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酶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化疗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化疗对其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2001年1月~2004年2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及市肿瘤医院91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及20例宫颈正常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35例术前行PF方案化疗的宫颈鳞癌组织标本及以术前宫颈活检标本为自身对照,检测化疗前后端粒酶的表达. [结果]端粒酶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1%,随着病理组织级别的升高,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后宫颈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下降,化疗前端粒酶阳性率91.4%,亿疗后端粒酶的阳性率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分化越差,化疗后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P<0.05). [结论]端粒酶在正常官颈组织中无表达,而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端粒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化疗后端粒酶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端粒及端粒酶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端粒和端粒酶及其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各科研究的热点,认为人类端粒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该文就端粒酶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f-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方法检测Ref-1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Ref-1在正常宫颈与高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升高,宫颈鳞癌组织中Ref-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②Ref-1 mRNA在正常宫颈及高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ef-1 mRNA在正常宫颈及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f-1 mRNA的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升高而下降,甚至缺失。结论:Ref-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升高,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说明Ref-1基因失活与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且Ref-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Ku7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Ku70在宫颈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u70蛋白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5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u70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宫颈癌组织中Ku70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越差则Ku70的阳性率越高,表达强度越强;不同组织类型的宫颈癌Ku70的表达无差异。结论:Ku70蛋白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4年Kim高度敏感的端粒酶检测方法一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d,TRAP)问世后,端粒酶作为目前最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引起广泛关注。近年研究发现,端粒酶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以端粒酶为靶点治疗宫颈癌的研究也十分活跃,是目前颇为瞩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癌变过程中Snail和p-Akt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60例(其中CINⅠ级24例,CINⅡ-Ⅲ级32例)和慢性宫颈炎组织24例中Snail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组织中Snail及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增强,与慢性宫颈炎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il及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9;P<0.01)。Snail及p-Akt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患者组织学分化无明显相关性,但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Snail=0.005,Pp-Akt=0.007)。p-Akt蛋白的表达也与临床分期有关(P=0.020)。结论:Snail及p-Akt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并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80例作为观察组,另收集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20例及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EphA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EphA2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Ⅰb1和Ⅰb2期组织中表达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0.0%、50.0%、80.0%、95.0%,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76,P<0.05).观察组1(宫颈癌Ⅰb1期)和观察组2(宫颈癌Ⅰb2期)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0.0%、9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宫颈病变的进展与EphA2蛋白的表达强度之间呈线性相关(r=0.990,P=0.010).高、中和低分化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8.8%、90.6%和1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5);组织分化程度与EphA2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呈线性相关(r=0.977,P=0.016).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8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2,P<0.05).结论 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密切相关,其可望作为预测宫颈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在宫颈癌形成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2例宫颈原位癌以及浸润癌组织中CAR表达水平,分析评价其临床意义,预测CAR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普遍存在CAR表达下调(P<0.001),CAR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R的表达在宫颈癌组织病理类型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宫颈腺癌组织中CAR表达明显高于鳞癌(P<0.05)。结论:在绝大多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CAR表达下调;CAR表达变化与宫颈癌灶的组织类型相关,可以作为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秀红  宋晓凤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51-125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特殊结构,是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酶,能够使端粒延伸并维持其稳定,它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及抗癌靶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对测定端粒酶诊断肿瘤有潜在价值.该文就端粒、端粒酶与人类肿瘤之间的关系从基础到临床应用及其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58例宫颈癌组织中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RAC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5.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1.0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癌的转化,RAC1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AC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RAC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检测RAC1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在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90例宫颈癌中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中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T-型钙通道Cav3.1、Cav3.2在宫颈癌组织中过表达率与临床期别、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组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的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未发现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年龄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T-型钙通道Cav3.1、Cav3.2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显著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其激活可能与宫颈癌的恶性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维甲酸受体β(RARβ)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该院68例宫颈癌和28例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标本,RT-PCR法检测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中RAR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宫颈癌和宫颈炎组织中RA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宫颈癌组中的RARβ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中的RARβ蛋白表达阳性比例低于宫颈炎组,宫颈癌组中的RARβ蛋白含量平均值低于宫颈炎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蛋白在宫颈癌Ⅲ/Ⅳ期阳性表达比例低于Ⅰ/Ⅱ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RARβ表达阳性比例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β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中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于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在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其可作为宫颈癌患者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I、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I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x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x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58例宫颈癌组织中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RAC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5.00%,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1.0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癌的转化,RAC1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AC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则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RAC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检测RAC1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美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959-5961
目的探讨CK2β和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5例(研究组)和慢性宫颈炎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宫颈组织标本中CK2β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K2β和p53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宫颈癌组织中CK2β、p53蛋白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6.89±1.46)分、(5.74±1.87)分,阳性率分别为67.37%、50.53%,均高于对照组(P<0.01)。宫颈癌组织中CK2β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95例宫颈癌患者随访时间为18~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随访结束时82例(86.32%)存活,13例(13.68%)死亡。FIGO分期(OR=16.837,P=0.000)、分化程度(OR=12.254,P=0.031)、淋巴结转移(OR=5.432,P=0.037)、CK2β蛋白阳性表达(OR=3.476,P=0.038)、p53蛋白阳性表达(OR=18.384,P=0.000)均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而FIGO分期(OR=2.648,P=0.021)、p53蛋白阳性表达(OR=5.598,P=0.012)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K2β和p53蛋白均呈高表达,p53蛋白阳性表达对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23(miR-223)在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癌组织为宫颈癌组,癌旁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23的表达水平,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miR-223的表达量(1.848±0.630)显著高于对照组(1.027±0.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1,P<0.05)。miR-223在Ⅲ~Ⅳ期患者的表达水平(2.370±0.341)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的表达水平(1.301±0.311),低分化患者的表达水平(2.346±0.444)显著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患者的表达水平(1.598±0.560),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水平(2.125±0.567)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水平(1.530±0.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71、-4.508、3.558,均P<0.05)。miR-223对宫颈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与高表达组相比,miR-223低表达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 (hTRT)在脑膜瘤中的表达 ,探讨hTRT与脑膜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预后意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 3例脑膜瘤中hTRT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对脑膜瘤不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和复发组之间的hTRT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 ,并比较hTRT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PCNA的标记指数。结果  4 3例脑膜瘤中 ,hTRT阳性 19例 ,阳性率为 4 4%。其中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hTRT阳性率分别为 11 5 %、90 %和 10 0 % (P <0 0 1) ;复发组和初发组的hTRT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32 % (P <0 0 1) ;hTRT阳性组和阴性组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 (38 4± 13 3) %和 (11 8± 3 3) % (P <0 0 1)。结论 hTRT不仅存在于非典型性、恶性型脑膜瘤中 ,而且还存在于部分形态学上良性的脑膜瘤中 ;hTRT的表达与脑膜瘤的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 ,预示肿瘤具有旺盛的增殖活性 ,是一个预后不良的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存素和VEGF在46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生存素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0%(29例)和10.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9%(34例)和15.0%(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98,P<0.01).结论 生存素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存素和VEGF在46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生存素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3.0%(29例)和10.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5,P〈0.01)。VEGF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3.9%(34例)和15.0%(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8,P〈0.01)。结论生存素和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爱竹  柯锋  黄红梅  林琼燕 《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71-1672
目的 探讨新的凋亡抑制基因(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Livin基因在57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Livin基因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57例宫颈癌组织中40例表达阳性,占70.1%.L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Livin基因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其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