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3岁巨大儿与正常儿心理行为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上海国际妇幼保健院统计,1996年巨大儿出生率为新生儿总数的9.48%,1997年为10.34%。中国妇女报报道,根据苏州市妇女保健所提供的资料,1997年和1998年两年共出生巨大儿881人,占新生儿总数7%,超过国内资料1990年统计的6.49%的水平。巨大儿可致难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增高。产后巨大儿相对性营养缺乏可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生长发育。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巨大儿中的6%将来可导致肥胖儿。目前有关巨大儿心理发育方面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巨大儿与正常儿在心理发育方面是否有差异,巨大儿在心理发育方面是否也有不利的一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于1999年对1996-1998年出生的0-3岁年龄段儿童进行1次很小数量的预试验性测查。由于绎费所限,本次预试验性测查对象标准仅以同一年龄段是否巨大儿或正常儿为依据,而未划分男女性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0~3岁生长发育情况。方法选择2011—2013年出生并在杭州市拱墅区大关上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保健的97名巨大儿,按1∶3的比例选择同期出生、同性别的291名正常体重儿,比较两组在0~3岁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并比较出牙、贫血、语言及行为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巨大儿组母乳喂养61人,占62.89%,母乳喂养平均持续时间为7.7个月;正常体重儿组母乳喂养191人,占65.64%,母乳喂养平均持续时间为7.2个月;两组各月龄段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0~3岁不同月龄的身高、体重和头围均大于正常体重儿(P0.05);巨大儿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为37.11%,高于正常体重儿组的22.34%(P0.05)。巨大儿组乳牙萌出年龄平均为(7.81±1.83)月龄,早于正常体重儿组的(8.56±2.35)月龄(P0.05)。巨大儿组乳牙长齐年龄平均为(31.61±4.49)月龄,正常体重儿组为(31.75±3.67)月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肋外翻发生率为15.46%,高于正常体重儿的7.56%(P0.05);两组缺铁性贫血、语言和行为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的母乳喂养情况相近;巨大儿体格发育超过正常体重儿,更易出现肥胖和肋外翻;语言及行为发育与正常体重儿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降低儿童死亡率,确保《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搞好6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尤其是0~3岁体弱儿专案管理.方法对186例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针对体弱儿的临床表现,制订不同的干预措施,定期分析、评价.结果低出生体重、Ⅱ°以上营养不良纠正率分别为98.80%和92.00%,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均取得满意疗效.结案率分别为98.00%和91.12%.结论广东沿海地区虽阳光充足,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但儿童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主要是由儿童缺少户外活动,挑食、偏食、不合理饮食习惯所致.  相似文献   

4.
<正> 首都儿研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我国儿童发育资料共同研制出第一个我国独立设计的量表,儿-心0~3岁小儿精神发育量表.我们与北京儿研所协作,用横查法,扩大样本来进一步验证儿-心0~3岁小儿精神发育量表的实用价值.同时我所又与市郊区、桦甸市妇幼保健所协作,对本地区城乡0~3岁小儿精神发育进行了抽样调查. 材料与方法一、测查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一)测查对象是正常、健康的0~3岁小儿. (二)凡属领养、早产、双  相似文献   

5.
6~11岁肥胖与正常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6~11岁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安徽省安庆市与铜陵市111名肥胖儿童和415名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肥胖组儿童及分性别男、女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36.94%(41/111),40.38%(21/52)和33.90%(20/59),相应地均远高于正常组儿童的9.64%(40/415)(χ2=50.09,P<0.01),10.34%(21/203)(χ2=27.15,P<0.01)和8.96%(19/212)(χ2=23.30,P<0.01);2组行为问题发生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χ2=0.23,P>0.05)。肥胖组男童除交往不良,女童除社交退缩和攻击性,其余行为问题因子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组;男、女儿童共有的6个行为问题因子,肥胖组与正常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11岁肥胖学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易出现行为问题,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和儿童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3~14岁的572名正常儿童分别测量直肠和腋下或口腔和腋下温度,分析不同年龄小儿的体温正常值范围及不同测温法的相互关系,发现小儿体温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年龄阶段小儿体温正常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由此认为判定小儿有否发热应注意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7.
巨大儿与13~18岁青少年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生体重4000g以上与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的关系,为探讨出生体重与青少年BMI及腰围的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共抽取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的13~18岁青少年3458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根据出生体重分为巨大儿组(n=514)和正常出生体重组(n=2944)。结果巨大儿组身高、体重、BMI及腰围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值均〈0.01)。巨大儿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2%和10.5%,正常出生体重组分别为11.4%和6.5%。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巨大儿组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正常出生体重组的1.404和1.552倍。以腰围为应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出生体重为腰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巨大儿组青少年BMI和腰围均存在异常。肥胖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抓起。  相似文献   

8.
高危儿0~3岁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3岁是一生中体格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高危儿在O~3岁进行早期干预是促使他们的体格智能全面发展或得到一定恢复的最有利时期.本文针对国内外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方法、系统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钱慧霞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11):625-626
体弱儿是指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反复疾病困扰而引起体格生长发育、精神发育、心理发展受到明显影响的儿童。体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儿保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内容。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衢州市体弱儿发生的相关因素,探索更好的管理办法,为保健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现对我院423例体弱儿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3岁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菲  吴康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14-4016
目的:了解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目前饮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的进食行为调查表调查1~3岁婴幼儿奶瓶和杯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3岁婴幼儿使用奶瓶相当普遍,学习用杯的技能并没有在适当的年龄得到训练,带养者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结论:1~3岁婴幼儿缺乏足够多的机会学习,从杯中饮的进食能力的发育还没有受到家长及儿童保健医生的重视,应在适当的年龄训练婴幼儿的进食技能。  相似文献   

11.
有关儿童的适应能力和相关因素,国内外已有报道。为了解舟山海岛3~12岁儿童适应行为,本研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对舟山海岛1630名3~12岁儿童适应行为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于2003年4—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舟山市区的8所幼儿园、2所小学3,12岁儿童共1630名。  相似文献   

12.
O~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2004年8月开展孕期和产后母婴口腔保健项目对0~3岁儿童入园时龋病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孕期和产后母婴口腔保健项目,2004~2007年在海淀区20所幼儿园选择入托时年龄在2~3岁的儿童,口腔检查由口腔科医生按照WHO标准进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儿童母亲是否在孕期和产后接受过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检查,与2005年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20%以上儿童母亲在孕期和产后接受过母婴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与2005年前比较,2006年后0~3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孕期和产后口腔保健管理有助于改善0~3岁儿童入园时的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2004年8月开展孕期和产后母婴口腔保健项目对0~3岁儿童入园时龋病的影响.方法:自2004年起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开展孕期和产后母婴口腔保健项目,2004~200r7年在海淀区20所幼儿园选择入托时年龄在2~3岁的儿童,口腔检查由口腔科医生按照WHO标准进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儿童母亲是否在孕期和产后接受过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检查,与2005年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价0~3岁儿童口腔保健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20%以上儿童母亲在孕期和产后接受过母婴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与2005年前比较,2006年后0~3岁儿童患龋率和龋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孕期和产后口腔保健管理有助于改善0<3岁儿童入园时的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邵红  唐述文  李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83-458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3~6岁儿童行为发展现状,探讨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7所幼儿园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其中符合条件的3~6岁儿童共1984名;对每个儿童进行丹佛发展筛查测试(DDST-R),并对其幼儿园教师及家长进行Conners教师问卷(TRS)和家长问卷(PSQ)调查。结果:①行为发展现状:DDST-R、TRS与PSQ行为问题总检出率分别为7.61%(151/1984)、7.35%(142/1933)和7.50%(145/1933),检测结果一致(P>0.05);②相关性分析:TRS与PSQ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与儿童行为发展关系密切,其中相关程度最高的因子是多动指数与多动(P<0.01);DDST-R各能区与Conners问卷中各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儿童行为测试表现出的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以及大运动能区的异常与问卷中的多动及多动指数有关(P<0.05)。结论:加强对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监测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儿童行为发病相关因素调查表对镇江市城乡72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4.2%,男女儿童检出率分别为28.4%和1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P< 0.01),男童A行为(违纪行为)明显多于女童(x2=9.45,P< 0.01),N行为(神经症性行为)及M行为(混合行为)未发现性别差异,农村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城市(x2=10.87,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儿童行为障碍的相关因素为母孕期情绪、分娩方式、分娩时异常情况、儿童性别、儿童年龄及城乡区别6个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期焦虑或抑郁、分娩时异常情况、男童、农村与儿童行为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农村儿童行为问题多于城市儿童.儿童行为问题与母孕期不良情绪及孕产期异常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兰州市2~3岁幼儿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 2~3岁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对181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81例2~3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5%,其中男童14.3%、女童17.1%;2岁14.7%、3岁16.9%;性别与年龄在行为问题各因子上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问题、破坏行为、抑郁是不同年龄与性别儿童检出率较高的共有行为问题。结论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外实证研究和对儿童认知与情绪发展水平考虑,把0~5岁儿童嫉妒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6~12个月,初级形式嫉妒;1~3岁,无区分嫉妒;3~5岁(尤其是3.5岁后),有区分嫉妒。6~12个月儿童因认知水平有限,尚不能理解母亲关注另一儿童对自己与母亲关系所造成的影响,但本能地表现出抗议和接近母亲的行为。1~3岁儿童随认知能力发展,已经可以理解母亲与另一儿童关系对自己与母亲之间亲密关系会造成干扰,因此对夺取母亲注意的霸占者表现出强烈嫉妒。但这种嫉妒尚未分化,对同龄儿童和比自己小的儿童会表现出同等程度的嫉妒反应。对于3~5岁儿童来说,嫉妒反应已经分化,对同龄儿童嫉妒程度远超过比自己小的儿童,且与1~3岁儿童相比,嫉妒反应更加温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气质及心理行为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2~3岁)和Carry儿童气质系列中《12~36月龄儿童气质问卷》,对60名2~3岁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和其中48患儿的气质特征进行调查,并以6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两组儿童在气质类型的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在坚持性、反应阈等气质维度得分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表现出社交退缩、攻击等心理行为问题。 【结论】 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有自身的气质特点,同时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应采取适宜教育方式,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