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BiPAP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酸碱值(pH)、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BiPAP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无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6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血液p H值、血氧饱和度(Sa O2)和氧分压(PO2)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CO2)、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组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监测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观察组进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前后30 min以及通气后48 h血气指标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通气30 min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48 h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对照组通气48 h后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性且不良反应较少,故在临床应用上更加安全、灵活,更加容易让患者与家属所接受,而且降低了插管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及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一般常规治疗组(20例)和BiPAP呼吸机治疗组(20例)。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h、8h及48h动脉血气变化,观察患者血氧饱合度(SpO2)、心率(HR)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iPAP治疗组治疗2h后,氧分压(PaO2)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同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8、48h,pH值、SpO2及H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pH值、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优于同时段常规治疗组(P均<0.05)。结论 BiPAP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衰竭及全身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BiPAP呼吸机对 2 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经鼻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试验组 ) ,并以同期病情相当的 2 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作对照 ,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表明 :两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上升 (P <0 .0 1) ,试验组上升更高。试验组PaCO2 比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PaCO2 治疗前后差别不显著 (P>0 .0 5 )。试验组的呼吸频率、心率比治疗前明显减慢 (P <0 .0 5 ) ,对照组的呼吸、心率减慢差别不显著。试验组病情好转时间比对照组短。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性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观察组行肺保护性通气。比较两组通气时间、血气指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5.18±0.97)d、机械通气总时间(8.22±2.35)d,均短于对照组的(5.91±1.79)d、(10.46±3.17)d,氧分压(75.13±6.48)mmHg、pH7.39±0.09,均高于对照组的(71.36±5.17)mm Hg、7.31±0.06,二氧化碳分压(42.79±3.48)mm Hg、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96%,均低于对照组的(49.24±5.74)mm Hg,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性通气相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肺保护性通气更利于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 62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则予抗感染、通畅气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应用呼吸兴奋剂等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心率、呼吸频率、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28例为治疗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氧气吸入28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并辅以积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体征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在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提示有轻度改变,而治疗组在血气分析结果、血氧饱和度有显著改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对低氧血症和C02潴留改善明显,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合并有冠心病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Bi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BiPAP通气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病情变化。结果 BiPAP通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尤其能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结论 BiPAP通气治疗是COPD合并冠心病患者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且不会使冠心病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慢性通气功能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创机械通气疗效肯定,但因其有创且并发症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易接受。而经鼻面罩无创性机械通气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为纠正由COPD并发的通气功能呼吸衰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并发通气呼吸衰竭疗效各家意见不一[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多索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生理指标、血气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动脉血氧分压、pH值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仅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略低于对照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在使用无创通气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7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治疗与护理。结果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可迅速提高患者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纠正呼吸衰竭。结论BiPAP呼吸机操作简便,易于护理,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入的8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4例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鼻导管氧疗。比较2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心率上显著比对照组高(t=9.211,P<0.05),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显著比对照组低(t=12.016、12.706,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比对照组(20.45%)低(χ2=7.888,P<0.05)。结论将BiPAP呼吸机通气疗法应用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不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呼吸状态还能得到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57例,应用常规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的73.6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 O2、p H值均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有创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出现机械通气指征6 h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早期(6 h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尽早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BiPAP+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O2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心率、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下降;对照组各指标无改善.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9.51±1.34) vs (8.80±1.56) kPa, t=2.013,P=0.024];观察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4.44±1.81) vs (5.31±2.12) kPa, t=1.820,P=0.037]。观察组FEV1、FEV1/FVC和PE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51±0.38) vs (1.28±0.36)L,t=2.562,P=0.006;(88.3±7.4) vs (75.6±7.0)%, t=7.270,P<0.001;(2.88±0.59)vs(2.41±0.62)L/sec,t=3.202,P=0.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52.9%和总有效率8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5%和67.7%,差异有显著性(Χ2=4.976,P=0.026;Χ2=4.191,P=0.041)。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提高肺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48h的血气分析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h、48h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救治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手术治疗的2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无创通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组)126例,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