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自2011年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后,本院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为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警示,指导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了本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上报的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对13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病人的基本情况、药品分类、给药途经、临床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有43例(占30.71%);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途径给药;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50~70岁人群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大多转归良好。结论:定期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可以提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梅州市35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为多见;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注射给药为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可以减少和预防药害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梅州市35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为多见;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注射给药为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可以减少和预防药害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梅州市35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全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梅州市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类药物、消化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为多见;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注射给药为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可以减少和预防药害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87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临床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7年我院收集并报告的87例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原始报告表以及相关病历、药品使用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反应;用药后第一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最高,多数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良好;口服给药安全性高于静脉滴注。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类药品时,应首选口服给药、常规剂量,加强对患者用药后第一天的临床观察,及时判断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提高该类药品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李蓓 《中国药物评价》2013,30(1):42-43,48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哈尔滨市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间的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22.18%;静脉注射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4.4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5%。抗感染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1.31%。结论:临床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陈迎春 《中国药业》2012,21(18):77-78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至12月收集的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以20岁以下患者(28例,35.90%)为主,老年患者次之;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为药物热。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我院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用药情况的关系。结果:20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多于女性;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肿瘤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7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5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见;不良反应类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将抗菌药物作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以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梁雁  李晓玫 《中国药房》2010,(34):3232-3235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0~2009年收集到的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14例严重不良反应涉及14种抗感染药。其中居前3位的是抗结核药、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肝损害(占34.59%),其次为肾损害(占26.32%)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14.29%)。108例好转或治愈,3例死亡,2例预后不详,1例有后遗症。38例患者有明确的药物过敏史(33.33%)。结论:常用抗感染药致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损害,部分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过程隐匿,若及时发现适当处理,大部分患者可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临床医药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院264例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莹  王玉  曾昭全 《海峡药学》2004,16(5):154-156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近几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自发呈报的264例抗感染药物ADR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64例ADR报告涉及药物13类,61个品种,其中头孢茵素类药物报告例数为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物。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严重的ADR报告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严重的皮肤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结论加强、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3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信息。方法:对本市某医院呈报的2006年度381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评价。结果: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剂型及给药途径、用药品种密切相关。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较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引起ADR的品种以抗茼药为主,其次为中药制剂,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多由静脉滴注引起。结论:应重视ADR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141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11大类84种,其中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其次是抗肿瘤药物;严重及新的ADR分别是35例、1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结论:重视新的及严重的ADR监测,充分发挥护士在ADR报告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贡庆  洪兰  薛青松  叶桦 《中国药事》2011,25(5):456-459
目的为药物利用评价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药学科学数据中心收录的5366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重点分析特殊人群的用药结果、严重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新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用药监测,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重点药品、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的药品应当特别关注,及时发出药物安全警示。  相似文献   

16.
我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探讨ADR的防护。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103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统计。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62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菌药物,共25种,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6种。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575例抗精神疾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抗精神疾病药品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对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575例不良反应中,涉及25种抗精神疾病药品,其中10种药品发生了3种以上不良反应,2种药品发生了5种不良反应。68%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15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3%。结论抗精神疾病药品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心电异常、肝功能异常、锥体外系反应、过敏反应等多见。建议在初期用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探讨ADR的防护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214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214例ADR报告涉及药品127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感染药,共43种,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共19种;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108例次;其中5例为新的、严重的ADR。结论:ADR报告总数偏少。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加强ADR报告意义的宣传,提高对ADR危害的认识,减少和避免严重的ADR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高扬  孟莉  姜德春 《中国药业》2013,22(14):91-9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减少ADR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收集的1 46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对ADR程度分级、药物类别、给药途径、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以及报告人员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共897例(61.31%)。ADR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共492例(33.63%);其次是脑血管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分别是262例(17.91%)和184例(12.58%)。ADR涉及的器官、系统分类及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对ADR监测工作,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考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年1-8月上报的34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和ADR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349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1类159种;ADR报告中,女性46.42%(162/349),男性53.58%(187/349);静脉给药ADR83.09%(290/349);抗感染药物39.54%(138/349),其中氟喹诺酮ADR28.26%(39/138),左氧氟沙星5.73%(20/138)。抗肿瘤药物与心血管系统31.80%(111/349)。ADR的临床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要症状;ADR多为一般性(90.27%),并且转归良好。结论:本组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易发生ADR抗感药物引发的ADR最高,其次为抗肿瘤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