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n=24)。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第15d抽取外周血测定NK细胞活性、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CD4+/CD8+、免疫球蛋白。结果人院后第1天两组患者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干预组术后NK细胞活性、CD4+、CD4+/CD8+、IgG、IgM水平明显上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提高胃癌患者免疫力,减轻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22例正常儿童及24例IM患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IM组CD3^+CD19^-(总T淋巴细胞)及CD3^+CD8^+(抑制性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23,14.982,P〈0.01),而CD3^-CD19^+(总B淋巴细胞)、CD3^+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辅助/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的表达则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90、-9.355、-14.973、-6.652.均P〈0.01)。结论IM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明显变化,存在免疫功能紊乱。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可能对评估IM患儿的免疫功能情况、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药物的指导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CD19^+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1)。Ⅲ~Ⅳ期患者的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降低(P〈0.05)。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非妊娠期健康妇女35例为对照组,41例为正常妊娠组,37例为妊娠期感染MP组。分别对各组妇女进行体液免疫功能(IgG、IgM、IgA、C3、C4)和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1)正常妊娠组IgG、IgM、IgA、C3、C4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感染MP后IgG水平升高,但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感染MP后IgM、tgA、C3、C4升高,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正常妊娠组C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CD4^+、CD4^+/CD8^+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CD8^+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感染MP后,CD3^+、CD4^+、CD4^+/CD8^+较正常妊娠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中CD8^+呈显著性持续升高。结论妊娠期感染MP后可引起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免疫应答不平衡、补体系统激活,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抑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理妊娠,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1样受体(TLR)参与黏膜佐剂增强黏膜耐受和缓解实验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三硝基苯磺酸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以卵白蛋白为诱导抗原,脂多糖为佐剂,将已建立的三硝基苯磺酸结肠炎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为结肠炎组(无干预)、口服耐受组、经鼻耐受组、口服加佐剂组、经鼻加佐剂组、佐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局部TLR2和TLR4表达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亚群和CD8^+CD28^-亚群表面TLR2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在结肠组织局部,结肠炎组的TLR2和TLR4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佐剂对照组和口服加佐剂组的TLR4表达较结肠炎组显著下降(P〈0.05)。外周血CD4^+CD25^+亚群内,口服加佐剂组、经鼻耐受组、经鼻加佐剂组和佐剂对照组的TLR2^+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结肠炎组(P〈0.05,P〈0.01);口服加佐剂组和经鼻加佐剂组的TLR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结肠炎组(P〈0.05)。外周血CD4^+CD28^-亚群内,各组的TLR2^+细胞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口服加佐剂组和经鼻耐受组的TLR4^+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结肠炎组(P〈0.05)。结论多次给予脂多糖佐剂可能通过下调调节性T细胞的TLR2和TLR4表达而增强黏膜局部和循环的调节性T细胞功能(对CD4^+CD25^+亚群作用更明显),从而增强免疫耐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8^+CD28^-及CD4^+CD25^+。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后三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CD4^+CD25^+一及CD4^+CD25^+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水平比较和分层分析。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14.06±2.3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05±1.57)%(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与肝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亚组(8.31±1.4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Ⅲ期亚组(13.68±2.31)%、Ⅳ期亚组(18.50±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肝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公路养护职工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及水平。[方法]从海拔2800m、3500m、4300m的公路养护区随机抽取194名公路养护工,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g/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3组海拔梯度公路养护工的免疫球蛋白G、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原相对低氧的环境中,公路养护工人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mRNA的表达比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前列腺癌及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igs占CD4CF细胞的比例,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PBMC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Gleason分级升高,CD4^+CD25^+Tregs/CD4^+T比值和FOXP3 mRNA表达量均有升高趋势;PCa患者术前CD4^+CD25^+Treg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和FOXP3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术后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a组Tregs表达率与FOXP3mRNA呈正相关(r=0.623,P〈0.01)。结论Tregs及其特异标志物FOXP3具有维持自身免疫稳定和抑制肿瘤免疫作用,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可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HIV感染者第二受体表达与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监测提供依据。方法45例HIV-1阳性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发生机会性感染16例,无机会性感染29例。正常对照11例。比较机会性感染与无机会性感染HIV各期第二受体CCR5、CXCR4在CD4^+T、CD8^+T细胞上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机会性感染组CD4^+/CCR5、CD8^+/CCR5、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CD4^+/CXCR4、CD4^+T细胞明显下降(P〈0.01)。机会性感染组CD8^+/CCR5[(43.4±22.4)%]明显地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29.9±20.8)%,(P〈0.05)],CD8^+T细胞[(1095.6±476.7)×100/L]明显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773.3±464.0)×10^6/L,(P〈0.05)]。CD4^+/CXCR4表达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06,P〈0.05),CD8^+/CCR5与CD8^+呈正相关(r=0.432,P〈0.01)。结论HIV感染者第二受体CCR5表达增高,CD4^+/CXCR4表达下降,机会性感染者第二受体CD8^+/CCR5表达增高更为明显。检测第二受体CCR5、CXCR4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第二受体检测仍需要结合CD4^+T细胞动态检验,以提高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脓毒症患者自诊断成立第1、3、5天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并与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按照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脓毒症患者19例生存,17例死亡。生存组和死亡组第1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3.26)%、(12.96±3.00)%比(16.97±3.66)%,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分别为(24.47±4.62)%和(26.61±3.85)%,均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18.28±4.28)%,较第3天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为(36.19±5.33)%,较第3天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天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生存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而持续上升提示出现免疫功能麻痹,伴随病死率的升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临床评价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中免疫功能状态和预后的方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RAU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斯奇康1mg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后改为5mg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治疗8周,总疗程为16周。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结论RAU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斯奇康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RAU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c亚群及NK细胞活性检测意义。方法采用S·P法(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89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c)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同时根据TNM分期和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病人免疫功能的比较。结果与健康体检者比较,肺癌组外周血CD3^+、CD4^+、NK(CD(16+57)^+)百分率下降,CD4^+/CD8^+比较降低(P〈0.01);CD8^+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学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来监测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免疫辅助治疗及疾病诊断,预防估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lf缶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2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60例,非活动期52例)以及15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3^+,CD3^3+CD8^+),B淋巴细胞(CDl9^+),NK细胞(CD3-CDl6^+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O.05);CD4‘/CD8’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活动组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结论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疾病的病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抗变态反应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组和哮喘缓解组)及25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T细胞,应用ELISA法测定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IgE,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IgG、IgA和IgM。结果哮喘发作组CD3+、CD4+T细胞及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P〈0.05);哮喘缓解组CD4+T细胞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组IL-6、IL-8及TNF—α均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哮喘缓解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IgE及IgG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或〈0.05),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缓解组IgE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存在免疫失衡,提示哮喘患儿应长期抗变态反应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儿科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43例,按有无症状性感染分2组,症状性感染20例,无症状性感染23例,健康查体新生儿16例,分别检测他们的T细胞亚群。结果症状性感染组患儿CD3^+、CD4^+、CD4^+/CD8^+比无症状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均降低(P〈0.05或P〈0.01),CD8^+比其它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症状性感染新生儿细胞免疫异常,对CMV感染新生儿进行T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作为CMV活动感染的参考,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D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48例IM患儿及4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DNT细胞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3^+CD4^+T细胞及CD3+CD8+T细胞水平.结果 IM患儿DNT细胞百分比(9.39±4.89)%高于正常对照组(4.26±1.68)%(P<0.01),CD3^+CD4^+T细胞百分比(21.45±9.87)%明显低于对照组(32.43±5.07)%(P<0.01);而CD3+T细胞及CD3+CD8+T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M患儿DNT细胞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提示IM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为IM患儿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