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内皮脂肪酶(EL)表达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3组: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组:在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之终浓度为10 μmol/L;②PDTC预处理组:核因子(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10mmol/L)预处理HUVECs 1 h后加入AngⅡ(10 μmol/L)刺激;③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因子.上述各组细胞分别孵育2、4、8、12、24 h后终止实验,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时间各组EL、NF-κB亚单位p65 (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①AngⅡ可以上调HUVECs的EL、NF-κB p65的表达,两者的升高趋势一致.HUVECs经AngⅡ刺激后,在4、8、12 h其EL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2、4、8、12h时NF-κB p6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②PDT℃可以抑制EL的表达.HUVECs经PDTC处理后,其EL蛋白表达量在作用2、4、8、12、24 h与AngⅡ刺激组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NF-κBp65信号传导通路促进内皮细胞中内皮脂肪酶EL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检测细胞对CRP诱导的反应以及普伐他汀干预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电泳漂流技术(EMSA)检测细胞核提取物中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TNF-α和IL-6的水平随CRP刺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0-100 mg/L),在5 mg/L CRP时即可检测到TNF-α和IL-6表达,100 mg/L CRP时可见最大效应。50 mg/L CRP呈时间依赖性增加TNF-α和IL-6的表达(0-48 h),24 h达高峰。普伐他汀有效抑制CRP诱导的NF-κB激活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CRP剂量依赖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其中NF-κB途径被激活,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该途径,发挥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橙皮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橙皮素(0.125、0.25、0.5、1μmol/L)和AngⅡ(1μmol/L)共同孵育H9C2心肌细胞12h,心肌细胞骨架骨骼α肌动蛋白(α-actinin)荧光染色评估H9C2细胞面积改变以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心肌肥厚标志物BNP、β-MHC的mRNA表达变化,以观察不同浓度橙皮素对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选择0.25 μmol/L橙皮素和AngⅡ(1μmol/L)共同孵育H9C2心肌细胞6、12、24h,观察橙皮素对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抑制作用的时间相关性.结果 橙皮素干预可以缓解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的细胞面积增大;橙皮素抑制了AngⅡ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BNP、β-MHC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橙皮素能够抑制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其有可能成为治疗心肌重构新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4.
贺国洋  李娜  朱慧芳  千新来 《广东医学》2012,33(8):1094-109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Gs)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F-κB p65细胞内分布状态,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NF-κ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和Rg1组中,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质;而AngⅡ组NF-κB p65主要分布于胞核,出现明显的核移位;与AngⅡ组比较,AngⅡ+Rg1组NF-κB p65胞质分布增多,胞核分布减少,Rg1组可明显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Rg1组、AngⅡ组和AngⅡ+Rg1组NF-κB p65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一定程度逆转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阻止AngⅡ诱导的NF-κB p65核移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Fractalkine(FKN)在血管紧张素II(Ang II)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中的作用.方法 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分别给予低、高浓度(10-7 mol/L,10-6 mol/L)Ang II干预12、24、48 h,采用MTT检测内皮细胞活性,Western blot检测ICAM-1和FKN蛋白表达;小RNA转染内皮细胞后,用高浓度Ang II培养24 h并检测各组细胞FKN mRNA表达及ICAM-1和FKN蛋白表达.结果 Ang II可降低HUVECs活性并促进ICAM-1及FKN蛋白表达,高浓度AngII对内皮细胞活性影响较大;FKN siRNA转染可显著抑制FKN mRNA表达,且在高浓度Ang II作用24 h后,被转染细胞的FKN mRNA表达量仍显著低于阴性对照+Ang II组(P<0.05),且ICAM-1及FKN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Ang II可降低内皮细胞活性并促进内皮细胞ICAM-1和FKN蛋白表达,趋化因子FKN介导了Ang II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系.构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pSilencer/ACE siRNA质粒,将其转染HSC-T6,予10-6 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设立对照组.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EMSA显示:AngⅡ可刺激肝星状细胞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 ACE 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抑制NF-κB DNA 结合活性.结论 AT-1受体、ACE基因静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NF-κB 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PHC)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A549细胞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株,分别用培养液(A组)、PHC(B组)、IL-1β(C组)和IL-1β+PHC(D组)处理,NF-κB DNA结合活性试剂盒检测刺激后1 h NF-κB DNA结合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刺激后4 h ICAM-1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刺激后24 h ICAM-1蛋白表达。结果 IL-1β刺激后,C组NF-κB DNA结合活性、ICAM-1 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P〈0.01),D组NF-κB DNA结合活性、ICAM-1 mRNA和蛋白高于A组(P〈0.05),但低于C组(P〈0.05),PHC预处理能抑制IL-1β诱导的NF-κB DNA结合活性、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PHC可抑制IL-1β诱导A549细胞分泌ICAM-1,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NF-α和AngⅡ在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eNOS的表达变化以及NF-κB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NF-κB的抑制剂PDTC预处理和未预处理的原代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用TNF-α和AngⅡ分别来进行干预,后用RT-PCR来检测eNO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来检测eNOS和IκBα的蛋白表达,EMSA来检测NF-κB的活性,TUNEL法来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在TNF-α和AngⅡ的干预下,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发生显著增加(P〈0.05);NF-κB的抑制剂PDTC能抑制TNF-α和AngⅡ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发生,但未能抑制住TNF-α和AngⅡ引起eNOS表达的下降.结论 在TNF-α和AngⅡ作用于内皮细胞时,eNOS和NF-κB对防止细胞凋亡都有保护作用,但NF-κB没有参与TNF-α和AngⅡ引起eNOS表达下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刺激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检测细胞对CRP诱导的反应以及普伐他汀干预效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液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电泳漂流技术(EMSA)检测细胞核提取物中NF-κB与DNA的结合活性。结果:TNF-α和IL-6的水平随CRP刺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0-100 mg/L),在5 mg/L CRP时即可检测到TNF-α和IL-6表达,100 mg/L CRP时可见最大效应。50 mg/L CRP呈时间依赖性增加TNF-α和IL-6的表达(0-48 h),24 h达高峰。普伐他汀有效抑制CRP诱导的NF-κB激活和炎症因子表达。结论:CRP剂量依赖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其中NF-κB途径被激活,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该途径,发挥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HUVECs培养用DMEM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TF活性的鉴定用乏Ⅶ血浆和TF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TF抗原;TFmR NA采用R T-PCR的方法检测。用免疫化学染色观察NF-κB的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AngI(I 10-10~10-6mol/L)促进HUVECs细胞TF活性和mR NA的表达,并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单用Pue(62.5~500 mg/L)不能抑制HUVECs细胞的TF活性(P>0.05);在给予AngⅡ之前30 min用Pue(62.5~500 mg/L)预处理HUVECs细胞,Pue可呈剂量依赖式地抑制AngI(I10-7mol/L)诱导TF PCA,TF抗原和TF mR NA表达增加的作用(P<0.05),在500 mg/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强;500 mg/L Pue抑制AngI(I10-7mol/L)对TF表达的刺激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在12 h抑制作用最强。②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L-NAME可明显地阻抑Pue拮抗AngII促进HUVECs TF PCA和TF mR NA的增加的作用(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UVECs细胞经AngⅡ处理45 min后,细胞核内NF-κB颗粒明显增多,但经Pue处理HUVECs细胞15 min后,再加入AngII作用45 min,核内棕黄色NF-κB颗粒则明显减少。结论 Pue可抑制AngII诱导HUVECs TF的表达,NO途径参与上述抑制过程。Pue和AngII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枯否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基因静默对肝枯否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肝枯否细胞,免疫组化检测AT-1受体在肝枯否细胞的表达.构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质粒,将其转染肝枯否细胞,予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60 min,设立阴性对照.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结果 肝枯否细胞可以表达AT-1受体.AngⅡ可刺激肝枯否细胞NF-κBDNA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α受体siRNA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KB DNA结合活增强.结论 AngⅡ可经肝枯否细胞AT-1α受体激活肝枯否细胞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12.
多胺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胺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复制心肌肥大细胞模型。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RT-PCR检测ANP mRNA水平作为心肌肥大评价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心肌细胞多胺含量。结果AngⅡ100nmol/L作用48h,显著增加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蛋白含量和ANP mRNA表达增加,同时,AngⅡ诱导细胞内腐胺含量明显增加。DFMO干预后,减少细胞内腐胺和总多胺水平,下调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蛋白含量,ANP mRNA水平的增加。结论DFMO预处理耗竭细胞内腐胺,减少多胺含量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对ECV304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的作用和对PDGF-B 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移动分析法(EMSA)和免疫组化方法,包括共聚焦显微镜及金颗粒标记免疫电镜技术;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与变异型激酶质粒共转染的方法及Northern 印迹法研究血管紧张素Ⅱ激活NF-κB的信号传递路径和检测了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前后PDGF-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在ECV304细胞内有NF-κB的激活及核易位过程,应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电镜及Northern 印迹等方法均可观察到PDGF-B或其基因表达增高.变异型激酶质粒IKKα-KM,IKKβ-KM 及 NIK-KM 可抑制经AngⅡ刺激的转染细胞内与NF-κB启动相连的荧光素酶的表达.结论 AngⅡ可激活胞浆内NF-κB并出现核易位,激酶NIK、IKKα和IKKβ参与了此信号传递路径.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PDGF-B链mRNA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生长、凋亡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以及罗格列酮(RSG)干预对其的影响,以探讨CRP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第5代,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G)、CRP5μg/L组、CRP20μg/L组、CRP100μg/L组、罗格列酮对照组(RSG组)、RSG CRP5组、RSG CRP20组、RSG CRP100组,分别检测CRP作用下和RSG干预后12、24、48h HUVECs的生长、凋亡及NF-κB表达情况。结果:CRP各质量浓度组HUVECs的凋亡及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NG(P<0.05),生长低于NG,尤以100μg/L浓度时更明显(P<0.05)。RSG干预后HUVECs的凋亡及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其相应对照组(P<0.05),生长高于其相应对照组,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CRP可促进HUVECs凋亡,抑制其生长,诱导NF-κB表达增加,提示CRP能激活炎症反应,在AS的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RSG能有效降低CRP的致炎症效应有助于延缓糖尿病AS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厄贝沙坦对单核-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表达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厄贝沙坦预作用已诱导分化的单核-巨噬细胞2 h,再加入1×10-6mol/L的AngⅡ24 h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单核-巨噬细胞表达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单核-巨噬细胞NF-κBP65阳性表达率,AngⅡ组(65.2±7.2)%>0.01μmol/L厄贝沙坦组(47.2±5.8)%>0.1μmol/L厄贝沙坦组(32.7±3.6)%>1μmol/L厄贝沙坦组(15.2±4.1)%>空白对照组(8.1±3.0)%,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的活性,AngⅡ组>各浓度厄贝沙坦组>空白对照组(P<0.05),0.01μmol/L厄贝沙坦组、0.1μmol/L厄贝沙坦组均>1μmol/L厄贝沙坦组(P<0.05),0.01μmol/L厄贝沙坦组与0.1μmol/L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ngⅡ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NF-κB的活性和表达,其可能通过此作用抑制AS的启动环节,从而发挥抗AS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Ir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核因子-κB(NF-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Irb抑制GMC炎症因子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GMC,用10-6mol/L Ang Ⅱ刺激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n=4):对照组、Ang Ⅱ刺激组、Ang Ⅱ和3种不同浓度(10-5mol/L、10-6mol/L、10-7mol/L)的Irb共孵育组.分别采用ELISA法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CP-1、I κB、NF-κB的表达水平和GMC内MC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酶联免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MC内NF-κB p65核易位情况,计算核易位阳性率.结果 与Ang Ⅱ刺激组比较,其他各组MCP-1、I κB、NF-κB水平及MCP-1 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P<0.05或0.01);与低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MCP-1 mRNA表达及中浓度Irb组MCP-1水平均明显较低(均P<0.05);与中浓度Irb组比较,高浓度Irb组MCP-1、IκB、NF-κB水平及MCP-1mRNA表达均明显较低(均P<0.05).结论 Irb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 B的活化,降低GMC MCP-1的表达以减少肾小球系膜区单核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抑制NF-κB活性对SD大鼠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下列3组:正常葡萄糖培养组(5.6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培养组(25mmol/L),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活性,RT-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NF-κB活性在高葡萄糖培养组(20&#177;7)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8&#177;4,P〈0.01)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8&#177;3,P〈0.01),正常葡萄糖培养组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60&#177;0.26)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50&#177;0.22)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5&#177;0.23)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质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54&#177;0.22)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37&#177;0.14)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0&#177;0.13)均无显著性差异。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高葡萄糖培养组(9.8&#177;2.1)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7.5&#177;1.5,P〈0.05),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7.8&#177;1.7,P〉0.05)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葡萄糖可激活SD大鼠系膜细胞NF-κB,伴随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但是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抑制NF-κB活性似乎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但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AngⅡ(10^-5mol/L-10^-5mol/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24h,将10^-6mol/LAngⅡ与HUVECs作用不同时间(0、3、6、12、24、36、48h)后,用细胞酶联免疫法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LOX-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10^-5mol/L--10^-10mol/LAngⅡ作用24h,使内皮细胞LOX-1蛋白一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01),其中AngⅡ浓度为10^-5mol/L-10^-9mol/L时,LOX-1表达增加呈浓度依赖性。10^-10mol/LAngⅡ的作用结果与10^-9mol/LAngⅡ的作用结果差异无显著性;10^-5mol/L-10^-8mol/LAngⅡ可以使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增加,分别为对照组的4.43、4.25、2.71和1.84倍。10^-9mol/L,10^-10mol/AngⅡ作用24h,LOX-1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用 10^-6mol/LAngⅡ作用HUVECs不同时间,发现共孵育3h后,内皮细胞LOX-1mRNA的表达和LOX-1蛋白表达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增加(P<0.001),随着时间延长,LOX-1mRNA的表达至24h左右达最高峰;LOX-1蛋白表达至24-36h达到最高峰之后表达量逐渐减低,结论:AngⅡ能明显增加强HUVECs表达LOX-1,并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LOX-1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血管紧张素Ⅱ(10-7μmol/l)加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照组;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作为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缬沙坦(10-6μmol/l、10-7μmol/l、10-8μmol/l、10-9μmol/l)先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同培养半小时后再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7μmol/l)为干预组;EMSA、RT-PCR分别检测不同时限NF-κB活性、骨桥蛋白mRNA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骨桥蛋白mRNA表达上调;而不同浓度缬沙坦干预组检测结果显示NF-κB活性、骨桥蛋白mRNA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F-κB活性增加、骨桥蛋白mRNA转录上调有关。这一过程可能依赖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胍丁胺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及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其与NF-κB、MAPK通路及活性氧(ROS) 的产生是否相关。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MTT法检测0~4 mmol/L胍丁胺作用24 h对HUVECs细胞 活力的影响。HUVECs细胞机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脂多糖(10 μg/mL)组;③胍丁胺干预组:脂多糖(10 μg/mL)+胍丁胺 (0.125、0.5、1 mmol/L)。ELISA 法检测24 h 细胞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 (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确定胍丁胺最适干预浓度(1 mmol/L)。后续 实验中HUV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10 μg/mL)组、胍丁胺(1 mmol/L)组及脂多糖(10 μg/mL)+胍丁胺(1 mmol/L) 共同组,作用1、6、24 h;抑制剂组即在脂多糖刺激前1 h,用10 μmol/L NF-κB(PDTC)、ERK1/2(PD98059)及p38(SB203580)抑 制剂进行预处理。qRT-PCR法检测ICAM-1、VCAM-1、E-selectin、MCP-1、血红素氧合酶(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mRNA 表达水平;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VCAM-1、ICAM-1、p65、磷酸化- p65(p-p65)、IκBα、p-IκBα、ERK、p-ERK、p38、p-p38、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UVECs经10 μg/mL脂多糖刺激24 h 后,上清sVCAM-1、sICAM-1、sE-选择素、MCP-1 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内ROS明显增加(P<0.05);刺激6 h 后各因子 mRNA水平升高(P<0.05);(2)胍丁胺(1 mmol/L)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下调(P<0.05),这与p38、ERK及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 预处理细胞后的抑制效应相似;(3)胍丁胺干预组6 h HO-1 mRNA表达较脂多糖组明显增加(P<0.05),而NQO-1无明显变化; (4)胍丁胺明显抑制脂多糖刺激引起的细胞内p38、ERK、核内p65(Ser536)与胞浆IκBα磷酸化,并上调胞浆IκBα蛋白水平。结 论胍丁胺可能通过抑制NF-κB、MAPK通路的激活下调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增强HO-1表达以减少活性氧产生对抗脂 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及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