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川楝子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初步探讨川楝子肝毒性机制。方法 以大鼠为研究对象,川楝子组灌胃川楝子溶液,连续给予21 d,末次给药后收集粪便样本,抽提粪便DNA,于Illumina MiSeq分析平台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 川楝子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P<0.05),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含量(P<0.05)。菌群多样性分析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川楝子降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可升高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杆菌、丹毒丝菌、乳杆菌属丰度;可显著降低梭菌、拟杆菌、瘤胃球菌属丰度。关联性分析显示,ALT和AST含量与双歧杆菌属、瘤胃球菌、粪球菌、脱硫弧菌、罗氏菌、梭菌、拟杆菌丰度显著相关;CHO、TP与普雷沃菌、密螺旋体、气球菌丰度显著相关。结论 川楝子能明显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其肝脏毒性机制可能与增加Allobaculum和丹毒丝菌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8~12月银屑病患者(PSO组及健康人群(CON组)粪便样本各10例,采用16S rRNA测序并用信息学方法分析两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 银屑病患者及健康人肠道菌群中关键菌群有差异,目、科水平:PSO组肠杆菌目及木霉菌目(Streptophyta)、肠杆菌科及未分类木酶菌科(unclassified Streptophyta)丰度较CON组高(P<0.05);属水平:PSO组瘤胃球菌(Ruminococcus)丰度较CON组高(P<0.05);种水平:PSO组埃氏拟杆菌(Bacteroides eggerthii)、Clostridium ruminantium菌种丰度较CON组丰度低(P<0.05)。组间差异群落分析显示,肠杆菌科、瘤胃球菌属等菌群是银屑病患者菌群失衡的关键类型。结论 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相比,银屑病患者肠道中肠杆菌科、瘤胃球菌属丰度高,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菌群微生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常见口腔菌群的变化,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变化相关性。方法 91例研究对象按是否溃疡及愈合分为发病组、愈合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G+c)、革兰氏阴性球菌(G-c)、革兰氏阳性杆菌标(G+b)、革兰氏阴性杆菌(G-b)及链球菌、韦荣氏菌、奈瑟氏菌数量在不同组的差异性。结果三组比较,革兰氏阴性球菌及链球菌、韦荣氏菌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患者微生物菌群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内菌群微生态变化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在治疗口腔疾病应该重视口腔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止颤汤对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纳入72例肝肾不足型PD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设计,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常规服用西药,治疗组加服止颤颗粒,对照组加服止颤安慰剂,疗程12周。观察统一PD评分量表(unified PD rating scale,UPDRS)积分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UPDRS积分较对照组下降(P <0.05);治疗12周后,两组内普雷沃菌属、布劳特菌属、粪杆菌属及拟杆菌属丰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布劳特菌属有上升趋势;治疗组嗜血杆菌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呈下降趋势;治疗组阿克曼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治疗组卟啉单胞菌属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且丰度差异显著(P <0.05)。结论 止颤汤于治疗12周后可改善PD临床症状,并显著增加嗜血杆菌丰度水平,降低阿克曼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丰度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LE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BLE改善CIM模型小鼠的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BLE给药组,联合5-氟尿嘧啶(25 mg·kg~(-1))及伊利替康(25 mg·kg~(-1))腹腔注射4 d制备CIM小鼠模型。给药期间监测小鼠体重及疾病活动指数。给药8 d后,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采集24只小鼠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菌群。结果 BLE给药组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血清中IL-6、TNF-α含量。粪便菌群分析: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得出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毛螺菌属、瘤胃菌属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LE给药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均显著降低(P<0.05),Muribaculaceae显著升高(P<0.05);结合环境因子db-RDA、Heatmap图关联性分析得出3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与样本肠道菌群的分布呈正相关(P<0.01),且与梭状芽孢杆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等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BLE可有效改善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 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7.
陈连坤  邱延昭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72-2474
目的 研究和探索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态菌群情况,分析口腔微生态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唾液,21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患者唾液,20例健康志愿者唾液,以Gb-作为革兰阴性杆菌标记,Gb+作为革兰阳性杆菌标记,Gc-作为革兰阴性球菌标记,Gc+作为革兰阳性球菌标标,比较各组口腔菌群构成,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对三组唾液中的奈瑟氏菌、链球菌、韦荣氏菌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口腔微生态变化情况.结果 溃疡组韦荣氏菌和链球菌的含量对数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愈合组和溃疡组的奈瑟氏菌和韦荣氏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愈合组链球菌对数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口腔微生态具有相关性,韦荣氏菌含量情况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关系密切,可能具有维持口腔环境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及粪便细菌移植(FMT)模型,探索细菌移植后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的改变。方法 选择30只SD大鼠,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的方法建立肝性脑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肝性脑病模型组,C组为FMT组,每组10只。B组进行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C组进行FMT(按200μL/d灌胃,每毫升细菌溶液含细菌1.5×1011)。每天观察大鼠生存情况。收集大鼠肠道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实验过程中大鼠共死亡9只,A组无死亡。FMT前后,C组大鼠移植后体重明显增加。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发现C组较B组可有效地改善菌种的多样性和丰度;与A组比较,B、C组中变形菌门含量显著升高,拟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结论 FMT可以改变肝性脑病大鼠肠道菌群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和正常人群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差异,探讨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在T2DM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代谢组学、16S rRNA测序手段分别对T2DM患者中的血清胆汁酸含量及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及分析,结合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明确胆汁酸-肠道菌群在T2DM中的代谢对话关系。结果 血清胆汁酸含量和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在T2DM患者与正常人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与正常人群相比,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的含量在T2DM患者中显著降低;T2DM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属、普拉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而狄氏副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艾克曼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甘氨熊脱氧胆酸与狄氏副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呈正相关,与克雷伯氏菌属呈负相关。结论 胆汁酸-肠道菌群轴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必要因素,在T2DM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黄芩素(baicalein, Bai)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y-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 CIM)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探讨黄芩素对CIM的治疗作用与肠道菌群调控的关系。选取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素给药组,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及伊利替康(irinotecan, IRI)制备CIM小鼠模型。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研究发现:黄芩素可显著抑制CIM小鼠体重下降、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及血清中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菌群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显示,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黄芩素对CIM小鼠粪便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可降低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丰度,而显著升高穆氏杆菌属丰度。关联性分析显示, CIM小鼠血清的IL-6和TNF-α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联合左卡尼汀对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70 mg/mL)、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注射液50 mg/mL)和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左卡尼汀注射液50 mg/mL+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70 mg/mL)。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连续灌胃50 mg/mL克林霉素磷酸酯(2 mL/只,每天1次,连续4天)以建立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实验第5天起进入恢复期,各给药组大鼠开始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1 mL/只,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实验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收集造模期结束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粪便以及恢复期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的粪便,分别进行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与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文库构建和高通量测序,并对处理后的有效数据进行操作分类单元聚类、物种注释以及肠道菌群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造模期结束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开始出现1级和2级粪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以及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和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阿克曼氏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而肠球菌属等致病菌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恢复期结束时,与模型组比较,益生菌组、左卡尼汀组和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大鼠的活动量和粪便的形态、颜色恢复至正常,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肠道中乳杆菌属的丰度有一定提高,且左卡尼汀+益生菌组大鼠肠道中阿克曼氏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左卡尼汀虽对提高菌群失调腹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无显著效果,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肠道中益生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续命汤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肠道屏障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HE染色、透射电镜检测以及血浆中内毒素LPS浓度监测,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回肠组织肠道屏障变化,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鼠粪便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进行全面特征分析。结果 MCAO模型大鼠回肠组织粘膜层水肿及毛细淋巴管扩张严重,上皮细胞、杯状细胞、线粒体结构以及微绒毛均出现严重的病理变化,并且外周血中LPS浓度显著升高。经小续命汤治疗后,大鼠回肠组织屏障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LPS浓度显著下降。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在10个菌门、18个菌纲、23个菌目、40个菌科和119个菌属水平上,MCAO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下降,小续命汤治疗大鼠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方面则具有显著的回调趋势。进一步对差异性菌群分析发现,MCAO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主要表现为肠道内肠杆菌等炎症致病菌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等代谢相关有益菌减少;而小续命汤治疗对普雷沃氏菌属和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等菌群的丰度均有回调作用。结论小续命汤可以部分恢复由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肠道屏障功能,并通过回调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代谢相关有益菌和减少炎症相关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研究结果将为多角度阐释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降脂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NAFLD患者13例作为患者组,选取体检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健康组,患者组服用降脂方3月后,通过患者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的变化考察降脂方的治疗效果,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考察粪便标本肠道菌群丰度的变化,代谢组学技术考察粪便标本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NAFLD患者肠道菌群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巨单胞菌属占优势,服药3月后,降脂方可显著降低NAFLD患者肝脏硬度并改善其糖脂代谢、胰岛和肝脏功能,肠道中布劳特氏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上调(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和拟杆菌属较占优势。与降脂方治疗前组相比,治疗后组患者粪便中代谢产物68个显著上调,43个显著下调(P均<0.05),嘧啶代谢等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方对NAFL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调控NAFLD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喂养不耐受(FI)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入院后常规应用广谱青霉素,发生喂养不耐受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促进胃肠动力治疗。采集患儿生后首次胎便(FI1组)、出现喂养不耐受时的粪便(FI2组)、喂养不耐受消失后的粪便(FI3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各组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变化。结果:与FI1组相比,FI2组的Shannon、Ace指数均下降,克雷伯杆菌丰度升高,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罗尔斯通菌、红球菌的丰度降低(P均<0.05)。FI3组与FI2组的Shannon、Ace指数及克雷伯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红球菌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I3组的拟杆菌、罗尔斯通菌丰度继续降低(P均<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明显降低,克雷伯杆菌丰度升高,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罗尔斯通菌、红球菌的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肠道菌群的特点。方法50名12~18岁健康青少年作为青少年组,60岁以下健康人和10岁以下幼儿分别收集50名作为对照组取新鲜粪便,提取DNA在肠道菌群中门和属水平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肠道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双歧杆菌、乳杆菌属、肠杆菌、肠球菌及梭菌细菌拷贝数,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青少年组拟杆菌门数量明显高于婴幼儿组而低于成年组(P<0.05),而青少年组厚壁菌门数量明显低于婴幼儿组而高于成年组(P<0.05)。青少年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P<0.05),高于成年组(P<0.05);青少年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幼儿组(P<0.05),青少年组和成年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梭菌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组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明显低于婴幼儿组,而高于成年组(P<0.05)。结论青少年期肠道菌群呈现不同于婴幼儿期及成人期的特点,这种变化可能与饮食改变、机体需求及激素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新癀片对牙周病患者牙龈组织内炎症反应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病患者219例进行前瞻性盲法研究,根据就诊序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各7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抗菌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个月,B组患者加用新癀片治疗5 d, C组患者加用新癀片治疗5 d+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间牙周指数指标[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组织炎症因子(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牙槽骨骨密度及唾液菌群[梭杆菌(Fn)、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中间普氏菌(Pi)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a)]。结果: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6%(71/73),高于A组(78.08%,57/73)、B组(86.30%,6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肿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肿大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均明显升高(P<0.05),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肿大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比较紫草市场药材正伪品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异同。方法:首先将24只清洁级雌性BLA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1(新疆紫草)组、A2(紫草非药典品)组,灌胃到达指定时间后,提取结肠内容物(粪便)、回肠内容物(粪便)、小肠内容物(粪便,除去回肠部位)用于肠道菌群分析;对提取的小鼠肠道内容物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混样和纯化,构建文库并上机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质控,并去除其中的嵌合体序列后,得到最终的有效数据;对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并进行样本多样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A1、A2组均降低了小鼠结肠菌群多样性;在门水平上,A1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小肠和回肠中Firmicutes的丰度,A1、A2组显著提高了小鼠结肠中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A1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小肠中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A2组显著提高了小鼠回肠中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A1组提高了小鼠结肠中优势菌之一Lactob...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研究附子、红参不同比例配伍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红参、附子分别采用8倍体积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制备醇提物。将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5只,A组为附子醇提物单独给药组,给药量为0.415 g/kg,B、C组分别为附子、红参配伍比例1∶1(红参醇提物1.17 g/kg)和1∶2(红参醇提物2.34 g/kg)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于第8天收集大鼠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的DNA,对粪便菌群的16Sr-RNA的V4区进行扩增,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利用Uparse software对序列进行分析,将相似性在97%以上的序列进行归并,生成分类操作单元(OTU);利用QⅡME软件计算样品的菌群丰度指数(Ace、Chao1)、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Shannon)。结果 A组和B组的OTU数量较C组显著增多(P<0.05);A组和B组Ace、Chao1指数为1 393、1 368和1 085、1 057,C组Ace和Chao1指数为889和884,A组和B组较C组显著增多(P<0.05、0.01);厚壁菌门、拟杆菌们和变形菌门均为3组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在属的水平上,C组中乳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含量较A组和B组增加。结论 红参与附子不同比例配伍可对大鼠肠道菌群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红参比例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硒联合疏肝健脾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随机均分为A、B和C组,A组采用优甲乐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硒酵母片,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方,观察3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C组在怕冷、神疲乏力、面目浮肿、食欲减退、体质量增加与大便秘结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A组;C组的TSH、TGAb和TPOAb水平明显低于A组,FT3和FT4水平明显高于A组;C组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A组,CD8+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硒联合疏肝健脾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有效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