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寒 《当代医学》2010,16(6):149-150
目的探讨应用瞬态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与临床意义,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对2007~2008年沈阳市皇姑区内6489例活产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在出生42d后接受听力复查,仍未通过复查者,在新生儿3个月左右转诊至沈阳市妇幼保健所,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的患儿,建议其家长及时到有关医院专科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结果活产婴儿共7175例,实际筛查6489例,初筛通过5103例(78.64%);复查935例,通过885例(94.65%)。活产婴儿总体通过5988例,通过率为83.46%。结论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有效简便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具,通过筛查,可对新生儿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本地区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案和方法,获得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 新生儿在出院前接受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测试,通过者予出院;未通过者在出生42d再次复查OAE,仍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所有ABR检查不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结果 3161例新生儿中2827例通过出院前OAE测试,出生42d 314例复查OAE,其中307例通过。接受ABR检查者共有4例,3例不通过。结论 基层采用OAE两筛查、ABR初诊断的方案和方法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较合适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言语发育.方法 应用美国Grason-Stadler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仪在淮安市盱眙县各接产单位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在出生42 d进行听力复查,未通过者3个月再次复查,仍未通过者转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声阻抗检查.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淮安市盱眙县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正常新生儿18.580例,进行听力筛查13.014例,筛查率70.04%,确诊为听力障碍12例,占0.09%.结论 通过进行听力筛查,可以发现听力损失的新生儿,早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促进其正常的语言发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应用Accu Screen听力筛查仪,对县医院分娩的新生儿在五官科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在出生42天内到县医院五官科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婴儿3个月龄内转诊至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听力诊断性确诊检查。确诊为听力损伤的患儿在专科医院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全县住院分娩活产数103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784例,筛查率75.97%;筛查通过703例,通过率89.67%;未通过81例,召回复查62例,复查率76.54%,通过率96.77%;仍未通过者3个月龄后复查,通过率100%。结论:开展听力筛查工作加大听力筛查,是降低听力损伤患病率的关键。通过筛查,可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促进婴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损伤会对患儿、家庭及社会造成很大影响,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预防聋哑及促进言语及语言发育障碍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院产科对880例新生儿听力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2年至2004年产科分娩活产婴儿907例,接受筛查新生儿880例,筛查覆盖率97·0%;男480例,女400例;过期产20例,巨大儿32例,有高危因素者18例。2·方法:采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手持式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AUDX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出生48h后的新生儿在其自然睡眠或安静觉醒状态下测试双耳,初筛未通过者42d后复查,仍未通过者…  相似文献   

6.
沈志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21-1422
目的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优势,探索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策略,获得本县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7月在我站出生的新生儿1 624例,于生后48 h ̄72 h接受耳声发射(OAE)测试,通过者基本正常。未通过者于出生42 d复查OAE,仍未通过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反应(ABR)检查,所有ABR检查未通过者在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结果 1 624例新生儿中1 502例初筛通过OAE测试,未通过测试的122例于生后42 d复查OAE,119例通过。有3例未通过测试,经系统的听力学诊断与评估,此3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受试对象的1.85‰.结论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优势,建立新生儿OAE初步筛查方案,可为及早发现听力损失,并进行干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吕涛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47-148
目的:研究出生42d婴儿听力筛查情况,以便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婴儿出生后42d健康体检,采用美国GSI 70耳声发射筛查仪(DPOAE)进行首次听力筛查,二次复查未通过者做ABR进行诊断。结果:初筛率40.05%;初筛通过率88.36%;听力障碍发病率1.36‰。结论:采用妇幼保健机构42d听力筛查模式后,我市听力筛查的覆盖率已达100%,初筛通过率较高,减少了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使听力障碍婴儿能早诊断、早治疗;听力障碍发病率1.36‰,符合常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强调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意义。方法应用AccuScreen PRO手持式耳声发射仪于新生儿出生后3 d~5 d内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赴上级听力筛查机构做进一步测查,并做好专案记录,定期随访。结果 3 80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423例,复筛379例,复筛率为89.60%,复筛未通过62例,最终确诊为听力障碍16例,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为0.42%。结论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临床常见的出生缺陷,瞬态产物耳声发射(TEOAE)检查是客观、无创、便捷的听力检测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普及。呼吁全社会应重视此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每个听力障碍患儿都能得到合理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每一位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的听力学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全体受试者分为通过筛查和未通过筛查两个群体[1]。未通过筛查人群为可疑听力损伤人群,必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定是否真正存在听力损伤,以及听力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给予及时干预,减少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2~5天的新生儿共1865例,其中剖宫产1150例,顺产715例,体重2500~4500 g,孕周35~43周,无窒息及其他高危因素。1.2方法采用新生儿听力耳声发射筛查仪(OAE),通过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一般仅用5~10m in就可以完成测试。筛查时保持婴儿安静,并尽量清除婴儿耳内的胎脂等异物。新生儿在生后72 h筛查未通过者,于42天后复查,复查仍未通过者,2~3个月后再复查。再次复查未通过者,建议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2结果初筛率:初筛未通过167例,初筛未通过率为9%。复查率:初筛未通过者中共有117例在42天复查,未通过者14例,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使一些听力障碍的儿童能“聋而不哑”。方法:对在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选用美国DPOAE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初筛阳性者进行复筛,对复筛阳性的患儿转诊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进行确认。结果:共初筛新生儿1973人,初筛阳性患儿201人,阳性率为10.19%;复筛179人,阳性患儿为14人,阳性率为7、82%,对复筛阳性的患儿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听力学检查,确认有2例为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01‰。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使一些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能早期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干预,使其听力和语言的发育接近正常同龄儿童的水平,避免发展成聋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本资料。方法选择出生的活产新生儿于出生后72h接受耳生发射(OAE)测试,所有接受初筛的婴儿在出生42d后,再次接受OAE检查,未通过者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一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结果3270名新生儿中2846名(87.0%)初筛通过;424名未通过,于出生42d后复查。410例通过。OAE测试总的通过率为99.6%。4例接受ABR检查,诊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2‰。结论本地区采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3岁前是儿童听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倡导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有效地减少儿童听力语言障碍的发生,加强听力障碍的防治康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期进行治疗干预,根据<母婴保健法>及配套法规和<厦门市儿童听力筛查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于2004年2月开始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对出生3~5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2004年9月~2005年2月活产婴儿949人,首次筛查919人,拒绝筛查10人,因新生儿出现病理情况转儿科治疗未能进行初次筛查者17人,3名婴儿因母亲携婴儿私自离院未筛查.919名新生儿中有84人未通过初筛,占9.14%,复查43人,24人未通过.筛查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人员选派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且考核合格,取得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格证.筛查时机选择新生儿出生后3~5天,使新生儿处于舒适安静的状态下,避免新生儿因饥饿或不舒适而哭闹影响筛查.采取口头宣教及书面资料宣教,宣传动员产妇及其家属同意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履行告知义务,尊重婴儿家长的知情同意权.对拒绝筛查者进行耐心劝说,以转变其观念.对初次筛查未通过者,应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耐心的解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情体贴的态度,告知听力筛查并非是一种确诊手段,未通过此筛查程序的新生儿只是需要接受诊断性检查,而不一定就患有听损伤,以免造成婴儿家长心理上的压力,并告知复筛时间及地点.新生儿转科者应告知产妇及家属应在新生儿出院后及时返产科进行听力筛查.听力学研究证明,未能通过此筛查的受试耳患有听损伤的可能性大于通过筛查耳.所以应对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予以高度重视,保证其及时接受听力的诊断性检查.做好听力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及上报工作.筛查的资料是法律证据,因此,应有科学的态度,规范、准确记录,并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5月~2011年11月博州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302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为出生后1~5d的新生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的3023名新生儿中,初筛通过2900例,初筛通过率96%(3023/2900),其中123例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于42d在门诊进行复筛,复筛通过率96%(118/123.未通过最终复筛的5例新生儿全部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测试确诊.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尽早发现听力损伤患儿,从而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有效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率的相关因素,通过护理干预提高筛查率,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方法采用两阶段筛查法,即出生以后进行第1次筛查,未通过初筛者于出生42d左右进行第2次筛查.初筛和复筛均采用德国听力仪器公司的OtoRead便携式耳声发射测试仪.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有效提高筛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可以通过对其听力的筛查的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来实现。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还没有通过的患者要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42天后,复筛还是不通过的患者,将在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对在我院分娩的大部分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共40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3500例,新生儿科500例,以上新生儿均在出生48小时后进行检查。检查前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结果:初筛未通过的有1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46例,新生儿科64例。复筛正常新生儿46例中有10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2.8‰;新生儿科64例中有8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1.6%。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础性工程;存在高危因素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明显高于正常儿,应加强对高危儿的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16.
辛萍  江英  杨丽清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1):127-127,130
目的 为探讨某些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应用耳声发射(TEOAE)对高危儿进行听功能检测,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方法 应用丹麦MADSEN筛查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439例高危新生儿测试,对其中一项不能通过者42d内复查,仍不能通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 生后第一次查TEOAE439例。未能通过242例。其中单耳TEOAE异常者157例次,双耳异常者85例次,生后42d内复查,未能通过26例。经BAEP检查单耳轻度损害4例.结论 (1)高危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0.91%。经BAEP检查为单耳轻度听力损害。(2)对第一次不能通过TEOAE的新生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要定期复查和随访。(3)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不能只限于高危儿。(4)耳声发射是一种快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1岁以下新生儿听力障碍临床资料,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原因。方法本研究研讨对象的选择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出生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00例进行听力筛查,其中将42例拟诊听力障碍的新生儿转入耳鼻喉科,并对其进行诊断性听力学检查,对未通过筛查的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声抗阻以及ABR检查,测定听力损失的程度。结果 100例新生儿中,初次筛查有23例未通过,占23%,再次筛查后,有5例患儿需要进行ABR检查,听力损伤1例;对42例拟诊听力损失的新生儿转诊至耳鼻喉科,确认听力受损24例,其中轻度听力损失患儿6例,中度听力损失患儿18例。结论针对1岁以下的新生儿,在3个月内可进行早期诊断,在6个月时可进行早期干预,尽早发现并给予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方法环境和新生儿均相对安静的条件下,采用耳声发射仪(CDPOAE)测试,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生操作。仪器显示“pass”为通过,“refer”为未通过;42天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及时转诊至省听力筛查中心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做出听力障碍的最终诊断。结果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发病率居残疾之首,对每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完全有必要的,可帮助我们尽早发现听力损伤儿童,以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结论我院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应规范临夏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听力保健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儿童,降低聋哑儿的发病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对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实现早发现、早确诊,从而最大程度上对患儿进行治疗。新生儿出生3 d时初筛,42 d后进行复筛是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但是由于我国疆域广阔,各地贫富、医疗差距较大,部分筛查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如院内两步筛查、三阶段筛查等)。目前,听力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  相似文献   

20.
赵瞡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4,(12):1702-1704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中的因素并及时干预和提高筛查准确率。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对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4 208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普遍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4 h~出院前,用DPOAE进行;复筛应用DPOAE和AABR于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初筛4 208例,通过3 813例,通过率为90.61%;复筛395例,通过298例,占复筛总数的75.44%;复筛仍未通过97例中,确诊听力损失为8例,占总筛查数的1.90‰。结论通过对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因素的分析并及时干预,尽可能避免筛查中的假阴性造成的漏诊,提高听力筛查的效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