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析针灸的活血化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人体气血营卫的运行径路,人体因脏腑以及皮肤、肌肉、筋骨等无组织无不有经络贯穿其间。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表里、贯上下、联系全身和行气血,营阴阳两个方面。气血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任何疾病的发生无不与气血失调有关。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也可反映症候。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比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于经络的实证,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则会出现病变部位麻…  相似文献   

2.
郑邦荣 《攀枝花医药》1996,18(2):40-41,44
经络是和脏腑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止下、联系脏腑骨节的功能,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必须通过经络的气血动行,才能供给营养物质,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孙络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五体"脉"的范畴,是络脉的分支结构。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直接出现"孙络"和"孙脉"的相关条文,对孙络的相关特性进行总结阐述。孙络位于五体"肉"的层次;孙络数量众多,并在肉分的部位相互交会,融汇人体的气血,并由此向各个结构流注,尤其与谿谷和皮肤关系密切;孙络参与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气血循环,同时还接受中焦营气的渗入,是经络系统接受水谷精微补给的重要位点。初步的分析结果揭示《内经》关于孙络体系的复杂性和在人体气血循环中的特殊性,提示其在相关疾病的诊疗,以及时间医学的研究中有潜在的实用价值,深入探讨孙络系统的结构特性和流注特征对于经络系统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具有宏观指导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痹症治疗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良健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00-101
痹证,皆因风寒湿三气得血气之虚,趁袭人体,闭阻经络,阻滞气血,凝结关节肢体而发.故治痹之法,不离调气血,疏通经络.气血调和,经络通畅,何痹之有?  相似文献   

5.
尹雪 《大家健康》2010,(8):21-2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其源泉全在于气血。《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人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决定了人体是否健康。  相似文献   

6.
经络是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网络周身的一个复杂系统.它内属于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通阴阳,应天地,是人体机能的联络、调节和反应系统[1].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的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经络在人体内是客观存在的.与血管、神经、淋巴管、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且独立于血管、神经、体液、内分泌之外的一个特殊系统[2].  相似文献   

7.
李钰  张雪亮  王庆国 《中医学报》2019,34(7):1371-1375
补法是中医八法之一。狭义的补法是针对形体的虚损,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治疗方法;广义的补法则不单纯局限于补虚,对一切形神功能状态失衡的调理维护,使其获益,归于平和,均为补法。人体的状态与气血运行的盛衰息息相关,气血流通是治病的关键。不管是补虚损还是泻实邪,都是从气血着手,或补气、或补血、或行气、或活血,抑或两者兼行。凡能使气血调和,畅流于经络之中,达到阴平阳秘状态的治法,皆可称为补法,即所谓"气血流通即是补"。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其源泉全在于气血。《黄帝内经》中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人体内气血的运行状况,决定了人体是否健康。那么,怎样辨别自己气血的运行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9.
经络这颗风靡世界的东方明珠,被世人列为当今世界科学之谜。人类迈入了21世纪的今天,对自己的认识还远远落后于对其它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人体经络动力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由我国学者薛玉国经三十多年对经络实质探索提出的一个崭新理论模式,于2006年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书共分8章,约15万字。作者在总结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着广泛的调节功能。从系统论和协同论观点出发,应用电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对经络“气”或“气血运行”的概念;“气血运行”的载体;“气血运行”的源动力以及经络的非线性行为和自组织特征;经络与神经免疫脉管等系统的关系;经络与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论等给予了系统的论证。他发现可以应用电磁场理论或应用低能粒子在磁偶极场和电磁场漂移轨道运行理论等多学科理论论证经络空间配布的规律,经络“气血运行”有关理论与哈肯协同论基本概念相吻合。作者经过多年对经脉现象的观察、研究、分析,也证明经络系统是客观存在的,经络具有向大脑传递信息的功能,传递信息过程服从马尔柯夫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活动,男女基本相同,但妇女在解剖上有子宫、胞脉、胞络、子门、产道、阴户等器官或组织,生理上有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特点,在病理上有经、带、胎、产、妇科杂病等不同病种.因此,妇女的脏腑经络、气血活动就有其特殊的规律.掌握其规律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妇科医生应必须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用能量的传递和转化来解释中医学的气血运行以及与经络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药引子漫谈     
东东 《大家健康》2010,(8):57-57
药引子,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相当于一个向导的作用。 在组方中,药引子具有增强疗效、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至表里、脏腑并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相似文献   

13.
气和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调和为人体正气充盛的物质基础.反之,气血失调则正气亏虚,百病丛生.从人体气血失调的角度探讨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认为哮喘的发生、发展、转归与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们有许多保健养生的经验和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何以使人健康长寿 ?奥妙何在 ?一个共同的原因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中有个总调度、总控制系统 ,它无时无刻地都在控制人的身体健康 ,这个总调度、总控制系统就是经络。1 什么是经络中华养生理论认为 ,对人生命具有重要功能的是脏腑。而供给这些脏腑所需热能的循环系统就是经络。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医学著作《皇帝内经》中已有系统的记载 ,经络可以控制人体功能 ,具有决生死 ,处百病的作用。也就是说生命是否存在 ,决定于经络 ,疾病之所以发生以及得到治疗也决定于经络。足见经络在人体中…  相似文献   

15.
《中外健康文摘》2008,5(9):42-42
中医认为,人的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透露出人体健康的状况。人的面部色泽是气血通过经络上注于面而表现出来的,气血的盛衰及运行情况,必定会从面色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6.
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引发多种疾病。历代医家有关痛证的论述,分为虚实两大类。实性疼痛是由于邪滞经络脏腑,气血运行不畅所致,须采用通利之法(如通下、疏利、活血、消滞等);虚性疼痛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减弱,以至气血运行不畅,或经脉失去营养、濡润所致,治疗上与前者则异,当于补虚治痛。  相似文献   

17.
柳旭 《开卷有益》2013,(2):20-21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皮肤、肌肉、筋骨、九窍通过经络和脉道与内在脏腑构成了多层次的密切的对应关系,可反映出人体各器官功能的盛衰。正如《灵枢·本藏》说  相似文献   

18.
慢性支气管炎从气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 (下称慢支 )是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属于中医的肺胀、喘症、咳嗽的范畴 ,笔者根据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临床表现 ,以气血理论为纲 ,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 ,以气血治疗为大法 ,用降气、化痰、祛瘀、益气的治法 ,经临床观察 ,对提高“证”及“病”的有效率均有所提高 ,现探讨如下。1 从气血论病机气血与脏腑的关系密切 ,气血的生成和代谢均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而机体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气血 ,故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方面始终存在互为因果的密…  相似文献   

19.
“痈疽”是一切化脓性疾病的总称。所谓“痈”是指病变范围表浅 ,病势急速 ,易脓、易溃、易敛的浅部脓疡 ,属“阳”性疾患。“疽”系指病变深至肌肉、骨骼、关节 ,发病缓慢 ,初起局部是百漫肿 ,不红不热 ,酸多痛少 ,属于难消难溃、难敛的“阴”性疾患 ,它的发生与人体气血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分述如下。1 痈疽与气血  人身的气血 ,相辅而行 ,循环全身不息 ,一旦这种生理功能被致病因素破坏时 ,则运行失常 ,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 ,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发生疮疡。如《内经》说 :“营气不从 ,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可见 ,局部气血凝…  相似文献   

20.
营气与卫气由中焦脾胃化生,具有调节人体睡眠、调节体温、调节汗液排泄等作用。营卫和气血关系密切,其来源与气血一致,功能与气血相关。营卫调和则机体气血调畅,各方面机能正常,阴平阳秘,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营卫失和则气血失和,引发机体产生各种疾病。而营卫气血失和引起的各种疾病与水液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营卫气血失和,水液代谢异常,或弥漫周身,或停聚一处化生为痰。基于营卫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营卫气血失和角度探讨痰的产生机制,从补益营卫气血、调和营卫气血运行方面论治痰引发的各种疾病,配伍相关药物,以期为临床从营卫气血角度治疗与痰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