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曾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0,(1)
目的 对创伤性胰瘘的诊断,处理与预防进行临床分析。材料和方法 外伤性胰瘘患者1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8例,开放性胰腺损伤4例,高流量胰瘘(>200ml/d)8例,低流量胰瘘(<200ml/d)4例,病程1—6月不等,均采用保守治疗,经过禁食,胃肠外营养,应用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充分引流,防治感染。结果 10例痊愈,1例瘘管经久不愈改为手术治疗,行胰尾加瘘管切除而治愈,1例因合并消化道大出血,肠瘘及严重感染而死亡。结论 外伤性胰瘘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引流液中含有胰液,其淀粉酶测定>1000μ/L,瘘管造影时胰管显影,即可确诊。处理的原则是充分引流,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的应用,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可愈合,极少数经久不愈者,病程半年以上者需手术治疗,胰瘘的预防在于对胰腺外伤的恰当处理,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胰管是否损伤采取不同方式,另外术中避免漏诊胰腺损伤,充分胰周引流,有效地术后处理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例闭合性胰体尾横断伤并胰瘘延误诊治的教训分析周晏林1卢实春2韦靖江21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外科(611830)2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无明显腹内脏器合并伤表现的胰腺损伤易被忽略,现报告一例闭合性胰体尾横断伤延误诊治的教训。1临床资料患... 相似文献
4.
5.
黄焕基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2):1680-1680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效果及腹腔镜在胰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14例胰腺损伤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14例胰腺损伤病例除1例合并颅脑损伤、骨盆骨折死亡外,其余均获治愈,其中4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胰液瘘或胰瘘,1例十二指肠瘘,经充分引流后治愈,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结论:胰腺损伤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同进行,手术并发症高,手术方式有各自的手术指征,尽量慎重选用规则性胰腺切除术。腹腔镜对Ⅰ、Ⅱ级胰腺损伤仅行胰腺局部引流者最为合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胰腺损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交通事故增多 ,胰腺损伤有增多的趋势 ,加之胰腺损伤后常并发胰瘘 ,死亡率达10 %~20 %左右[1],故引起许多外科专家的重视。作者回顾分析了1994~2002年21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 ,特别是新近应用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消除胰肠吻合术后胰瘘发生 [2],保留胰腺的成功尝试 ,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 ,女4例 ;年龄13~72岁 ,平均35岁。腹腔穿刺阳性10例、7例CT确诊、14例手术发现。损伤部位 :胰头2例、胰颈2例、胰体9例、胰尾8例。按Luc…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胰腺损伤发生于医学治疗和检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引起术后胰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现对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手术后胰瘘12例原因及诊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9.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或减少胰瘘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但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在5%~25%,胰瘘的死亡率在50%以上。作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胰管内支架管引流加胰肠套入吻合方式行29例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为预防或减少胰瘘的发生,国内外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改进,但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仍在5%~25%,胰瘘的死亡率在50%以上[1-2].作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胰管内支架管引流加胰肠套入吻合方式行29例胰肠吻合术,无1例发生胰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三种胰肠吻合方式下两类胰漏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分析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三种胰肠吻合方式下两类胰漏发生的差异。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8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依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n=36)、胰肠端端双层套入吻合组(B组,n=28)和胰肠端侧双层套入吻合组(C组,n=25)。组间胰漏发生例数差异的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无胰漏发生;B组发生胰肠吻合口漏1例(3.2%)、单纯胰腺渗漏5例(17.9%);C组发生胰肠吻合口漏1例(4.0%),单纯胰腺渗漏4例(16.0%)。3组间胰肠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单纯胰腺渗漏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结果A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25),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可以减少沿缝合针孔渗漏的单纯胰腺渗漏发生机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判定和区分,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确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采用一种改进的手术方法,为了减少胰瘘的发生。方法: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采用胰腺残端与空肠完全套入式吻合,胰液体外引流。结果:无1例出现胰瘘情况,并简化了手术操作。结论:胰-空肠完全套入式吻合加胰液体外引流,对防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肺部感染6例(其中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根据术后有无胰漏分为胰漏组和愈合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血色素、血清白蛋白、血糖、血清胆红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管粗细及胰腺硬度的差异;比较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结合肠内营养支持与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及胰管对肠黏膜端侧吻合胰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除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外,其余术前指标对胰漏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胰漏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愈合组(P〈0.01),胰漏组的胰管直径小于愈合组(P〈0.01),胰漏组的胰腺质地较愈合组软(P〈0.01),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胰漏发生率较其他吻合方式明显减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与术前的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术中的出血量、胰腺的质地、胰管粗细、吻合方式以及肠内的营养支持有密切关系,捆绑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胰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胰瘘的防治进行分析。结果胰瘘发生率为11.1%(16/144),治愈15例,死亡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手术方式及术后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对防治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预防胰瘘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989年9月-2002年6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胰十二指肠疾病32例。其中12例行单纯Child术式重建术,另18例在行Child术式重建后,于吻合口胰侧作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另2例分别行胰空肠端侧吻合和胰尾旷置处理。结果:12例单纯Child术式重就建术后发生胰瘘2例(6.25%),死亡1例(3.1%)。18例行吻合口胰侧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无1例发生胰瘘。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Child式重建后于吻合口胰侧作空肠浆膜下环绕缝合捆扎,可防止或减少PD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20.
我科1993年11月15日收治1例胰腺囊腺瘤病人,术后第4天出现胰瘘,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于1994年1月17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半月前出现上腹部不适,多发生在进餐前后,食欲略有下降,并发现右上腹有一肿物.病程中无发热及全身黄染.CT检查示:右上腹胰头区肿物.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胰腺囊腺瘤切除术,腹腔放置一引流管.正常情况下引流液应逐渐减少.术后1~3天共引出血性液150ml,第4天腹腔引流管突然引出白色液体1800ml,第5天引出1500ml,取引流液化验,淀粉酶高达6327μ/L,诊断为胰瘘.立即给予抑生长素0.1mg每日3次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每日2次肌注,以减少胰液的分泌,促进胰瘘闭合.用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引出白色液体700ml,第2天引出600ml,第3天引出600ml,第4天引出200ml,以后逐渐减少,又过半个月,引流管只引出15ml液体.将引流管拔出1.0厘米半个月后引流管无液体引出,又将引流管拔出少许.于术后51天拔除引流管,胰瘘闭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