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用于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8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帕瑞昔布辅助哌替啶镇痛,对照组单纯采用哌替啶镇痛。统计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哌替啶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6h、12h、24h、48h四个时间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哌替啶用量减少54%(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围手术期使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随机化表分为两组,每组20例。连续硬膜外组(PCA)术后48 h持续硬膜外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连续股神经镇痛组(CFNB)术后48 h持续输注0.25%罗哌卡因镇痛;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两组患者静息与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需要追加静脉镇痛药物的情况,并随访神经损伤、局部麻醉药中毒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股神经组和硬膜外组的静息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12 h,24 h,48 h活动痛的VAS评分硬膜外组低于股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股神经组高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术后低血压、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神经组有4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硬膜外组有3例追加帕瑞昔布钠。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均可以为TKA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静息状态下镇痛,但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低血压的发生率,使得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联合神经阻滞的超前镇痛方案对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88例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和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超前镇痛方案进行镇痛。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65.91%的优良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的发生率(P<0.05)。结论对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术采用帕瑞昔布联合股神经阻滞超前镇痛方案,对帮助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案.方法 首次行TKA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n =20):对照组(C组)、帕瑞昔布组(P组)、曲马多组(T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组术前行术侧股神经置管,从术后1 h开始,每隔6 h(至术后48 h),由导管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C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生理盐水2 mL.P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帕瑞昔布20 mg,每天总剂量不超过80 mg.T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曲马多50 mg.F组:当VAS评分>5时,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10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曲马多50 mg;15 min后若VAS评分仍大于5,静脉给予芬太尼30 μg;随后视疼痛情况每隔6 h可再静注芬太尼50 μg.术后每8 h记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C组显著高于P组、T组和F组(均 P <0.05),P组高于T组和F组(均 P <0.05),而T组与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内过度镇静、恶心、呕吐的发生率,F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T组(均 P <0.05).患者满意度调查,T组显著高于C组、P组和F组(均 P <0.05).结论 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阶梯镇痛(帕瑞昔布和曲马多)相结合是TKA术后镇痛的一种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组(FA,n=12)和持续静脉镇痛自控镇痛组(IA,n=12)。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静息、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肌力分级和并发症。结果 FA组患者在术后6、12h静息VAS疼痛评分,24、48h主动功能训练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IA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24-48h肌力评分平均大于3级;与IA组比较,F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对下肢肌力影响轻微,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全膝关节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静脉镇痛泵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地佐辛连续股神经组滞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评级、膝关节活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 h、48 h,观察组患者静息状态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观察组患者活动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48 h,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力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四头肌肌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7,P=0.04).结论:地佐辛连续股神经阻滞能有效地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有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和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年龄65~75岁,随机分成两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常规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术后1、6h时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低,术后需要追加镇痛药的平均时间较长,例数较少(P〈o.05)。结论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mg可在不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基础上有效地缓解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8.
马越涛  莫一兰  蔡秋萍 《中外医疗》2012,31(33):31-32,34
目的观察术前静注帕瑞昔布(parecoxib)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及腹腔内灌注对LC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组(P组);罗哌卡因组(R);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P+R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病人术后2、4、6、12、24 h疼痛程度(VAS评分),观察术后出现肩背痛和需额外镇痛病人的比例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P组病人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R组病人术后2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组病人术后6、12、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各组术后需要注射杜冷丁镇痛的病人比例存在明显差异。术后出现肩痛和后背痛的病人比例R+P组和R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联合切口和腹腔内灌注罗哌卡因用于LC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5例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实施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处理.对2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PCIA镇痛药用量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2,6,12,24,48,72 h静息及术后1,2,3 d行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时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术后3 d、1周、2周、3周时的ROM增大;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可显著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减少麻醉剂用量,促进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更快地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镇痛处理,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整体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术治疗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137-140
目的 探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置换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的不同时间点MAP和HR变化、各项麻醉指标变化、术后不同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HR、MAP均在麻醉诱导后下降,术中较为平稳,各不同时间点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静脉镇痛自控用药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股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7.04%)高于对照组(64.7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9.308,对照组:t=9.885,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15.334,P<0.05)。两组治疗后HSS评分增加(观察组:t=26.566,对照组:t=13.591,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高于对照组(t=7.71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增加(观察组:t=16.517,对照组:t=7.718,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t=10.805,P<0.05)。结论:针刺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效果显著,镇痛效果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神经阻滞(FICNB)与收肌管阻滞(ACB)用于老年膝关节置 换术(EKR)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拟行全身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120 例老年患者分为 A 组和B 组,每组各60 例。两组均于术前30 min 给予神经阻滞干预,A 组于超声引导下行FICNB,B 组则行 ACB。比较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区域感觉阻滞有效率、术后不同时间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 及股四头肌肌力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股神经阻滞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有效率均高于B 组(P <0.05);A 组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 评分均低于 B 组(P <0.05);A 组术后24 h 股四头肌肌力小于B 组(P <0.05);两组术后48 h 股四头肌肌力、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FICNB 相比ACB 用于EKR 后镇痛效 果更佳,前者术后24 h 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相对大,但术后48 h 影响减小,建议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40例,性别不限,年龄55~7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股神经阻滞组(A组)、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股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20 mL;随后B组通过超声引导行术侧闭孔神经阻滞,推注0.5 %罗哌卡因10 mL。术后VAS评分≥3分时行PCIA,镇痛药物为纳布啡1.5 mg/kg,剂量3 mL/h,锁定时间25 min。若VAS评分仍≥3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补救镇痛。记录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术后24 h和48 h纳布啡总用量、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开始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延长,术后24 h纳布啡总用量、术后48 h纳布啡总用量少于A组(P < 0.01);2组瘙痒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 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优于单纯股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股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86例接受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观察组给予术前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P<0.01)。结论:术前股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超前镇痛,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应用连续股神经阻滞进行术后镇痛的全膝关节置换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C组)镇痛药液配方0.2%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C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0.1 μg·kg-1·h-1。记录术前、术后镇痛治疗期间3、6、12、24、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痛、运动痛和镇静的评分,术前、术后24、48 h各时间点的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以及心动过缓,低血压,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D组在术后6、12、24、48 h静息痛和运动痛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 < 0.05~P < 0.01)。D组病人在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高于C组(P < 01)。D组病人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也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增加镇静效果,同时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但在应用时需提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陈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180-118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行大转子下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B组行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坐骨神经阻滞指标,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阻滞效果等。结果B组操作完成时间明显短于A组(P < 0.01),穿刺次数明显少于A组(P < 0.01),穿刺深度明显小于A组(P < 0.01),穿刺成功率、阻滞成功率和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术后8 h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均达到Ⅲ级及以上,明显优于A组(P < 0.01)。结论超声引导腘窝上外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操作穿刺时间较短,进针深度更浅,穿刺及阻滞成功率较高,病人满意度高,股后肌群肌力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分别于术毕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术后6、12、24及48 h采集引流管内引流液2 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前列腺素E2(PGE2)浓度,记录术后6、12、24及48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 h、48 h持续被动运动时VAS疼痛评分,并各时间点的吗啡消耗量以及持续被动运动(CPM)角度.结果:术后6、12、24和48 h的IL-6、IL-8、PGE2浓度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被动运动VAS疼痛评分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和48 h吗啡消耗量CFNB组低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M角度CFNB组大于PCI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NB可以减轻TKA后膝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