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比较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水提工艺.方法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金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的方法.分别采用煎煮和超声2种水提工艺提取金银花药材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正交试验设计安排实验,分别以绿原酸转移率、木犀草苷转移率和总转移率评分3种指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煎煮法优于超声法;以木犀草苷转移率为指标,则超声法优于煎煮法.同一提取方法,评价指标不同所得到的最佳工艺也不同,对2种成分的提取效果也有差异.结论 在金银花的提取工艺研究中,不能仅以单一成分的转移率为指标进行评价,否则不能反映2种甚至多种成分的综合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宁夏栽培金银花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宁夏栽培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为2.6%-3.8%,木犀草苷的含量(修订方法测定)为0.063%-0.110%。结论宁夏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均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及2010年版一部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产地、采收期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HPLC法测定样品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结果:绿原酸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0.0005,R2=0.9999,木犀草苷的标准曲线为Y=0.0003X-0.0024,R2=1。结论:金银花药材的采收期是影响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建议在金银花花蕾期(未开放的绿针、白针)进行采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化学模式识别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差异性,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鉴定提供新的鉴别手段。方法 以70%甲醇超声提取金银花和山银花,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利用同一液相色谱条件: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同时对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木犀草苷、芦丁、金丝桃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等9种化学成分的色谱峰进行指认和含量测定,并采用SMICA14.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建立的金银花UPLC特征图谱中指认了金银花16个共有峰,山银花15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二者区分开来。二者差异性成分为金丝桃苷、木犀草苷和新绿原酸。结论 UPLC特征图谱-化学成分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全面、有效、直观地反映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差异,为金银花及其伪品的鉴别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特征图谱、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测定、山银花检查等综合方法,评价市场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绿原酸含量测定以Kromasil 100-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 L·min~(-1)。木犀草苷HPLC含量测定以ZOBAX SB-Phenyl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体积分数)冰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流速为0.9 m L·min~(-1)。山银花HPLCELSD检查方法,以Kromasil 100-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体积分数)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13批市售金银花提取物特征图谱均检出6个酚酸类特征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均检出6个酚酸类特征峰,但药材与提取物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提示提取物制备过程中发生酚酸类成分异构体的转化。13批样品中有6批样品检出山银花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特征峰,提示这些样品为山银花提取物伪品或掺假山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1.56~45.61 mg·g~(-1)、0.038~0.734 mg·g~(-1),山银花提取物伪品或掺伪品的绿原酸含量相对较高,而木犀草苷含量明显较低,不同厂家的正品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含量差异也较大,提示可能与金银花原料质量、制备工艺方法及辅料加入量的不统一有关。【结论】市场上金银花提取物质量差异很大,山银花假冒金银花或掺伪金银花现象严重,应加强原料质量控制、确定稳定的制备工艺,以保障提取物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人工栽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考察甘肃金银花质量状况。方法绿原酸色谱柱: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13:87),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27nm。木犀草苷色谱柱:苯基色谱拄(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50nm。结果甘肃不同地方栽培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分别占2.16%~3.63%、0.0532%~0.1407%,均符合中国药典以及补充检验方法的规定。结论甘肃栽培品金银花的质量与山东、河南道地产区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所得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考察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方法绿原酸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乙腈-0.4%磷酸(15:8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7nm;柱温:室温。木犀草苷含量测定采用Hypersil Pheny1-2色谱柱(4.6mm×150mm,5Ixm),流动相:乙腈一0.5%冰醋酸,二元梯度洗脱,0~15min,乙腈10%~20%,15~30min,乙腈20%,30—40min,乙腈2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40℃。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有一定影响。结论烘干法和微波法所得样品质量较好,且药材的外观色泽与药材内在质量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不同母株年龄及不同部位灰毡毛忍冬叶和枝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方法 采用HPLC-PDA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量,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母株年龄的样品中,叶和枝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随着年龄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上部叶的绿原酸量都高于中部和下部叶,而上部、中部、下部叶中木 犀草苷的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嫩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明显高于老叶;不同个体中,叶中绿原酸的量在0.15%~3.67%,木犀草苷的量在0.056%~0.386%,枝中绿原酸的量 0.09%~1.57%,木犀草苷的量在0.003%~0.051%,叶和枝的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庆地区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呈规律性变化,这对后续的品种选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妇肤康搽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剂,甲苯-丙酮-醋酸乙酯-浓氨试液(2∶3∶4∶0.2)为展开剂,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再喷以少量5%亚硝酸钠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在λs=480 nm,λR=650 nm波长处扫描.结果:苦参碱在0.504 4~4.035 μg(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荆山银花和山东金银花绿原酸和木樨草苷的含量情况,进行药用价值的比较。[方法]绿原酸通过岛津液相色谱仪(SPD-10AVP)用2005年药典规定方法对大荆产山银花及山东金银花进行含量测定;木樨草苷通过。Agilent(安捷伦)1200用2005年药典规定方法对两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荆山银花绿原酸2.390%,木樨草苷1.030%山东金银花绿原酸3.228%,木樨草苷1.030%。[结论]大荆产山银花及山金银花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1.
忍冬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获取高质量的忍冬基因组DNA。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从忍冬叶片中提取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酶切检测其质量,并与常规CTAB法比较。结果:改良CTAB法所得DNA优于常规CTAB法,电泳条带清晰,完整性好,纯度高,能被完全酶切。结论:改良CTAB法适合忍冬基因组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茵陈蒿不同花期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茵陈蒿不同花期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Thermo SCIENIFICC18,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3∶87),检测波长为327nm。结果:绿原酸在9.76~48.8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4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行,适用于茵陈蒿不同花期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忍冬藤与其伪品金银忍冬藤、连翘茎进行比较和鉴别。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忍冬藤、金银忍冬藤及连翘茎在基源、性状、显微方面进行比较和鉴别。结果:忍冬藤、金银忍冬藤及连翘茎在基源、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为保证忍冬藤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中药金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MIC在25mg/ml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mg/ml以下占95.8%。MBC一般明显高于MIC。因此,该研究证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滇产忍冬属植物淡红忍冬Lonicera acuminate Wall.的生药学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以及理化鉴别的方法对淡红忍冬进行生药学初研并与正品忍冬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比较。结果:淡红忍冬生药学特征明显,与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所含主要成分与忍冬大体一致。结论:为扩大金银花类的药用品种、鉴别、临床应用及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6.
双花对人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花对人黑素瘤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双花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以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合成,并与氢醌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双花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500μmol/L及1000μmol/L双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花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条件,并开展鸡血藤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分析不同居群鸡血藤野生种质在化学组分上的差异。【方法】采用三氯甲烷—甲醇—甲酸(体积比为7∶1∶0.2)和三氯甲烷—丙酮—甲酸(体积比为8∶1∶0.5)为展开剂,体积分数5%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可鉴别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三氯甲烷—甲醇—甲酸(体积比为10∶1∶0.4)能很好地分离不同居群鸡血藤中的组分,采用Ntsys 2.10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不同居群鸡血藤种质品质间的差异性。【结果】建立了鸡血藤与其常见混淆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13个特征荧光斑点构成的鸡血藤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1个不同居群正品鸡血藤归为4类。【结论】薄层色谱法可以有效地鉴别鸡血藤类药材,不同居群鸡血藤野生种质品质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订芪花生肌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芪花生肌胶囊方中当归、金银花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芪花生肌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0.996 ~9.960 μg(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90%,RSD为1.7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小蓟标准煎液中蒙花苷的TLC鉴别及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小蓟标准煎液进行定性鉴别,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体积比1∶3∶3∶13)为展开剂,AlCl3试液为显色剂;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小蓟中蒙花苷的含量,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体积分数0.5%醋酸(体积比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26 nm,柱温30 ℃;并对标准煎液中蒙花苷转移率进行研究. 结果 TLC法能鉴别出蒙花苷,且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HPLC含量测定方法中,蒙花苷在0.11~2.2 μg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55%(n=6),RSD值为1.9%.15批次小蓟饮片制成的标准煎液中蒙花苷质量浓度为1.03~1.31 mg/mL,转移率为76.34%~88.29%.结论 所建立的TLC和HPLC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用于小蓟标准煎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旋覆花药材中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0.1 %冰醋酸水溶液 〔32∶ 68 (0 min)~32∶ 68 ( 15 min )~36∶ 64 ( 40 min )〕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结果 1,5-二-O-咖啡酰奎尼酸在0.62~12.48 μg(r = 0.999 9)具有良好的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n = 6)为100.9 %(RSD = 1.13 %),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10批药材中1,5-二-O-双咖啡酰奎尼酸的含量范围为1.03 %~2.09 %,平均含量为1.53 %。结论 该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旋覆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