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TBA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保肝药及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服自拟大茵黄汤(每日1剂),治疗12周结束后,对2组临床症候改善情况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i)、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指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肝功能ALT、AST、TBili、ALP、GGT、TBA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ALT、TBili、ALP、GGT、TBA指标改善作用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拟大茵黄汤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肝胆湿热夹瘀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黄疸、乏力、皮肤瘙痒临床症候改善明显,可能与保护肝细胞、改善微循环、降低胆红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24 例 ICP 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 109 例,其中轻度 80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29 例(利胆益肾汤+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曰对照组 115 例,其中轻度 85 例(熊去氧胆酸治疗),重度 30 例(熊去氧胆酸+思美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评分、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母儿围产结局。 结果 (1) 瘙痒评分院 两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1)。 (2) 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院观察组(轻、重度)患者治疗后血清 TBA、ALT、AST、ALP 及 TBIL 均比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对照组轻度ICP 患者血清 TBA、AST、ALP 及 TBIL,重度患者血清 TBA、ALP 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 TAB、ALT、AST、ALP 及 TBIL 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 P<0.01)。 (3)母儿围产结局院分娩方式院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娩孕周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 新生儿体质量观察组重于对照组(P<0.05, P<0.01)。 围产儿不良结局(早产、III度羊水污染、5 分钟 Apgar≤7 分、新生儿入住 NICU)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利胆益肾汤联合西药治疗 ICP 能明显缓解皮肤瘙痒,改善肝功能指标,延长分娩孕周,增加新生儿体质量,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茵丹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急性淤胆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联合复方茵丹汤)和对照组(西医综合治疗),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以及肝功能水平[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末、4周末症状总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TBIL、DBIL、ALP、GGT、TBA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末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2周末TBIL、DBIL、ALP、GGT、TBA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TBIL、DBIL下降至正常5倍以内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复方茵丹汤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TBIL、DBIL、ALP、GGT及TBA,明显改善胆汁淤积,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利胆合剂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76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根据治疗药物分为对照组140例和利胆合剂组1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利胆合剂组加服利胆合剂,均持续治疗8周。治疗2、4、6、8周时,通过比较两组病证结合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疾病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病证结合量化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TBIL、DBIL、ALT、GGT、ALP、TBA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利胆合剂组较对照组同期降低明显(P<0.01,P<0.05)。治疗2、4、6、8周,利胆合剂组治愈率分别为4.41%(6/136)、11.77%(16/136)、41.18%(56/136)、71.32%(97/136),总有效率分别为43.38%(59/136)、64.71%(88/136)、80.88%(110/136)、94.12%(128/136),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2.14%(3/140)、5.00%(7/140)、13.57%(19/140)、17.86%(25/140),总有效率分别为31.43%(44/140)、32.14%(45/140)、55.71%(78/140)、65.71%(92/140),两组治疗2、4、6、8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利胆合剂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同期增高明显(P<0.05)。结论常规西医疗法与利胆合剂联合常规疗法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均有临床疗效,而利胆合剂联合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治疗4周为疗效差异时间节点,继续服用利胆合剂,更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湿热内蕴证维持治疗期采用中药替代更昔洛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7年2月—2019年7月符合巨细胞病毒肝炎(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并完成更昔洛韦足量诱导期治疗2周的患儿120例,按随机对照表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口服清热化湿、利胆退黄治疗;对照组予更昔洛韦[5mg/(kg·d)]静脉滴注2周维持治疗。同时两组均给予葡醛内酯、熊去氧胆酸基础治疗,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后2、6周对患儿胆汁淤积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恢复情况、肝脾大小及肝功能(包括ALT、AST、ALP)恢复情况进行判定。结果最终完成治疗组57例,对照组58例,5例退出观察,结果采用意向性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56/6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52/60,χ2=11.484,P=0.009)。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6周,两组TBIL、DBIL、GGT、TBA、ALP、ALT、AST水平均下降(P<0.05),肝脾均有明显减小(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2、6周后治疗组TBIL、DBIL、GGT、TBA下降明显(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ALT、AST水平降低(P<0.05)。肝脾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治疗组3例患儿因自行停止服药脱落,对照组2例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考虑更昔洛韦不良反应退出观察。治疗组有4例、对照组有2例服药后出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予蒙脱石散后症状缓解。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湿热内蕴证在维持治疗期采用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中药替代更昔洛韦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更昔洛韦治疗,且临床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护肝汤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确诊为慢性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2例,予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治疗组10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化浊护肝汤治疗,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中医证候、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2%,对照组总有效率6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AST、ALT、GGT、TBIL值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彩超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化浊护肝汤治疗慢性酒精性肝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肝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患者4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脂溶性维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肝退黄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甘胆酸(CG)、胆汁酸(BA)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生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蛋白(Ⅳ-Col)、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78.6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酒精性肝病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免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肝肾阴虚证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阴虚证PB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口服UDCA治疗,治疗组口服自免方联合UDC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基于4项因子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血常规、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7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纳入分析65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有效率为56.25%(18/32),治疗组有效率为96.97%(32/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χ2=27.375,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LP、GG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痰湿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痰湿内阻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剔除1例,治疗组剔除4例,最终纳入研究对照组37例,治疗组34例。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加适量锻炼,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脂肝合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脾CT比值。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2.97%(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CA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疏肝益气消脂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益气消脂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肝脏B超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肝郁脾虚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脏B超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MI、腰围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BMI、腰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GGT、AST、TC、TG水平均较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对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保护效果。方法:将42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UDCA)组,地塞米松(DEX)组,大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UDCA、DEX、及大黄灌胃。第5天各组动物(正常组除外),采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50 mg/(kg·d)一次性灌胃建立肝内胆汁淤积模型,ANIT灌胃后48 h分别处死各组动物。比色法检测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UDCA组血清TBIL、TBA、ALP、GG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DEX组血清TBIL、TBA、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各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高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中剂量组血清T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UDCA组明显降低(P0.01)。大黄低剂量组血清TBIL、TBA、ALT、AST与UDCA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不同剂量组血清TBIL、DBIL、TBA、ALP、GGT、ALT、AST水平较DEX组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大黄低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血清DBIL,TBA,ALP,ALT,AST水平较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最重,UDCA组、DEX组、大黄不同剂量组肝脏病理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其中大黄高剂量组病理改善最明显。结论:大黄可以缓解ANIT诱导幼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其效果优于UDCA和DEX,高剂量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结合介入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或ENBD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2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或ENBD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TBA、ALP、GGT、ALT、ALP均明显下降;在降低TB、DB、GGT、TBA、ALT及增加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GGT、TBA、ALT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向晶  刘静 《新中医》2022,54(19):105-109
目的:观察降脂护肝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的疗效及对肝脏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MASH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脂护肝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AST、ALT、GGT、TC、TG、LDL-C、MDA水平均较低(P<0.05),SOD水平较高(P<0.05)。结论:降脂护肝汤能有效减轻MASH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其抗氧化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护肝降酶及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茵黄汤加减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8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茵黄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对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评分、TBA、TBIL以及ALT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以及TBA、TBIL、ALT水平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瘙痒评分、TBA、TBIL以及ALT值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分娩孕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Apgar评分明确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剖宫产的方式明确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情况、早产、宫内窘迫症以及新生儿窒息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茵黄汤加减辅助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8例相比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更显著,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促使了TBA、TBIL、ALT水平恢复正常,保障了妊娠期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胆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通过利胆退黄法治疗的机制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100名肝胆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将采用常规基础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胆退黄法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胆汁酸、胆红素以及肝酶水平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B、DB、IB、TBA相比治疗前差异显著,对照组BD、TAB差异显著,组间比较观察组TA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LT、AST、ALP、GGT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治疗肝胆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时,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退黄法治疗对患者各类肝酶均能显著改善,同时血清胆汁酸、胆红素降幅较大,能够有效改善胆湿热证肝内胆汁淤积的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的84例轻度ICP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0mL口服,3次/d,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5g口服,2次/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血清总胆汁酸(TBA)、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后瘙痒评分、TBA、CG、TBIL、DBIL、ALT、AST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瘙痒评分、TBA、CG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TBIL、DBIL、ALT、AST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轻度ICP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消脂颗粒联合健康管理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肝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等健康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健康管理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消脂颗粒。共干预12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肝硬度弹性值(LSM)。[结果]两组患者经干预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AST、TBIL、GGT、TC、TG、LDL、FBG、FINS、HOMA-IR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P<0.05),HDL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LSM水平较干预前下降(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13~15 mg/(kg·d),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0mg,每日3次,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豨莶二黄汤治疗,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24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12周及24周,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及总胆汁酸(TBA)值在治疗后12周及24周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及24周治疗组ALT、AST、ALP、GGT、TBIL及TBA均较对照组同时间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24周,治疗组血清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豨莶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症状及肝功能,优于单用熊去氧胆酸,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比较2组患者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瘙痒程度评分、母婴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100.00%)优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的瘙痒持续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在治疗后的TBA、ALT、AST、TBIL、瘙痒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早产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常规使用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有助于改善各类生化指标,缓解孕妇的瘙痒症状,改善母婴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肝退黄汤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甘胆酸(CG)、结合胆汁酸(CBA)及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肝退黄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CG、CBA、sVCAM-1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AST、GGT、TBil、ALP、APTT、TBA水平及sVCAM-1、CG、CB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肝退黄汤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酒精性肝病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通过改善胆汁酸的代谢状况,降低sV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