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学分析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非手术所致肠梗阻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4年12月收治的非手术所致肠梗阻患儿25例,所有病例均摄腹部立位正位片,行腹部超声检查,6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钡灌肠造影,均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23例获得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1例新生儿病例经手术证实4例为小肠闭锁,3例肠旋转不良,3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例胎粪性腹膜炎。8月-14岁的患儿经手术证实4例为肠重复畸形,5例美克尔憩室,2例美克尔憩室合并肠套叠,1例原发性肠套叠,2例腹茧症。结论新生儿期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以十二指肠隔膜狭窄或闭锁、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多见。婴幼儿和儿童非手术所致肠梗阻主要为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原发性肠套叠早期得不到诊治也可引起肠梗阻。X线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手段,超声检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及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肠旋转不良39例患儿进行分析。本组生后2~20d者占89.7%(35/39例),生后10d内呕吐大量草绿色胆汁者占84.6%(33/39例)。上腹可见胃形及蠕动波7例,腹膜炎及血便1例,已出现肠坏死;余患儿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X线片可见“双泡征”者16例;下腹无气影、提示高位肠梗阻者7例。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7例,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或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5例。钡剂灌肠检查发现阑尾及回盲部位于右上腹15例、脐区5例。伴畸形12例,占30.7%。患者均行Ladd手术,术中肠扭转28例,占71.8%(28/39例)。结果治愈34例,放弃2例,死亡3例。肠闭锁1例发生吻合口瘘,术后5d出现腹膜炎,2例切口裂开,均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多并肠扭转,对于大量草绿色胆汁样呕吐患儿,应尽早检查,钡剂灌肠造影阑尾及回盲部位置正常者亦不能排除肠旋转不良诊断,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 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引起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因分为两组:一组为结肠息肉所致(9例),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其中7例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息肉, 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另一组为非结肠息肉所致(10例), 其中7例为继发性小肠套叠, 3例为继发性回结型肠套叠;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 5例套叠肠管明显缩短;10例均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找到病理性诱发点后, 提出已复位肠管或腔镜下复位后提出病变肠管, 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结果 19例均经无瘢痕微创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 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2例, 电子结肠镜手术7例, 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结肠息肉9例, 梅克尔憩室6例, 小肠息肉2例, 回盲部淋巴瘤1例, 回盲部囊肿型重复畸形1例。19例均痊愈出院, 随访5~36个月, 无一例肠梗阻、复发肠套叠发生, 腹部均无可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新生儿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期发生肠梗阻的11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术前检查及诊疗经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6例Ⅰ期巨结肠根治术患儿中,术前行钡灌肠X线检查,4例可见狭窄段及扩张段,5例24 h钡剂排空差;肛管直肠测压检查显示,5例出现直肠肛管抑制反射,但反射阈值高于正常;直肠黏膜活检乙酰胆碱酯酶阳性4例.5例造瘘患儿,3例行Ⅱ期根治术,2例行关瘘术.所有息儿均根据术后病检结果进行诊断.所有患儿术后没有出现伤口裂开、便秘复发及大便失禁情况.结论 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可以引起新生儿肠梗阻,病检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肠造瘘解除急性肠梗阻后,如果肠道功能恢复可直接关瘘;否则需行巨结肠根治术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肠梗阻的诊疗经验,提高新生儿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至2012年收治的21例胎粪性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1例中,17例为单纯型,4例为复杂型;20例行稀释泛影葡胺灌肠造影,依靠该检查明确诊断5例,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8例手术患儿中,14例单纯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0例采用肠管切开灌洗+肠造瘘术(7例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3例采用回肠Bishop-Koop造瘘术),4例采用阑尾切除、肠内灌洗术(3例留置阑尾造瘘管)。4例复杂型均行急诊手术,2例采用回肠双腔造瘘术,2例术中放弃治疗。18例手术患儿中,16例术后恢复良好,10例造瘘患儿术后7~16周行造瘘还纳术。结论稀释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既能有效协助诊断,又能使少部分患儿治愈;Bishop-Koop造瘘术为首选术式;胎粪较易排出的患儿可选用阑尾切除、肠内灌洗术。  相似文献   

6.
3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3年我院收治并经手术治疗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34例病例资料。结果术前经腹部立位X线片、消化道造影检查、X线钡剂灌肠确诊后,34例患儿施行了剖腹探查Ladd’s手术,术中发现22例(占64.7%)合并中肠扭转,其中4例因肠坏死同时行肠切除吻合术。治愈32例,治愈率94.1%,术后随访2-5年生长发育良好。2例患儿因严重肠扭转肠坏死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本组死亡率5.9%。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易合并中肠扭转,是新生儿期急性完全性高位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宜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八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非常少见 ,目前未见专门报道。其临床表现不典型 ,诊断困难 ,如延误诊治 ,死亡率非常高。本文报道近 10年来收治的小儿肠套叠术后小肠套叠 8例 ,并对其诊断方法进行探讨。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3~11个月 ,平均 5 .5个月。原肠套叠类型 :回 结型 5例 ,回 回 结型 3例 ,发病时间 12~ 5 0h ,均经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后再行手术探查复位 ,无肠坏死或肠占位。本组患儿有 6例第一次术后 1~ 3d有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正常 ,已恢复进食 ;另 2例无排气、排便 ,腹胀 ,肠鸣音弱。再次出现症状距…  相似文献   

8.
经肛门改良Soave 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经肛门改良SoaveⅠ期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疗效及随访情况。方法自2001年采用该术式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术前均经钡灌肠、直肠粘膜吸引活检等辅助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结果切除结肠16cm-22cm,术后24h内肠道功能恢复,第2~3d开始进食无异常。术后1月随访,每日排便6-9次,其中12例行钡灌肠检查,未发现扩张结肠,24h钡剂无残留;18例6个月随访,每日排便2-4次;17例1年随访,5例诉时有大便次数多(每日排便5~6次),12患儿每日排便2~3次;14例2年随访,1例因不洁饮食腹泻后出现腹胀1次,补液后缓解,13例排便正常,每日1-3次;12例术后已3年,生长发育正常,每日排便1-3次。全部患儿未行扩肛处理,无腹胀、便秘、污粪。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I期拖出术治疗小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结肠 (简称HD)占新生儿肠梗阻的 2 0 % ,作者就近 5a来对 2 5例新生儿HD的诊治进行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5例中男 2 2例 ,女 3例。日龄 2~ 30d ,均以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超过 36h就诊 ,最长达 4d ,均有腹胀、呕吐。经钡灌肠检查确诊 2 0例 ,2 4例直肠粘膜活检确诊 ,均行肛门直肠测压 ,2 3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消失。二、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予胃肠减压、清洁灌肠 ,除 1例全结肠型外均排出大量胎便 ,腹胀缓解 ,进食后无呕吐。 2 0例行手术治疗 (Soave术 3例 ,Duhamel术 14例 ,结肠造口术 1例 ,内扩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胎粪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对4例胎粪性肠梗阻患儿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胎粪性肠梗阻患儿以肠梗阻就诊3例,术前均怀疑为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以消化道穿孔为首诊症状者1例,术前怀疑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为新生儿期就诊,1例生后4个月就诊.4例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肠腔冲洗、末端回肠造瘘术,1例行回盲部狭窄肠管切除肠吻合术,1例行穿孔肠管修补术及腹腔冲洗引流术.3例新生儿患者术中均发现胎类极度黏稠、阻塞回盲部远端肠腔,4例患儿均在术中取病理证实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随访中1例患儿出院1个月后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患儿X线胸片持续存在肺部阴影,但呼吸正常;其他2例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新生儿期便秘患儿在怀疑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的同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术中病理活检对诊断该病十分重要,术后随访应密切注意肺等其他器官系统的相应合并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防肠坏死的发生。方法对我院1995年12月~2003年9月手术治疗41例肠旋转不良新生儿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钡餐胃肠透视或钡剂灌肠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本组生后0~20天者38例,占92.7%。在生后0.10天呕吐黄绿色胆汁者39例,占95.1%。绝大多数腹部无阳性体征,仅有2例有全腹膜炎、血便,其中1例肠坏死,1例肠穿孔。X线平片单双泡征22例,高位肠梗阻4例。钡餐胃肠透视: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不全梗阻及空肠起始部在右上腹者13例;十二指肠远端及空肠近端螺旋形下降梗阻16例。9例钡剂灌肠检查中6例阑尾及回盲部位置异常,其中右上腹5例,中腹部1例,3例胎儿型结肠。伴发及并存畸形27例,占65.9%。全组病例均经Ladd’s手术,中肠扭转30例,占73.2%。治愈39例,退院1例,死亡1例。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极易发生中肠扭转(73.2%),一旦有胆汁性呕吐,立即行钡餐胃肠透视检查,发现有中肠扭转,及早手术治疗,预防肠坏死。术中仔细全面检查,对伴发及并存畸形一并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和病理特点。方法总结近7年收治的43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立位腹部平片检查,20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12例行钡灌肠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2例,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11例,环状胰腺4例,环状胰腺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41例,死亡2例。结论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以期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腹痛32例,呕吐29例,血便20例,腹部扪及包块25例。术中见回回结型14例,回盲型15例,小肠型5例,回结型4例,回回盲型1例,2例肠坏死。发病原因:梅克尔憩室23例,肠重复畸形1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肠息肉2例,肠肿瘤2例。由梅克尔憩室引起的肠套叠均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由肠重复畸形引起的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约77.8%,由其它继发因素引起的肠套叠整复成功率约33.3%。结论当儿童年龄超过2岁时,继发性肠套叠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梅克尔憩室是主要继发因素。病程超过1 d或反复发生肠套叠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方法和病理特点.方法 总结近7年收治的43例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对术前诊断、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儿术前均行X光立位腹部平片检查,20例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造影检查,12例行钡灌肠检查,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2例,十二指肠闭锁及狭窄11例,环状胰腺4例,环状胰腺合并肠旋转不良3例,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周围异常韧带1例.治愈41例,死亡2例.结论 术前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方法,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环状胰腺,部分患儿有多种原因.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闭锁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结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我们在诊疗方面的经验。结果18例患儿中,外院造瘘1例,本院急诊手术17例,均在入院后8~20 h内手术。闭锁部位发生在横结肠8例,升结肠3例,降结肠2例,结肠肝曲2例,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1例。Ⅲ型14例,Ⅰ型2例,Ⅱ型2例。14例行一期肠吻合术,3例行乙状结肠造瘘,1例术中放弃治疗。全组有2例死亡。结论当闭锁发生在近端结肠时应选择回结肠吻合;当闭锁盲端在脾区以远,可以保留回盲部及部分近端结肠行结结肠吻合;如果闭锁盲端超过乙状结肠或患儿一般情况较差时,应先行肠造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的可行性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5例IND和先天性巨结肠合并IND(HaIN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Soave、结肠切除术,其中IND17例,HaIND8例。所有病例通过钡灌肠及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腹腔镜浆肌层或全层活检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采用一个观察孔,2~4个操作孔。根据病变范围在腹腔镜下分别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系膜,会阴部手术按改良Soave方法。对患者手术方法、病变范围的确定、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5例中,10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5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按Deloyers法将升结肠逆时针转位270°下拖。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部位均在降结肠远端以远肠管,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在降结肠近端以近的肠管。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5min和188min,平均失血40ml。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重度肛周皮肤红肿、糜烂11例,肠粘连1例,小肠结肠炎2例。术后平均随访4年,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内排便恢复正常;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大便每日4~10次,12~24个月每日大便2~3次。2例出现污粪,无便秘复发和大便失禁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术治疗IND和HaIND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中期随访疗效满意。术前钡灌肠24h延迟拍片钡剂残留部位可以预测结肠切除的近端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以美克尔憩室致急腹症患儿为探讨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探讨术前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患儿病例资料,男24例,女10例,年龄3 d至12岁,中位数年龄1岁8个月.术前诊断:急性肠梗阻15例,急性阑昆炎9例,弥漫性腹膜炎3例,消化道穿孔1例,肠套叠5例,贫血伴腹腔积血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原发病变为美克尔憩室,憩室位置距离回盲部平均40cm.憩室末端与脐部或肠系膜形成索带致肠梗阻15例,伴肠坏死5例.美克尔憩室炎13例,伴穿孔5例.美克尔憩室所致肠套叠5例.美克尔憩室出血伴穿孔1例.5例行憩室楔形切除,其它29例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美克尔憩室,伴异位胃黏膜12例(35%),异位胰腺组织2例(6%),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随访3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其中2例出现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美克尔憩室致外科急腹症临床表现多样,病情严重而变化迅速;相应辅助检查并无特征性;及时手术探查有利于减少误诊;肠切除肠吻合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小儿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术后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复习46例术后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有相关文献.分析其年龄特点、临床特征、早期诊断要点。结果46例患儿中2岁以下36例(78.26%),69.56%继发于腹腔内手术后。手术证实45例为小肠套叠(97.83%),另1例为回回结型复套。42例小肠套叠经手法复位成功脱套;3例回回回型复套及1例于首次术后18d再行2次探查的患儿.因绞窄严重、复位困难,而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肠套叠其临床表现不同于原发性肠套叠,与术后早期连性肠黏梗阻在发病时间上也有明显差别。对手术后2周内尤其是1周内发生的机械性肠梗阻.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应考虑到术后肠套叠的诊断。术后肠套叠由于黏连及肠运动功能的改变,罕有自行脱套的机会,确诊后应尽早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91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对患儿进行长期门诊随访.本组患儿发病年龄为6~145月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便白等.所有患儿术前行B型超声、腹部CT、MRCP等检查.Todani分型:Ⅰ型69例,Ⅳ型22例.结果 91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为(129.34±23.50)min,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6.51±4.13)h,术后平均禁食时间为(5.47±0.77)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1.84±2.58)d.术后短期内共发生肠梗阻1例,胰腺炎1例,胆漏3例.肠梗阻1例阻行再次手术治疗,胆漏3例及胰腺炎1例行保守治疗恢复良好.经7个月~5年随访,4例患儿存在偶发腹痛,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3例患儿存在造影剂反流现象,但均无临床表现.营养评估表明所有患儿术后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我院实施的改良Warren胆肠吻合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术式安全可靠,过程相对简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目前临床上报告还很少。笔者2001~2002年收治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患儿2例。现报告如下。 例1:男,8个月。因反复腹胀,排便困难人院。体检:T 36℃,神差,中度营养不良,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高度膨隆,偶见肠型,未触及包块,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肛门指诊(-)。腹部平片报告:小肠肠腔大量积气,扩张,未见液平。钡剂灌肠检查:未见巨结肠征象。全消化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