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外两性霉素B脂类制剂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性霉素B(AmB)属多烯类广谱抗真菌抗生素,1966年上市,是第一个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在临床已使用了近半个世纪,但其耐药菌株仍很少见。本品是对某些致命性深部真菌病唯一有确切疗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2007第5卷第1期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合理用药临临临临床床床床药药药药物物物物治治治治疗疗疗杂杂志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人口老龄化、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  相似文献   

3.
两性霉素B的新型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 前言真菌感染是临床上较顽固的一类疾病,常见的皮肤病如体股癣、手足癣等就是真菌感染体表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侵入机体组织,但长期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此而引起的条件致病的内脏真菌感染更趋严重,特别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罹患艾滋病),真菌就能侵人体内组织引起严重疾病,尤其是新型隐球菌(Cryptoccus neoformans)和念珠菌(Candida)的感染,是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艾滋病患者的增多,使这一问题更加激化,人们急切需要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与治疗细菌病的抗生素比较,抗真菌的化学治疗药还非常缺乏.迄今对内脏真菌病有效的,即能全身投用的抗真菌抗生素只有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它由结节链霉菌产生,是唯一可作静脉滴注的多烯类抗生素,对念珠菌、隐球菌、毛霉、曲霉、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球孢子菌等有强烈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种。前者由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毛癣菌等引起,后者由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等引起。自从第一个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问世以来,人类与真菌的斗争已持续了40多年。迄今,人们在预防和治疗浅表真菌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深部真菌病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血透和移植工作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剧增,真菌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幅度上升,仅美国1979~2000年,真菌性败血症就增加了207%。因此,寻求新型、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向云雁 《云南医药》2009,(4):505-506
深部真菌引起的内脏疾病统称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一般腐生于土壤、腐烂植物和水果上。我国由于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加上各种医源性因素,深部真菌病发病数显著增多,且病死率较高。一直以来,两性霉素B(AMB)是治疗深部真菌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由于毒性及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受到限制。我们应用AMB脂质体治疗了5例深部真菌病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部真菌感染防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自贵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Z2):252-259
深部真菌病(deep mycosis)是由致病性真菌(pathogenic fungi)或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导致人体表层以下的皮肤、黏膜、肌肉和内脏真菌病,又称深部真菌感染(deep fungus infection)或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s infections,IFI).可局限于某一脏器、组织,也可播散全身.真菌也可引起变态反应(真菌过敏症)和毒性反应(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慢性病、肿瘤、糖尿病、AIDS 等严重基础疾病及器官移植不断增多,深部真菌病显著增多.随着真菌感染临床与实验研究不断深入,深部真菌病诊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来,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与领域均有显著的拓展。目前的治疗焦点主要集中于系统感染方面(深部真菌病),特别是某些少见真菌的致命性感染逐年增加[1]。文献报道多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系统性药物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仅涉及单一病种的零散临床试验研究。通常浅部真菌感染(superficial mycoses)指限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甲板、毛发和黏膜的真菌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为皮肤癣菌、糠秕孢子菌、念珠菌等。此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可占全部皮肤病的1/4左右[2],其中以手足癣和股癣发病率最高且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前言近二十年来,对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全身性的深部真菌病如内脏真菌病的治疗药物仍为数极少。目前临床上所用的主要药物两性霉素B,由于其必须静注给药,且毒性大以及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破坏了真菌与细菌之间的正常依存关系,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免疫制剂的大量应用,导致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9.
袁野 《中南药学》2013,(3):207-210
真菌是一大类具有典型细胞核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1],真菌感染在皮肤科较为常见,临床上感染真菌后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浅部真菌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如表皮癣菌、毛癣菌,侵犯皮肤、毛发、指甲等角化组织引起头癣、足癣、指癣及体癣等;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等真菌侵犯内脏(如肺、脑、消化道等器官)、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所致,  相似文献   

10.
石夏莹 《医药导报》2004,23(6):0408-0411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介绍近年来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菌种、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及诊断要点;分析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及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治疗药物。为减少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应合理使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1.
真菌病可分为浅表性真菌病、皮肤真菌病与系统性真菌病三大类,其中最严重的真菌病为深部系统性真菌病。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3种致病真菌是烟曲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近年由于多种原因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另外,抗真菌药物的广泛运用,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现将从真菌的致病机理、抗真菌药的分类、抗真菌药的耐药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2.
两性霉素B(AmB)属聚烯类抗真菌药,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其毒性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AmB 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日渐增多,尤以肺和消化道感染多见、脑膜炎、败血症也有发生。现将几种内脏真菌病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和诊断做一综合复习。一、内脏真菌病发病的有关因素真菌常寄生于健康人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粘膜上,当有诱发因素存在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大量繁殖,并侵入组织形成急性  相似文献   

14.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正越来越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但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率很低,致使很多确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以,如果怀疑而无法确诊患者是否存在深部真菌感染,该不该进行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成为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很多实验证明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率及死亡率,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主张对有真菌感染风险且具有真菌寄基础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将感染控制在萌芽状态,不使之进一步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AmB)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因其耐药率低、抗菌谱广,被称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是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肾毒性)大大限制了AmB在临床上的应用.在目前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较少的情况下,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真菌药物,使其发挥协同作用,缩短疗程、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扩大药物抗菌谱、避免耐药性的出现,是当前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对AmB与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两性霉素B脂质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综述两性霉素B(AmB)脂质载体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将其分析、归纳。结果:脂质载体改变AmB的组织分布,使AmB在真菌感染等靶部位发挥高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较好的发展。结论:AmB脂质载体将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根据2000年1月~2005年6月的中、外文文献报道,分别从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进行综述。结果: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新的抗真菌药及现有药物的新剂型的增加,将会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医药》2005,12(6):40-41
1.两性霉素B适用于下列真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隐球菌病、北美芽生菌病、播散性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由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内孢霉属和蛙粪霉属等所致的毛霉病,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孢子丝菌病,曲霉所致的曲霉病、暗色真菌病等。本药尚可作为美洲利什曼原虫病的替代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两性霉素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性霉素 B( AMB)是多烯类广谱抗深部真菌药 ,是毒性反应最大的抗真菌药之一。我科近年来应用 AMB治疗了 4例深部真菌感染者 ,效果显著。现就其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16~ 46岁。其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 3例 (均经血液或骨髓检查确诊 )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例 (经脑脊液培养确诊 )。不良反应有 :畏寒发热、静脉炎、心律不齐、低血钾等。1.2 给药方法与剂量AMB为粉剂 2 5 0 mg/瓶 ,注射用水稀释即 5 mg/ ml,按医嘱取量加入 5 %葡萄糖内 ,使其浓度在 0…  相似文献   

20.
抗真菌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有豫 《首都医药》2004,11(12):7-10
概说抗真菌药是能抑制真菌、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类药物。致病性真菌很多,已由过去的几十种上升到现今的上百种,因此带来了对防治真菌病的重视和相关药物的发展。真菌感染的疾病人类的真菌感染可累及表皮、皮下和全身;一般可分为浅部感染(即局限在角质层、鳞状粘膜或角膜)和深部感染(皮下和全身)两大类。它们的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而有部分药物既可用于浅部感染,又可用于深部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包括皮肤真菌病眼皮肤、指(趾)甲、毛发的感染,如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真菌病演、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真菌性角膜炎等。据统计浅部真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