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生物分析前质量控制失控常见的原因,为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微生物实验结果,明确诊断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方法通过对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该院住院和门诊送检的细菌培养中,依据合格标准作判断,对不合格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作统计,以便查找分析前质量失控的常见原因。结果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间该院送检细菌培养标本4670例,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咽拭子(39.8%)、痰(23.0%)、粪便(15.9%)、伤口分泌物(8.4%)、血液(5.3%)、尿液(3.0%)。不合格标本780例占送检标本的(16.7%),其中排在前6位为痰(45.1%)、粪便(18.3%)、血液(13.5%)尿液(11.0%)、咽拭子(5.5%)、脓液(2.0%)。结论临床标本不合格是分析前质量失控的主要原因,标本不合格直接导至错误的结果,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微生物鉴定工作的基础,是获得准确可靠实验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19-919
答:尿标本采集有三种:(1)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查尿液的颜色、透时度、比重、蛋白、糖定性及细胞管型等;(2)尿培养标本。标本需无菌采集,应作外阴及尿道口消毒后取中段尿或以导尿法留取标本;(3)24h尿标本。作钾、钠、氯、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肌酐、肌酸、尿糖定量或尿浓缩试验检查结核杆菌。为避免24h尿标本久置变质,可将标本置于阴凉处或加入防腐剂。常用防腐剂有:(1)甲醛,每30m1尿液加入40%甲醛1滴;(2)甲苯,第一次尿液倒入容器后加入0.5%~1%的甲苯;(3)浓盐酸,1000ml尿液中加入10ml即可;(4)麝香草酚,每100ml尿液加1g麝香草酚可保存数日。  相似文献   

4.
尿液分析前检验物流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尿液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除采集合格标本,用合格的容器,还必需要求患者采取无污染的新鲜尿,及时送检。标本除应有条形码的标签外还应建立送检签收及拒收不合格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新型可叠放标本试管架,解决集中送检标本时的不便及安全隐患。方法选择晨问集中收集、送检全院各科室尿标本69例次、482份,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可叠放标本试管架,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标本放置稳定有效率,观察组为98.3%,对照组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观察组未造成环境污染,对照组发生6次倾倒、溢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每次送检标本所需时间观察组平均为(18.72±2.92)min,对照组平均为(27.28±3.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结论应用可叠放标本试管架集中送检标本,具有省时省力,避免送检人员再次分拣及放置的优点,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使标本放置稳定,避免倾倒、溢洒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住院患者不合格标本送检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我科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24623例,其中不合格标本69例,所有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集,尿液、粪便、痰液由护士做好宣教并指导患者留取,脑脊液、胸水、腹水等由医生进行操作后护士配合医生共同留取,标本采集后统一由医院工勤人员送至检验科。结果:送检标本中69例(2.8‰))不合格,根据标本拒收分类统计,操作方面(血凝、不凝、溶血、标本太少)、业务方面(条形码错误、非检测时间、抽错真空管)、宣教不到位(标本太少或无标本)。其中操作不到位发生41例(59.43%)、业务不熟练15例(21.74%)、宣教方面13例(18.84%)。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标本采集的重视度,加强标本采集知识培训及操作,并做好标本采集前的宣教可以降低标本采集中的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影响尿液标本质量的因素,提高尿液质量控制水平。对34份不合格的尿液标本进行分析,发现护士没有正确指导患者留取标本、采集时间不当和采集后到送检间隔时间过长、患者及家属对留取尿液标本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尿液标本质量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科室制定了一套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整改措施的落实,尿液标本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放置时间及剩余试纸条带(试带)保存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30例初入院患者于次日每人留取两份尿液标本,一份为首次晨尿(早晨第一次尿,规定于05:00~06:00留取),一份为二次晨尿,于08:00留取,送检。另外自配质控尿液;分别用两种不同方法保存的剩余试带测试,并连续监测10d。结果首次晨尿和二次晨尿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剩余试带常温保存和放置冰箱保存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差异越大。结论尿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和剩余试带的保存方法不当都会使检验结果不符合真实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5700份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急诊和非急诊标本的不合格率差异,以及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结果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溶血、凝固和标本量不合要求,主要与护士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有关。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急诊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非急诊标本(P<0.05),枸橼酸钠(1∶9)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最高(P<0.05)。结论检验科应建立完整的不合格标本识别和退回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措施,保证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0.
蒋廷武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510-1511
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从2665例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62株深部真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主要来自本院痰、咽拭子、中段尿、粪便、血液、胸水、腹水、伤口分泌物等送检标本。从2665份检测标本中共鉴定出酵母样真菌562株,其中痰标本341份、咽拭子66份、中段尿54份、粪便49份、血液16份、胸水14份、腹水10份、伤口分泌物3例,其它标本9例。  相似文献   

11.
临床送检标本合格率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检验工作中,送检标本的合格率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首检的阳性率,保证送检标本的合格是检测工作中分析前质控的主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标本采集留取是由临床护士和患者自己来完成。由于对检验标本留取送检知识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在送检的不同类型标本中,彼此间合格率相差较大。特别是送检的尿标本和粪便标本,  相似文献   

12.
丰荣  郭娜  刘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4):1698-1701
目的构建住院患者标本转运流程规范,评价应用标本转运工作流程前后标本运送效果。方法建立、明确标本转运人员的培训及工作流程、交接规范、规范标本储存方法,健全层级管理及意外事件的紧急预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经培训合格的标本转运人员24名(男性8名,女性16名),对其在2009年(应用标准转运流程前)和2010年(运用标准转运流程后)运送的700例标本进行比较,通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10rain之内完成标本送达率及检验科室投诉率3个指标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应用标本运送流程前比较,实施标本转运工作流程后,在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00%比1.14%)、标本运送时间〈10min(78.5%比92.1%)及检验科室投诉率(2.0%比0.4%)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1.66,51.58,7.56;P〈0.01)。结论规范化的标本转运流程的构建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快标本运送时间,减少检验科室投诉率,可确保患者标本及时送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常规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2314份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结果:近4a我院血常规标本不合格率为1.18%(2314/196100)且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结论:通过对血常规不合格标本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血常规标本的质量,从而减少了因血常规分析结果的错误导致的临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住院病人尿培养标本的不合格率。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中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全院住院病人尿培养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尿培养标本质量的相关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改进留取标本方法,提高送检尿培养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从14.7%降至1.3%,完善了护士的宣教方式,缩短了护送队的送检时间,提高了病人留取尿标本方法的准确性。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注重团队建设,更注重各环节管理,真正关注病人的需求,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沧州市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原因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中心不合格标本按照类别、数量、拒收原因分别进行计数统计。结果采血量少、溶血、凝血、抗凝管使用错误等是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尿液和粪便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采集量少、标本被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分析不合格原因,在标本采集前准备运输、拒收等方面进行整改,做好分析前的质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镉作业人员尿液标本采集方法对尿镉含量检测结果的影响,为探讨准确的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厂同一组镉作业人员分别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法采集尿液标本,并进行检测。(1)常规法:采集尿液时被检测人员要脱离工作场所,换下工作服,洗净手等部位后,进行采集。(2)改良法:与常规法不同的是被检测人员要彻底更换服装,全身沐浴后,进行采集。结果常规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36.9%,改良法采集尿液标本超标率为15.1%,两种尿液标本采集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职业性镉从业人员尿镉水平检测,收集尿液标本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选择采集方法,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标本的质量决定检验结果的质量,不合格的标本必然导致错误的检验结果.为了使各临床各科室重视送检标本的质量,减少和避免不合格标本,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笔者统计了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399 712份标本,其中有2 336份不合格标本,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血常规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检验科2012年1~12月的22640份血常规标本,其中,新生儿4840份,1~3岁患儿7280份,3~7岁患儿10520份,按检验质量标准评价标本质量,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640份血常规标本有1152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1%。其中,新生儿720份,占3.2%;1~3岁患儿288份,占1.3%;3~7岁患儿144份,占0.6%。其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抗凝血凝固或有细小凝块,溶血,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不妥、血标本与检测项目不符等。结论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加强护士检验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采血技巧,强化护理技能训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等。通过以上途径,不仅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小儿血常规标本合格率,增加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也减少了医院及科室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三甲医院检验科2019年接收的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降低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方法 整理归纳2019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科接收的不合格标本并对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2019年共收到不合格标本3317份.① 不合格标本的患者来源主要为住院患者(3125份,94.21%),门诊患者(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