达,减少TNF-α、IL-1β释放,减轻炎症损伤,对敌敌畏急性中毒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延迟思密达(Smecta)给药对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影响,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SPF级sD大鼠7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6只、30min百草枯灌胃染毒对照组(B组,30只)、30rain思密达灌胃干预组(C组,30只)。B组、X组中毒后2、6、24、48、72h分批处死存活的大鼠,每次6只,测定血浆PQ浓度。结果各组大鼠无自然死亡,染毒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随时间延长而迅速下降,B组PQ血浆浓度(n/mL)范围(4269.2376±356.7577,456.5560±78.0625);C组与B组在同一时间点相比,中毒后2、6h血浆浓度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毒后30min思密达灌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推拿治疗时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CSA)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CSA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推拿10 min组、推拿20 min组和推拿30 min组,行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疗效、颈椎功能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检测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10 min组。推拿10 min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治疗后颈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推拿20 min、30 min组较10 min组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组和30 min组相比较,颈椎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推拿10 min组比较,推拿20 min、30 min组治疗后两侧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推拿20 min和30 min组比较,治疗后两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治疗CSA具有时间累积效应,随着推拿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但是到达一定时间疗效不再增加;推拿治疗时间的选择在20 min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对氧磷酶1(PON1)对有机磷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证明PON1 是有前景的有机磷催化清除剂。方法将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染毒组(A 组):腹腔注射敌敌畏(DDVP)10 mg/kg;PON1 预处理组(B 组):尾静脉注射纯化兔血清PON1 9 600 U/kg,30 min 后腹腔注射DDVP 10 mg/kg;治疗组(C 组):DDVP 10 mg/kg 腹腔注射后,立即(<2 min)尾静脉注射阿托品0.05 mg/kg+解磷定120 mg/kg;联合治疗组(D 组):尾静脉注射PON1 9 600 U/kg,30 min 后腹腔注射DDVP 10 mg/kg,立即尾静脉注射阿托品0.05 mg/kg+解磷定120 mg/kg。于各时间点采血,液-质联用法测定血中敌敌畏含量。比较同一时间点敌敌畏浓度及各组的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对相同时间点DDVP 浓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 组与C 组间及B 组与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 组与B组、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4组的毒代动力学参数进行一元方差分析,曲线下面积数比较A 组与C 组间及B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 组与B 组、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保留时间数据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浓度值A 组和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 组和D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C 组与B 组、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纯化兔血清PON1 可以明显改善大鼠体内胆碱酯酶抑制水平。对敌敌畏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影响表现为较小的曲线下面积(0→∞)及峰浓度值降低,但对平均保留时间影响不大,所以PON1 可以明显降低敌敌畏入血量,降低峰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以及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液中NSE以及CK—BB水平的变化,与4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比分析中毒组不同时间点血清中NSE以及CK—BB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中毒各组中NSE以及CK—B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比较,不同程度的中毒组在中毒后2天时血中NSE以及CK—B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同一时间点的不同中毒组间血中NSE以及CK—BB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情越严重其升高越明显。结论血液中NSE和CK—BB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组织损伤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染毒剂量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肾组织病理表现,寻找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的最佳染毒剂量。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PQ,观察不同时间点肾组织病理表现,并计算实验大鼠的死亡率。结果各染毒组病理损伤在染毒后第1d即出现,以皮质部近曲小管受累最常,同一染毒组在不同时间点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15mg/kg和20mg/kg染毒组可见皮质部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部分空泡变性;35mg/kg染毒组皮质部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核固缩增多,上皮细胞结构消失,少数肾小球结构紊乱,髓质部小管细胞核固缩,管腔消失。25mg/kg和30mg/kg染毒组病理损伤程度介于上述两组之间。随染毒剂量增加,实验大鼠病死率升高;25mg/kg染毒组死亡率为48.7%、30mg/kg染毒组死亡率为6814%。结论25mg/kg染毒剂量可能是观察百草枯中毒大鼠肾损伤的最佳染毒剂量。  相似文献   

8.
宁宗  余雷  莫康林  张剑锋 《广西医学》2012,34(10):1318-1320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脑组织中多巴胺水平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中毒组:敌敌畏用生理盐水配成溶液,按10 mg/kg腹腔注射诱发小鼠中毒;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在中毒组中毒后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后的1 h、24 h、48 h、72 h和120 h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多巴胺水平,每个时间点取2只小鼠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AchE活性、脑组织AchE活性均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1 h、24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72 h、120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低(P0.05);两组48 h脑组织多巴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但引起乙酰胆碱在脑组织蓄积,也可引起多巴胺水平异常增高,脑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脑组织中多巴胺水平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毒组和对照组各10只.中毒组:敌敌畏用生理盐水配成溶液,按10 mg/kg腹腔注射诱发小鼠中毒;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在中毒组中毒后及对照组腹腔注射后的1 h、24 h、48 h、72 h和120 h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多巴胺水平,每个时间点取2只小鼠进行测定.结果 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血AchE活性、脑组织AchE活性均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1 h、24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高(P<0.05);对照组72 h、120 h脑组织多巴胺活性较中毒组低(P<0.05);两组48 h脑组织多巴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但引起乙酰胆碱在脑组织蓄积,也可引起多巴胺水平异常增高,脑神经递质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前庭康复时长及日频次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喉科门诊BPPV复位后患者120例,依据不同前庭康复次时长和日频次分为A组(15 min/次,3次/d)、B组(15 min/次,6次/d)、C组(30 min/次,3次/d)和D组(30 min/次,6次/d),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开始时、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对4组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和中文版前庭康复获益量表(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benefit questionnaire,VRBQ)评价,分析各组疗效。结果 不同康复治疗总时长效果的比较,治疗开始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VRBQ总评分及前庭康复获益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时,4组DHI总评分、眩晕残障程度及VRBQ总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对过氧化脂质 (Lpo)、肌酐 (Cr)、尿素氮 (BUN)的影响。方法 采用敌百虫急性中毒模型 ,测定其中毒及解救过程中Lpo、Cr、AchE含量。结果 有机磷农药中毒及注射阿托品解救后 ,Lpo明显增高 ,使用解磷定 (PAM) 30min后 ,Lpo明显降低 ;Lpo变化与AchE呈负相关性 ;Cr、BUN在中毒及解救中变化很小。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Lpo明显增高 ,Lpo变化与AchE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本地泥土不同时间胃灌注对服百草枯兔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把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本试验设计采用对比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按300mg/kg的百草枯对所有参试大白兔进行灌胃,分别在灌胃后10min和30min时按50ml/kg的标准,给予30%本地泥土(A、B)、清水(A-CK、B-CK)进行灌胃。结果:兔服百草枯10min后胃灌注30%本地泥土在不同时点测得兔血百草枯浓度明显低于清水组,差异有显著性;30min后胃灌注30%的本地泥土在不同时点测得兔血百草枯浓度低于清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百草枯中毒后应尽早口服本地泥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实验性大白鼠口服敌敌畏、呋喃丹急性中毒后,用组织化学观察各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变化,结果:(1)在敌敌畏中毒组中,空肠肠壁神经丛及大脑豆状核内AchE 含量明显减少,肋间肌的运动神经终板区的 AchE 轻度减少,腹腔神经节内 AchE 减少不明显。(2)在呋喃丹中毒组中,以上4种组织内 AchE 均未见减少。(3)提取大白鼠中毒死后的胃液和血液对正常大白鼠的4种靶组织(空肠、大脑、肋间肌、腹腔神经节),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空肠和大脑的 AchE 活性对这2种药物最敏感,肋间肌其次,腹腔神经节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20):3612-3618
Background  Respiratory failure i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in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In this study, a 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 monitor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piratory status in a pig model of acute dichlorvos poisoning.
Methods  Twenty female pig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dichlorvos (n=7), atropine (n=7), and control (n=6) groups. In the dichlorvos group, pigs were administered 80% emulsifiable dichlorvos (100 mg/kg) via a gastric tube. In the atropine group, pigs were similarly administered dichlorvos, and 0.5 hours later, atropine was injected to attain and maintain atropin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administered saline solution. Arterial blood gas was measured at 0, 0.5, 1, 2, 4, and 6 hours post-injection.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and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 were recorded by the 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 monitor. At termination of the study, the animals were euthanized, the lung wet-to-dry weight ratio was determined, and histopathology was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dichlorvos group,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and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 wer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from 0.5 hours and were particularly high within 1 hour. In the atropine group, these indices increased initially, but decreased from the 1-hour mark. The control group exhibited no obvious changes. In both the dichlorvos and atropine groups,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xygen (PO2/FiO2)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ulmonary vascular permeability index.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lung wet-to-dry weight ratio markedly increased and the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bviously changed in the dichlorvos group, but only mildly increased and changed, respectively, in the atropine group.
Conclusion  The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is an appropriate and valuable parameter for assessment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acute dichlorvos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5.
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珊 《医学综述》2014,(13):2485-2487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影响因素,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紧急救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168例,按照救治后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否分为发生组41例与未发生组12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考查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影响因素。结果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中毒至采取救治时间、血乳酸、肌酸激酶、乙酰胆碱酯酶(AChE)、AChE恢复至正常时间、屈颈抬头无力、口服中毒、呼吸机相关肺炎及既往自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血乳酸、AChE、呼吸机相关肺炎、中毒至采取救治时间及屈颈抬头无力是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影响因素(P<0.05)。结论明确有机磷中毒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影响因素,有效救治和预防并发呼吸衰竭、降低发生率,缩短中毒至开始救治的时间,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激光照射对NaCl溶液、葡萄糖溶液、蒸馏水、自来水及酒精粘度的影响。方法 用He-Ne激光对液体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以奥氏粘度计采用比较法对液体的粘度进行测量。结果 葡萄糖溶液、NaCl溶液、蒸馏水和酒精的粘度随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葡萄糖溶液的粘度改变较明显。而自来水经激光照射后。粘度随激光照射时间不同出现双向结果:照射在10min以内,粘度比无激光照射时要低;照射时间为15min以上时,粘度较无激光照射时要高。结论 液体的粘度不但与液体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激光照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黄渊旭 《中外医疗》2011,30(10):2-3,5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发生IMS的时间、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活性等。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3例,死亡组27例。结果 2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发生IMS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提高IM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围术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预计手术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AHH组、输血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AHH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后于30 min内输注60 g·L-1羟乙基淀粉15 mL·kg-1,输血组输注悬浮红细胞12单位,对照组则于30 min内输注复方电解质溶液5 mL·kg-1,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及输液30 min后(T3)3个时点采集颈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及脑氧摄取率(CERO2)的变化。结果 T1、T2时点3组患者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的CVP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组及输血组T3时点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jvO2、C(a-jv)O2与CERO2在T1、T2、T3时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AHH不影响脑氧供需平衡;相反,AHH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更稳定,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氟烷和七氟烷对老年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胆碱能系统的关系.方法 健康雌性18个月龄C57BL/6J老年小鼠30只,分为3组,每组10只.1.2%异氟烷(异氟烷组)或2.6%七氟烷(七氟烷组)麻醉6 h(同时吸入30%氧气和70%氮气混合气体),未麻醉组为对照组.麻醉后2周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