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0例明确诊断为GDM的孕妇制订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孕期分别结合孕前标准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监测饮食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及婴儿出生体重。结果:饮食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清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总胆固醇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58±769)g,无巨大儿出生。结论:饮食干预对GDM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血糖、血脂及营养代谢,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早中期妊娠妇女定期进行饮食营养指导对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前血糖正常的早中期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GDM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MES脂肪比、血脂、剖宫产率及新生儿健康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靛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饮食营养分析指导有利于降低妊娠合并症,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围产期母儿并发症,值得推广及大力宣传。  相似文献   

3.
晏堃 《海南医学》2011,22(12):52-53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体重指数、血糖、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个体化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营养宣教、普通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检测15d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尿液尿酸变化。结果实验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酸、尿尿酸均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用个体化饮食治疗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水平,增加尿中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80例孕妇(观察组)于产后30、60、90d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查,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饮食、补钙和维生素D等情况,分别进行饮食、日常运动和营养指导,并与120例(对照组)未接受相关调查与指导的孕妇比较骨密度。结果:于60、90d骨密度检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0d骨密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早期,骨密度变化不明显,但随着骨的丢失,骨密度下降明显,所以孕期营养指导能减少产后妇女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徐邵华  李婷 《吉林医学》2009,30(21):2661-2662
目的:探讨服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的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研究控制饮食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PKU患儿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微量元素。结果:PKU患儿血Z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Ca、Mg、Cu、F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的PKU患儿应及时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保证体内正常的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徐燕  张红 《河北医学》2014,20(2):248-251
目的:探讨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互关系,为D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60例DN患者,依据尿蛋白排泄量(UAE)分为三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1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CTGF及其它生化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尿CTGF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AE增加,尿CTGF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随着病程的进展,尿CTGF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对DN组患者尿CTGF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DN组患者尿CTGF水平与病程和UAE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CTGF水平对DN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DN患者做出准确的诊断,又可密切检测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用于2型糖尿病饮食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遵从糖尿病基本饮食治疗原则,而治疗组给予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的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指导,干预周期都为12周。结果 2组干预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测定值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空腹胰岛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治疗组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个体化与体重化的饮食教育可以很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与提高胰岛素含量,从而有利于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少兰  黎凤彩  李丽芳 《河北医学》2010,16(12):1516-1519
目的:探讨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3例孕24—28周确诊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和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为研究组,在营养门诊定期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B组37例,为对照组,在营养门诊定期进行糖尿病常规饮食管理。两组均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数值变化,分别于32周、38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胱抑素C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观察中,研究组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感染、羊水过少等并发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个体化饮食管理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在监测及治疗上起到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孕早期母体碘营养状况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 例孕早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比色法测定尿碘,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研究母体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结果 ①尿碘缺乏组、尿碘适量组、尿碘超足量组及尿碘过量组的构成比依次为59.3%、21.1%、9.5% 及10.1% ;②不同尿碘营养水平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亚临床甲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碘过量组低甲状腺素血症(低T4 血症)的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3,P =0.009);③碘营养水平>500 μg/L 时,尿碘水平与TSH 呈正相关;④碘适量组FT3 水平高于碘过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碘缺乏组、碘超足量组及碘过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碘营养水平组FT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454,P =0.064);碘过量组TSH 水平高于碘缺乏组、碘适量组及碘超足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碘缺乏组、碘适量组与碘超足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大部分孕早期妇女存在碘缺乏,应适量补碘,但应避免碘过量及碘缺乏。  相似文献   

10.
个体化的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体化的饮食干预与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对35例明确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根据孕期分别结合孕前标准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并结合孕妇饮食情况,血糖、对运动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监测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将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治疗后的FPG、2h PG、HbA1c、TC、TG均较治疗前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体化的饮食干预结合运动指导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124例在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和7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将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含量的差异,并进行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Pearson直线相关,并分析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后95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酸、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尿酸、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呈负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1)。结论: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及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降低与ACS的发生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尿酸和纤维蛋白原及低血清总胆红素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CS发生的预测、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7例在我院常规体检的老年人,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对照组(85例)、增厚组(46例)、斑块组(66例),研究IMT及斑块指标与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增厚组和斑块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者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年龄、男性比例、收缩压、甘油三酯、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斑块指数与收缩压、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是评价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按是否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均检测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水平。心脏超声检测评估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的比值(E/A)及E值与组织多普勒瓣环速度(Ea)的比值(E/Ea)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肌酐、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0.01)。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E/A呈明显负相关(r=-0.779,P=0.000),与E/Ea呈明显正相关(r=0.611,P=0.002)。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尿酸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心功能状况将患者分成3组:A组心功能Ⅰ~Ⅱ级,B组心功能Ⅲ级,C组心功能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法),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治疗前肺心病组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不同程度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比较:C组与A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与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周后,随着缺氧的改善,肺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高低与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程度有关。血尿酸测定可作为评估肺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存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ARAS)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和无ARAS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Cr)、血尿酸(UA)、合并其他大血管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临床资料中年龄、高密度脂蛋白、Cr、UA和其他大血管病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动脉梗阻与患者年龄、Cr、UA、其他大血管病变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高密度脂蛋白、Cr、UA水平及有无其他大血管病变是ARAS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复发患者的特点和原因.方法:分析和田地区37例维吾尔族和16例汉族DKA复发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尿素氮(BUN)、肌酐、pH值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血肌酸激酶(CK)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维吾尔族DKA患者的病程、HbA1c、TG、BUN、CK、pH、CO2 CP与汉族DKA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维吾尔族DKA患者的酮体转阴时间、pH值恢复正常时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和住院时间均大于汉族DKA患者(P <0.05~P<0.01).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差于汉族患者(P<0.01).结论:维吾尔族的DKA复发患者的病情比汉族更重、恢复更慢.要重视维吾尔族DKA的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和田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宣教、饮食指导才能改善和田地区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妊高征孕妇机体尿酸的变化情况,探讨尿酸在妊高征患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167例不同严重程度妊高征孕妇作为病例组,比较两组尿酸水平及不同尿酸水平妊高征患者的围产儿情况。结果:不同严重程度妊高征各组及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血清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高征患者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0.516、0.427,P〈0.05);不同尿酸水平妊高征围产儿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围生儿病死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妇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血清尿酸浓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围产儿结局有一定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费扬  李红 《浙江医学》2011,33(3):341-343,34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血糖、血脂、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将10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分为临床甲亢组、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并设健康对照组46例,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空腹血糖(FPG)和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水平.结果 经年龄、性别、血压、体重等因素校正后,临床甲亢组FP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临床甲减组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亚临床甲减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甲亢组血TG、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临床甲减组上述各项血脂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均P<0.01),亚临床甲减组上述各项指标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 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除血糖、血脂外,血尿酸水平亦有明显的变化,在临床中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城市荔城农村老年高尿酸血症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探索社区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分阶段系统随机抽样,抽取荔城街农村60岁以上老人1036名,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尿酸、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调查时间为2013年1~6月。根据血尿酸结果进行分组,结果大于标准值的作为高尿酸血症组。另外在血尿酸结果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等量的人群作为正常组。结果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18.3%(190/1036).其中,男患病率为22.5%(86/383);女患病率为15.9%(104/653)。与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P〈0.05),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明显升高(P〈O.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9.746,95%CI:4.911~19.342)、血脂异常(OR=5.281,95%CI:3.277。8.513)、吸烟(OR=2.035,95%CI:0.989-4.191)、高血压(OR=1.810,95%CI:1.197~2.736)、超重肥胖(OR=1.572,95%CI:1.103~2.239)及性别(OR=O.661,95%CI:0.456~0.959)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结论增城市荔城农村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广州其他地区低,影响因素可能包括肾功能不全、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超重肥胖及性别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疆地区高钙、高嘌呤饮食下管理限量内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对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成石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270只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成27组,应用3×3析因实验设计,分别在高钙、高嘌呤饮食情况下,取三个剂量水平(0,0.5 mg/kg和1.0 mg/kg)三聚氰胺作为诱石剂,分别于8周、12周、16周测SD大鼠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于16周采用麻醉法将SD大鼠处死,剖腹使用六六视觉体视显微镜系统观察SD大鼠的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器官的结石形成情况,分析比较高钙、高嘌呤饮食情况下,不同管理剂量三聚氰胺对SD大鼠肾功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对泌尿系形成解释的影响.结果:①在同一CnBn水平下,不同水平三聚氰胺对SD大鼠体质量的影响未见统计学差异;②A(三聚氰胺+碳酸钙)、B(三聚氰胺+腺嘌呤)和C(时间)三因素对SD大鼠血光抑素、血肌酐、血尿酸及血清钙的影响未显示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中,B、C两因素对SD大鼠血光抑素、血肌酐、血尿酸及血清钙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③16周时,不同剂量三聚氰胺+腺嘌呤饮食情况下,大鼠的血光抑素、血尿酸及血尿素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④不同因素Cx-AxBx各水平间,SD大鼠泌尿系形成结石情况比较显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量范围内的三聚氰胺+腺嘌呤在一定时间的累计下可造成染毒16周的大鼠肾功能损害,但并未显示形成肾结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