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OXA-9基因在人输卵管中的表达及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34例正常输卵管和38例妊娠输卵管黏膜中ER、PR和HOXA-9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R、PR在正常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较高;在妊娠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率明显下降(P<0.01)。HOXA-9基因在正常增生期输卵管中的表达率较高,分泌期输卵管中表达降低,而在妊娠输卵管中表达率又有所增高(高于分泌期输卵管的表达率,P<0.05)。结论:ER、PR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下降和HOXA-9基因表达增强与输卵管妊娠密切相关;在正常分泌期输卵管黏膜上皮中,ER、PR表达水平上调和HOXA-9基因表达下调可能起着屏障作用,防止输卵管着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源框基因HOXA9、HOXA11以及白血病抑制因子(1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在输卵管异位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36例异位妊娠输卵管和34例正常输卵管HOXA9、HOXA11和LIF蛋白的表达。结果:①HOXA9、HOXA11强阳性(+++)表达率在异位妊娠输卵管中最高,且输卵管着床部位和非着床部位表达率无明显差异;增生期输卵管HOXA9、HOXA11强阳性表达率明显较低,在分泌期输卵管中表达率为0。②LIF强阳性表达仅见于妊娠输卵管,着床部位的表达率高于非着床部位;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呈中低水平表达。结论:HOXA9、HOXA11及LIF蛋白表达增加与输卵管妊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在人输卵管和输卵管妊娠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方法:29例人输卵管组织标本取自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的患者。输卵管标本包括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按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期将标本分为增生早期组(n=8)、增生中-晚期组(n=6)、分泌早期组(n=7)和分泌中-晚期组(n=8)。17例输卵管妊娠组织标本取自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患者,标本分为种植部位组(n=17)和非种植部位组(n=17)。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上述各组黏膜上皮中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β1表达于人输卵管黏膜上皮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的胞质,其中纤毛细胞的纤毛亦有表达。输卵管峡部及壶腹部黏膜的整合素β1表达水平,不同时期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输卵管伞部,分泌早期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增生早期、增生中-晚期及分泌中-晚期组(P<0.05);在月经周期同一时期,输卵管峡部、壶腹部及伞部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输卵管妊娠黏膜,种植部位的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的胞质可见阳性表达,种植部位的整合素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种植部位(P<0.05);种植部位和非种植部位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分泌期壶腹部(P<0.05)。结论:整合素β1在分泌早期输卵管伞部黏膜的表达水平升高,在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黏膜中表达水平亦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环氧合酶(COX)-2及整合素-β3在输卵管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人妊娠输卵管、17例增生期正常输卵管、17例分泌期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中ER、PR、COX-2及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ER、PR在增生期输卵管中有表达,在分泌期输卵管中表达率较增生期强(P<0.05)。ER、PR在妊娠输卵管中的阳性(+++)表达率比正常输卵管明显降低(P<0.05)。②COX-2在增生期和分泌期输卵管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在妊娠输卵管中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输卵管明显增高(P<0.05)。③整合素-β3在妊娠输卵管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分泌期的输卵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ER、PR在输卵管黏膜上皮中的表达降低和COX-2表达增强可能与输卵管妊娠相关;②整合素-β3可能不参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输卵管妊娠的植入、非植入部位及正常分泌中期壶腹部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输卵管妊娠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输卵管妊娠患侧输卵管标本30例,分别从植入及非植入部位取材,选择分泌中期正常壶腹部输卵管标本20例,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即SP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病理图象半定量分析检测各组标本中MIF的表达。结果:输卵管妊娠植入部位输卵管黏膜组织中MIF表达显著高于非植入部位及正常分泌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非植入部位组与正常分泌期组MI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MIF在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黏膜上皮中的表达增强,提示MIF可能在输卵管妊娠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卵管上皮内N-乙酰葡萄糖胺-6-转磺酶(CHST2)和岩藻糖基转移酶7(Fuc T-VII)表达与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胚囊着床部位组织(EP-2组,n=23),输卵管胚囊着床旁部位组织(EP-1组,n=23),正常输卵管组织(CT组,n=16)的CHST2和Fuc T-VII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输卵管妊娠胚囊着床部位CHST2和Fuc T-VII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方法检测CHST2 m RNA和Fuc T-VII m RNA在输卵管妊娠胚囊着床部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选择素与其配体相结合的机制可能参与了输卵管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MUC1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在胚胎着床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蛋白1(MUC1)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不明原因不孕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43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18例正常早孕期蜕膜及20例难免流产早孕期蜕膜MUC1的表达;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9例不明原因不孕及18例继发性不孕患者分泌中期子宫内膜MUC1、MUC1mRNA的表达。结果:肌瘤组各期均见MUC1表达,且在分泌中期达高峰;早孕组、难免流产组与对照组MUC1表达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MUC1蛋白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1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MUC1表达异常可能阻碍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形成从而成为不孕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中mi R-203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蜕膜化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14例(分泌期组),正常妊娠早期蜕膜组织16例(早孕组),自然流产蜕膜组织18例(流产组),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技术检测3组mi R-203的表达量以及候选靶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GF2R)的m RNA表达量。结果:分泌期组mi R-203的表达量高于早孕组和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2R在早孕组表达量最高,在流产组表达量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 R-203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IGF2R的差异表达对蜕膜化以及早期妊娠的评估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在人输卵管妊娠种植与非种植部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1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组织标本,均包括种植和非种植部位的组织,分为种植部位组(n=14)和非种植部位组(n=14);并以12例因其它疾患行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术的人分泌期正常输卵管壶腹部组织新鲜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E-cad蛋白在输卵管妊娠组织和输卵管黏膜上皮的表达情况,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E-cad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cad蛋白表达于人输卵管黏膜上皮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的胞膜,在细胞之间的连接面表达较强,管腔面表达较弱,纤毛未见表达。在输卵管妊娠组织,E-cad表达于蜕膜细胞、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外滋养细胞的胞膜,绒毛外滋养细胞的阳性显色弱于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E-cadmRNA和蛋白在种植部位组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种植部位组和对照组(P<0.05),非种植部位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在输卵管妊娠种植部位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输卵管妊娠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其受体(LIFR)与慢性输卵管炎和输卵管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非孕妇女、20例慢性输卵管炎患者和40例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的输卵管组织中LIF和LIFR的表达水平,半定量分析其在各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LIF和LIFR在各组输卵管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腺上皮细胞胞浆。无论是月经分泌期还是增生期,慢性输卵管炎组输卵管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中LIF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组和输卵管妊娠组(P<0.05)。慢性输卵管炎组输卵管腺上皮中LIFR的表达显著高于输卵管妊娠组和正常非孕组(P<0.05);而在输卵管间质中,LIFR在正常非孕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输卵管妊娠组和慢性输卵管炎组(P<0.01)。结论:慢性输卵管炎的输卵管微环境改变可能是输卵管炎患者易发异位妊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HOXA10 gene expression in human fallopian tube and ectopic pregnancy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OBJECTIV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ectopic implantation have not been well characterized. Here we investigate HOXA10 gene expression at the site of ectopic implant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e endometrium and with the normal fallopian tube. STUDY DESIGN: Northern blot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HOXA10 gene messenger RNA level in various segments of normal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human fallopian tube, ectopic pregnancy, and endometrium. RESULTS: Normal human fallopian tube expressed minimal levels of HOXA10 gene messenger RNA in the nonpregnant state. A trend toward a greater expression of HOXA10 gene was observed in the normal fallopian tube during pregnanc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75). HOXA10 gene messenger RNA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at the site of implantation in ectopic pregnancy (P <.001), and its expression approached that of the endometrium during normal pregnancy (P =.33). CONCLUSION: HOXA10 gene expression is up-regulated at the ectopic implantation site in the fallopian tube, approaching that of the endometrium in normal intrauterine gestation. Inherently increased HOXA10 gene expression in the fallopian tube or dysregulation of HOXA10 gene expression by an abnormally implanting blastocyst may play a role in ectopic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实施AID的2 467对不孕夫妇共5 4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年龄35岁和≥35岁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9%和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孕年限≤5年和5年者比较,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22.09%vs 16.45%,P0.05);③自然周期和控制性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92%和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授精方式宫颈内授精(ICI)、宫腔内授精(IUI)及ICI/IUI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61%、16.52%和18.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每周期授精次数对AID的妊娠率有显著影响,1次和2次授精的成功率分别为10.64%和21.26%(P0.05);⑥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总数40~60×106和60×106的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19.32%vs26.07%,P0.05);⑦第1、第2、第3、第4周期的累计妊娠率分别为20.02%、33.40%、41.06%、43.70%,随着授精次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⑧1 110例妊娠者中33例(11.98%)流产,13例(1.17%)发生宫外孕,多胎率为3.15%,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67%。结论:①在AID治疗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授精次数及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均是影响成功妊娠的相关因素;②AID技术安全有效,患者至少应进行3~4个周期的AID治疗,未成功者应及时求助于试管婴儿等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Foxp3在增生期、分泌期内膜和正常早孕、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15例增生期子宫内膜, 12例分泌期子宫内膜, 32例正常早孕和25例URSA患者蜕膜组织Foxp3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无Foxp3表达,分泌期内膜和蜕膜组织均有表达;分泌期内膜Foxp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 .01)和URSA组(P<0. 05);URSA患者蜕膜Foxp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 .01);Foxp3表达于胞浆,正常早孕组和分泌期内膜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URSA患者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结论:Foxp3在分泌期子宫内膜和蜕膜组织的表达可能在胚泡植入和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URSA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NA-135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HOXA10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因EMs和单纯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各80例。留取EMs患者的宫腔内膜组织(EMs在位内膜组)和异位内膜组织(EMs异位内膜组)以及单纯卵巢囊肿患者的宫腔内正常内膜组织。分别采用转染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135a和HOXA10 mRNA的表达。结果:miRNA-135a和HOXA10 mRNA在不同月经周期表达水平不同。增殖期和分泌中期,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miRNA-135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内膜,HOXA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Ms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iRNA-135a、miRNA-135a抑制剂转染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HOXA10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Ms患者子宫内膜中HOXA10异常表达受miRNA-135a调控,miRNA-135a高表达抑制了HOXA10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ml米非司酮(1.2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5 ̄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3 ̄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关系。方法: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组织、50例子宫内膜腺癌(EAC)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中GPR30和EGFR表达情况,另设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分析GPR30和EGF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对照组、EAH组、EAC组组织中GPR3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0%和7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A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EAC组显著高于EAH组(P<0.05);GPR30表达与EAC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EGFR在对照组、EAH和EAC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和70.0%, EAC组显著高于EAH组和对照组(P<0.05,P<0.001),但EA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AC组中,EGFR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均P>0.05)。EAC组中GPR30和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08,P<0.05)。结论:GPR30和EGFR的过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GPR30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GPR30和EGFR可能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更为有效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TERT在EMs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EMs患者及1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TERT的表达情况,应用显微镜及相关软件评估hTERT在EMs患者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随着月经周期变化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中hTERT表达与CA125、月经周期、r-AFs分期及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EMs异位内膜病灶处hTER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位内膜、正常子宫内膜(P0.05);EMs在位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内膜和EMs在位内膜中,月经周期变化对hTERT的表达无明显影响。EMs病灶处hTERT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CA125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5),而与月经周期、r-AFs分期和年龄呈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TERT在EMs中异常表达,表明hTERT在EM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9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切片ERα3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9%,24/73)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85%,17/20)(P<0.01);ERα36阴性表达者较阳性表达者出现更多宫颈受侵(48.9%vs 20.8%,P<0.05);ERα36阳性表达者无疾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者(P<0.01);ERα36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类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36表达与ER、PR、PTEN、p5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α3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ERα36表达与ER无明显相关性,可能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