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药氨氟醚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APAAP),小鼠吸入氨氟醚麻醉后24h及48h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未麻醉小鼠比较。结果:小鼠麻醉24h后,CD3、CD4及CD4/CD8均下降,而麻醉后48h,其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总数已恢复到麻醉前的水平。结论:氨氟醚可引起免疫抑制,但抑制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异氟醚复合麻醉对CD25表达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择期经腹胆囊切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及白介素2受体(CD25)表达的影响,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硬膜外麻醉组和异再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组各20例,于麻醉前即患者入室后10min,麻醉后60min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4ml经密度梯度法分离淋巴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花环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25,结果:麻醉后60min,全麻组CD^ 3,全麻组CD^ 3,CD^ 4,CD^ 8细胞均呈增加趋势,且CD^ 3,CD^ 4细胞增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硬膜外组仅CD^ 4呈增高趋势(P>0.05),CD^ 3细胞变化两种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CD^ 25细胞变化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麻组醉后CD25细胞明显增加(P<0.05),认为两种麻醉方法对T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CD25的影响不同,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异丙酚-异氟醚静吸复合全麻使T细胞免疫处于易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小流量氧化亚氮、氧、安氟醚吸入麻醉(122400)辽宁省建平县医院方树林于春龙肖瑞莲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3年8月间,在吸入氧浓度(FiO2)连续监测下,施行氧与氧化亚氮小流量固定比例法吸入全麻共160例,结果证明此法安全可行,总结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仝凭静脉麻醉(TIVA)与异氟醚吸入麻醉(IA)对病人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37例ASAⅠ~Ⅱ级患者按麻醉维持方式随机分为TIVA(n=18),与IA组(n=19)。术前、麻醉维持后1h、术后1d、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检测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 TIVA组NK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IA组NK细胞活性于麻醉后1h短暂降低(P〈0.05),术后恢复正常。TIVA组术后1h及术后1d CD、CD4活性显著升高(P〈0.05),CO4/CD8比值增加(P〈0.01),术后1周恢复正常。IA组在术后1dCD3、CD4及CD5活性元明显变化。IA组CD3、CD4活性及CD3/CD8比值在麻醉后1h及术后7d显著高于TIVA组(P〈0.05或0.01)。结论 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免疫反应有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手术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58例采用局麻和硬膜外麻醉方法接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病人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3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手术病人CD4 亚群数量下降,CD4 /CD8 比值下降(t=2.220~3.450,P<0.05);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病人在同一时段的CD4 、CD8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都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对手术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行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记录两组患儿麻醉的具体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远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的HR与MAP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间HR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效果好,麻醉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作者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吸人二丙酸倍氯米松(BDP)1年的治疗,观察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32例哮喘患者均符合全国哮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男21例,女11例,年龄17-45岁,平均(32.2±5.6)岁,病程3个月~26年,平均(62±20)年。完成6个月吸人BDP治疗的28例,男20例,女8例;完成12个月吸人BDP治疗的25例,男19例,女6例,对照组20例,均为查体健康人员,男10例,女10例,年龄21~50岁,平均(36.5±6.8)岁。1.…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现一种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已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学定位标记物,广泛用于神经科学中枢通路的研究[1]。作者利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对安氟醚和异氟醚在间脑的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C组),每组15例。两组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1分钟(T1)、切皮后1小时(T2)、术后1天(T3)、术后3天(T4)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CD3细胞下降,术后1天CD4、CD8、CD4/CD8均下降,术后3天C组指标恢复。G组在术中及术后NE值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凭吸人氨氟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麻醉特点.方法:200例唇腭裂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A、B、C和D四组,每组各50例,A、B、C组均为对照组,A组:氯胺酮 γ-羟基丁酸钠;B组:氯胺酮 咪唑安定 芬太尼;C组:氯胺酮 异丙酚;D组为研究组,吸人3.0%~4.0%氨氟醚和静脉注射琥珀胆碱全麻诱导,术中全凭吸人1.5%~3.0%氨氟醚维持全麻.观察各组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15min(手术开始后5min,T1)、手术结束时(T2)以及气管拨出后15min(T3)4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MAP、HR)、SpO2以及PETCO2的变化;比较术毕至完全清醒时间和术毕至气管拔管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个时点各组MAP和HR的比较:在同一时点各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在各组内比较:时点T1的MAP和HR值较T0、T2和T3显著升高(P<0.05),而SpO2和PETCO2各时点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完全清醒和气管拨管时间明显早于各对照组(P<0.05),而且,该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全凭吸人氨氟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安全可靠,小儿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呼吸功能均正常;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患儿清醒快,气管导管拔除早,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占女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乳腺癌的病因复杂,从免疫学发病机制来看,乳腺癌患者多伴有免疫抑制,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及扩散关系密切,免疫功能降低,肿瘤细胞容易转移和扩散,影响预后。在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包括外周所有成熟T细胞,其代表着T淋巴细胞亚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七氟醚和氨氟醚低流量麻醉在临床麻醉应用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湘乡市人民医院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氨氟醚组(n=62)。所有患者经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再使患者与麻醉机相连。七氟醚组吸入七氟醚来麻醉维持,气体流速为0.8~1.0 L/min,氨氟醚组吸入氨氟醚来麻醉维持,气体流速为0.3~0.5 L/min,麻醉维持过程中保持1.9%的七氟醚浓度和1.7%的氨氟醚浓度。记录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正确回答姓名时间、正确回答生日时间、发生躁动的例数、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结果七氟醚组患者的睁眼时间与氨氟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七氟醚组合安氟醚组的拔管时间(min)、睁眼时间(min)、回答姓名时间(min)和回答生日时间(min)分别为:(14.67±3.85)、(6.72±3.21)、(18.32±3.62)和(19.07±8.86)以及(15.54±4.08)、(20.86±5.37)(、19.89±6.85)和(21.64±8.75)。七氟醚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9.68%和4.84%)与氨氟醚组(25.81%和20.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的麻醉效果优于氨氟醚,具有麻醉诱导快、对呼吸道刺激作用小、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七氟醚和氨氟醚在低流量麻醉临床应用时的药物摄取、排除及苏醒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方法:58例ASAⅠ~Ⅱ级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低流量麻醉技术分别吸入七氟醚(S组)和氨氟醚(E组)。麻醉诱导插管后连接Drager麻醉机,七氟醚组挥发罐浓度设置为(Fv)1.2~1.8 MAC(minimum alveolar anesthetic concen-tration,最小肺泡麻醉浓度)(2%~3%);氨氟醚组挥发罐浓度设置为(Fv)2.2~2.6 MAC(2.5%~3.0%),均与氧气混合使用。手术过程进行监测。观察患者苏醒时间、有无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及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之后到气腹前的MAP(mean airway pressure,平均气道压)、HR(heart rate,心搏率)值偏低,在气腹时两个数值均升高,但是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S组为25%(7/29)和0%(0/29),E组分别为35%(10/29)和10%(3/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3、4.65,均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快,苏醒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效果更好,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A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各时间点的cTnI。结果:①两组诱导后SBP、DBP、HR较术前均有所下降,B组诱导后SBP、DB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诱导后及术后24 h cTnⅠ含量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但七氟醚在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7.
黄芪对慢性肺心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晓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4):197-198
观察黄芪对慢性肺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传统综合治疗基础上黄芪组每日静注黄芪注射液40ml,14天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定血CD、CD4和CD8水平。结果: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CD3、CD4水平低于正常组,CD8水平高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8.
安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安氟醚吸入麻醉对手术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法对30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后及术中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低频(LF)在麻醉诱导后显著降低,切皮后显著升高;高频(HF)在麻醉诱导后及切皮后未见明显改变;安氟醚吸入麻醉过程中,LF、HF均显著下降,而LF/HF比值较麻醉诱导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安氟醚吸入麻醉可显著降低交感、迷走神经活性,但交感/迷走均衡性却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和异氟醚各6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观察并记录诱导前(T0)、插管5min后(T1)、切皮(T2)、睁眼时(T3)和拔管前(T4)患者的HR、MAP和SpO2。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七氟醚和异氟醚组T0、T1、T2、T3和T4时刻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和异氟醚组的睁眼时间分别为(7.2±2.5)min和(12.6±3.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拔管时间分别为(8.7±2.8)min和(14.3±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氟醚吸人麻醉用于全子宫切除术麻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影响,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更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