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钩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钩突骨的形状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钩突骨的长度为 (19.6±3 .1)mm(14 .0~ 2 5 .0mm) ;宽度为 (4 .3± 1.2 )mm(2 .0~ 7.0mm) ;厚度为 (1.4± 0 .5 )mm(1.0~ 4.0mm ) ;其长轴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5 0 .6°± 5 .3°) (4 2 .0°~ 60 .0°)。结论 :筛漏斗及钩突的解剖形态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解剖因素。  相似文献   

2.
胰头钩突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相关临床学科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40例成人尸体和断层标本,对胰头钩突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结果 钩突的形态和大小个体差异较大,尤其是在肠系膜上静脉处的上下径和前后径,没有一例胰头钩突越过肠系膜上动脉的后方达其左侧,结论 本文提出了钩突范围的界定,钩突与肠系膜上动脉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额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经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提供额窦的影像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多方位薄层CT扫描 ,观测额窦向眶上、眶顶及筛窦上方的气化程度并进行影像解剖学分度。结果 :未发育者占 3 % ;Ⅰ度额窦占 3 2 % ;Ⅱ度占 46 % ;Ⅲ度占 19%。结论 :额窦的气化发育变异很大 ,Ⅲ度额窦的病人不宜采用冠状位颅面联合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筛窦外科手术提供影像解剖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部标本采用高分辨CT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以及水平位薄层扫描 ,观测了筛窦的各主要径线。结果 :筛窦的左右径 :前端 :左 9.4± 1.5mm ;右 9.7± 2 .1mm ;后端 :左 15 .5± 4.2mm ;右 15 .1± 4.1mm ;上下径 :外侧前端 :左 2 9.1± 6 .8mm ;右 2 7.3± 6 .9mm ;外侧后端 :左 2 1.2± 8.2mm ;右 2 1.6± 6 .8mm ;内侧前端 :左 18.6± 7.5mm ;右 17.8± 6 .9mm ;内侧后端 :左 15 .9± 4.3mm ;右 16 .1± 5 .1mm。前后径 :上部 3 3 .0± 5 .2mm ;下部 3 2 .3± 5 .4mm。结论 :三种不同层面的薄层扫描可给筛窦影像解剖研究者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解剖数据 ,为筛窦的三维立体成像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5.
经蝶进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为经蝶进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观测鞍区手术最常用的 2种进路经鼻外筛窦蝶窦进路及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的相关影像解剖。结果 :前鼻棘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5 6 .5± 5 .9mm ;右侧 :5 4.9± 7.2mm ;鼻根点至蝶窦前壁的平均距离 :左侧 :44 .3± 5 .6mm ;右侧 :44 .0± 6 .5mm ;前鼻棘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74.5± 6 .4mm ;右侧 :73 .8± 6 .8mm ;鼻根点至鞍底中点的平均距离 :左侧 :6 0 .9± 7.2mm ;右侧 :6 0 .2± 7.8mm。 2种进路的解剖距离相差 12~ 14mm。结论 :CT影像解剖测量对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路更具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钩突增生常导致颈椎病发生,无需内固定的钩椎关节切除术具有重要意义,但尚存诸多问题。目的:建立全颈椎(C0-T1)三维有限元模型,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探究颈椎关节突的应力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临床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岁男性正常成人志愿者进行全颈椎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来获得原始数据,应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Abaqus等软件技术建立C0-T1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在C5椎体上构建单侧钩突切除50%、100%和双侧钩突切除100%的3种模型组,然后加载相同力矩赋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种工况,以观测切除不同范围钩突后颈椎关节突关节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与位移变化。结果与结论:(1)通过构建全颈椎正常与切除钩突不同范围后的有限元模型,加载相同力矩后发现颈椎关节突的受力集中区由正常组的C6处上移至切除不同范围钩突组的C5处,得出关节突的受力随椎序增加呈现递增趋势;(2)...  相似文献   

7.
后筛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提供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更具指导意义的后筛窦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冠状位、矢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 ,从不同层面及不同方位观测后筛窦的气化发育情况。结果 :发现属管前型的占 2 3 % ( 2 3侧 ) ;半管型的占 2 8% ( 2 8侧 ) ;全管型的占 3 3 %( 3 3侧 ) ;蝶鞍型的占 16 % ( 16侧 )。其中两侧气化分型完全相同者占 3 3例 ( 6 6侧 ) ;两侧气化不相同者占 17例 ( 3 4侧 )。发现属Ⅰ°后筛窦的占 43 % ( 43侧 ) ;属Ⅱ°后筛窦的占 3 5 % ( 3 5侧 ) ,其中属Ⅱa°后筛窦的占 19%( 19侧 ) ,属Ⅱb°后筛窦的占 16 % ( 16侧 ) ;属Ⅲ°后筛窦的占 2 2 % ( 2 2侧 )。其中两侧分度完全相同者占 2 9例( 5 8侧 ) ;两侧分度不相同者占 2 1例 ( 42侧 )。结论 :后筛窦影像解剖分型分度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及颅底外科手术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给脑功能影像学研究和脑小病灶的早期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脑回定位的形态学基础和新方法,探讨横断层CT扫描图像上脑回表盘法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脑标本,用SCT-4800TF型CT机据CM基线以10 m m层厚连续横断扫描后,切出相应的断层标本,通过CT图像与相应断层标本的对照研究,先确认髓突,然后根据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在CT片上用表盘法定位脑回。结果:利用表盘法在典型横断层CT图像上对脑回进行了定位,其中额叶定位准确率最高。结论:表盘定位法切实可行、简便实用,在大脑的医学影像学研究和病变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视神经的影像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3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视神经进行测量。结果:视神经分颅内段、管内段、眶内段和球内段四部分。管内段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逐渐变细,眶内段中点最细。结论:视神经的测量可在冠状面上进行,眶内段中点可作为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腹腔淋巴结影像断层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腹腔淋巴结的临床诊断提供断层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具尸体标本的上腹部横断层、CT、MRI扫描图像进行观察,观察腹腔淋巴结的位置,测量其横断面矢径和横径,辨认在MRI、CT扫描图像中的腹腔淋巴结。结果共观察到8个腹腔淋巴结,单具标本腹腔淋巴结的数目有1~2个;其横断面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矢径为(5.27±2.18)mm,横径为(2.35±1.12)mm,组织疏松较软,横断面上可见管腔断面;在MRI扫描图像上能被清晰分辨,在尸体标本的CT扫描图像上与周围结构界线不清。结论腹腔淋巴结与腹腔神经节的鉴别,在断面标本中可通过观察组织是否致密,有无管腔断面进行确定;在CT、MRI扫描图像上主要根据他们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54 dry cervical spines from C3 to C7 (a total of 270 cervical vertebrae)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bony boundaries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for resection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for access to posterolateral osteophytes or herniated disks at the time of anterior cervical diskectomy. The uncinate proces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at the C4 – C6 levels (5.8 ± 1.1 mm to 6.1 ± 1.3 mm) than at the C3 or C7 level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edial and lateral margins of the base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0.01) at the C3 level (4.9 ± 0.7 mm) than at the C7 level (6.3 ± 0.7 mm). The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the medial margin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de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C5 (12.5 ± 1.5 mm) to C7 levels (11.6 ± 1.3 mm) (p<0.05). The interuncinate distance widened from the C3 (19.2 ± 1.5 mm) to the C7 (24.6 ± 2.1 mm) levels (p<0.01). The mid-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of vertebral body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C3 (14.7 ± 1.1 mm) to the C7 levels (16.1 ± 1.5 mm) (p<0.01). The width of the vertebra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C3 to C7 (from 19.2 ± 1.8 mm at C3 to 25.6 ± 2.0 mm at C7) (p<0.01). Knowledge of all the aforementioned data may be helpful during anterolateral cervical uncosectomy or uncoforaminotomy.
Le processus unciné cervical : étude anatomique appliquée à la décompression antérieure de la colonne cervicale
Résumé Nous avons réalisé l'évaluation morphométrique de 54 colonnes cervicales sèches de C3 à C7 (soit un total de 270 vertèbres cervicales) pour déterminer les limites osseuses du processus unciné, avec application à sa résection pour accéder aux ostéophytes postéro-latéraux ou à une hernie discale au cours d'une discectomie cervicale antérieure. Les processus unciné étaient significativement plus hauts (p<0,01) aux niveaux C4–C6 (de 5,8 ± 1,1 mm, à 6,1 ± 1,3 mm) qu'aux niveaux C3 ou C7. La distance séparant les bords médial et latéral de la base du processus unciné était significativement plus petite (p<0,01) au niveau C3 (4,9 ± 0,7 mm) qu'au niveau C7 (6,3 ± 0,7 mm). Le diamètre sagittal du bord médial du processus unciné diminuait graduellement du niveau C5 (12,5 ± 1,5 mm) au niveau C7 (11,6 ± 1,3 mm) (p<0,05). La distance séparant les processus uncinés augmentait du niveau C3 (19,2 ± 1,5 mm) au niveau C7 (24,6 ± 2,1 mm) (p<0,01). Le diamètre sagittal médian du corps vertébral augmentait graduellement du niveau C3 (14,7 ± 1,1 mm) au niveau C7 (16,1 ± 1,5 mm) (p<0,01). La largeur de la vertèbre augmentait graduellement du niveau C3 (19,2 ± 1,8 mm) au niveau C7 (25,6 ± 2,0 mm) (p<0,01). Les renseignements ainsi obtenus peuvent être utiles au cours des uncusectomies et des uncusoforaminotomies cervicales antéro-latérales.
  相似文献   

12.
颈椎钩突形态特点及其在前外侧入路减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钩突的大小,为钩突切除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50套颈椎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钩突与泪囊窝的影像解剖及其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中的意义。  方法 分析80例鼻窦薄层CT扫描的影像资料,测量泪囊窝骨质厚度,观察钩突与泪囊窝、泪骨的解剖关系; 18例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通过钩突中、下部附着定位泪骨,行泪骨入路向上扩大开放泪囊,记录手术过程,观察其可行性。  结果 泪囊窝前上部及后下部骨质的厚度为(2.96±0.33)mm, (0.02±0.01)mm(P<0.05),泪囊窝前上部骨质厚度大于后下部,差异有统计意义;在泪囊窝下端,钩突往往附于泪囊窝后部,往上逐渐靠前,于中部连接于泪骨或上颌骨额突,上部连接于中鼻甲外侧或眶纸板上。1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在钩突前方成功经泪骨切开向上扩大暴露泪囊,2例钩突上部附于上颌骨额突太靠前者予钩突上部切除后暴露泪囊。  结论 准确认识钩突与泪骨、泪囊窝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开放时定位、暴露泪囊,避免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嗅凹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前颅底外科提供嗅凹区必要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筛顶与筛板的移行情况。结果 :观测到筛顶与筛板的移行形式有 2种类型 :一种是直接斜向筛板 ;一种是先形成一平台段 ,在近筛板时陡然下降 ,形成嗅凹。本组资料中筛顶板与筛板平移的占 46 % ;而形成嗅凹的占 5 4%。在形成嗅凹的资料中 ,前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8.8mm ,后筛顶板与筛板之间形成的高度差的平均值为 2 .8mm ,前后嗅凹深度之间经t检验相差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了解嗅凹的形成对减少前颅底外科手术及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观察,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最佳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成人头部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对202侧钩突切除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钩突的长度为18.8±2.2mm,中段宽度为4.3±0.5mm,鼻前棘至钩突前缘基部中央的距离为31.1±2.8mm。结论:鼻丘、泪骨弓及下鼻甲上缘可作为钩突切除术时定位钩突及选择切口位置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17.
颈椎钩突邻近结构薄层断面与MRI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阐明颈椎钩突在薄层断面和MRI断面图像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颈椎退行性疾病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选取5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CVH)数据集中C3-C7椎体上缘清楚显示钩突的薄层断面图像,观察并测量钩突与邻近的椎动脉和颈神经的位置关系,选择对应平面的MRI断面图像对照分析。结果CVH数据集的薄层断面清晰显示颈椎钩突及其周围结构,在断面上测量并得出钩突与颈神经、钩突与椎动脉的距离的平均值,MRI清楚显示颈椎钩突及其邻近结构。结论将CVH数据集中的颈椎钩突平面的薄层断面与对应的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可为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颈椎前路减压及内固定的解剖学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安全界限的解剖标志及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螺钉设计参数。方法 :采用 17例完整成人颈部标本 (含C3~C7) ,对颈椎前路减压及钢板螺钉内固定设计的有关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 ,包括颈长肌间距、横突孔间距、椎体矢状径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 :在C3~C7相应椎体 ,颈长肌内侧与横突孔之间有 7~ 9mm的距离 ;钩突内侧缘距横突孔 5mm ,钩突前脚距横突孔 4mm。从C3~C7,钩突前脚间距从 15 .4mm增大到 2 3 .2mm ,椎体矢状径为 14 .8~ 16 .3mm ,钩突前后径约 11mm。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的安全区域可以双侧钩突前角为解剖标志 ,在此之间手术比较安全。适合国人的颈椎前路钢板设计以宽度 16~ 17mm ,螺钉长度 12mm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