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脊髓炎排尿障碍患者早期运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加强排尿训练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月内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早期应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炎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9-23
目的探讨间歇清洁导尿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9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神经源性膀胱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患者在间歇开放导尿(保留导尿管)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观察组改用间歇清洁导尿,余同对照组。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及并发尿路感染情况,并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均优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残余尿量有所减少,自主排尿量、膀胱容量较前增加(P0.05),而膀胱顺应性较前稍有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根据排尿功能评定疗效,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22例;观察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间歇清洁导尿、神经肌肉电刺激,辅以盆底肌训练及行为疗法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25),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治疗,并对2组患者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自排尿量及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QOL)进行测评。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残余尿量、自排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残余尿量、自排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对照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加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膀胱容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膀胱容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间歇清洁导尿及行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膀胱排尿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及减少残余尿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安晓蕾  王淑秀 《现代医学》2014,(9):1047-1050
目的:探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导尿法或间歇导尿法,治疗期间进行膀胱训练;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法。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随访1个月时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BS、LUT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电刺激组单次尿量、72 h尿次、72 h总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电刺激组BS、LUT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刺激组尿潴留总有效率、尿失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4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取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后20d的排尿情况以及膀胱内压力的变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0d的排尿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够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对妇科阴式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试验B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A、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导尿管拔除前、拔除后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三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其尿潴留发生率、尿管留置时间、正常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A组、试验B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正常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后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可缩短尿管留置时间,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电针加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2例为观察组,接受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并选取同期接受膀胱功能训练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排尿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症状和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情况和膀胱功能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改善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方法改进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改进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治疗.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改进的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国外在脊髓损伤(SCI)患者开展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的经验,并总结作者的研究结果。方法:参考Finetech-Brindley排尿神经假体工作手册,综述国外文献,详细介绍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的原理、神经假体组成、临床适应证、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体内装置故障的判断与处理,及作者的研究工作。结果:圆锥上SCI导致的痉挛性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影响最大。目前骶神经根电剌激排尿在欧美国家已开展了2000多例,能恢复患者可控制性的排尿、排便和性功能,效果优良。结论:骶神经根电刺激排尿神经假体植入配合后根切断去传入,是恢复圆锥上SCI患者盆底器官排泄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4 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 ,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 ,并与 4 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 1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尿失禁患者早期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脑卒中尿失禁的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单纯行导尿或自行排尿术。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在病情稳定后即行膀胱功能康复训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尿失禁发病率明显下降,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实施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尿失禁患者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金云  王旋  陈娟  付萍 《当代医学》2022,28(6):39-43
目的 提高对神经系统查体阳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需考虑SLE合并横贯性脊髓炎可能的认识.方法 本文对1例SLE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继发反复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22岁男性,诊断SLE 15年,外院诊断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 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 患者400 例作为研 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 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生 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持续观察3 个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均高于治疗前(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 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 (P <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 个月性生活次 数与性高潮频率都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生物反馈 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 FSD 能有效改善膀胱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 度,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人;治疗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联合丙种球蛋白;疗程均为5~7d。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在肌力改善时间、排尿反射恢复时间、活动恢复时问等方面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快速、有效,加用丙种球蛋白可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5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脊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康复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Barthel指数、双下肢肌力及SCL-90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的Barthel指数、双下肢肌力及SCL-9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中的效果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合并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给予弥可保肌肉注射,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4周后日排尿次数、24 h单次最大排尿量以及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发病率逐年升高,但该病治疗手段单一,疗效一般,而本研究旨在积极探讨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摸索该病治疗的新方法,造福更多患者。 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平均24 h排尿次数、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生活指数评分。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组各疗效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平均24 h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穿刺阴部神经电刺激疗法能有效减少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改善患者OABSS、SAS及生活指数评分,缓和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造福更多该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