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腔镜、腹腔镜在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医疗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1例宫内节育器的异位情况和取出方法.对取环困难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若环在宫腔内均可经宫腔镜取出,若环外移可在腹腔镜配合下取出.结果 1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在宫腔镜下成功取出.1例IUD异位于盆腔行腹腔镜取出.所有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对取环困难的患者,宫腔镜、腹腔镜的辅助应用,避免和(或)减少了开腹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宫内节育器的异常情况和取出方法。结果:对取环困难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若环在宫腔内均可经宫腔镜取出,若环外移可在腹腔镜配合下取出。结论:对取环困难的患者,宫腔镜的应用避免或减少了开腹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腔声学造影联合宫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IUD)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IUD并发症患者64例,应用宫腔声学造影(SHG)诊断和宫腔镜、腹腔镜进行处理.结果 64例中60例成功取出了异常IUD,4例未取出.其中45例变形、断裂、嵌顿、残留在宫腔的IUD完全在宫腔镜下成功取出;3例断裂残留嵌顿于子宫肌层的金属IUD宫腔镜中转开腹在X线透视指示下取出;1例宫腔镜下成功取出但因宫腔粘连分离过程中发生穿孔,腹腔镜下行修补术;11例异位盆腔的IUD,10例在腹腔镜下取出,1例腹腔镜加开腹未能取出;1例经阴道切开后穹窿取出;2例应用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后,术前放弃取环;1例CT检查后术前放弃取环.结论 宫腔声学造影能提高节育环嵌顿的术前诊断率和定位精确性,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直观、微创、安全,在宫内节育器并发症诊治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经宫腔镜下取环、经腹取环、剖腹探查+经阴道取环、腹腔镜下取环等不同手术方法取出异位的节育器后,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结论:严格遵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提高计生人员的业务水平,术后定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宫内节育器异位应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出节育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2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经宫腔镜下取环、经腹取环、剖腹探查+经阴道取环、腹腔镜下取环等不同手术方法取出异位的节育器后,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结论:严格遵守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提高计生人员的业务水平,术后定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宫内节育器异位应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出节育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官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诊断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异位环,并取出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和取环失败宫内节育器(IUD)。结果成功取出宫内嵌顿环、断残环、位置正常IUD(尾丝缺失)及异位环44例,其中在宫腔镜下成功地取出节育器38例(另有4例为异位环,游离至腹腔,腹腔镜取出),成功率95%(38/40),其中2例因T型节育器塑料托断片大部分植入肌层,经过试取失败后,经腹取环。成功取出38例中,IUD断片残留19例;部分嵌顿IUD12例;4例IUD扭曲变形;3例为V型节育器,尾丝缺失,位置正常。44例病历中25例为金属单环(2例异位腹腔),16例为T型环(2例异位腹腔),3例为V型节育器。同时发现官腔病变7例,其中5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论带器者应按规定时间取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绝经期软化宫颈的准备;手术操作者切不可盲取、强取;否则致宫内节育器金属丝断裂、断端嵌顿或将尾丝扯断,更不易取出。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具有诊断明确、直观、安全、微创之优点,成功率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宫腹腔镜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经宫腔镜及腹腔镜取出均获成功.16例在宫腔镜下见节育器部分嵌顿在子宫内膜层及子宫肌层,其中14例用取环器或血管钳完整拉出,2例断裂,部分残留,在直视下用异物钳取出;19例宫腔镜下未见节育器或仅见节育环尾部,置入腹腔镜,其中仅用2个穿刺孔取出异位节育器5例,14例用3个穿刺孔,分离粘连及包裹,暴露节育器并取出,其中3例因无法找到节育器,行床头X线摄片定位,完整取出节育器.术中出血量(16.3±6.5)mL,手术时间(32.3±35.5)min.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宫腹腔镜下异位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异位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20例宫内节育器异位病例资料,对节育器异位部位、临床症状、手术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绝经后妇女2例、哺乳期放置节育器者6例、人流术后上环1例。发生异位的IUD类型主要为爱母环11例、宫型IUD2例、金属圆环6例、T型IUD1例。B超是诊断宫内节育器异位的主要且便捷的方法。B超引导下取环8例,宫腔镜下取环5例,经腹腔镜下取出6例、1例开腹取环。结论:为避免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必须加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技能,超声、宫腔镜、x线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超声引导、宫腔镜及腹腔镜是取出IUD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52例绝经后常规取环失败患者应用宫腔镜诊治。结果:52例中宫腔镜下成功取出宫内节育器50例,1例在B超监视下取出,1例经腹腔镜取出。结论:宫腔镜用于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我站2013年∽2014年3月11例IUD异位患者,对其异位情况和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UD部分嵌顿子宫肌层:先用取环钩或特殊取环器钩住或夹住节育器暴露于宫腔部分,轻轻向外拉丝直至宫颈外口,剪断后取出3例,抽出环丝后仔细检查无1例缺损。 IUD大部分嵌顿子宫肌层、部分露出子宫浆膜层:在腹腔镜直视下取出3例并行修补术。 IUD异位于宫直肠陷凹处: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后取出2例。 IUD异位于阔韧带:在腹腔镜直视下取出1例。结论: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应多选择具有活性且无支架、可塑性较大的IUD,以及与宫腔大小、形态都必须匹配。还必须选择适宜的放置时间以及取出时间,以降低其异位。定期复查,即时发现位置和形态异常时,随时取出并更换合适的IUD,以防IUD发生异位,提高其续用率,增强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1.
B超、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B超和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中的应用。方法常规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后,首先用B超进行宫内节育器(IUD)初步定位,然后在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检查,再次IUD定位,并镜下取器。结果30例患者中,21例子宫正常,IUD位置正常;7例IUD部分或全部异位;1例子宫纵隔;1例子宫极度后倾曲。术前B超25例判断正确,3例IUD断端与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关系判断错误,1例子宫纵隔未发现,1例子宫极度后倾曲未提示。28例镜下取器成功,2例IUD开腹取出。结论B超在判断IUD断端与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关系以及子宫腔病变时会有一定误差;B超联合宫腔镜可以明确IUD定位,选择恰当的取器方法,使镜下操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子宫畸形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治子宫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宫、腹腔镜联合诊治的子宫畸形病例临床资料,1组48例行腹腔镜和宫腔镜分期检查及手术,2组46例行腹腔镜和宫腔镜同期检查及手术。结果:94例中77例为不全纵隔子宫,12例为完全纵隔子宫,4例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1例双子宫。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同时可手术解除导致不孕或不育的因素(如盆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并矫正子宫畸形等),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和宫腔镜等检查均有一定的误诊率。1组患者手术J顷利,无并发症出现,住院2—9d,平均5d,2组患者中2例在宫腔镜手术中出现宫底电击小穿孔,在腹腔镜下行创口缝合术,住院2~7d,平均4d。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并手术对于疑有子宫畸形合并不孕不育的患者是理想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迷路宫内节育器(IUD)应用超声引导下监视宫腔镜取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常规取环困难、常规及宫腔镜取环失败者采用超声引导全程监视宫腔镜取环。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取出节育环,未发生子宫损伤或子宫穿孔。结论 B超引导下监视宫腔镜取环,具有直观、准确、及时、全面等优点,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联合超声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B超联合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先在B超监视下行宫腔镜检查,对IUD准确定位,分析IUD与子宫肌层关系后,在超声监护下经阴道取器或选择经腹或腹腔镜途径取器。结果 13例子宫正常,IUD位置正常;29例IUD部分或全部异位;8例子宫内膜病变合并IUD异位;1例子宫极度后倾合并子宫陈旧性穿孔。术前B超25例判断正确,9例IUD断端与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关系判断错误,3例子宫内膜息肉未发现,1例子宫极度后倾曲合并子宫陈旧性穿孔未提示。44例镜下取器成功,5例腹腔镜取出,2例IUD开腹取出。结论 B超在判断IUD断端与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关系以及子宫腔病变时会有一定误差;B超联合宫腔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IUD定位、定形,选择恰当的取器方法,而且可提高取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处理难取宫内节育器5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宫腔镜处理难以取出的宫内节育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及术中B超和 (或 )腹腔镜监护的必要性 ,回顾性分析 1 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在外院取器失败而转入我中心诊治的 5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手术均行B超监护 ,有 4例术中同时腹腔镜监护。结果 :宫腔镜下取出 5 3例 ,1例异位至腹腔者在腹腔镜下取出 ,另 1例术前B超发现双侧卵巢囊实性肿物改行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 ,有 2例合并宫腔粘连者术中发生子宫穿孔。提示 :宫腔镜处理难以取出的宫内节育器是安全和有效的 ,术中B超和 (或 )腹腔镜监护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官腔镜及腹腔镜在诊治宫内节育器(IuD)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官腔镜及腹腔镜处理42例IUD并发症的情况。结果42例具有异常或异位的IUD成功地由官腔镜和腹腔镜取出,其中38例移位、变形、嵌顿、断裂、残留在官腔的IUD以官腔镜取出,4例异位盆腹腔的IUD在腹腔镜下取出。结论官腔镜及腹腔镜诊断处理IUD并发症具有诊断明确、手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的优点,腹腔镜处理异位于子宫外的IUD优于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及嵌顿节育环取出术式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紫蓉  张惜阴 《上海医学》2001,24(6):349-351
目的 为了提高宫内节育器取器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妇女取器困难的原因。结果 85例对象最常见取器的失败原因是节育器嵌顿、绝经后生殖器萎缩或宫颈物理治疗后宫颈粘连。另外,合并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亦可造成取器困难。结论 取器前详细了解病史是取器的基础,操作熟练,准确定位是取出节育器的关键。充分扩张宫颈既有利于操作又可减少受术者的痛苦。对嵌顿或绝经后取顺在宫腔镜下或B超监护下操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取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超监测或盲视下取环失败,经B超证实IUD位置正常、疑部分嵌顿或断裂残留于宫腔者106例,采取在宫腔镜下取环术。结果:宫腔镜发现IUD位置正常27例,部分嵌顿35例,断裂残留21例,扭曲变形13例,均经宫腔镜下成功取出。结论:常规取环失败后,应行B超检查,排除IUD异位后行宫腔镜下取环术,安全性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宫腔镜检在不育及习惯性流产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1983年4月至1990年7月在我院行宫腔镜检的不育及习惯性流产患者90例。镜检发现宫内异常占74.4%。在镜检中或镜检后手术治疗60例,追随45例,其中妊娠19例。宫腔粘连13例妊娠5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妊娠6例。另外6例虽经手术处理但因黄体功能不足尚在继续治疗中,经分析看出宫腔镜检、B超声及子宫碘油造影在不育检查中各有优点,但宫腔镜检与后两种技术比较,能更真实、准确反映宫腔内状况,并且可以同时手术而解决因宫内异常造成的不育。故宫腔镜检在不育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Clinical use of a new forceps for foreign body removal (Intrauterine forceps)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forceps can fit in uterine cavity during operation. A total of 310 foreign bodies in uterus, including IUD breakage, IUD embedment and remained fetal bone were removed satisfactorily by the new forceps. Two case failed.The two failed cases were not diagnosed before operation. One was a broken stainlesss teel ring and embedded into myometrium deeply. It was difficult to remove the IUD and the patient was advised to undergo a hysteroscopy diagnosis. Another one was a stainless steel V-shaped Cu IUD, which was broken into several pieces and removed by the forceps, but a small piece remained and was removed with aid of hysteroscopy.The new type of foeceps w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and should be populari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