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影响因素以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五年生存率。结果:本组42例患者五年生存率为71.4%(30/42),以40岁为年龄分界,40岁以上患者33例,五年生存率为78.8%(26/33);肿瘤大小以3cm为界,直径3cm以下患者34例,五年生存率为79.4%(27/34);而从淋巴结转移情况来看,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发生转移的患者(P〈0.05),而从淋巴结转移数量来看,转移数≤3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转移数〉3的患者(P〈0.05)。结论: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都会对患者的生存率造成影响,对于II、III期乳腺癌患者而言,行根治术加术后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张志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3951-3952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经2个月~6年的随访,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的总存活率74.2%(23例),直径在3 cm以上的总存活率25.8%(8例),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腋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25例,总生存率84.0%;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6例,总生存率33.3%,两者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患者由于多为乳腺癌中晚期,且癌细胞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应及时给予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03年2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该组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分析、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及总生存率。结果该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0岁、肿瘤直径超过3 cm以及淋巴结转移数量〉4枚时,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降低(37.0%、25.0%、36.4%),而年龄〉40岁、肿瘤〈3 cm以及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2年总生存率显著更高(82.1%、87.0%、8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选取的乳腺癌患者多数为中晚期,淋巴结转移率高,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临床应针对患者病情确定最佳手术方案联合适宜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王越 《中外医疗》2010,29(10):71-71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57例乳腺癌病人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6.3岁。选择指征:(1)肿瘤直径〈3cm。(2)肿瘤距乳头〉3cm。(3)单发肿瘤。(4)查体腋下无质硬淋巴结。按乳腺癌TNM分期为0期、I期、IIA期病人。手术方法是肿瘤扩大切除,将肿瘤连同周围2cm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根据切缘快速病理检查结果阴性保乳,反复阳性需改行改良根治术。本组病人部分I期、II期在术后行化疗、全部放疗及部分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切缘均为阴性,腋下淋巴结无转移者46例,1~3枚淋巴结转移者11例,随访13年,局部复发率5.4%(2/57),总生存率91%(52/57)。美容效果满意率87.7%(50/57)。结论(1)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与同期乳腺癌根治术有相同的生存率。(2)保留乳房外形提高病人生存质量。(3)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规范综合治疗是保乳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青年乳腺癌(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6-01手术治疗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80.0%(48/60);病理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0.2%(37/60);肿瘤〈3.0 cm 40例,〉3.0 cm 20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青年乳腺癌临床上有其特点,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预后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5年12月236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36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8.6%。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TNM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率较非三阴乳腺癌明显降低(P=0.022)。术后进行化疗、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高于未进行综合治疗的患者(P〈0.05)。年龄、绝经与否、激素受体表达与5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三阴性乳腺癌以及术后是否进行化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均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其中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和TNM分期为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报告乳腺癌手术治疗经随访5年以上的病人239例,5年生存率为76.2%。手术预后与肺瘤的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及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多少有关。关于术式的选择,由于早期乳癌各种手术的疗效无大区别,我们认为临床检查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块直径<5cm时,可采用仿根治术。腋窝淋巴结阳性,肿块直径>5cm者,宜采用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31例胃肠道类癌的诊治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毅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135-137
目的 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31例胃肠道类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病灶≤2cm与〉2cm患者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cm者5年生存率为50%,两者比较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3.3%和8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91.8%(90/98);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5.31%(64/98);肿瘤〈3.0cm67例,〉3.0cm31例;均行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67.35%(66/98)。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例有中晚期多见的特点,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生存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保乳根治术治疗的1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资料.112例患者均接受肿块局部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情况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2个月(3~84个月).乳腺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10例,死亡4例,2例乳腺局部复发后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是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12例患者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6%和96.4%,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96.5%和93.1%.83例肿瘤大小≤2 cm患者的3、5年生存率高于其余29例肿瘤直径>2 cm者(P<0.05);68例给予内分泌治疗患者的3、5年生存率较44例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者高(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3、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保乳指征的前提下,早期乳腺癌病例进行保乳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进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女83例,男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结论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86例早期胃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对早期胃癌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8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早期胃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早期胃癌病例5年生存率为90.9%,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肿瘤直径〈2cm、2~4cm、〉4cm以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71.6%,50.5%,有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73.4%)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1.3%)。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与预后因素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毕I或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是早期胃癌重要的预后因素,对肿瘤直径大、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早期胃癌患者应采用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指导早期胃癌预后及手术选择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郭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2):206-209, 2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寻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新发女性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有45例(42.9%)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肿瘤长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有无脉管癌栓浸润的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越长、有脉管癌栓浸润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肿瘤长径和脉管癌栓浸润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乳腺癌患者中对预后的影响及预后评估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7年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肿瘤科及放化疗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38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分为低NLR组(NLR<4.39,326例)和高NLR组(NLR≥4.39,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总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低NLR组和高NLR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4.4%和20.9%(P<0.01)。TNMⅠ、Ⅱ、Ⅲ及Ⅳ期病例中,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和50.0%,86.1%和30.8%,65.6%和26.1%,39.3%和8.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LR≥4.39、淋巴结转移数>3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阴是影响乳腺癌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高NLR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单独危险因素,术前NLR大于4.39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赵睿  马玲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08-1409
目的:分析Ⅲc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Ⅲc期卵巢癌41例,患者均已行规范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足疗程化疗。单纯淋巴结转移者12例,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者29例;术后无残留或者残留灶1 cm 25例,术后残留1 cm 16例。结果:随访2~90个月,Ⅲc期卵巢癌患者中,单纯淋巴结转移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与75.0%,腹腔腹膜种植瘤直径2 cm不考虑淋巴结者为58.6%与37.9%,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残留或残留灶1 cm的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与56.0%,均高于术后残留1 cm者(P0.05)。结论:单纯淋巴结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有腹腔腹膜转移的Ⅲc期卵巢癌患者,残留灶大小是影响Ⅲc期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与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0月于该院泌尿外科诊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69例,其中33例患者行尿道电切治疗(电切组),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36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根治组),术后给予静脉化疗。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3年存活率(OS)等。行Log-rank单因素和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与根治组相比,电切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20、-18.393、-7.205,P<0.01);两组患者在复发率及3年存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0.361,P>0.05);Log-rank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及T 3期患者的预后较差,为3年RFS及OS的危险因素(χ2=8.183、21.548、8.427、12.410,P<0.01);进一步行Cox 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5 cm为术后患者3年RFS的危险因素(RR=3.658,95%CI:1.875~7.137,P<0.01),T 3期和肿瘤直径≥5 cm 为影响患者3年OS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风险较小,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能够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