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有关,瑞格列奈是最新一代非磺脲类快速作用促胰岛素分泌剂,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方明 《海峡药学》2012,24(4):100-102
目的比较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和伏格列波糖(伏格列波糖组)。服药8周后,观察患者餐后0min、30min、60min、1h、2h血糖,胰岛素分泌、白细胞(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单剂量二甲双胍和伏格列波糖降低标准餐后血糖的效果相似。与伏格列波糖相比,二甲双胍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标准餐后30min后胰岛素分泌水平,改善白细胞WBC和CRP水平(P<0.05,P>0.01)。结论二甲双胍在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及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方面优于伏格列波糖,这可能与其部分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3.
Schramm TK  Gislason GH  Vaag A 《药品评价》2011,8(13):10-10,13
研究纳入丹麦1997~2006年间107806例起始胰岛素促泌剂或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20岁,没有使用过胰岛素单药和联合治疗)其中9607例患者既往存在心肌梗死史.随访时间3.3年,每3个月为一个区间,收集不同胰岛素促泌剂或二甲双胍的处方,如果某区间无处方量则以之前最多3个处方量的区间 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分析我院口服降糖药应用现状和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2015年我院口服降糖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和双胍类;DDDs 排序中,前2位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2015年二甲双胍上升为第2位;3年中,瑞格列奈、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位列单品种销售金额前3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位列单品种DDDs前3位;α-糖苷酶抑制剂的DDC最高,格列齐特最低。结论:我院口服降糖药选择基本合理,但选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倾向性较大,二甲双胍并无绝对优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二甲双胍和拜糖平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2例和拜糖平组28例,疗程为24周。结果二甲双胍和拜糖平降低FBG(空腹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96.9%、85.7%,;P<0.01,对PBG(餐后2h血糖)的有效率分别为97.6%、93.8%,P<0.01,两种药物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结论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优于拜糖平,拜糖平降低餐后血糖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二者对胰岛素的分泌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或胰岛素促泌素瑞格列奈联合用药对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功能、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观察,治疗期间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7.9%与观察组的5.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显著治疗效果,可对早相胰岛素分泌予以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期相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损害是引起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新型促胰岛素分泌剂,作用在胰岛β细胞膜上的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较磺脲类药物能更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其安全性良好,低血糖症发生率低,有着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可单独或与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等联合使用。本文就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众多,包括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以及α-糖苷酶抑制剂、尽管上述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但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局对比结果尚不明确,尤其是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格列齐特组(格组)和服用二甲双胍组(二组),服药6周内每2周随访1次空腹以及餐后2h血糖,对二甲双胍组内服药前后的血糖比较以及两组服药前后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甲双胍能改善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值,疗效显著;同时二甲双胍组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优于格列齐特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同时也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把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格列苯脲,治疗组使用二甲双胍、门东胰岛素30注射液。结果 16周的疗程结束之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陆颖理 《家庭用药》2013,(12):20-20
1921年夏天,四位加拿大医生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人类终于拥有了第一件堪与糖尿病较量的“武器”。之后的近百年,从日臻完美的胰岛素制剂,到专门针对2型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人类从未停止过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脚步。无论是广泛应用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大器晚成的二甲双胍,抑或毁誉参半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每一步都象征着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崭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强化降血糖效果。方法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苹及二甲双胍治疗5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并与口服拜糖苹及二甲双胍治疗5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做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患者体质量等。结果与口服拜唐苹及二甲双胍组相比,甘精胰岛素联合拜糖苹、二甲双胍组血糖达标率高,HbA1c明显下降。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拜唐苹及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糖,HbA1c更加达标。  相似文献   

14.
Jacobsen  PK  Lund  SS  侯志强 《药品评价》2008,5(1):29-29
许多I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大量胰岛素治疗后仍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它可以改善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这一研究旨在观察治疗欠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1年后与安慰剂组相比的变化。100例I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二甲双胍治疗(1g/次,每目2次)或安慰剂冶疗12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DDP-4抑制剂西格列汀辅助二甲双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为2型糖尿病治疗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实验组给予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随访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性和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之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结论 DDP-4抑制剂辅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高,并且有利于防止低血糖情况的发生,二者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二甲双胍单用。  相似文献   

16.
速读     
《药品评价》2012,(16):6-7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胰岛素序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一项多国研究报告,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序贯加用利拉鲁肽和地特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可被多数患者耐受,患者血糖控制佳、体重持续减轻且低血糖发生率低。该研究纳入988例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  相似文献   

17.
刘晓  李涛  王涛  谢娜 《北方药学》2018,(3):94-95
目的:观察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病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单独胰岛素(胰岛素组)、单独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对比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P)和HbA1c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远高于胰岛素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胰岛素组与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三组FBP、HbA1c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本组内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胰岛素组与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水平远低于联合组(P<0.05),治疗后胰岛素组与二甲双胍组上述指标数据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FBP和HbA1c水平,但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熊红霞  曾兆良 《重庆医药》2009,38(14):1821-1821,1834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钠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已经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1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罗格列酮钠、二甲双胍及单纯饮食运动治疗6周,以空腹血糖(FPG)与空腹胰岛素(Fins)乘积的倒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罗格列酮钠组与二甲双胍组ISI均有所上升,但罗格列酮钠组上升更为显著,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ISI无改变。结论罗格列酮钠较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继发性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替代口服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配合二甲双胍或(和)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及其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符合参与观察对象的T2DM患者50名,进行12周的随访,通过患者自身2种治疗方案前后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继发性口服降糖药物失效的T2DM患者,应用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替代口服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配合二甲双胍或(和)α-糖苷酶抑制剂,对T2DM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方法选择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组、"胰岛素+二甲双胍"组、"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定期监测血糖,调整用量,计算并比较各组患者糖尿病缓解率;同时,研究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总缓解率为43.1%,"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缓解率为57.1%。根据结果,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缓解组病程比未缓解组短(P<0.05),缓解组BMI明显>未缓解组(P<0.01),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式,且病程短、BMI值高的患者更容易达到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