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108例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 ,将 10 8例Holter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10 8例冠脉造影中冠脉狭窄≥ 5 0 %者 6 6例 ,冠脉正常者 42例。Holter监测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 ,前者 (冠脉狭窄者 ) 2 4例 ,后者 (冠脉正常者 ) 7例。Holter监测检出ST段无异常变化者 42例 ,后者 35例。Holter监测检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 36 .4% ,特异性 83.3% ,预测准确性 77.8%。提示敏感性与冠脉病变及监测导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常锦梅  马智琳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414-1415
<正>目前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手段是冠状动脉造影(CAG),但价格昂贵,不易被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DEC)不仅能检测出心律失常,而且能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1]。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70例有胸痛史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动态心电图检测,现将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心电图(ECG)发明至今已经经历120年历史,其诊断冠心病具有方便、无创、重复性好、经济的特点,在冠心病的诊断中,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一般常规查静息12导联ECG,而本文的53例患者因反复发作胸痛、胸闷除常规查静息12导联ECG外均加做右心室导联(V3R-V5R)和正后壁导联(V7-V9),18导联静息ECG以排除对右心室与左心室后壁缺血性改变的漏诊,但其结果均为大致正常,临床拟排除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对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12导动态心电图 (12导Holter)对冠心病 (CHD)患者病变冠脉及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87例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 ,同期内 (间隔 <1周 )分别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 12导Holter检查 ,以CAG作为对照 ,对 12导HolterST段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单支组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在冠脉狭窄≥ 75 %组较冠脉狭窄 5 0 %~ 74 %组增大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②单支组LAD病变 16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4~V65例 ,ⅡⅢavFV5V611例 ;RCA病变 8例 ,ST段压低表现在ⅡⅢavF 1例 ,ⅡⅢavFV5V67例 ;LCX病变 1例 ,ST段压低表现在V5V6。结论 根据ST段压低出现导联、压低幅度和持续时间 ,可以对病变冠脉及病变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即刻心电图(IE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2例CAD患者分别在胸痛发作及静息状态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STT变化,同期内(<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CAG相比IECG检查诊断CA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78.9%。结论:IECG对CAD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CAG的筛选及补充手段,对于CAD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有其时间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及冠脉造影(CAG)对老年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1例老年心脏病患者的UCG、ECG、DCG及CAG检查结果.结果 181例患者中,对于心肌缺血性疾病(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AG、DCG、ECG和UCG;心律失常的检测中,两种心电图检测以DCG为佳;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检测,UCG对左心增厚和肥大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CG和ECG组.结论 不同检查方法对于不同心脏疾病的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当根据病情、疾病特点,结合临床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找到对老年性心脏病最佳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ST段变化及起搏器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但通道数目少或伪差等原因对ST段下移变化反映不全面。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动态心电图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9月~ 1999年 5月住院病人 ,共 171例 ,男 10 9例 ,女 62例 ,最小 2 6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2 .2± 4 .8岁。 2 2例糖尿病 ,2 7例高血压病 ,2 5例高脂血症 ,14例糖尿病和高血压 ,所有病人均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或造影后或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前 1月内配带动态心电图。1.2 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 …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8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心电图(ECG)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照分析,评价2-DE、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示:2-DE及ECG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1%和59.8%(P>0.05),特异性为94.6%和75.7%(P<0.05);冠脉狭窄<75%时敏感性分别为28.9%和36.8%(P>0.05),狭窄≥75%时则为92.8%和72.4%(P<0.05);对陈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为100%。2-DE检出病变部位,范围较ECG所示更特异。更符合责任冠脉供血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72例CH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HRV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结果:CHD组HRV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HRV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D患者HRV明显下降,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琳  董亚茹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39-154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更常见原因是颅外而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探讨了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严重度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严重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百分比、Gennis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降低不仅与冠脉狭窄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冠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关,提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HRV降低的重要因素,HRV降低程度对冠心病严重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7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Holter监测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特异性84%,精确度81.42%,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12导联Holter对冠心病的检出率越高。结论12导联Holter为目前较理想的诊断冠心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但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45例疑诊CHD先后作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和观察粥样斑块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非CHD 44例,CHD 101例,IMT为(0.75±0.10)mm和(0.99±0.29)mm;颈部斑块发生率25%(11/44)和77.22%(78/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硬斑块组发生CHD最高96.55%,软斑块组次之83.33%,无斑块组最低41.0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以IMT≥0.85mm或出现斑块来预测CHD,敏感性77.22%,特异性81.81%,阳性预测值83.72%.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增加与CHD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测CHD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硬化超声表现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疑诊冠心病患者83例,行颈动脉高频彩超探查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冠心病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其冠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大于颈动脉正常组,特别是颈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弥漫性硬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成像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获得的数据用64层螺旋CT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斑块进行分析,并设20例无冠心病的正常者作对照.结果 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数量高于正常组;不同性质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和稳定心绞痛患者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混合斑块、软斑块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可对冠状动脉的斑块成分和形态作出正确检查,并揭示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12导Holter、3导Holter和ECG对冠心病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导Holter)、3导动态心电图(3导Holter)和常规心电图(E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CHD)思考,同期内(间隔小于1周)接受12导Holter、3导Holter及ECG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Holter、3导Holter和ECG对CHD的检出率分别是86.7%、76.7%和46.7%,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l)。结论 在冠心病的检出方面,12导Holter优于3导Holter和EC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秒双螺旋CT(DH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亚秒DH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和冠状动脉造影(CAG)。DHCT采用层厚2mm、螺距1.5速度0.7秒进行平扫,然后增强和三维重建。结果用CAC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79%和84%。冠心病组的CAC积分(217±395)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8±84,P<0,001)。结论亚秒DHCT检测CAC简单方便,用来诊断和预测冠心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莉  姜静 《西部医学》2010,22(1):142-143
目的探讨冠心痛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壁光滑程度、内-中膜厚度和有无动脉硬化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例冠心病患者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71.1%;非冠心病组35例中有10例(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时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变化及二维超声观察主动脉瓣钙化,研究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196例行冠脉造影(CAG)受检者进行颈总动脉检查,记录血管弹性指标,包括弹性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同时二维超声观察主动脉瓣有无钙化,并将上述结果与CAG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颈动脉弹性减退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β、Ep与CHD呈正相关(r=0.281,r=0.253,P<0.01,P<0.05),AVC与CHD呈正相关(r=0.173,P<0.05).结论 颈动脉弹性减退及主动脉瓣钙化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冠心病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nd predictive value of variation of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detected by echotracking (ET) technique and 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 detected by two -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The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of 196 case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CAG) for suspected CHD were detected by echotracking (ET) technique and the indicators of artery elasticity were recorded, which includes elasticity modulus ( Ep), stiffness parameter ( β ), arterial compliance ( AC ) and pulse wave velocity ( PWVβ ).And 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 was detected by two - 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T test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results of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CAG. Results The indicators β, EP of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tent of CHD( r =0. 281,0.253; P < 0.01, < 0.05). In the mean tim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 and the extent of CHD was found (r = 0. 173, P < 0.05). Conclusions Carotid artery elasticity reducing and AVC are high risk factors of CHD and have great values in predicting C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