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应激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组(C组)和无静脉镇痛组(D组)。测定四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镇痛后24 h抽取静脉测定血清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浓度并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四组患者拔管后Cor浓度均降低(P<0.05);镇痛后24 h A、B、C组患者Cor和Glu浓度均低于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D组(P<0.05);镇痛后各时点A、B、C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3、18和24 h均低于D组(P<0.05);B组患者镇痛期间头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均能抑制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均于术毕前30 min微泵静脉注射药物,观察MAP、HR变化,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MAP、HR数值和血浆E、NE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B组、C组较A组明显平稳(P<0.01或P<0.05),血浆E、NE浓度的变化更小(P<0.01或P<0.05);B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延迟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氟比洛芬酯复合右美托咪定组(C组),均于术毕前30 min微泵静脉注射药物,观察MAP、HR变化,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MAP、HR数值和血浆E、NE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B组、C组较A组明显平稳(P<0.01或P<0.05),血浆E、NE浓度的变化更小(P<0.01或P<0.05);B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和C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不延迟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对全麻腹腔镜手术围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1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缝皮停用麻醉药时,B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C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在围拔管期,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围拔管期呛咳、躁动发生率等。结果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在拔管时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加快(P<0.05);三组呼吸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清醒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停留术后复苏室时间C组较A和B组长(P<0.05),OAA/S评分C组较A和B组低(P<0.05),VASB组较A和C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躁动和呛咳发生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比较好的抑制腹腔镜手术患者气管导管围拔管期不良反应,术前应用效果更佳,且术后苏醒迅速和完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本院普外科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四组,每组24例。A1和A2组:麻醉前预注氟比洛芬酯1.5mg/kg,B1和B2组:麻醉前不给予氟比洛芬酯,A1和B1组术中以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维持麻醉,A2和B2组术中以瑞芬太尼0.4μg·kg~(-1)·min~(-1)维持麻醉。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恶心,呕吐,躁动,麻醉苏醒后5min的疼痛VAS评分。结果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2组苏醒后VAS评分最高(9.0±1.8)分,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A1组VAS评分最低(3.1±1.1)分,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时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可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麻醉诱导前氟比洛芬酯10 mg/kg用10m 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B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生理盐水10m L,术后均不用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4、8、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4.6±1.2)min、拔管时间为(7.4±2.3)min,B组患者为(4.3±1.3)min、(6.9±2.7)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4、8 h时间点VAS评分低于B组,B组有3例因疼痛肌注曲马多,A组无1例应用曲马多(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及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于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两组PCIA配方均为氟比洛芬酯150 mg加芬太尼0.5~0.6 mg;C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PCIA配方为芬太尼0.8~1.0 mg.记录术后0、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少于C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及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微创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全麻下行妇科微创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30 min,A组静脉滴注患者氟比洛芬酯50 mg;B组静脉滴注地佐辛50 mg;C组静脉滴注50 mg地佐辛与50 mg氟比洛芬酯;D组于手术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记录患者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C组及D组患者的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amsay镇静评分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D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5%,明显低于A组与B组患者(7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氟比洛芬酯组或地佐辛相比,联合应用地佐辛或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这两种模式镇痛策略均可显著降低妇科微创术后患者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肝硬化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肝炎后肝硬化拟行脾切断流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10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B组于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C组于术毕静注生理盐水.三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VAS对术后4、8、12、24、48 h内疼痛进行评价,检测术前、术后即刻、24、48 h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术后VAS评分A、B两组明显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三组术前、术后即刻、24、48 h凝血功能组闻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可安全用于肝硬化行脾切断流术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以及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ASA I~II级)120例,随机分为A组(麻醉诱导完成后立即给予50 mg氟比洛芬酯,切口缝合完成时再给予50 mg),B组(麻醉诱导完成后立即给予100 mg氟比洛芬酯),C组(切口缝合完成时给予100 mg氟比洛芬酯)D组(对照组,切口缝合完成时换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后1,3,6,12,24 h的VAS评分,手术结束时与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以及全麻苏醒躁动情况。结果:3个观察组术后12 h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A组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在1,3 h明显低于B组,而B组在1,3 h明显低于C组(均P<0.05),术后24 h的VAS评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束时4组间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MAP,HR的变化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A组变化最小,其次为B组和C组(均P<0.05),B组明显低于C组(均P<0.05);各组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别为:A组13.3%,B组23.3%,C组33.3%,D组43.3%,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程度、心血管反应,以及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