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新  马建 《武警医学》1996,7(6):361-361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114例护理体会武警四川总队医院肾内科王新马建陶先军李顺德①(成都610041)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一组以全身和神经系统为主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林芝 《西南军医》2005,7(4):84-85
目的 小结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采用碳酸氢盐透析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 经过及时有效的观察及相关护理,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 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吴培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605-1606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病征。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已成为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但透析期间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了透析效果,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防治肾透析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已成为目前肾脏病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文献对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莉  胡俊梅 《西南军医》2011,13(2):388-388
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肾移植围术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是尿毒症的急危重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死率很高[1]。现将我院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突发心力衰竭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入院。在肾内科行透  相似文献   

5.
营养性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性透析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初步研究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郑丰,黎磊石中图法分类号R692.5营养支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尝试对腹膜透析的病人经腹膜径路提供营养。1临床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急...  相似文献   

6.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长期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时间延长,可出现内瘘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导致内瘘功能不良,影响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尿激酶局部溶栓和外科手术等,该文就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孔玲芝 《西南军医》2007,9(4):140-140
动静脉内瘘是专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血液透析而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透病人的“生命线”,具有以下特征:(1)易于反复建立血液循环;(2)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可达200ml-250ml/min;(3)内瘘使用时间较长,不必经常手术干预;(4)没有明显并发症,所以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治疗和生存。而且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机体抵抗力低,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无论是病人还是手术室护士。都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曲霉菌、新型隐球菌等.膜醭假丝酵母菌(Candida pelliculosa)引起的感染,国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多次从该患者腹透液中分离出真菌,并经API20C System鉴定为膜醭假丝酵母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做为常规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性中毒及其它疾病,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肾替代治疗中移植固然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好办法,但是并不影响血液透析的发展,反可促进透析技术的提高。现将血透室自2002年3月至2005年  相似文献   

10.
岳凤荣  粟永波 《武警医学》1999,10(8):471-471
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诱导期透析是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透析过渡的一段时期,此时患者还不习惯透析,由于体液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尿毒症毒素突然变动,病人容易出现各种透析并发症,其中以失衡综合症、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为常见。我院于1989年11月~1996年12月对尿毒症患者170例进行透析,出现并发症50例其中严重并发症10例,由于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均转危为安,完全过渡到维持性透析。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1岁…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低血压发生率占25%~40%(吴国荃主编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了充分地实施透析,保证适当的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肾脏透析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患者 ,于透析前 1h、透析开始后 1h、透后 1h、透后 3d分别行静脉血测定 :血小板计数 (PC)、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组织纤溶酶原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结果 :透析开始后PC下降 (P <0 0 5 ) ,PT延长 (P <0 0 5 ) ,APTT显著延长 (P <0 0 1) ,透后恢复 ;透析后t PA和D D增高(P <0 0 5 )。结论 :肾脏透析可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13.
李丽娟  王超  陈蓉 《西南军医》2003,5(6):11-12
目的 评价肾脏透析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于透析前1小时,透析开始后1小时,透后1小时、透后3天,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结果透析开始后PLT下降(P<0.05),PT延长(P<0.05),APTT显著延长(P<0.01),术后恢复,透析后t-PA和D-D增高(P<0.05)。结论 肾脏透析可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征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的一组以全身和神经系统为主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它起病急,病情重,如果预防及处理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我院自1996年-2001年间由于加强对失衡综合征预防和处理,使其发生率从2.72%下降至0.46%,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62例重症鱼胆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胆中毒是一个严重的临床急症,可于服胆后1~4d内迅速发生急性肾衰、肝脏损害、心肌损害等致命性的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临床上处理十分困难,病死率高。国内于1965年首次报告,在目前为止已达786例。其中重型中毒患者573例(简称国内组)。行血透治疗351例,腹透治疗66例、直肠透析治疗16例。转为慢性肾衰2例。死亡57例,死亡率9.9%。我院1987~1998-06共收治鱼胆中毒86例,其中重型中毒62例均有急性肾功能衰竭,鱼胆中毒的救治主要是重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及骨钙素的变化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检验科皇甫立云,张乐新,童敏(合肥230041)为探讨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N)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中的变化,本文对CRF、血透(HD)、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肾移植患者...  相似文献   

17.
心功能衰竭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边疆地区由于条件所限,表现尤为突出,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现就我院2003~2008年所收治402例患者中318例心功能衰竭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心脏并发症发病率高,它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异常[1].超声检查是动态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最佳的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图像清晰可靠的特点[2].笔者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单针双腔管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能迅速建立的常用暂时性血管通路之一。临床主要用于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食物中毒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瘘成熟前维持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建立,是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即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又为操作者减轻了工作负担。自2000年1月开展中心静脉置单针双腔管术,通过对161例病人的临床应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35例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高原老年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发病率高,入院时病情重等特点,并分析了相关原因。治疗上针对原发病的治疗、预防并发症和透析相结合,并认为吸氧辅助治疗,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改变肾脏微循环,促进肾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