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对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107只眼)糖尿病患者和60例(60只眼)健康对照组,分析其眼声像图特点。结果107只患眼,检出玻璃体出血32只眼,玻璃体机化膜61只眼,玻璃体下出血14只眼,玻璃体后脱离22只眼,视网膜脱离13只眼;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超声诊断符合99只眼,误诊7只眼,漏诊1只眼。结论超声在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对玻璃体内膜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声像图上表现为玻璃体内膜样病变的63只眼的超声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63只眼中,视网膜脱离28只,脉络膜脱离4只,玻璃体机化膜20只,玻璃体后脱离9只,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2只.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者59只,符合率93.7%.结论 超声对玻璃体内膜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技术对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增殖机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 CDFI及二维超声对 80例 96眼各种类型视网膜脱离 (RD)和玻璃体增殖机化引起异常膜状回声进行二维结构及系统检测血流信号。结果 RD和玻璃体增殖机化各有其特征性二维超声图像 ,脱离的网膜上可检测到血流信号。结论 CDFI对 RD及玻璃体增殖机化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玻璃体后脱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玻璃体后脱离中的显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538例临床疑诊为玻璃体后脱离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玻璃体后脱离的超声显像特点及鉴别诊断依据.结果 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见后界膜呈纤细波浪状,不与眼球壁相连;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的主要鉴别为后界膜回声一般增益条件下难显示清晰,视网膜较后界膜回声粗而亮,眼球转动时,玻璃体后界膜呈左右缓慢摇摆,脱离视网膜呈有弹性的上下抖动,难鉴别时CDFI显示脱离视网膜可见彩色血流信号,PW探及类似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低阻频谱,而玻璃体后界膜CDFI不显示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玻璃体后脱离,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进步,人们发现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或病理状态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会诱发玻璃体积血、黄斑前膜、黄斑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手术治疗是现阶段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力求完全切除玻璃体以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紧密的病例会明显增加手术难度,且术中及术后出现出血、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几率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多普勒能量图(CDPI)诊断脉络膜脱离的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脉络膜脱离患者进行检查,在超声检查眼球形态、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基础上,对眼内带状回声行CDFI和CDPI检查,了解其血流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0例脉络膜脱离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0%,超声联合CDFI和CDPI诊断符合率上升为96.7%。脉络膜脱离的CDFI和CDPI声像图特点为血流丰富,血流束呈长条带状或短棒状。4例视网膜脱离3例见血流信号,但不丰富,血流束呈星点状。合并玻璃体积血14例,玻璃体混浊8例及玻璃体增殖机化4例。27例脉络膜脱离超声诊断与临床手术符合。结论 超声联合CDFI和CDPI检查可为脉络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劈裂的意义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的解剖关系。方法:对18例(18只眼)男性Eales病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玻璃体出血9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4例,玻璃体出血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例,牵引出裂孔伴视网膜脱离2例,术中取出的视网膜前膜做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83.3%眼可见到多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有纤维血管增殖的10只眼,仅有纤维增殖的8只眼,有3只眼出现放射状牵引皱襞,可见双层膜引起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和切线牵引,视网膜前膜的成分主要是II型胶原蛋白和淋纠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结论:纤维增殖和纤维血管增殖都发生在玻璃体与视网膜多处粘连处,II型胶原蛋白的存在提示玻璃体胶原蛋白可能参与组成玻璃体后皮质的粘连,形成双层膜,术后识别双层膜对分离粘连减轻牵引手术成功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晶状体后脱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脱位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8例不同类型的晶状体后脱位患者的眼球进行超声检查,了解晶状体在眼内的位置、形态、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完全性品状体后脱位13例,人工晶状体后脱位3例,不完全性品状体后脱位22例。合并玻璃体出血4例,玻璃体混浊、增殖及机化13例,玻璃体后脱离15例,视网膜脱离3例。38例患者中33例进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品状体切除或取出术,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在晶状体后脱位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临床上诊断晶状体后脱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为晶状体后脱位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声像图特片以及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方法: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8例(62只眼)在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3d内行超声检查,并将其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比较,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各种病理改变的位置,形态,程度,范围,活动度等情况作出判断。结果:超声检查不受屈光间质混浊影响,能清楚显示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各种病理改变-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机化物,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和视网膜前膜,机化物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1.1%,96.4%,80.0%和87.9%,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变术前超声检查的临床符合率高,能为眼科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旨在对比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在眼科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高频探头对眼科不同类别的疾病进行二维图像与三维图像的对比观察。结果 三维图像能比二维图像有较高的空间立体成像感,尤其是在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积血中机化膜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在大多数眼科疾病鉴别诊断中能提供较二维图像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对本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糖尿病患者212例(236只眼),术前超声扫描诊断与术中临床所见进行比较,判定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术前超声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的共221只眼,占93.6%;(2)玻璃体出血(PDRⅣ期)25只眼占11.3%;纤维增殖(Ⅴ期)66只眼占29.9%;牵拉性视网膜脱离(Ⅵ期)130只眼占58.8%;(3)糖尿病玻璃体出血常合并纤维增殖,在B超图像上,后极部的厚而广泛的增殖膜最具有代表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经常发生在视盘周围和上下血管弓,帐篷状、桌盖形及吊床样外观的视网膜脱离为特征性改变。结论:掌握糖尿病眼后节病变的影像特征,对PDR进行准确分期,能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行硅油取出术的病例共143眼,对疾病原因、硅油在眼内存在的时间、硅油取出后有无眼底出血以及第一次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眼玻璃体残留皮质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病例40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脱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再脱离率比较χ^2=5.02,P〈0.05;复发病例中发生眼底出血比例与未复发病例中发生眼底出血比例的比较,P〈0.05,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病例中有残留玻璃体皮质比例与未脱离的病例中有残留玻璃体皮质比例的比较,P〈0.05,复发病例中硅油眼内填充的平均时间与未复发病例硅油眼内填充的平均时间相比,P〉0.05。结论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手术后有残留的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的发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玻璃体的增殖,牵拉形成新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脱离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对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观察眼内膜病变的位置、形态、程度等情况,对73例经手术治疗证实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分析,并作出超声诊断。结果 超声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8.6%。视网膜脱离声像图分为两类:①部分性脱离,在玻璃体无回声区见较强带状回声或弧形隆起。②完全性脱离在玻璃体无回声区内眼球轴位层面显示“V”字形带状回声。结论 B超对视网膜脱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眼科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频超声对眼内膜状脱离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们采用高频超声对经手术及检眼镜证实的121例,132只眼的 膜状脱离病变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其中视网膜脱离70只眼,脉络膜脱离8只眼,玻璃体后脱离13只眼,增殖膜17只眼,超声诊断符合率90.15%,结果表明超声应用于眼科诊断视网膜脱离并不困难,但须与玻璃体内的膜状回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三维超声成像对玻璃体带状回声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三维超声成像在56例玻璃体带状回声的诊断与鉴别上的应用。结果显示:视网膜脱离呈膜样回声,后绿与视乳头相连。玻璃体脱离者见玻璃体形态失常,后界扁平与球壁间有液性暗区分隔。玻璃体出血,机化物呈珊瑚状图像。眼内炎回声杂乱,视网膜增厚或伴有脱离。三维超声图像直观、形象,具有良好立体感,有利于对玻璃体带状回声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医院行视网膜脱离术的587例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其中术后复发的52例患者纳入复发组(病例组);未复发的535例患者纳入未复发组(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男性、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PVR、术前PVR分级>C级、下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次数≥2次、术后残留玻璃体皮质、术后眼底出血均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已知多种危险因子与其有关, 也有报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B 级患者手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但对于玻璃体动态性变化所起的危险作用较少讨论。目的: 分析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巩膜扣带术后复位的玻璃体相关危险因子, 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设计: 回顾性分析。单位: 暨南大学医学院深圳眼科中心, 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对象: 选择 1990- 01/1999- 12 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行巩膜扣带术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B 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440 例 449眼,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 应用三面镜检查与 B 型超声波扫描观察患者玻璃体情况及其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的关系。观察分析玻璃体变化影响手术成功的危险因子。玻璃体病变与玻璃体后脱离经 B 型超声波扫描确认。玻璃体病变程度分为 5 组: 正常玻璃体组、玻璃体液化组、玻璃体浓缩组、玻璃体牵引组及玻璃体混合性病变组。玻璃体后界膜变化分为 3 组: 无玻璃体后脱离组, 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及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组。视网膜脱离复位≥ 6 个月为解剖复位成功。主要观察指标: ①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②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的危险因子。结果: 连续随访 6 个月以上及病历记录、临床观察资料符合要求者 426例 435 眼。①巩膜扣带术后 394 眼(90.6%) 首次手术视网膜复位; 再次手术成功 39 眼, 总计 433 眼(99.5%) 视网膜复位。平均随访(41.1±18.3)个月。②玻璃体状态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玻璃体浓缩、玻璃体牵引以及 2 种或 2 种以上的混合性状态。③玻璃体与视网膜界面的关系中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失败有关的危险因子包括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和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结论: 玻璃体状态与玻璃体后界面变化是影响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复位成功的危险因子, 手术前了解其改变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辅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采用虹膜拉钩辅助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8例(28眼)外伤导致小瞳孔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分析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虹膜拉钩辅助下,术中视野明显改善,术后23眼(82.1%)手术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2眼术中发生短暂虹膜出血,1眼术后一过性前房积血,所有眼术后出现葡萄膜炎反应和不同程度的瞳孔缘锯齿形缺损,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虹膜拉钩辅助下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治疗伴随有小瞳孔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一定的实用性,可改善手术视野,便于处理周边视网膜病变和基底部玻璃体。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超声乳化在巩膜扣带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灿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81-188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18眼)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后行巩膜扣带及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联合手术一次成功16例,追加激光封闭裂孔1例,玫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结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C1级以下的视网膜脱离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好、术后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经B超证实的一些眼底病的手术治疗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徐日理,翁乃清,姜云霞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5年1月因白内障或玻璃体出血,充分散瞳后用间接检眼镜检查看不见眼底,经日超诊断有玻璃体混浊机化,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33例,经手术证实和B超诊断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