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塞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通过检测12例单纯脑梗塞,11例高血压并脑梗塞病例及1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变化,发现单独脑梗塞组,高血压并脑梗塞组的血糖,血清胰岛素及I/G比值均高于正常。提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脑梗塞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搜集2015-03—2016-0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依据其是否合并急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2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率(81.3%)高于对照组(52.6%),且不同心电图异常类型高于对照组(P0.05)。8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中,不同类型、不同部位、不同预后脑卒中患者,其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与脑卒中的类型及部位有关,且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6—2015-06我院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将高血压无并发急性脑卒中8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和异常表现形式。结果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56.6%;观察组ST-T改变比率为45.8%,高于对照组的20.8%;Q-T延长比率为30.0%,高于对照组的14.1%;心律失常为35.8%,高于对照组的20.8%;房室肥大、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为23.3%,高于对照组的10.4%;在此类患者中,病情在治疗过程中有所恶化甚至死亡的97.22%检查出了异常心电图,在病情有所好转的患者中77.5%的查出异常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会使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且异常类型变得复杂多样;临床上可通过分析心电图的变化情况来推断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病例对照与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319例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和319例对照者,研究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职业、舒张压的增高、体重指数(kg/m2)、饮食习惯、饮酒指数对该疾病发生的作用无相关性(P>0.05),无症状性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粘度增高、冠心病、吸烟指数、脾气暴躁及易激动、糖尿病。结果表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的结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07—2014-07Ⅱ~Ⅲ级2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0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90例未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并对心电图异常率与急性脑卒中的部位、类型及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组分别有146例和44例心电图异常者,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1.11%和48.89%,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波异常(31.67%)、ST-T改变(52.22%)、心律失常(42.78%)、左心室高电压(5.56%)、左心室肥大(7.78%)与两种及以上的心律失常(22.78%)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异常率94.12%,脑干、丘脑、基底节部位的心电图异常率为87.85%,病情恶化或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率95.12%,分别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发生在脑叶、小脑、腔隙部位的脑卒中以及病情好转稳定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且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部位和类型显著相关,并能反映其预后,应对心电图改变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脑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及比值在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载脂蛋白ApoA_1、ApoB_(100),检测对象包括脑梗塞95例、脑出血38例、对照组43例。脑梗塞组中,皮层动脉区梗塞26例,穿通动脉区梗塞69例;初发梗塞57例,复发38例;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脑梗塞正常血压组37例,脑梗塞高血压组58例,将各组的ApoA_1值、ApoB_(100)值及其比值进行比较。结果:脑梗塞全组、皮层动脉区脑梗塞组和穿通动脉区梗塞组的ApoA_1及A/B之值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浓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脑梗塞复发组ApoA_1较脑梗塞初发组有显著性减低,ApoB_(100)值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脑出血组的ApoA_1、ApoB_(100)及其比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脑梗塞高血压组与脑梗塞正常血压组的ApoA_1、ApoB_(100)值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载脂蛋白的ApoA_1、ApoB_(100)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栓调节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对脑梗死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初发脑梗塞患者分为单纯脑梗塞组(24例)和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16例)。健康对照13例。脑梗死发病后第1、3、5、7、14、21天分别采血。血栓调节蛋白(TM)检测采用ELISA法。TNF-α检测采用放免法。结果:1血栓调节蛋白(TM):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第1周、14天TM与单纯梗死组相比下降(P<0.05);21天与单纯梗死组无统计学差异但高于健康对照组。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纯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组第1天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第1周和14天TNF-α明显增高,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21天虽然HAP已控制TNF-α仍高于单纯梗死组(P<0.05)。3脑梗死合并HAP组TM与TNF-α有相关性。随着TNF-α增高,血栓调节蛋白有下降趋势,两者相关关系以Gompertz曲线拟合满意,在高浓度TNF-α时TM降低较快,而低浓度TNF-α时TM降低较慢。结论:脑梗塞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后血浆TNF-α增高,可能导致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抗凝机制的抑制,表现为血栓调节蛋白的下调。这可能是获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随访观察1645例成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和3294例对照者3个月、1年、3年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心房纤颤发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创伤性脑损伤与之后发生的脑卒中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结果①创伤性脑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两组之间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脂血症患者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创伤性脑损伤组患者3个月、1年、3年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3.16%、6.69%、9.36%,较对照组的0.82%、1.70%、4.0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颅骨骨折组的患者3个月、1年、3年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为10.22%、18.25%、22.08%,较无颅骨骨折组的2.52%、5.64%、7.9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能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合并有颅骨骨折的患者更有可能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 资料与方法 资料:痴呆组共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为47—87岁,平均年龄60.9岁。18例经CT证实有脑梗塞灶,其中单灶型3例,多灶型11例,腔隙性脑梗塞4例,合并脑萎缩6例。痴呆出现距首次卒中的时间,1个月4例,1—6个月13例,半年以上5例。有高血压史17例,糖尿病史4例,冠心病史5例,2次以上卒中史10例。入院时血压>20/12kpa者17例,血糖>5.6mmol/L11例,心电图异常者10例(10/14)。由CT证实而无痴呆表现的单纯脑梗塞188例,男135例,女53例。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合并疾病情况,为BPPV的综合治疗及病因探索提供帮助。方法对185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耳石复位法治疗、随访调查,观察BPPV患者的合并疾病情况并按有无合并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半规管累及情况、耳石复位法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185例BPPV患者中合并疾病者136例(73.5%),无合并疾病者49例(26.5%);有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31例(22.8%)、无合并疾病组中双侧BPPV4例(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例中需多次复位59例(31.9%),有合并疾病组49例(36.0%)、无合并疾病组10例(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例患者接受了1~24月随访调查,平均(13.36±3.87)月,30例(23.6%)出现了复发,有合并疾病组102例患者中复发26例(25.5%)、无合并疾病组25例患者中复发4例(16.0%),两组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5)。结论 BPPV患者大多数存在合并疾病且有较高的复发率,有合并疾病者更易发生双侧BPPV,同时合并疾病的存在也降低了单次耳石复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SA检验血管狭窄度情况分为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比较2组基本资料;根据患者血压和Hcy情况分为正常组、单纯高Hcy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组,比较4组血管狭窄情况。结果狭窄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狭窄组,血压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单纯高Hcy血症组、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高Hcy血症组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逐渐升高,应用直线回归分析获得方程:Y=15.54+13.62X,差异具有显著性(F=788.508,P0.01)。结论高血压及高Hcy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正相关性,高血压相对于高Hcy血症在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中作用更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氯氮平与维思通对心电图影响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氯氮平与维思通引致的心电图改变进行了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象为 1999年在我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为符合CCMD -2 -R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年龄 >18岁 ;既往无心脏病史并排除其他严重躯体疾患 ;入组前心电图正常 ;未合并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1.2 方法 随机分为单独使用氯氮平者 (下称氯氮平组 ) ;单独使用维思通者 (下称维思通组 )。对每一观察病例分别于住院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 1、2、3个月末进行心电图检查。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氯氮平组 5 5例 ,男性 3 0例 ,女性 2 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0例脑梗塞急性期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发现未使用降压药物组其水肿带在病后2周和4周减少出现,应用降血压治疗组血压明显降低,但其病灶容积,2周、4周和1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见明显好转,提出降压治疗对该类病人并无益处,保持一定的动脉血压对维持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脑血流量有重要作用。并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20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男126例,女75例;年龄为27~90岁;颈内动脉系TIA151例,椎基动脉系TIA50例;治疗组113例,非治疗组88例,随访时间平均为6年7个月。随访结果:发作终止或发作减少共103例,治疗组82例,非治疗组21例。发作无改善或次数增多15例,治疗组3例,非治疗组12例;发生脑梗塞或心肌梗塞共80例,治疗组26例,非治疗组54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首次TIA后发生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年2个月;非治疗组平均为10个月。本文对影响TIA转归的其他因素作了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变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01—2010‐03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未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10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和表现形式,分析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与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54.72%;观察组 S T‐T 改变比率为48.33%,高于对照组的18.87%;Q‐T 延长的比率为27.50%,高于对照组的13.21%;心律失常为38.33%,高于对照组的21.70%;房室肥大、左心室高电压发生率为20.83%,高于对照组的11.32%;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恶化、死亡患者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为97.22%,病情稳定好转患者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为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会导致异常心电图,且会使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复杂多样;临床上通过心电图的变化可以推断急性脑卒中的病变程度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6例合并CMBs者为脑微出血组;35例无CMBs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两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脑微出血组和对照组随测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随测血压值均明显高于ABP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微出血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H患者(P=0.026);在所有EH患者中,无论有无CMBs,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DBP均10%),但脑微出血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和0.037)。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压动态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对30例脑梗死合并MS、37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2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及其性质.结果 脑梗死合并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斑块总数和不稳定斑块数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0.01),稳定性斑块数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亦明显大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P<0.05 ~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单纯脑梗死组以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病变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影响甚至大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脑梗死患者微量蛋白尿(MA)阳性率及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herothrombotic infarction,AI)患者MA阳性率是否存在差别。方法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未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影响尿蛋白排泄率(UAER)检测结果的83例LI和78例AI患者,以及40例原发性高血压对照者进行UAER测定。统计脑梗死患者MA的阳性率,比较合并高血压的LI、AI与高血压对照组MA阳性率。结果161例脑梗死患者MA阳性率为42·9%;单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45例LI患者和34例AI患者MA阳性率分别为51·1%和58·8%,均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呈现MA高发率;合并高血压病史的LI和AI患者MA阳性率无差别;MA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患者1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心源性病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利用超声对74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91.8%的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7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4例(57%)存在颈总动脉内膜粗糙;2例存在颈内动脉内膜粗糙(29%);1例有心腔内附壁血栓;心功能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为防止心肌梗死后并发脑梗塞,心脏和颈动脉病变的情况同样需要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80例分为:高血压伴抑郁组(90例)、高血压组(90例),另设对照组(健康在校大学生9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结果: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也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和高血压组的肾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高血压伴抑郁组肾素水平与高血压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浆醛固酮水平无差异。高血压伴抑郁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抑郁病程(r=0.412,P<0.01)和血压水平(r=0.369,P<0.01)呈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